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石上談玄空中飛蓋醮壇作法海市驚人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修道覓真鉛,虛極先天運後天。
九二見龍須下手,玄玄。
剖腹分明說與賢。
子午火烹煎,審察前弦與後弦。
卯酉兔雞宜沐浴,綿綿。
文武剛柔次第研。
(右調《南鄉子》) 卻說丘長春真人向白雲和尚說道:&ldquo我此去欲建造幾處叢林,禅師既有真心助我,權且收去,與汝栽培道根可也。
&rdquo那和尚聽師之言,要建造叢林,複去取黃金一百兩,向師道:&ldquo弟子聞師欲建造叢林,乃弟子之本願也。
再有金一百,乞師帶去,與弟子求些忏悔。
&rdquo于是丘真人将二百黃金、五十白銀一共收下。
那和尚命二僧送師下山,衆僧人送出山門,有五裡之遙,跪地拜送,望師不見方回,二僧送了一日,到山下有一腳堂,歇宿一宵。
明日二僧回寺,丘真人歸國。
不表。
且說龍門洞趙虛靜,自從師父西遊去後,威儀教相,謹持清規,修身之人,更添茂盛。
一日,與衆道友說道:&ldquo俺師父西遊,至今七載未歸。
那年師父下山之時,俺曾叩師歸期,師父言香風西至之時,即其歸也。
衆位道友們牢記。
&rdquo正在談論之間,,摹然聞異香噴鼻,虛靜道:&ldquo此香風來得各異。
出洞去看,來而何風。
若是西風,師父歸矣。
&rdquo大衆一同出洞觀看,果然西來香風,陣陣噴鼻馨香。
虛靜道:&ldquo衆位道友,可一同往西路迎接。
&rdquo時共有一十餘人,盡皆欣然而去,隻留一人看洞。
衆人齊往西走,有十裡之遙,果見師父遠遠而來。
衆人喜之不已,擁簇上面拜迎,将師父的包囊各人搶背而去。
長春真人先走,衆門人後随,至于洞中坐下。
衆人羅列拜畢,趙虛靜道:&ldquo恩師西遊,越曆七年,今朝始得回來。
一路風塵勞苦,弟子等終日懸望。
師遊西域,諸邦人民可化否?&rdquo長春真人将西邦諸國之由略說一遍,複将靈鹫寺白雲禅師作《封神傳》、自作《西遊記》之事細述一遍。
遂打開包囊,取出《西遊記》的草稿,付于虛靜道:&ldquo可将此刊闆,傳流後世,有益于後學修身者也。
&rdquo遂命擇日興工造屋,就将這龍門洞開作叢林,招賢居住。
長春真人居龍門年餘,吩咐道堅,将家交于宋道安,自帶趙道堅、鄭志修等五人同往東行。
過了潼關,至河南登封縣地界,隻見兩座大山,彩雲結蓋,秀麗異常,東曰太室,西曰少室。
太室者,即中嶽嵩山也。
長春道:&ldquo天下名山,五嶽為首。
五嶽之中,嵩山居中。
我欲丕暢玄風,必當立此為首,而後再興别處可也。
&rdquo衆門人俱道:&ldquo師父斯言盡妙。
&rdquo 于是師徒們齊至山下,四維遍覽,至于山下之西南軒轅峰之下,離中嶽廟不遠,有古廟名長生宮,師徒居之。
遂興工重建,十方善土鹹集,樂助喜舍,數載之間,功成告竣。
共造房屋一百餘間,共計殿宇三十六殿,将長生官改名崇福宮。
你道真人師徒們居此數年,如何就能興此大廟?卻原來長春真人道成之後,常有天兵十萬擁護其身,朱、王、殷、潘、嶽、溫、馬、趙八大元師不離左右,更有山神、土地、城隍、龍神等衆暗中扶持。
不數年間,就将個崇福宮造成如同仙府一般。
巍巍殿宇,俨若蕊宮貝阙;蕩蕩廟貌,似乎阆苑蓬壺。
山門上镌着七個大字:&ldquo崇福宮十方叢林。
&rdquo自此以來,十方道侶疊疊而來,天下賢士源源而至。
宗風丕暢,玄教日興,三十六條清規,字字謹嚴;八十一行執事,個個有款。
居者行住坐卧,猶若蓬瀛仙子。
老幼賢愚,無不聞風而道化;剛強暴惡,并無見語不回心。
那長春真人一日閑暇無事,與衆同遊山境,遍處玩賞。
隻見一塊大石,生得平正,可坐數十人。
丘師登與石上,坐下。
時正逢三月天氣,但見和風拂面,香氣逼人;魚躍鸢
九二見龍須下手,玄玄。
剖腹分明說與賢。
子午火烹煎,審察前弦與後弦。
卯酉兔雞宜沐浴,綿綿。
文武剛柔次第研。
(右調《南鄉子》) 卻說丘長春真人向白雲和尚說道:&ldquo我此去欲建造幾處叢林,禅師既有真心助我,權且收去,與汝栽培道根可也。
&rdquo那和尚聽師之言,要建造叢林,複去取黃金一百兩,向師道:&ldquo弟子聞師欲建造叢林,乃弟子之本願也。
再有金一百,乞師帶去,與弟子求些忏悔。
&rdquo于是丘真人将二百黃金、五十白銀一共收下。
那和尚命二僧送師下山,衆僧人送出山門,有五裡之遙,跪地拜送,望師不見方回,二僧送了一日,到山下有一腳堂,歇宿一宵。
明日二僧回寺,丘真人歸國。
不表。
且說龍門洞趙虛靜,自從師父西遊去後,威儀教相,謹持清規,修身之人,更添茂盛。
一日,與衆道友說道:&ldquo俺師父西遊,至今七載未歸。
那年師父下山之時,俺曾叩師歸期,師父言香風西至之時,即其歸也。
衆位道友們牢記。
&rdquo正在談論之間,,摹然聞異香噴鼻,虛靜道:&ldquo此香風來得各異。
出洞去看,來而何風。
若是西風,師父歸矣。
&rdquo大衆一同出洞觀看,果然西來香風,陣陣噴鼻馨香。
虛靜道:&ldquo衆位道友,可一同往西路迎接。
&rdquo時共有一十餘人,盡皆欣然而去,隻留一人看洞。
衆人齊往西走,有十裡之遙,果見師父遠遠而來。
衆人喜之不已,擁簇上面拜迎,将師父的包囊各人搶背而去。
長春真人先走,衆門人後随,至于洞中坐下。
衆人羅列拜畢,趙虛靜道:&ldquo恩師西遊,越曆七年,今朝始得回來。
一路風塵勞苦,弟子等終日懸望。
師遊西域,諸邦人民可化否?&rdquo長春真人将西邦諸國之由略說一遍,複将靈鹫寺白雲禅師作《封神傳》、自作《西遊記》之事細述一遍。
遂打開包囊,取出《西遊記》的草稿,付于虛靜道:&ldquo可将此刊闆,傳流後世,有益于後學修身者也。
&rdquo遂命擇日興工造屋,就将這龍門洞開作叢林,招賢居住。
長春真人居龍門年餘,吩咐道堅,将家交于宋道安,自帶趙道堅、鄭志修等五人同往東行。
過了潼關,至河南登封縣地界,隻見兩座大山,彩雲結蓋,秀麗異常,東曰太室,西曰少室。
太室者,即中嶽嵩山也。
長春道:&ldquo天下名山,五嶽為首。
五嶽之中,嵩山居中。
我欲丕暢玄風,必當立此為首,而後再興别處可也。
&rdquo衆門人俱道:&ldquo師父斯言盡妙。
&rdquo 于是師徒們齊至山下,四維遍覽,至于山下之西南軒轅峰之下,離中嶽廟不遠,有古廟名長生宮,師徒居之。
遂興工重建,十方善土鹹集,樂助喜舍,數載之間,功成告竣。
共造房屋一百餘間,共計殿宇三十六殿,将長生官改名崇福宮。
你道真人師徒們居此數年,如何就能興此大廟?卻原來長春真人道成之後,常有天兵十萬擁護其身,朱、王、殷、潘、嶽、溫、馬、趙八大元師不離左右,更有山神、土地、城隍、龍神等衆暗中扶持。
不數年間,就将個崇福宮造成如同仙府一般。
巍巍殿宇,俨若蕊宮貝阙;蕩蕩廟貌,似乎阆苑蓬壺。
山門上镌着七個大字:&ldquo崇福宮十方叢林。
&rdquo自此以來,十方道侶疊疊而來,天下賢士源源而至。
宗風丕暢,玄教日興,三十六條清規,字字謹嚴;八十一行執事,個個有款。
居者行住坐卧,猶若蓬瀛仙子。
老幼賢愚,無不聞風而道化;剛強暴惡,并無見語不回心。
那長春真人一日閑暇無事,與衆同遊山境,遍處玩賞。
隻見一塊大石,生得平正,可坐數十人。
丘師登與石上,坐下。
時正逢三月天氣,但見和風拂面,香氣逼人;魚躍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