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插菊寄
關燈
小
中
大
寄園主人曰:“人生七情,如喜樂愛欲,皆籍笑以達之,笑亦何能一刻無者?顧昂昂七尺,勞心苦思,徒供他人之笑具,獨不可耳。
杜牧之雲:‘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餘試作牧之插滿頭花,以博世人一噱。
” ◎笑柄 見有不合于禮義者,雖三尺童亦知掩口,而冠裳簪绂中且不惜以其身試。
嗚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士君子慎毋慮萬世之懵忄蒙,而資之笑柄也。
明太祖憫常開平遇春無嗣,賜二宮女。
妻悍不敢禦,晨起捧盂水盥栉,開平曰:“好白手。
”遂入朝去。
回,内出一紅盒,啟之,乃斷宮人手也。
開平驚憂,後入朝,儀度錯愕,太祖再三诘問,開平懼,吐其實,且叩頭曰:“蒙上賜二宮人,今若此,有辜聖恩,死莫贖,故連日驚憂。
”太祖大笑,召開平入宮飲酒,命力士肢解其妻曰:“悍婦之肉。
”開平驚成癫痫。
又有無嗣功臣,面奏聖祖求養子。
聖祖曰:“你們悍妻,平日酷妒,絕我功臣後嗣。
可着禮部各給木碗一隻,拄杖一條,沿功臣門求乞作樣。
”(《龍興慈記》) 明太祖一日命左右至文淵閣,觇庶吉士講習否,令一一偵其動靜。
比報告有所事,惟劉子欽袒衣席地酣睡,蓋時初飯罷被酒,竟入夢耳。
上召至,謂曰:“吾書堂為汝卧榻耶?”一罷其官,令往工部辦事。
子欽略不分訴,竟買吏巾縧服之,步入工部。
尚書驚曰:“劉庶常何為爾?”欽曰:“奉聖旨,命子欽為本衙門吏。
”尚書不敢答。
子欽便登堂侍立,與群胥偶。
少頃,上又命一豎入部觇之,還報雲。
上笑,速令召來。
子欽至,猶吏服。
上曰:“汝好沒廉恥!”顧左右還與冠帶,歸内閣讀書。
子欽又無言,遽起謝恩,出具冠袍還閣中,即一日間也。
(《九朝野記》) 解學士嘗吊友人喪悍妻,入門曰:“恭喜。
”繼曰:“四德俱無,七出鹹備,嗚呼哀哉!大吉大利!”(《笑史》) 天順間,曹欽謀反伏誅,時有詩傳京師曰:“曹奴曹奴發颠狂,寇逮諸公死亦當,學士叩門如系犬,尚書鎖頸似牽羊,萬安叩首稱三叔,恭順當兇戰一場,寄語滿朝當道者,将何面目見吾皇?”(《楮記室》) 金編修璐未仕時,為外家張氏作志,謹依金石之例,不書婦姓。
婦家乃俗夫也,意編修為輕己,而背言诋之。
張子興口占長短句嘲曰:“張翁墓志,金生執筆,不書婦氏,婦家稱屈。
金生自謂能文字,才動筆時便忍氣。
韓退之,柳柳州,蘇東坡,歐陽修,當時墓志做多少,畢竟門前罵不休。
”(《堯山堂外紀》) 江右胡存齋參政好客,每虞阍人不通刺,若在家,即于門首挂一牌雲:“胡存齋在家。
”沈孟淵性好客,每日設數筵酒食以待,若無客,則令人于溪上探望,惟恐不至。
(《笑史》) 曹吉祥侄曹欽反,既殺寇深,又索王尚書翔。
王正在一室窘迫,一主事長大多力,遽負之逸。
王後擢此人要津,時呼馱官人。
(同上) 成化間,上患舌澀,諸司禦前奏事準行者,若答是字。
鴻胪卿施純彥請易照例二字,上答甚便。
尋擢尚書,時人嘲曰:“兩字尚書。
”(同上) 成化中,内閣劉吉丁外艱起複,每媚科道,以免彈劾。
宏治改元,侍讀張數其十罪,反為禦史魏璋所劾,左遷。
世以吉耐彈,目為劉綿花。
(《噴飯集》) 高公谷無子,置一妾,夫人素悍,每間之,不得近。
一日陳學士循過焉,留酌聚話及此,夫人于屏後聞之,即出诟罵。
陳公掀案作怒而起,以一棒撲夫人仆地,至不能興,且數之曰:“汝無子,法當棄汝;今置妾,汝複間之,是欲絕夫後也。
汝不改,吾當奏聞,置汝于法。
”自是妒少衰,生中書舍人亘,乃陳公一怒之力也。
(《菽園雜記》) 李大壯畏服小君,一不遵令,則叱令正坐,為绾匾髻,中安燈碗,燃燈火。
大壯屏氣定體,枯木土偶人。
自诨之曰:“補阙燈檠。
”(《清異錄》) 王文穆妻甚悍妒,嘗作三畏堂于後圃,楊文公見而戲曰:“請改作四畏堂。
”王不悟,問雲何,楊笑曰:“兼畏夫人。
”(《遣愁集》) 李九我相國,年逾五十,無子。
丁改亭大理過其署,苦口勸以納妾。
夫人在屏後聽之,大怒。
丁呼掌家老妪出,返覆引譬,語語痛切,老妪泣下,夫人因醒悟,亟呼媒,納二妾,因生二子。
孫月峰尚書亦無子,改亭亦如前勸之,孫不應,且拒之曰:“釋迦不以羅侯傳,仲尼不以伯魚顯。
”九五清品,蓋天假丁以裕其後。
(《蘇譚》) 李西崖嘗與陳師召擲骰得麼,指曰:“吾度其下是六。
”反之果六,色色皆然。
師召大驚,語人曰:“西崖天才也。
”或曰:“绐公耳,上麼下六,骰子定數,何足為異?”師召笑曰:“然則我亦可為。
”因詣西崖。
西崖已先度其必至,别置六骰,錯亂其數。
師召屢揣之不中,乃歎曰:“公真不可及,豈欺我哉!”(《笑史》) 陳太常音嘗考滿,誤入戶部,見入稅銀者,驚曰:“賄賂公行,至此已極。
”(《玉堂叢語》) 嚴相嵩父子聚賄滿百萬,辄置酒一高會,凡五高會,而漁獵猶不止。
京師名之曰:“錢痨。
”(《噴飯集》) 唐子畏、祝希哲兩公,浪遊維揚,赀用乏絕。
戲謂鹽使者課稅甚饒,乃僞作元妙觀募緣道士,衣冠甚偉,詣台造請,鹽使者怒咤之。
兩公對曰:“貧道非遊食者流,所與交皆天下賢豪長者。
即如吾吳唐伯虎、祝希哲輩,鹹折節為友。
明公不棄,請奏薄技,惟公所命
杜牧之雲:‘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餘試作牧之插滿頭花,以博世人一噱。
” ◎笑柄 見有不合于禮義者,雖三尺童亦知掩口,而冠裳簪绂中且不惜以其身試。
嗚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士君子慎毋慮萬世之懵忄蒙,而資之笑柄也。
明太祖憫常開平遇春無嗣,賜二宮女。
妻悍不敢禦,晨起捧盂水盥栉,開平曰:“好白手。
”遂入朝去。
回,内出一紅盒,啟之,乃斷宮人手也。
開平驚憂,後入朝,儀度錯愕,太祖再三诘問,開平懼,吐其實,且叩頭曰:“蒙上賜二宮人,今若此,有辜聖恩,死莫贖,故連日驚憂。
”太祖大笑,召開平入宮飲酒,命力士肢解其妻曰:“悍婦之肉。
”開平驚成癫痫。
又有無嗣功臣,面奏聖祖求養子。
聖祖曰:“你們悍妻,平日酷妒,絕我功臣後嗣。
可着禮部各給木碗一隻,拄杖一條,沿功臣門求乞作樣。
”(《龍興慈記》) 明太祖一日命左右至文淵閣,觇庶吉士講習否,令一一偵其動靜。
比報告有所事,惟劉子欽袒衣席地酣睡,蓋時初飯罷被酒,竟入夢耳。
上召至,謂曰:“吾書堂為汝卧榻耶?”一罷其官,令往工部辦事。
子欽略不分訴,竟買吏巾縧服之,步入工部。
尚書驚曰:“劉庶常何為爾?”欽曰:“奉聖旨,命子欽為本衙門吏。
”尚書不敢答。
子欽便登堂侍立,與群胥偶。
少頃,上又命一豎入部觇之,還報雲。
上笑,速令召來。
子欽至,猶吏服。
上曰:“汝好沒廉恥!”顧左右還與冠帶,歸内閣讀書。
子欽又無言,遽起謝恩,出具冠袍還閣中,即一日間也。
(《九朝野記》) 解學士嘗吊友人喪悍妻,入門曰:“恭喜。
”繼曰:“四德俱無,七出鹹備,嗚呼哀哉!大吉大利!”(《笑史》) 天順間,曹欽謀反伏誅,時有詩傳京師曰:“曹奴曹奴發颠狂,寇逮諸公死亦當,學士叩門如系犬,尚書鎖頸似牽羊,萬安叩首稱三叔,恭順當兇戰一場,寄語滿朝當道者,将何面目見吾皇?”(《楮記室》) 金編修璐未仕時,為外家張氏作志,謹依金石之例,不書婦姓。
婦家乃俗夫也,意編修為輕己,而背言诋之。
張子興口占長短句嘲曰:“張翁墓志,金生執筆,不書婦氏,婦家稱屈。
金生自謂能文字,才動筆時便忍氣。
韓退之,柳柳州,蘇東坡,歐陽修,當時墓志做多少,畢竟門前罵不休。
”(《堯山堂外紀》) 江右胡存齋參政好客,每虞阍人不通刺,若在家,即于門首挂一牌雲:“胡存齋在家。
”沈孟淵性好客,每日設數筵酒食以待,若無客,則令人于溪上探望,惟恐不至。
(《笑史》) 曹吉祥侄曹欽反,既殺寇深,又索王尚書翔。
王正在一室窘迫,一主事長大多力,遽負之逸。
王後擢此人要津,時呼馱官人。
(同上) 成化間,上患舌澀,諸司禦前奏事準行者,若答是字。
鴻胪卿施純彥請易照例二字,上答甚便。
尋擢尚書,時人嘲曰:“兩字尚書。
”(同上) 成化中,内閣劉吉丁外艱起複,每媚科道,以免彈劾。
宏治改元,侍讀張數其十罪,反為禦史魏璋所劾,左遷。
世以吉耐彈,目為劉綿花。
(《噴飯集》) 高公谷無子,置一妾,夫人素悍,每間之,不得近。
一日陳學士循過焉,留酌聚話及此,夫人于屏後聞之,即出诟罵。
陳公掀案作怒而起,以一棒撲夫人仆地,至不能興,且數之曰:“汝無子,法當棄汝;今置妾,汝複間之,是欲絕夫後也。
汝不改,吾當奏聞,置汝于法。
”自是妒少衰,生中書舍人亘,乃陳公一怒之力也。
(《菽園雜記》) 李大壯畏服小君,一不遵令,則叱令正坐,為绾匾髻,中安燈碗,燃燈火。
大壯屏氣定體,枯木土偶人。
自诨之曰:“補阙燈檠。
”(《清異錄》) 王文穆妻甚悍妒,嘗作三畏堂于後圃,楊文公見而戲曰:“請改作四畏堂。
”王不悟,問雲何,楊笑曰:“兼畏夫人。
”(《遣愁集》) 李九我相國,年逾五十,無子。
丁改亭大理過其署,苦口勸以納妾。
夫人在屏後聽之,大怒。
丁呼掌家老妪出,返覆引譬,語語痛切,老妪泣下,夫人因醒悟,亟呼媒,納二妾,因生二子。
孫月峰尚書亦無子,改亭亦如前勸之,孫不應,且拒之曰:“釋迦不以羅侯傳,仲尼不以伯魚顯。
”九五清品,蓋天假丁以裕其後。
(《蘇譚》) 李西崖嘗與陳師召擲骰得麼,指曰:“吾度其下是六。
”反之果六,色色皆然。
師召大驚,語人曰:“西崖天才也。
”或曰:“绐公耳,上麼下六,骰子定數,何足為異?”師召笑曰:“然則我亦可為。
”因詣西崖。
西崖已先度其必至,别置六骰,錯亂其數。
師召屢揣之不中,乃歎曰:“公真不可及,豈欺我哉!”(《笑史》) 陳太常音嘗考滿,誤入戶部,見入稅銀者,驚曰:“賄賂公行,至此已極。
”(《玉堂叢語》) 嚴相嵩父子聚賄滿百萬,辄置酒一高會,凡五高會,而漁獵猶不止。
京師名之曰:“錢痨。
”(《噴飯集》) 唐子畏、祝希哲兩公,浪遊維揚,赀用乏絕。
戲謂鹽使者課稅甚饒,乃僞作元妙觀募緣道士,衣冠甚偉,詣台造請,鹽使者怒咤之。
兩公對曰:“貧道非遊食者流,所與交皆天下賢豪長者。
即如吾吳唐伯虎、祝希哲輩,鹹折節為友。
明公不棄,請奏薄技,惟公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