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頁
關燈
小
中
大
但他還是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裡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裡很深的時光。
魯迅先生坐在××電影院樓上的第一排,那片名忘記了,新聞片是蘇聯紀念五一節的紅場。
“這個我怕看不到的……你們将來可以看得到。”魯迅先生向我們周圍的人說。
珂勒惠支的畫,魯迅先生最佩服,同時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拉的壓迫,不準她做教授,不準她畫畫,魯迅先生常講到她。
史沫特烈,魯迅先生也講到,她是美國女子,幫助印度獨立運動,現在又在援助中國。
魯迅先生介紹人去看的電影:《夏伯陽》,《複仇豔遇》……其餘的如《人猿泰山》……或者非洲的怪獸這一類的影片,也常介紹給人的。魯迅先生說:“電影沒有什麼好的,看看鳥獸之類倒可以增加些對于動物的知識。”
魯迅先生不遊公園,住在上海十年,兆豐公園沒有進過。虹口公園這麼近也沒有進過。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訴周先生,我說公園裡的土松軟了,公園裡的風多麼柔和。周先生答應選個晴好的天氣,選個禮拜日,海嬰休假日,好一道去,坐一乘小汽車一直開到兆豐公園,也算是短途旅行。但這隻是想着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園給下了定義。魯迅先生說:“公園的樣子我知道的……一進門分做兩條路,一條通左邊,一條通右邊,沿着路種着點柳樹什麼樹的,樹下擺着幾張長椅子,再遠一點有個水池子。”
我是去過兆豐公園的,也去過虹口公園或是法國公園的,仿佛這個定義适用在任何國度的公園設計者。
魯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圍圍巾,冬天穿着黑土藍的棉布袍子,頭上戴着灰色氈帽,腳穿黑帆布膠皮底鞋。
膠皮底鞋夏天特别熱,冬天又涼又濕,魯迅先生的身體不算好,大家都提議把這鞋子換掉。魯迅先生不肯,他說膠皮底鞋子走路方便。
“周先生一天走多少路呢?也不就一轉彎到×××書店走一趟嗎?”
魯迅先生笑而不答。
“周先生不是很好傷風嗎?不圍巾子,風一吹不就傷風了嗎?”
魯迅先生這些個都不習慣,他說:
“從小就沒戴過手套圍巾,戴不慣。”
魯迅先生一推開門從家裡出來時,兩隻手露在外邊,很寬的袖口沖着風就向前走,腋下夾着個黑綢子印花的包袱,裡邊包着書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書店去了。
那包袱每天出去必帶出去,回來必帶回來。出去時帶着給青年們的信,回來又從書店帶來新的信和青年請魯迅先生看的稿子。
魯迅先生抱着印花包袱從外邊回來,還提着一把傘,一進門客廳早坐着客人,把傘挂在衣架上就陪客人談起話來。談了很久了,傘上的水滴順着傘杆在地闆上已經聚了一堆水。
魯迅先生上樓去拿香煙,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傘也沒有忘記,順手也帶到樓上去。
魯迅先生的記憶力非常之強,他的東西從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魯迅先生很喜歡北方口味。許先生想請一個北方廚子,魯迅先生以為開銷太大,請不得的,男傭人,至少要十五元錢的工錢。
所以買米買炭都是許先生下手。我問許先生為什麼用兩個女傭人都是年老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許先生說她們做慣了,海嬰的保姆,海嬰幾個月時就在這裡。
正說着那矮胖胖的保姆走下樓梯來了,和我們打了個迎面。
“先生,沒吃茶嗎?”她趕快拿了杯子去倒茶,那剛剛下樓時氣喘的聲音還在喉管裡咕噜咕噜的,她确實年老了。
來了客人,許先生沒有不下廚房的,菜食很豐富,魚,肉……都是用大碗裝着,起碼四五碗,多則七八碗。可是平常就隻三碗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筍炒鹹菜,再一碗黃花魚。
這菜簡單到極點。
魯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條的那裡用着包油條,我得到了一張,是譯《死魂靈》的原稿,寫信告訴了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不以為希奇,許先生倒很生氣。
魯迅先生出書的校樣,都用來揩桌,或做什麼的。請客人在家裡吃飯,吃到半道,魯迅先生回身去拿來校樣給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裡一看,這怎麼可以?魯迅先生說:
“擦一擦,拿着雞吃,手是膩的。”
到洗澡間去,那邊也擺着校樣紙。
魯迅先生坐在××電影院樓上的第一排,那片名忘記了,新聞片是蘇聯紀念五一節的紅場。
“這個我怕看不到的……你們将來可以看得到。”魯迅先生向我們周圍的人說。
珂勒惠支的畫,魯迅先生最佩服,同時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拉的壓迫,不準她做教授,不準她畫畫,魯迅先生常講到她。
史沫特烈,魯迅先生也講到,她是美國女子,幫助印度獨立運動,現在又在援助中國。
魯迅先生介紹人去看的電影:《夏伯陽》,《複仇豔遇》……其餘的如《人猿泰山》……或者非洲的怪獸這一類的影片,也常介紹給人的。魯迅先生說:“電影沒有什麼好的,看看鳥獸之類倒可以增加些對于動物的知識。”
魯迅先生不遊公園,住在上海十年,兆豐公園沒有進過。虹口公園這麼近也沒有進過。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訴周先生,我說公園裡的土松軟了,公園裡的風多麼柔和。周先生答應選個晴好的天氣,選個禮拜日,海嬰休假日,好一道去,坐一乘小汽車一直開到兆豐公園,也算是短途旅行。但這隻是想着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園給下了定義。魯迅先生說:“公園的樣子我知道的……一進門分做兩條路,一條通左邊,一條通右邊,沿着路種着點柳樹什麼樹的,樹下擺着幾張長椅子,再遠一點有個水池子。”
我是去過兆豐公園的,也去過虹口公園或是法國公園的,仿佛這個定義适用在任何國度的公園設計者。
魯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圍圍巾,冬天穿着黑土藍的棉布袍子,頭上戴着灰色氈帽,腳穿黑帆布膠皮底鞋。
膠皮底鞋夏天特别熱,冬天又涼又濕,魯迅先生的身體不算好,大家都提議把這鞋子換掉。魯迅先生不肯,他說膠皮底鞋子走路方便。
“周先生一天走多少路呢?也不就一轉彎到×××書店走一趟嗎?”
魯迅先生笑而不答。
“周先生不是很好傷風嗎?不圍巾子,風一吹不就傷風了嗎?”
魯迅先生這些個都不習慣,他說:
“從小就沒戴過手套圍巾,戴不慣。”
魯迅先生一推開門從家裡出來時,兩隻手露在外邊,很寬的袖口沖着風就向前走,腋下夾着個黑綢子印花的包袱,裡邊包着書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書店去了。
那包袱每天出去必帶出去,回來必帶回來。出去時帶着給青年們的信,回來又從書店帶來新的信和青年請魯迅先生看的稿子。
魯迅先生抱着印花包袱從外邊回來,還提着一把傘,一進門客廳早坐着客人,把傘挂在衣架上就陪客人談起話來。談了很久了,傘上的水滴順着傘杆在地闆上已經聚了一堆水。
魯迅先生上樓去拿香煙,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傘也沒有忘記,順手也帶到樓上去。
魯迅先生的記憶力非常之強,他的東西從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魯迅先生很喜歡北方口味。許先生想請一個北方廚子,魯迅先生以為開銷太大,請不得的,男傭人,至少要十五元錢的工錢。
所以買米買炭都是許先生下手。我問許先生為什麼用兩個女傭人都是年老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許先生說她們做慣了,海嬰的保姆,海嬰幾個月時就在這裡。
正說着那矮胖胖的保姆走下樓梯來了,和我們打了個迎面。
“先生,沒吃茶嗎?”她趕快拿了杯子去倒茶,那剛剛下樓時氣喘的聲音還在喉管裡咕噜咕噜的,她确實年老了。
來了客人,許先生沒有不下廚房的,菜食很豐富,魚,肉……都是用大碗裝着,起碼四五碗,多則七八碗。可是平常就隻三碗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筍炒鹹菜,再一碗黃花魚。
這菜簡單到極點。
魯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條的那裡用着包油條,我得到了一張,是譯《死魂靈》的原稿,寫信告訴了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不以為希奇,許先生倒很生氣。
魯迅先生出書的校樣,都用來揩桌,或做什麼的。請客人在家裡吃飯,吃到半道,魯迅先生回身去拿來校樣給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裡一看,這怎麼可以?魯迅先生說:
“擦一擦,拿着雞吃,手是膩的。”
到洗澡間去,那邊也擺着校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