第五十三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土貴欺君正罪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聖駕回銮萬事歡,京城祥瑞衆朝觀。
萬年海國軍威震,全仗元戎智勇兼。
那征東将士個個受朝廷恩典,多是歡心。
犒賞已畢,元帥傳令散隊回家。
于今槍刀歸庫,馬散山林,衆軍各散回返家鄉故土,真個夫妻再聚,子母重圓,安享快樂,太平食糧,不必細表。
再表貞觀天子臨朝,那日正當天氣晴和,隻見: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兩班文武上朝,山呼已畢,傳旨分立兩班,有大元帥薛仁貴同諸将上朝,當金銮殿卸甲,換了朝王公服,盔甲自有官員執掌。
朝廷命光祿寺大排筵宴,欽賜功臣。
朝廷坐一席九龍禦宴,左有老公爺們等坐席,有有衆爵主飲酒,歡樂暢飲,直至三更,酒散抽身,謝恩已畢,散了筵席,龍袍一轉,駕退回宮。
珠簾高卷,群臣散班。
天子回宮,有長孫娘娘按駕進入宮中,設宴獻酒。
朝廷将東遼之事,細說一遍,皇後也知薛仁貴功勞不小,我且慢表。
再講衆爵主回家,母子相見,也有一番言語;老公爺回府,夫妻相會,說話情長;八位總兵自有總府衙署安歇。
薛仁貴元帥自有客寓公館,家将跟随伏事。
當夜将将歡心,單有馬、段、殷、劉、王五姓公爺,五府夫人,苦恨不已,悲傷哭泣。
但見随駕而去,不見随駕而回。
這話不過交待個清楚。
一到了次日清晨,朝廷登位,文武朝過,降旨下來,所有陣亡公爺、總兵們,在教場設壇追薦,拜七日七夜經忏。
天子傳旨,滿城中軍民人等,俱要戒酒除葷,料理許多國事,足足忙了十餘日。
不想這日天子駕坐金銮,文東武西,朝廷降下旨意,往天牢取叛賊張環父子對證。
早有侍衛武士口稱領旨前去,頃刻,下天牢取出張環父子女婿六人,上殿俯伏階前。
天子望下一看,但見他父子披枷帶鎖,赤足蓬頭,龌龊不過。
左有軍師徐茂功,分付去了枷鎖,右有尉遲恭,即将功勞簿揭開。
薛仁貴連忙俯伏金階。
朝廷喝問道:“張士貴,朕封你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父子翁婿多受王封,蔭子封妻,享人間富貴,也不為虧負了你。
你不思以報國恩,反生惡計,欺朕逆旨,将應夢賢臣埋沒營中,竟把何宗憲搪塞,迷惑朕心,冒他功勞。
幸虧天意,使寡人君臣得會,今平靜東遼,奏凱回朝,薛仁貴現今在此,你還有何辨?”士貴泣淚道:“陛下在上,此事實情冤枉,望我王龍心詳察。
臣當年征雞冠劉武周之時,不過是七品知縣出身,叨蒙皇爺隆寵,得受先鋒之職,臣受國恩,殺身難報,敢起欺心滅王之心?若講前番月字号内火頭軍,實叫薛禮,并無手段,又不會使槍弄棍,開兵打仗,何為應夢賢臣?所以不來奏明。
況且破關得寨,一應功勞,皆臣婿宗憲所立。
今仁貴當面在此,卻叫臣一面不會,從未有認得,怎陷臣藏匿賢臣,功勞冒稱己有,反加逆旨之罪?臣死不足惜,實情冤屈,怎得在九泉瞑目。
”薛仁貴聞言大怒,說:“好個刁巧奸臣,我與你說為火頭軍之事,料然争論你不過,你既言宗憲功勞甚多,你且講來,那幾功自你們女婿得的?” 張士貴心中一想說:“陛下在上,第一功就是天蓋山活擒董逵,第二乃山東探地穴有功,第三是四海龍神免朝,第四是獻瞞天過海之計。
”卻忘了龍門陣,做《平遼論》二功。
竟說到第五箭射番營,戴笠蓬鞭打獨角金晴獸,第六功飛身直上東海岸,又忘記了得金沙灘,智取思鄉嶺二功。
竟說到三箭定天山箭中鳳凰城,鳳凰山救駕之事,盡行失落,不說起了。
明欺尉遲恭上的功簿不寫字迹,隻打條杠子為記色的。
講到槍挑安殿寶,奪取獨木關,正說得高興,就記得不清,竟住了口。
誰知仁貴心中到記得清楚明白,一事不差。
便說:“張環,這幾功就算是你女婿何宗憲得的麼?”張環道:“自然,多是我們的功勞。
”仁貴笑道:“虧你羞也不羞,分明替我說了這幾功。
你女婿雖在東遼,還是戟尖上挑着一兵一卒,還是親手擒捉了一将一騎,從無毫末之力,卻冒我如許之大功,今日肉面對肉面在此,還不直說,卻在駕前強辨。
我薛仁貴功勞也多,你那裡一時記得清楚?你可記得在登州海灘上,你還傳我擺龍門大陣,又叫我做《平遼論》,東海岸既得了金沙灘、思鄉嶺,難道飛過去,不得功勞的麼。
還有冒救尉遲千歲,奪囚車,還有鳳凰山救駕,割袍幅,可是有的麼。
為什麼落了這幾樁功勞,不說出來?”張環還未開口,尉遲恭大怒,叫道:“呵唷,張環的奸賊,你欺我功勞簿上不寫字,卻瞞過了許多功勞,欺負天子罪之一也。
”茂功亦奏道:“陛下,這張士貴狼心狗肺,将驸馬薛萬徹打箭身亡,無辜死在他手,又燒化白骨,巧言诳奏君王,罪之二也。
”朝廷聽言,龍顔大怒。
說:“原來有這等事!我王兒無辜,
萬年海國軍威震,全仗元戎智勇兼。
那征東将士個個受朝廷恩典,多是歡心。
犒賞已畢,元帥傳令散隊回家。
于今槍刀歸庫,馬散山林,衆軍各散回返家鄉故土,真個夫妻再聚,子母重圓,安享快樂,太平食糧,不必細表。
再表貞觀天子臨朝,那日正當天氣晴和,隻見: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兩班文武上朝,山呼已畢,傳旨分立兩班,有大元帥薛仁貴同諸将上朝,當金銮殿卸甲,換了朝王公服,盔甲自有官員執掌。
朝廷命光祿寺大排筵宴,欽賜功臣。
朝廷坐一席九龍禦宴,左有老公爺們等坐席,有有衆爵主飲酒,歡樂暢飲,直至三更,酒散抽身,謝恩已畢,散了筵席,龍袍一轉,駕退回宮。
珠簾高卷,群臣散班。
天子回宮,有長孫娘娘按駕進入宮中,設宴獻酒。
朝廷将東遼之事,細說一遍,皇後也知薛仁貴功勞不小,我且慢表。
再講衆爵主回家,母子相見,也有一番言語;老公爺回府,夫妻相會,說話情長;八位總兵自有總府衙署安歇。
薛仁貴元帥自有客寓公館,家将跟随伏事。
當夜将将歡心,單有馬、段、殷、劉、王五姓公爺,五府夫人,苦恨不已,悲傷哭泣。
但見随駕而去,不見随駕而回。
這話不過交待個清楚。
一到了次日清晨,朝廷登位,文武朝過,降旨下來,所有陣亡公爺、總兵們,在教場設壇追薦,拜七日七夜經忏。
天子傳旨,滿城中軍民人等,俱要戒酒除葷,料理許多國事,足足忙了十餘日。
不想這日天子駕坐金銮,文東武西,朝廷降下旨意,往天牢取叛賊張環父子對證。
早有侍衛武士口稱領旨前去,頃刻,下天牢取出張環父子女婿六人,上殿俯伏階前。
天子望下一看,但見他父子披枷帶鎖,赤足蓬頭,龌龊不過。
左有軍師徐茂功,分付去了枷鎖,右有尉遲恭,即将功勞簿揭開。
薛仁貴連忙俯伏金階。
朝廷喝問道:“張士貴,朕封你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父子翁婿多受王封,蔭子封妻,享人間富貴,也不為虧負了你。
你不思以報國恩,反生惡計,欺朕逆旨,将應夢賢臣埋沒營中,竟把何宗憲搪塞,迷惑朕心,冒他功勞。
幸虧天意,使寡人君臣得會,今平靜東遼,奏凱回朝,薛仁貴現今在此,你還有何辨?”士貴泣淚道:“陛下在上,此事實情冤枉,望我王龍心詳察。
臣當年征雞冠劉武周之時,不過是七品知縣出身,叨蒙皇爺隆寵,得受先鋒之職,臣受國恩,殺身難報,敢起欺心滅王之心?若講前番月字号内火頭軍,實叫薛禮,并無手段,又不會使槍弄棍,開兵打仗,何為應夢賢臣?所以不來奏明。
況且破關得寨,一應功勞,皆臣婿宗憲所立。
今仁貴當面在此,卻叫臣一面不會,從未有認得,怎陷臣藏匿賢臣,功勞冒稱己有,反加逆旨之罪?臣死不足惜,實情冤屈,怎得在九泉瞑目。
”薛仁貴聞言大怒,說:“好個刁巧奸臣,我與你說為火頭軍之事,料然争論你不過,你既言宗憲功勞甚多,你且講來,那幾功自你們女婿得的?” 張士貴心中一想說:“陛下在上,第一功就是天蓋山活擒董逵,第二乃山東探地穴有功,第三是四海龍神免朝,第四是獻瞞天過海之計。
”卻忘了龍門陣,做《平遼論》二功。
竟說到第五箭射番營,戴笠蓬鞭打獨角金晴獸,第六功飛身直上東海岸,又忘記了得金沙灘,智取思鄉嶺二功。
竟說到三箭定天山箭中鳳凰城,鳳凰山救駕之事,盡行失落,不說起了。
明欺尉遲恭上的功簿不寫字迹,隻打條杠子為記色的。
講到槍挑安殿寶,奪取獨木關,正說得高興,就記得不清,竟住了口。
誰知仁貴心中到記得清楚明白,一事不差。
便說:“張環,這幾功就算是你女婿何宗憲得的麼?”張環道:“自然,多是我們的功勞。
”仁貴笑道:“虧你羞也不羞,分明替我說了這幾功。
你女婿雖在東遼,還是戟尖上挑着一兵一卒,還是親手擒捉了一将一騎,從無毫末之力,卻冒我如許之大功,今日肉面對肉面在此,還不直說,卻在駕前強辨。
我薛仁貴功勞也多,你那裡一時記得清楚?你可記得在登州海灘上,你還傳我擺龍門大陣,又叫我做《平遼論》,東海岸既得了金沙灘、思鄉嶺,難道飛過去,不得功勞的麼。
還有冒救尉遲千歲,奪囚車,還有鳳凰山救駕,割袍幅,可是有的麼。
為什麼落了這幾樁功勞,不說出來?”張環還未開口,尉遲恭大怒,叫道:“呵唷,張環的奸賊,你欺我功勞簿上不寫字,卻瞞過了許多功勞,欺負天子罪之一也。
”茂功亦奏道:“陛下,這張士貴狼心狗肺,将驸馬薛萬徹打箭身亡,無辜死在他手,又燒化白骨,巧言诳奏君王,罪之二也。
”朝廷聽言,龍顔大怒。
說:“原來有這等事!我王兒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