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王處一禁中施道術丘長春隴上度女流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丹經杳,玄機渺,幾多真志道難了。
光陰促,風前燭,咽喉氣斷,黃金難續。
毒,毒,毒。
急須煉,時無倦,功成早赴蟠桃宴。
入洞天,會衆仙,逍遙快樂,跳出三千。
甜,甜,甜。
(右調《钗頭鳳》) 話說那孫、馬、耿三仙各乘白鶴,離了終南,各分路頭積功累行。
不表。
癸醜秋,宋帝诏朱熹知潭州。
壽皇有病,丞相留正率群臣請帝問疾。
帝不從,衆臣子皆恸哭而出。
甲寅夏,壽皇崩。
帝以疾辭不出,留正稱疾遁去。
帝臨朝,急仆于地,遂崩。
樞密使趙汝愚等請太後诏嘉王擴,乃是光宗三子,遂成服即位,為甯宗。
汝愚乞诏留正還,留正立韓後為妃,以汝愚為右丞相。
乙卯,改元慶元。
後季父佗胄用權,排斥正士,引用奸邪。
安置大理寺丞。
呂祖儉于韶州,其從弟祖恭以布衣劾佗胄,兄弟忠義齊名。
十月,竄汝愚于永州,至衡州,暴卒。
丙辰,金改元承安。
宋以京镗為右相。
葉翥、倪思二人知貢舉,稍知義理者黜落。
削朱熹官,竄蔡元定于道州。
蔡元定與朱熹為友,時與子沈偕行,在道逾年,忽謂沈曰:&ldquo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
&rdquo越三日,卒。
後稱西山先生。
丁巳,籍僞學,以留正、朱熹等五十九人,皆著書籍。
且說王玉陽在家守孝三年滿足,拜别兄嫂,出山用功。
那孝全苦勸道:&ldquo我弟既然立志辦道,何用出山,就在自家靜養幾年,你嫂嫂與你護靜,豈不美哉?&rdquo王陽道:&ldquo弟乃是個不仁不義之人,不在家中敬順兄嫂,自圖清靜出家,不能與兄效力,人理有虧,何況在家偷閑,勞動嫂嫂?實難承當。
&rdquo那孝全再三勸弟,王陽執意不從。
孝全無奈,就去到房中取銀子二百兩,付與玉陽,道:&ldquo我弟斷然不在家中,為兄無奈。
今将這二百銀子與弟帶去,可作道本。
&rdquo那玉陽十分推辭,收了一百兩,拜别兄嫂,大哭一場。
孝全送出三裡之遙,悲泣不已。
那王陽含淚相别,眷戀不舍,凄然而去。
那孝全站立道旁,看弟不見,方得回家。
且說王玉陽别了兄長,往至甯海地界,見嵛山生得秀氣,憶孫不二之言,說将來緣在嵛山,遂上山訪之。
隻見一石室,生得幽雅,上镌着&ldquo雲光洞天&rdquo四字。
王陽就居此修煉。
越數月,因緣護法天然,有數善士訪道至此。
王陽收之為徒,随身護法,遂下手用工,修煉三年,丹成,陽神出現。
複用煉虛合道之工三載,神通變化,隐現随方,靈異莫測。
著書一集,曰《雲光集》,複作派字四十,曰嵛山派,傳流後世: 清靜無為道,至誠有性名。
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
玄沖宗義德,茂演教宏元。
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
時金主聞東牟王處一有道,遣使往聘。
處一應诏至燕。
金主試其術,以壁虎覆盆下,問内有何物,玉陽曰: 似虎非虎,似蛇非蛇。
四足長尾,以壁為家。
帝複以金錢一個覆之,處一曰: 外圓内方,見之有光。
人稱至寶,深藏勿彰。
帝深信。
嫉妒者以鸩酒與飲,不死。
辭歸,遍處行功,度人逐鬼,行符救厄。
至東嶽泰山之下,見有大石當路,遂高舉鐵鞭,大施慧力,擊碎當途之石,以便行路通衢。
來往衆人識是神仙,各各倒身下拜。
真人拂袖而往。
至漢郡其城之北,時見天氣亢旱,萬民猖狂。
真人識蘇門山之下有大泉源,命衆掘之,得一大泉,灌溉數百裡之遙,群黎鹹沾福惠。
隐形療病,遇難救人,後隐中條山,獨立危岩九載,待诏飛升,不表。
且說丘處機在蟠溪,日間積功,夜來打坐。
六年之間,磨煉身心,大死七次,死而複蘇。
小死遭魔,不知其數。
堅志苦修,戰退睡魔。
雖然受些魔折,心中卻是明道,自号長春
光陰促,風前燭,咽喉氣斷,黃金難續。
毒,毒,毒。
急須煉,時無倦,功成早赴蟠桃宴。
入洞天,會衆仙,逍遙快樂,跳出三千。
甜,甜,甜。
(右調《钗頭鳳》) 話說那孫、馬、耿三仙各乘白鶴,離了終南,各分路頭積功累行。
不表。
癸醜秋,宋帝诏朱熹知潭州。
壽皇有病,丞相留正率群臣請帝問疾。
帝不從,衆臣子皆恸哭而出。
甲寅夏,壽皇崩。
帝以疾辭不出,留正稱疾遁去。
帝臨朝,急仆于地,遂崩。
樞密使趙汝愚等請太後诏嘉王擴,乃是光宗三子,遂成服即位,為甯宗。
汝愚乞诏留正還,留正立韓後為妃,以汝愚為右丞相。
乙卯,改元慶元。
後季父佗胄用權,排斥正士,引用奸邪。
安置大理寺丞。
呂祖儉于韶州,其從弟祖恭以布衣劾佗胄,兄弟忠義齊名。
十月,竄汝愚于永州,至衡州,暴卒。
丙辰,金改元承安。
宋以京镗為右相。
葉翥、倪思二人知貢舉,稍知義理者黜落。
削朱熹官,竄蔡元定于道州。
蔡元定與朱熹為友,時與子沈偕行,在道逾年,忽謂沈曰:&ldquo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
&rdquo越三日,卒。
後稱西山先生。
丁巳,籍僞學,以留正、朱熹等五十九人,皆著書籍。
且說王玉陽在家守孝三年滿足,拜别兄嫂,出山用功。
那孝全苦勸道:&ldquo我弟既然立志辦道,何用出山,就在自家靜養幾年,你嫂嫂與你護靜,豈不美哉?&rdquo王陽道:&ldquo弟乃是個不仁不義之人,不在家中敬順兄嫂,自圖清靜出家,不能與兄效力,人理有虧,何況在家偷閑,勞動嫂嫂?實難承當。
&rdquo那孝全再三勸弟,王陽執意不從。
孝全無奈,就去到房中取銀子二百兩,付與玉陽,道:&ldquo我弟斷然不在家中,為兄無奈。
今将這二百銀子與弟帶去,可作道本。
&rdquo那玉陽十分推辭,收了一百兩,拜别兄嫂,大哭一場。
孝全送出三裡之遙,悲泣不已。
那王陽含淚相别,眷戀不舍,凄然而去。
那孝全站立道旁,看弟不見,方得回家。
且說王玉陽别了兄長,往至甯海地界,見嵛山生得秀氣,憶孫不二之言,說将來緣在嵛山,遂上山訪之。
隻見一石室,生得幽雅,上镌着&ldquo雲光洞天&rdquo四字。
王陽就居此修煉。
越數月,因緣護法天然,有數善士訪道至此。
王陽收之為徒,随身護法,遂下手用工,修煉三年,丹成,陽神出現。
複用煉虛合道之工三載,神通變化,隐現随方,靈異莫測。
著書一集,曰《雲光集》,複作派字四十,曰嵛山派,傳流後世: 清靜無為道,至誠有性名。
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
玄沖宗義德,茂演教宏元。
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
時金主聞東牟王處一有道,遣使往聘。
處一應诏至燕。
金主試其術,以壁虎覆盆下,問内有何物,玉陽曰: 似虎非虎,似蛇非蛇。
四足長尾,以壁為家。
帝複以金錢一個覆之,處一曰: 外圓内方,見之有光。
人稱至寶,深藏勿彰。
帝深信。
嫉妒者以鸩酒與飲,不死。
辭歸,遍處行功,度人逐鬼,行符救厄。
至東嶽泰山之下,見有大石當路,遂高舉鐵鞭,大施慧力,擊碎當途之石,以便行路通衢。
來往衆人識是神仙,各各倒身下拜。
真人拂袖而往。
至漢郡其城之北,時見天氣亢旱,萬民猖狂。
真人識蘇門山之下有大泉源,命衆掘之,得一大泉,灌溉數百裡之遙,群黎鹹沾福惠。
隐形療病,遇難救人,後隐中條山,獨立危岩九載,待诏飛升,不表。
且說丘處機在蟠溪,日間積功,夜來打坐。
六年之間,磨煉身心,大死七次,死而複蘇。
小死遭魔,不知其數。
堅志苦修,戰退睡魔。
雖然受些魔折,心中卻是明道,自号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