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蒙古帝頒诏求道德丘長春禦前說玄功
關燈
小
中
大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平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
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後代。
如此之言,人倫之道達矣。
既明人倫之道,則天道不遠矣。
&rdquo 長春真人正在談論之際,隻見外面有人進報:&ldquo蒙古有使到來。
&rdquo師下座出迎。
那劉仲祿見師道貌非凡,急忙上前施禮,同至客堂,分賓主坐下。
長春真人問道:&ldquo請問大人,貴府何處?來至故宮有何貴事?&rdquo劉仲祿答道:&ldquo下官姓劉,名仲祿。
今奉我主成吉思皇帝手诏,敕召丘真人往北一走。
我主誠心訪道求賢,早聞丘真人道德崇高,故特命下官資诏至此。
伏乞真人俯諾允請,方不負我主誠懇之意也。
&rdquo遂呈上手诏。
丘師執來,打開看了一遍,向劉宣差道:&ldquo貧道乃山野之鄙夫,今蒙主上推敬,實抱慚愧,何以克當?&rdquo劉宣差道:&ldquo真人道冠三才,德超九品,名布諸國,功著群黎。
下官仰企已久,至今方能得見仙顔,真人何固謙也?&rdquo長春道:&ldquo貧道虛名雖則布于海内,實抱慚愧。
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莫之應。
今見主上誠心,大人遙降,不得違命。
請大人在敞宮屈待三天,貧道應诏同赴燕京可也。
&rdquo劉宣差見師允諾,不勝喜躍,就在崇福官安歇,待師同行。
不表。
卻說丘真人将常住内外的公事吩咐調理得清清楚楚,不覺已過三天。
劉宣差催師動身。
那丘真人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高卧不起,衆門人問師之故,師曰:&ldquo我之行止,天也。
非汝輩可知,他日自有留不住的時去也。
&rdquo至是應诏北行,衆門人皆泣送十裡之遙方回。
時正炎夏天氣彷徨,一路風塵。
不表。
是六月,金乞和于蒙古,鐵木真班師回沙漠而去,遂離燕京。
那丘真人與劉宣差同行,至七月方人燕京。
忽聞主上班師歸北,丘師遂與劉宣差商議道:&ldquo我看主上已今歸北,路途遙遠,數日不能得到。
況今天氣炎熱,貧道老弱,不堪動身。
且在燕京駐足,可待秋涼而往北行。
未知大人意下若何?&rdquo劉宣差道:&ldquo我主思賢若渴,豈可待乎?&rdquo丘師日:&ldquo既然大人不允,貧道實不能行,隻得自出奏章。
&rdquo遂寫成奏章一道,交與内侍二人,往北而去。
劉仲祿見丘師自納奏章,不敢阻當,亦不敢催逼,隻得權寄燕京住下,以待回旨。
不表。
且說成吉思皇帝允金之和,遂班師退歸錫林郭勒盟,屯兵養馬。
一日,見二侍臣赉丘處機奏章而至,呈于帝。
帝開覽,奏雲: 成吉思皇帝旨衷:登州栖霞縣志道丘處機,欽奉宣旨,遠诏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
處機自念謀生太拙,學道無成,苦辛萬端,老而不死。
名雖播于諸國,道不加于衆人。
内顧自傷,衷情誰測?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 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
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
且常冒雪沖霜,圖其一現,兼聞車駕隻在桓撫之北。
及到燕京,聽得車駕返回,遙不知其幾千裡風塵,兼且天氣蒼黃,老弱不堪,且恐途中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則軍國之事,非己所能。
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為難事。
遂與劉宣差商議,不若且在燕京等處盤桓住足,先令人前來奏知其事。
劉宣差不從,故不免自納奏帖。
念處機虛得其名,顔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聖裁。
帝覽表章畢,知丘處機應诏已至燕京,因天氣炎熱所阻,不能往北。
遂複诏一道,另選侍臣顧元開赉旨直到燕京。
先見丘師,呈上複诏。
丘師開展一看,诏雲: 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師:省所奏應诏而來者備悉。
惟師道逾三子,德重多方。
命臣奉厥玄曛曛,馳傳訪諸滄海。
時與願适,天不人違。
兩朝屢诏而弗行,單使一邀而肯起。
謂朕天啟,所以身歸,不辭暴露于風霜,自願跋涉于沙碛。
書章來上,喜慰何言!軍國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誠雲可尚。
朕以彼酋不遜,我代用張;軍旅試臨,邊陲底定。
來從去背,實力率之故然;久逸暫勞,冀心服而後已。
于是載揚威德,略駐車從。
重念雲軒既發于蓬萊,鶴馭可遊于天竺。
達磨東邁,元印法以傳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
顧川途之雖闊,瞻幾杖以非遙。
愛答來章,可明朕意。
秋暑,師北平安好,指不多及。
八月十四日诏。
丘真人看畢,向顧元開道:&ldquo今已重陽之節,暑氣已消,更不可遲延日久,恐金風驟至矣。
遂擇九月望日動身,煩大人通知劉仲祿。
&rdquo于是元開别了丘師,去見劉仲祿,約定日期一同北行。
曉行夜宿,至冬月初旬,得入都城。
劉仲祿先去複旨,安丘師于館舍。
正是: 道高四海皆瞻仰,德重萬民享太平。
西化諸胡東闡教,玄風自此振大京。
欲知丘真人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平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
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後代。
如此之言,人倫之道達矣。
既明人倫之道,則天道不遠矣。
&rdquo 長春真人正在談論之際,隻見外面有人進報:&ldquo蒙古有使到來。
&rdquo師下座出迎。
那劉仲祿見師道貌非凡,急忙上前施禮,同至客堂,分賓主坐下。
長春真人問道:&ldquo請問大人,貴府何處?來至故宮有何貴事?&rdquo劉仲祿答道:&ldquo下官姓劉,名仲祿。
今奉我主成吉思皇帝手诏,敕召丘真人往北一走。
我主誠心訪道求賢,早聞丘真人道德崇高,故特命下官資诏至此。
伏乞真人俯諾允請,方不負我主誠懇之意也。
&rdquo遂呈上手诏。
丘師執來,打開看了一遍,向劉宣差道:&ldquo貧道乃山野之鄙夫,今蒙主上推敬,實抱慚愧,何以克當?&rdquo劉宣差道:&ldquo真人道冠三才,德超九品,名布諸國,功著群黎。
下官仰企已久,至今方能得見仙顔,真人何固謙也?&rdquo長春道:&ldquo貧道虛名雖則布于海内,實抱慚愧。
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莫之應。
今見主上誠心,大人遙降,不得違命。
請大人在敞宮屈待三天,貧道應诏同赴燕京可也。
&rdquo劉宣差見師允諾,不勝喜躍,就在崇福官安歇,待師同行。
不表。
卻說丘真人将常住内外的公事吩咐調理得清清楚楚,不覺已過三天。
劉宣差催師動身。
那丘真人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高卧不起,衆門人問師之故,師曰:&ldquo我之行止,天也。
非汝輩可知,他日自有留不住的時去也。
&rdquo至是應诏北行,衆門人皆泣送十裡之遙方回。
時正炎夏天氣彷徨,一路風塵。
不表。
是六月,金乞和于蒙古,鐵木真班師回沙漠而去,遂離燕京。
那丘真人與劉宣差同行,至七月方人燕京。
忽聞主上班師歸北,丘師遂與劉宣差商議道:&ldquo我看主上已今歸北,路途遙遠,數日不能得到。
況今天氣炎熱,貧道老弱,不堪動身。
且在燕京駐足,可待秋涼而往北行。
未知大人意下若何?&rdquo劉宣差道:&ldquo我主思賢若渴,豈可待乎?&rdquo丘師日:&ldquo既然大人不允,貧道實不能行,隻得自出奏章。
&rdquo遂寫成奏章一道,交與内侍二人,往北而去。
劉仲祿見丘師自納奏章,不敢阻當,亦不敢催逼,隻得權寄燕京住下,以待回旨。
不表。
且說成吉思皇帝允金之和,遂班師退歸錫林郭勒盟,屯兵養馬。
一日,見二侍臣赉丘處機奏章而至,呈于帝。
帝開覽,奏雲: 成吉思皇帝旨衷:登州栖霞縣志道丘處機,欽奉宣旨,遠诏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
處機自念謀生太拙,學道無成,苦辛萬端,老而不死。
名雖播于諸國,道不加于衆人。
内顧自傷,衷情誰測?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 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
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
且常冒雪沖霜,圖其一現,兼聞車駕隻在桓撫之北。
及到燕京,聽得車駕返回,遙不知其幾千裡風塵,兼且天氣蒼黃,老弱不堪,且恐途中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則軍國之事,非己所能。
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為難事。
遂與劉宣差商議,不若且在燕京等處盤桓住足,先令人前來奏知其事。
劉宣差不從,故不免自納奏帖。
念處機虛得其名,顔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聖裁。
帝覽表章畢,知丘處機應诏已至燕京,因天氣炎熱所阻,不能往北。
遂複诏一道,另選侍臣顧元開赉旨直到燕京。
先見丘師,呈上複诏。
丘師開展一看,诏雲: 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師:省所奏應诏而來者備悉。
惟師道逾三子,德重多方。
命臣奉厥玄曛曛,馳傳訪諸滄海。
時與願适,天不人違。
兩朝屢诏而弗行,單使一邀而肯起。
謂朕天啟,所以身歸,不辭暴露于風霜,自願跋涉于沙碛。
書章來上,喜慰何言!軍國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誠雲可尚。
朕以彼酋不遜,我代用張;軍旅試臨,邊陲底定。
來從去背,實力率之故然;久逸暫勞,冀心服而後已。
于是載揚威德,略駐車從。
重念雲軒既發于蓬萊,鶴馭可遊于天竺。
達磨東邁,元印法以傳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
顧川途之雖闊,瞻幾杖以非遙。
愛答來章,可明朕意。
秋暑,師北平安好,指不多及。
八月十四日诏。
丘真人看畢,向顧元開道:&ldquo今已重陽之節,暑氣已消,更不可遲延日久,恐金風驟至矣。
遂擇九月望日動身,煩大人通知劉仲祿。
&rdquo于是元開别了丘師,去見劉仲祿,約定日期一同北行。
曉行夜宿,至冬月初旬,得入都城。
劉仲祿先去複旨,安丘師于館舍。
正是: 道高四海皆瞻仰,德重萬民享太平。
西化諸胡東闡教,玄風自此振大京。
欲知丘真人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