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林靈素興玄談道德呂洞賓護國滅妖邪

關燈
僧欺辱,至京寓太乙宮,徐知常薦之。

    帝召見,靈素大言曰:&ldquo天有九霄,而神霄最高,其治曰高上神霄府,其王曰無上玉清王,即上帝之長子,主南方,号長生大帝君,即陛下是也。

    其次為東華帝君。

    蔡京,即左元仙伯。

    王輔,即文華吏盛章。

    劉貴妃,即九華安妃也。

    &rdquo帝大喜,益加信之。

    原來帝曾夢遊神霄之事,暗合其言。

     帝每以邊事為慮,靈素曰:&ldquo遼方自顧不給,何暇為寇乎?&rdquo是冬,女真完顔阿骨打叛遼,攻陷江甯州縣。

    乙未春正,阿骨打稱帝,更名是,為金太祖,國号大金,建元收國。

    是秋,襲黃龍府,至混同江,苦無舟渡,神負渡之,水及馬腹,遂陷黃龍。

    邊吏具報汴京,帝召靈素曰:&ldquo卿所言驗矣。

    &rdquo丙申春,賜靈素号通真達靈先生。

    四月,诏林侍宸,大會道士于上清宮。

     帝初以未得子嗣為念,道士劉混康言京城西北地卑,少加高,當有多男子之祥。

    帝命加數仞岡阜,而後宮生子漸多,益信奉道教。

    秋九月,帝上玉帝聖号,诏天下洞天福地修建宮觀,塑造聖像。

     忽宮中有鬼祟,白晝現形,盜竊金寶,奸淫嫔妃,不得休息。

    衆人惶懼。

    帝召靈素治之,息而複作。

    帝精誠虔禱,奏詞齋醮。

    一日晝寝,見一道士,頭戴碧蓮冠,身披紫鶴氅,手持水晶如意,向帝揖曰:&ldquo吾奉上帝命,特來除此妖祟。

    &rdquo良久,閃出一位金甲神,捉祟擘而啖之。

    帝問:&ldquo披金甲者何神?&rdquo道士曰:&ldquo所封崇甯真君關羽也。

    &rdquo帝問:&ldquo張飛何在?&rdquo關羽曰:&ldquo飛與臣累劫兄弟,世世為男子身,在唐時為張巡,今已為陛下社稷,生于相州嶽家。

    他日為陛下臣,輔佐中興,飛将有功焉。

    &rdquo帝問道士姓名,答曰:&ldquo姓陽,四月十四日生辰是也。

    &rdquo帝覺,召靈素問之,素日:&ldquo此呂仙師也。

    &rdquo诏天下皆進純陽妙道真人之号,崇奉祀典。

     丁酉,金改元天輔。

    秋,帝幸上清宮,命靈素講道經。

    每設大醮,費錢數百萬,謂之千道會,天下道士鹹集。

    一日有瘋癫道人,赴齋畢,欲面謝恩,見帝曰:&ldquo陛下好道誠美,難免幸北之憂。

    &rdquo帝異之,問曰:&ldquo君非呂仙乎?&rdquo答曰:&ldquo臣姓李,不姓呂。

    将返入閩,至午、未、丙、丁,再谒于北轅也。

    &rdquo言畢,忽然不見。

    帝問靈素,素曰:&ldquo聞閩有李梯,其狀是也。

    &rdquo诏立像于呂祖之側。

     戊戌四月,道篆院上章,冊帝為教主道君皇帝,凡表疏奏章皆從道教。

    敕天下遍造宮觀,造帝浩,天書雲篆。

    加靈素号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加張虛白号通玄沖妙先生。

    至于諸王争入道教,都人稱道家兩府。

    張虛白系鄧州人,通太乙六壬,遇異人傳道。

    帝聞其名,召主太乙宮,出入禁中,惟談道德,不言事務。

    後見朝政日紊,遂辭去。

    遊武陵,于崔婆飲酒,屍解去。

    後鄉人複遇于揚州,因寄詩于崔婆曰: 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應無地下有。

    道土南來飲一鬥,醉卧白雲深洞口。

     戊戌,改元重和。

    己亥,改元宣和。

    改佛号謂大覺金仙,改僧為德士,易衣服,複本姓。

    寺院改作宮觀,尼為女德。

     庚子夏,改元元德。

    靈素有罪,放歸田裡,謂徒曰:&ldquo我将逝矣。

    可将棺擡至南山下,遇地折處,可埋之。

    &rdquo言畢遂逝。

    徒從其言,至南山下,果有折地;掘下,見深不可測,遂下棺葬之。

    明日視之,坦然不知葬處。

    聞于帝,帝歎息不已。

     是冬,睦州方臘作亂,攻陷婺、歙、衢州,繼陷杭州,虎踞數年。

    淮南有宋江等三十六人,上應天罡之數,結寨梁山,得玄女娘娘夢授天書及黃白之術,橫行河朔,轉掠京東諸郡,官軍莫敢挫其鋒。

    張叔夜知海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