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論教育 我們将在此處繼續讨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對個體靈魂的成長的重要影響。

     毫無疑問,現代的家庭教育在幫助和支持個體追求權力和發展虛榮心方面作用巨大,每個人都應以此為鑒。

    在對兒童的關心與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确實有着巨大的優勢,沒有比家庭更好和更合适的機構。

    尤其是對于兒童發展出的錯誤或病态觀念的識别和糾正方面,家庭是最好的場所。

    如果父母都是很好的教育者,在兒童錯誤發展的初期就能予以觀察和識别,并能通過适當的教育方式來修正這些錯誤的話,家庭就是保護個體人性健康發展的最佳場所。

     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父母既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好的啟蒙老師。

    形式多樣、程度各異的病态家庭利己主義在當今的家庭教育中不斷湧現。

    這種利己主義的家庭教育模式,讓父母隻培養和重視自己的孩子,甚至以犧牲其他孩子的利益為代價。

    這種家庭教育模式造就了兒童發展的重大偏差,因為它灌輸給兒童一種錯誤的思想:他們必須要比其他人更優秀,自己的能力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好。

    以父親為主導的家庭中,這種思想更是司空見慣。

     病态的家庭教育模式會衍生罪惡,因為父權專制思想幾乎與人類社會和群體生活的準則毫不相幹,會誘使兒童或公開或秘密地對抗社會的公序良俗,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對抗都是隐秘進行的。

    專制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帶給兒童強權的示範,并暗示他們權力能夠帶來快樂。

    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所有兒童都表現出對支配和權力的貪婪和追求,他們野心勃勃并且極度虛榮。

    如果每個兒童都渴望登上頂峰和受人尊重,他們遲早會像那些強權者一樣,要求所有人都臣服于他們。

    其結果必然是兒童對父母乃至所有人都表現出好戰的态度。

     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兒童幾乎都會追求優越感。

    在低齡兒童身上,可以觀察到他們喜歡扮演&ldquo大人物&rdquo。

    這些兒童在成年後,童年期的想法或無意識的記憶仍驅使他們把整個世界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他們遭遇挫折,就會表現出對外部世界的憎惡,并想從中逃離。

     當然,家庭教育也有助于發展個體的社會情感。

    但是,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專權和崇尚權力的思想,個體在此基礎上的社會情感發展有限。

    某些社會情感,如愛和親切感的發展取決于家庭中兒童與母親的關系。

    對母親的依戀可能是一個兒童最重要的經曆,讓他意識到自己生活中有另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人存在,也讓他了解到&ldquo我&rdquo和&ldquo你&rdquo之間的不同。

    尼采曾說:&ldquo每個人都以與母親的關系作為基礎塑造愛人的形象。

    &rdquo裴斯泰洛齊也指出,母親是一個典範,能決定兒童的未來及其與世界的關系。

     母親的功能之一是幫助兒童發展社會情感。

    兒童的古怪性格源于他們與母親之間的關系,性格的發展方向是衡量母子關系質量的指标。

    一旦母子關系扭曲,兒童身上就會出現特定的社會功能缺陷。

    有兩種錯誤最為常見:第一種錯誤是母親沒有幫助兒童發展社會情感,導緻兒童缺乏這一重要的心理功能。

    這會對兒童的發展帶來許多不利的後果,讓他們表現出敵對和疏離。

    如果要幫助這些兒童,最好的方法是讓母親重新發揮應有的作用,彌補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缺失。

    第二種錯誤更常見,就是母親采取一種誇張和明顯的方法發揮自己的功能,使得兒童無法對母親以外的其他人進行社會情感的轉移和投射。

    這樣的母親讓自己成為兒童發展出的所有社會情感的中心目标,換而言之,兒童隻對自己的母親感興趣,排斥外界的其他人或事。

    毋庸置疑,這樣的兒童也很難發展成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個體。

     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