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白玉贍死心求道德丘長春度世作西遊

關燈
蓬頭,風流自在,不表。

     且說長春真人,在龍門洞别了衆弟子,過蔥嶺積雪,西渡流沙河,邀遊諸國,度化衆生。

    至于天竺國,一名竺乾國,即今名印度國也。

    國王見丘真人常有雲霞盤結頂上,如寶蓋相似,稱丘真人為寶蓋佛,又日震旦活佛,至今西方家家供奉。

    不表。

     那丘真人遊月氏、回回等國,指引迷徒,随處化度。

    返至雪山,至靈鹫寺挂單,見一老僧,法号白雲,手捧《封神傳》一冊,與長春真人觀看。

    真人執過手來,細閱一遍,見其文義雖妙,火性未消,不足于道。

    丘真人在他寺中盤桓年餘,著成《西遊記》一冊。

    共有百回、九九魔難,妙化無窮,是為修道降魔釋厄之玄機也。

    書成,付與白雲和尚。

    那和尚執去,靜玩一月。

    一旦,将長春真人請到方丈,大設筵宴,推真人上坐,執弟子禮,倒身下拜,道:&ldquo弟子才疏學淺,德薄孽深,學道無成。

    今遇真人至于敝寺,乃弟子三生之幸也。

    伏乞真人指示一線之機,使末學有進修之路。

    倘然日後有成道之期,不忘真人開示之恩也。

    &rdquo 長春亦急忙還禮,道:&ldquo禅師德若丘山,性如秋月,何愁不成佛果?因何固謙也?&rdquo遂挽手起來,二人坐下。

    禅師道:&ldquo若非真人至此,我似河伯,而自之多于水也。

    今見真人之道,方知我醜,如登丘阜而睹漢表,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正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毫末之在馬體也。

    &rdquo長春道:&ldquo禅師因何謙虛若此?&rdquo和尚曰:&ldquo非我謙也。

    今觀真人之《西遊記》中,字字玄機,聲聲妙谛,内藏秘奧,玄妙無窮,實有經天緯地之才,乘景禦風之變。

    真人若肯度脫愚迷,我願投門下。

    未知恩師意下何如?&rdquo長春曰:&ldquo你乃佛門弟子,将來亦是西方禅祖,非我玄宗之器。

    我觀汝之《封神傳》中,妙法頗有,奈何火性未滅。

    必須滅盡火性,方證菩提,然後方可論道。

    欲念除盡,方離欲界;塵情了盡,方出色界。

    心不着于虛,即超無色矣。

    可将我這部《西遊記》細細玩悟,八十一般魔障滅盡,自然可得真經返國。

    經者,金也。

    金丹人腹,大道自然可成也。

    &rdquo那白雲禅師拜謝道:&ldquo盛蒙玉言開導,師恩何日可報?&rdquo 長春真人齋畢,告辭道:&ldquo我明日起程,回轉故國,即今告别。

    隻要汝勤修大道,功成果滿之時,同赴龍華勝會,後會有期。

    &rdquo那禅師見丘師告别,苦留道:&ldquo敢乞恩師赦我狂瞽,我師居寺中一年有餘,才至今朝,方知恩師道德。

    赦弟子不知之罪。

    乞師再住幾天,凡《西遊》之内隐言密語,乞師指示一二,感恩之至。

    &rdquo于是長春真人見其真誠,權留半月,微有所傳。

    遂告别道:&ldquo餘本當久居于此,但中國有許多的大事,心願未了,不得久留。

    &rdquo 那白雲禅師苦留不住,無奈其何,向丘師道:&ldquo恩師既然中國有大事未了,弟子不敢強留。

    &rdquo遂取出黃金百兩、白銀五十,呈于師前,叩拜道:&ldquo弟子這點少少的薄禮,乞師收下,帶到中途,權作路費。

    &rdquo長春道:&ldquo我在常住處找一年有餘,深蒙眷顧。

    今汝之厚禮,實不敢收也。

    &rdquo和尚道:&ldquo今者蒙師救拔,師徒之分,不必謙遜。

    況師《西遊記》中有言曰:&lsquo欲求天上寶,須用世間财。

    &rsquo唐三藏不舍金缽盂,真經不能到手。

    雖然是道中的隐語,世禮亦當然也。

    &rdquo長春道:&ldquo貪财不出家,出家不貪财。

    既愛财寶,不是出家之人。

    但我此去,欲建造叢林,非财不可。

    &rdquo正是: 仁者施财能得福,不仁聚貨自亡身。

    若然愛寶貪财物,豈是修身學道人? 要知丘真人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