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刻,或出現在個體擔心無法實現其目标時。
毫無疑問,當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退縮時,幻覺會對其産生巨大的影響。
旅行者對幻覺的描述衆所周知。
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在饑寒交迫、精疲力盡時,會看到遠處出現海市蜃樓。
這種幻覺體驗可以理解為:個體命懸一線時所産生的緊張感迫使他開始想象,為自己創造一個清晰的、使人振作的狀态,使他暫時逃脫絕望的心境。
海市蜃樓的出現可以給迷途的旅行者帶來生機:一方面它能緩解疲憊、重建信心,使他恢複體力和敏銳度;另一方面,它是一劑良藥,能夠緩解個體在困境中的恐懼。
幻覺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什麼新奇的事物,因為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在記憶和想象的作用下,知覺所産生的類似現象。
在必要或危險的情況下,或當個人的權益受到威脅時,人們力圖通過幻覺消除懦弱并克服困難。
壓力越大,個體對于自己應對困境的關鍵能力考慮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喊着&ldquo求人不如求己&rdquo,然後竭力動用自己的心理能量,将想象投射到幻覺當中。
錯覺與幻覺密切相關,唯一的區别是,錯覺是存在客觀刺激的條件下,個體歪曲的知覺體驗。
但幻覺和錯覺潛在的心理發生機制與體驗到的威脅感是一緻的。
下面我們将通過另一個案例來說明靈魂是如何根據個體所需創造出錯覺或幻覺的。
一個家境優越的兒童,因為成績不好而一事無成,成年後隻找到一個小文員的工作。
他對生活失去希望,絕望感壓得他喘不過氣。
非但如此,朋友的批評讓他更為緊張。
因此,他選擇酗酒來讓自己暫時忘記這些不快,也為自己的失敗找個借口。
一段時間後,他由于酒精中毒性谵妄被送到醫院。
谵妄與幻覺聯系緊密,在酒精中毒性谵妄中,會常常出現關于動物的視幻覺,如看到老鼠、昆蟲和蛇等,也會出現一些與患者職業相關的其他幻覺。
這位患者接受了嚴格的戒酒治療,酒精依賴的症狀消失,痊愈後出院,并且在之後三年内滴酒未沾。
然而,現在他又出現了新的症狀,說經常在工作時看到一個斜眼取笑和鄙視他的男人。
有一次,他又看到這個人嘲笑他,他怒不可遏,拿起鋤頭去砸那個人,想要看看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
結果,他認為的這個幻覺對象不僅躲開了攻擊,還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因此,患者看到的這個嘲笑他的人并不是一個幽靈,他有着非常真實的拳頭。
患者隻是對他知覺到的人或事給予習慣性幻覺解釋。
我們應該知道,雖然患者已經戒酒,但出院後他丢了工作,被趕出家,現在不得不靠打零工謀生,朋友們都認為這是最底層的工作。
他的精神壓力并沒有減少。
盡管戒酒治療很成功,他卻因此變得更窮。
在第一份工作中,他可以用酗酒作為借口,以免家人責備他一事無成,質疑他沒有工作能力。
然而治愈後,他不得不再次面對現實,而且境況更糟。
因為如果他現在失敗了,酗酒再也不能作為他逃避指責、安慰自己的托詞。
在感受到現實威脅的情況下,他的幻覺重現。
這種幻覺讓他認為自己仍舊是一個醉漢,以此表示,酒精已經毀了他的一生并且無法彌補。
通過再次出現幻覺體驗,他希望從現在沒有尊嚴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因為上次出院後他找到一份挖掘工的工作,自己非常不滿意,但無法選擇。
這一幻覺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他再次入院。
現在他可以用自己已經完成了很多事情,又沒有酒精來摧毀自己生活的想法來自我安慰。
這種心理防禦機制使他能夠保持高水平的自我評價,而自我評價對他而言比工作更為重要。
他的所有症狀都是為了維持這樣的信念:如果沒有生病的不幸遭遇,他也可以成就一番偉業。
他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沒有人能比他更優秀。
疾病成為他成功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成為他安慰自己的托詞。
于是,在這種情緒之下,&ldquo斜眼蔑視者&rdquo應運而生,拯救了他險被摧毀的自尊。
幻想 幻想是靈魂富有創造力的另一體現。
我們在許多心理現象中都可以找到幻想的痕迹。
例如,某些記憶信息投射到意識層面,或者想象、幻想和白日夢等心理現象,都是靈魂的創造力的一部分。
任何運動的生命體的預測力和判斷力都是幻想的構成要素。
幻想與有機體的活動性密切相關,隻是個體的一種預見形式。
兒童和成年人的幻想總是關注未來,有時被稱為白日夢。
&ldquo空中樓閣&rdquo常用來形容他們的幻想,即用來建構真實生活的虛拟場景。
個體童年期的幻想主要是在為獲得&ldquo力量&rdquo服務,多涉及與&ldquo野心&rdquo有關的目标。
大多數兒童的幻想都是以&ldquo當我長大了,我就&hellip&hellip&rdquo來描述的。
對于成年人而言,在這方面與兒童相差無幾,也需要借助幻想來繼續成長。
因此,幻想作為一種機能,是為個體追求&ldquo力量&rdquo的生活目标服務的,隻有在個體的生活目标确立之後才能發展。
在群體文化中,個體的追求&ldquo力量&rdquo這一生活目标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會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同。
個體永遠不會在任何折衷的目标上停滞不前,而是會不斷根據周圍環境變化進行自我評估,以此來追求超越,并渴望在競争中獲勝。
童年期的幻想中提到的&ldquo力量&rdquo很明顯地體現了個體内心渴望超越他人和獲勝的這一特征。
但是,上述解釋并不一定是普遍真理,因為每一個人幻想或想象的深度和廣度存在差異。
上述解釋也許可以應用于大多數情況,但仍有例外。
例如,有些好鬥的兒童傾向于預見危險發生,處于高度的防禦狀态,有較大的精神壓力,他們幻想的内容會更豐富。
體弱多病的兒童由于生活中困難重重,他們會幻
毫無疑問,當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退縮時,幻覺會對其産生巨大的影響。
旅行者對幻覺的描述衆所周知。
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在饑寒交迫、精疲力盡時,會看到遠處出現海市蜃樓。
這種幻覺體驗可以理解為:個體命懸一線時所産生的緊張感迫使他開始想象,為自己創造一個清晰的、使人振作的狀态,使他暫時逃脫絕望的心境。
海市蜃樓的出現可以給迷途的旅行者帶來生機:一方面它能緩解疲憊、重建信心,使他恢複體力和敏銳度;另一方面,它是一劑良藥,能夠緩解個體在困境中的恐懼。
幻覺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什麼新奇的事物,因為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在記憶和想象的作用下,知覺所産生的類似現象。
在必要或危險的情況下,或當個人的權益受到威脅時,人們力圖通過幻覺消除懦弱并克服困難。
壓力越大,個體對于自己應對困境的關鍵能力考慮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喊着&ldquo求人不如求己&rdquo,然後竭力動用自己的心理能量,将想象投射到幻覺當中。
錯覺與幻覺密切相關,唯一的區别是,錯覺是存在客觀刺激的條件下,個體歪曲的知覺體驗。
但幻覺和錯覺潛在的心理發生機制與體驗到的威脅感是一緻的。
下面我們将通過另一個案例來說明靈魂是如何根據個體所需創造出錯覺或幻覺的。
一個家境優越的兒童,因為成績不好而一事無成,成年後隻找到一個小文員的工作。
他對生活失去希望,絕望感壓得他喘不過氣。
非但如此,朋友的批評讓他更為緊張。
因此,他選擇酗酒來讓自己暫時忘記這些不快,也為自己的失敗找個借口。
一段時間後,他由于酒精中毒性谵妄被送到醫院。
谵妄與幻覺聯系緊密,在酒精中毒性谵妄中,會常常出現關于動物的視幻覺,如看到老鼠、昆蟲和蛇等,也會出現一些與患者職業相關的其他幻覺。
這位患者接受了嚴格的戒酒治療,酒精依賴的症狀消失,痊愈後出院,并且在之後三年内滴酒未沾。
然而,現在他又出現了新的症狀,說經常在工作時看到一個斜眼取笑和鄙視他的男人。
有一次,他又看到這個人嘲笑他,他怒不可遏,拿起鋤頭去砸那個人,想要看看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
結果,他認為的這個幻覺對象不僅躲開了攻擊,還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因此,患者看到的這個嘲笑他的人并不是一個幽靈,他有着非常真實的拳頭。
患者隻是對他知覺到的人或事給予習慣性幻覺解釋。
我們應該知道,雖然患者已經戒酒,但出院後他丢了工作,被趕出家,現在不得不靠打零工謀生,朋友們都認為這是最底層的工作。
他的精神壓力并沒有減少。
盡管戒酒治療很成功,他卻因此變得更窮。
在第一份工作中,他可以用酗酒作為借口,以免家人責備他一事無成,質疑他沒有工作能力。
然而治愈後,他不得不再次面對現實,而且境況更糟。
因為如果他現在失敗了,酗酒再也不能作為他逃避指責、安慰自己的托詞。
在感受到現實威脅的情況下,他的幻覺重現。
這種幻覺讓他認為自己仍舊是一個醉漢,以此表示,酒精已經毀了他的一生并且無法彌補。
通過再次出現幻覺體驗,他希望從現在沒有尊嚴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因為上次出院後他找到一份挖掘工的工作,自己非常不滿意,但無法選擇。
這一幻覺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他再次入院。
現在他可以用自己已經完成了很多事情,又沒有酒精來摧毀自己生活的想法來自我安慰。
這種心理防禦機制使他能夠保持高水平的自我評價,而自我評價對他而言比工作更為重要。
他的所有症狀都是為了維持這樣的信念:如果沒有生病的不幸遭遇,他也可以成就一番偉業。
他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沒有人能比他更優秀。
疾病成為他成功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成為他安慰自己的托詞。
于是,在這種情緒之下,&ldquo斜眼蔑視者&rdquo應運而生,拯救了他險被摧毀的自尊。
幻想 幻想是靈魂富有創造力的另一體現。
我們在許多心理現象中都可以找到幻想的痕迹。
例如,某些記憶信息投射到意識層面,或者想象、幻想和白日夢等心理現象,都是靈魂的創造力的一部分。
任何運動的生命體的預測力和判斷力都是幻想的構成要素。
幻想與有機體的活動性密切相關,隻是個體的一種預見形式。
兒童和成年人的幻想總是關注未來,有時被稱為白日夢。
&ldquo空中樓閣&rdquo常用來形容他們的幻想,即用來建構真實生活的虛拟場景。
個體童年期的幻想主要是在為獲得&ldquo力量&rdquo服務,多涉及與&ldquo野心&rdquo有關的目标。
大多數兒童的幻想都是以&ldquo當我長大了,我就&hellip&hellip&rdquo來描述的。
對于成年人而言,在這方面與兒童相差無幾,也需要借助幻想來繼續成長。
因此,幻想作為一種機能,是為個體追求&ldquo力量&rdquo的生活目标服務的,隻有在個體的生活目标确立之後才能發展。
在群體文化中,個體的追求&ldquo力量&rdquo這一生活目标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會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同。
個體永遠不會在任何折衷的目标上停滞不前,而是會不斷根據周圍環境變化進行自我評估,以此來追求超越,并渴望在競争中獲勝。
童年期的幻想中提到的&ldquo力量&rdquo很明顯地體現了個體内心渴望超越他人和獲勝的這一特征。
但是,上述解釋并不一定是普遍真理,因為每一個人幻想或想象的深度和廣度存在差異。
上述解釋也許可以應用于大多數情況,但仍有例外。
例如,有些好鬥的兒童傾向于預見危險發生,處于高度的防禦狀态,有較大的精神壓力,他們幻想的内容會更豐富。
體弱多病的兒童由于生活中困難重重,他們會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