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石上談玄空中飛蓋醮壇作法海市驚人
關燈
小
中
大
明性見空為實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回視龍虎汞鉛,皆法相而不可拘執也。
若拘執法相,此便為外道,非吾徒也。
汝等學道,既有入路,即宜退藏于密,直從念頭上洗刷。
天理愈微,益見人心之難克;人欲将淨,反覺天心之杳茫。
汝等可參之。
&rdquo 衆門人聞師語畢,各各上前稽首禮謝。
隻見空中百鳥翔集,頂上結如寶蓋相似,衆人道:&ldquo此亦怪也!我師在此談道,這扁毛俱來聽講。
聞師語畢,漸漸散去。
&rdquo丘師道:&ldquo凡胎、卵、濕三生之類,各有靈性。
而久命者,皆可修成精果。
今日既來聽我之語,皆獲無窮福利,殁後必轉人身也。
惟化生有識而無性,即不能複于人身也。
&rdquo 時師正與衆人談論之際,隻見道友報到&ldquo宋皇有使到來&rdquo。
于是師徒們回轉宮中,果見山門外拴着馬匹。
長春真人向衆道:&ldquo你們前去見他,我回方丈而去,說我有病在床,不能執旨,請他原旨帶回可也。
&rdquo衆人不解其意,隻得順命而行。
趙虛靜到了客堂,見了禮畢,各分賓主坐下。
虛靜問道:&ldquo你這位老爺,貴府何處?今來到故宮有何貴事?&rdquo那使者答日:&ldquo下官乃宋帝駕前欽差劉忠是也。
我主乃是一個有道的明君,每番敕旨,遍處訪賢,安全社稷。
昨聞朝臣奏道,寶觀有位丘真人,道高德隆,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定國安邦之韬略,故差我等至此敕召真人,同至帝都,安民定國,庶使君臣有賴,萬民沾恩矣。
&rdquo虛靜上前舉禮道:&ldquo衲等實不知宋國欽差大人到來,未曾出宮迎接,赦衲等不知之罪。
&rdquo劉忠道:&ldquo先生不知,何罪之有?煩請真人出來,我等參見。
&rdquo虛靜答道:&ldquo大人奉了宋帝旨意宣召我師,該當與國報效,替民分憂。
但我等俱是山野鄙夫,不足于道,又兼我師有疾在床,不能執旨。
煩大人原旨帶回,回複主上,另選别賢。
衲輩内無道德,外無才謀,此乃有名無實之徒,豈足用哉?&rdquo 那劉忠聽虛靜這番言語,想道:&ldquo這些道士,量是有名無實。
&rdquo遂帶旨回複去了。
虛靜送出山門,不表。
且說丘真人在宮,不幾天又有金使來聘,皆高卧不起。
衆門人莫測其意。
忽一日,對衆道:&ldquo汝等好好演揚教相,不可懈怠修持。
我欲南行有事。
&rdquo遂别衆飄然而去。
衆人送出五裡之遙,回頭。
不表。
卻說第三十三代嗣師張伯憬,因魏王鎮守明州,有疾,召嗣師打醮祈安。
時劉長生真人遊于明州,見魏王府設醮于花廳之中,見嗣師未至,花園寂寞,就作起法來,現出海市蜃樓于主醮之壇,猶如蓬島仙宮。
萬民睹者,日有萬幾。
魏王聞說,疑而不信,因有病,不能出看。
長生真人以符水與服,即刻病愈。
魏王出觀,知是真人作法,喜不可言。
待嗣師到,一人醮壇,見之,疑是誤入仙府,不敢開言。
少刻,劉真人出,與張伯憬見禮,天師急忙下拜,道:&ldquo弟子誤入仙阙,敢祈真人匆罪。
&rdquo劉真人道:&ldquo此地固是凡境,天師因何誤看也?&rdquo伯憬道:&ldquo凡間焉能有此仙境?&rdquo長生道:&ldquo這是末學所設之幻景,非真境也。
&rdquo于是真人與嗣師各生敬信,邀留七天,醮畢法收,辭别魏王。
劉真人同嗣師至杭州分别。
劉真人遊玩閩中,至福州會善堂居之。
衆人知其有道,住不多時,投其門下者到有二百餘人。
真人擇日開講道德經義,道俗成集,闡揚宗風,普度有緣。
正是: 大道成時法亦通,神全變化樂無窮。
方方闡教逢人度,萬古千秋住太空。
要知劉真人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若拘執法相,此便為外道,非吾徒也。
汝等學道,既有入路,即宜退藏于密,直從念頭上洗刷。
天理愈微,益見人心之難克;人欲将淨,反覺天心之杳茫。
汝等可參之。
&rdquo 衆門人聞師語畢,各各上前稽首禮謝。
隻見空中百鳥翔集,頂上結如寶蓋相似,衆人道:&ldquo此亦怪也!我師在此談道,這扁毛俱來聽講。
聞師語畢,漸漸散去。
&rdquo丘師道:&ldquo凡胎、卵、濕三生之類,各有靈性。
而久命者,皆可修成精果。
今日既來聽我之語,皆獲無窮福利,殁後必轉人身也。
惟化生有識而無性,即不能複于人身也。
&rdquo 時師正與衆人談論之際,隻見道友報到&ldquo宋皇有使到來&rdquo。
于是師徒們回轉宮中,果見山門外拴着馬匹。
長春真人向衆道:&ldquo你們前去見他,我回方丈而去,說我有病在床,不能執旨,請他原旨帶回可也。
&rdquo衆人不解其意,隻得順命而行。
趙虛靜到了客堂,見了禮畢,各分賓主坐下。
虛靜問道:&ldquo你這位老爺,貴府何處?今來到故宮有何貴事?&rdquo那使者答日:&ldquo下官乃宋帝駕前欽差劉忠是也。
我主乃是一個有道的明君,每番敕旨,遍處訪賢,安全社稷。
昨聞朝臣奏道,寶觀有位丘真人,道高德隆,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定國安邦之韬略,故差我等至此敕召真人,同至帝都,安民定國,庶使君臣有賴,萬民沾恩矣。
&rdquo虛靜上前舉禮道:&ldquo衲等實不知宋國欽差大人到來,未曾出宮迎接,赦衲等不知之罪。
&rdquo劉忠道:&ldquo先生不知,何罪之有?煩請真人出來,我等參見。
&rdquo虛靜答道:&ldquo大人奉了宋帝旨意宣召我師,該當與國報效,替民分憂。
但我等俱是山野鄙夫,不足于道,又兼我師有疾在床,不能執旨。
煩大人原旨帶回,回複主上,另選别賢。
衲輩内無道德,外無才謀,此乃有名無實之徒,豈足用哉?&rdquo 那劉忠聽虛靜這番言語,想道:&ldquo這些道士,量是有名無實。
&rdquo遂帶旨回複去了。
虛靜送出山門,不表。
且說丘真人在宮,不幾天又有金使來聘,皆高卧不起。
衆門人莫測其意。
忽一日,對衆道:&ldquo汝等好好演揚教相,不可懈怠修持。
我欲南行有事。
&rdquo遂别衆飄然而去。
衆人送出五裡之遙,回頭。
不表。
卻說第三十三代嗣師張伯憬,因魏王鎮守明州,有疾,召嗣師打醮祈安。
時劉長生真人遊于明州,見魏王府設醮于花廳之中,見嗣師未至,花園寂寞,就作起法來,現出海市蜃樓于主醮之壇,猶如蓬島仙宮。
萬民睹者,日有萬幾。
魏王聞說,疑而不信,因有病,不能出看。
長生真人以符水與服,即刻病愈。
魏王出觀,知是真人作法,喜不可言。
待嗣師到,一人醮壇,見之,疑是誤入仙府,不敢開言。
少刻,劉真人出,與張伯憬見禮,天師急忙下拜,道:&ldquo弟子誤入仙阙,敢祈真人匆罪。
&rdquo劉真人道:&ldquo此地固是凡境,天師因何誤看也?&rdquo伯憬道:&ldquo凡間焉能有此仙境?&rdquo長生道:&ldquo這是末學所設之幻景,非真境也。
&rdquo于是真人與嗣師各生敬信,邀留七天,醮畢法收,辭别魏王。
劉真人同嗣師至杭州分别。
劉真人遊玩閩中,至福州會善堂居之。
衆人知其有道,住不多時,投其門下者到有二百餘人。
真人擇日開講道德經義,道俗成集,闡揚宗風,普度有緣。
正是: 大道成時法亦通,神全變化樂無窮。
方方闡教逢人度,萬古千秋住太空。
要知劉真人後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