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驅睡寄
關燈
小
中
大
為郎君緻此。
”周以妄言,不答而返。
诘朝則蘭已宛在,驚馳呼舍,責彼行竊,損我家聲。
言未畢,友人趨至,見蘭大笑曰:“吾兄欲此,何不明示,乃作梁上君子耶?”周以舍告。
友曰:“吾固疑兄素非勇者,豈能輕越重垣,必有肉飛仙佐之耳。
蘭不足惜,兄可督其見還,我輩伏暗壁中,窺其形迹。
”周如約谕遣,舍無難色。
是夜漏再下,見舍懸空而下,皂帔绛帻,左挾蘭,右匕首,捷如健鹘入雲,不暇轉瞬。
迄晨次,周密訊,友雲:“靜夜無聞,惟一絲玄霧,矯下檐楹,即覺霜雪侵人,戰栗不已。
少焉秉燭就視,則蘭已置之舊所,不移毫發,隻花葉凋謝矣。
周歸,旋召舍語:“若有術如此,自非無故相依,然稍為漏洩,禍将及我,可速他圖。
”舍奮然而出,不知所往。
(《西臯外集》) 休甯程宗鬥弱冠好槍棍。
祖付三千金命賈,宗鬥攜往河南少林寺學武藝,罄其橐。
少林例:學成者,能打散衆木偶,方許出寺,否則必欲去者,乃由狗窦出耳。
宗鬥學既久,獨能打散木偶,既出,懼祖責,不敢歸。
父遣人訪得之,閉諸室,不令他遊。
後父挾重赀,偕之往北京,道遇響馬賊,父懼甚,匿草間。
宗鬥獨敵數十人,皆辟易,響馬驚拜曰:“神人也!”邀其父子至山,宴而後歸其橐。
宗鬥從之,方半酣,偶聞門外喧嘩,急躍起如飛鳥,掠檐間,忽不見。
群盜驚甚,少頃自門外從容來曰:“吾乍聞喧,将試吾拳勇,乃下人噪雜,不足辱一揮也。
”盜皆色然恐,急還其行裝,送其父子歸。
其父亦訝甚,曩亦不知其技勇若此也。
後恐其将入匪類,不令出遊,遂以商賈終焉。
(《懷秋集》) ◎定數 人不思所以勝天,猥雲定數,可粲也。
顧蠅營狗苟,溺洪波而莫返,靜聽舊事,未必不因之自淡。
烏必廢諸? 趙涓精弈,号為國手。
成化初,有二善弈者,充供奉;上命二人與涓弈,以金合貯,賞勝者。
涓連勝,叩首領勝。
兩人夜叩涓曰:“吾兩人無他長,徒以弈事上,公今連勝吾兩人,名成矣。
脫再屈我,于公名不加增,而置吾兩人何處?今願以白金一笏為公壽,明日對,佯北一局,小假吾兩人顔色,感公長者。
”涓許諾。
明日果佯北一局,兩人即叩拜,開金合,則中貯錦衣、空名禦紮,及一牙牌也。
帝意本官涓,涓竟不得,帝歎曰:“孰為天子能造命哉?”(《昨非庵集》) 昆山舟師楊姓者,雅與金姓者善,金死,有子曰三,年十七,窭甚。
楊憐之,招入舟,既久,以其力勤也,愛之。
楊夫婦無子,一女年相若,因以妻三。
歲餘,三沾痰,日漸羸阽危,楊夫婦始悔恨,辱罵不絕。
一日江行,泊孤島下,賺其拾薪棄之,挂帆去。
三欲歸無路,痛哭将欲赴江死。
既又念島中或逢人,冀可救援。
轉入林中,至一所,見戈戟森列,徐偵之,無所聞。
漸就阒寂,僅有八大箧,封識完好,不知何為。
蓋盜所劫财,踅貯此地。
三乃匿戈戟溝中,更臨江濱,适有他舟經其處。
三招之來曰:“我有行李,待伴不至,可附我去?”舟中許諾,悉以大箧入舟。
行抵儀真,問居停主人家,密啟箧視,皆金珠也。
即其地售得如幹,服食起居非故矣。
既收童仆,複買妾。
一日行過河下,楊舟适在,三識之,楊不知也。
三乃使人顧其舟,雲湖襄賈,辎重累累,舳舻充刃。
先是楊棄三時,女晝夜啼哭,不欲生;父母強之更納婿,女不從。
至三登舟,舟人莫敢仰視,女竊視之,驚語母曰:“客狀甚似吾婿。
”母詈之曰:“見金夫不有躬耶?若三不知死所矣。
”女遂不敢言。
三顧女;佯謂舟人曰:“何不向船尾取破氈笠戴之?”蓋三窭時,初登楊舟有是旨也。
于是妻覺之,出見,相與抱哭,歡如平生;而楊夫婦羅拜請罪。
悔過無已,三亦不之較,尋同歸三家焉。
未幾,會劇寇劉六劉七叛入吳,三出金帛募死士,從郡别駕胡公,直搗狼山之穴,縛其渠魁,讨平之,功授武騎尉,妻亦從封雲。
(《鴻書》) 刑部郎陳某,谪守曹州,歲久不調,以形家言,造危樓于州前,兼以遊賞。
樓旁為國子生楊森居,嗔其礙己,訴陳,陳不顧。
亡何,靈寶許襄毅公進以直指使臨州,生複訴之;公即往登樓觀視,時陳宴樂之具皆不及徹。
公歎息,命毀樓,改為州庫,督役掾于樓壁,折得一磚,題雲:“許吏部,許吏部,毀高樓,蓋州庫,惱殺陳知州,喜殺楊知固。
”公聞,以訊當時匠作,答曰:“當時有施道人題此,衆不識字,莫知所雲。
”公後官冢宰,楊令固安,陳以此憤卒。
(《耳談》) 張明經谒選,黯夜與一人聚部屋下,互問籍裡。
明經曰:“我武昌人。
”其人曰:“我濟南人。
”又問公:“既楚産,蕲有巴水驿乎?”曰:“有之。
”明經曰:“公問此何意?”曰:“我始生僅一歲,家失火,衆皆奔避出,獨遺我榻上。
忽火中有聲曰:“莫燒死巴水驿驿丞。
”又若有撼遏火勢者,人因得入,抱我出,今恐選得此驿耳。
”及明觀榜,果巴水驿丞。
(《珊瑚》) 浙江壬子科,按察副使端明胡公,副都禦史忠烈孫公,新建伯文成王公同榜,皆浙人。
甯藩之變,胡公發其謀,孫公殉其節,王公成其功。
然當在棘闱,有為大聲者曰:“三人做得好事。
”莫測其故,後始驗為甯藩發也。
(《耳談》) 興化郡丞朱士容海婦有妊,求夢于九鯉仙,夢人示以科舉案,視惟一魁字,後果生男,名魁兒。
兒亦穎甚,謂必驗之。
乃年二十得危病,自曰:“魁字二十鬼也,吾其休矣!”果卒。
文徵明父林守溫州,忽病,令人祈夢于仙。
仙曰:“孔老人之言即是。
”明日有老人告曰:“命解之木,共得闆五十六斤,内三片圬無用。
”問:“汝何姓?”曰:“小人姓孔。
”公大駭。
唐子畏寅亦以壽向仙祈夢,夢人示以中呂二字,不曉何語,後見東坡《滿庭芳》,詞下有中呂字。
詞曰:“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亦默然,而二公俱卒,年皆五十三。
(《迪吉錄》) 《春明夢餘錄》雲:“遼之正殿曰洪武,元之正殿曰大明,後之國号年号先定焉。
”餘謂明崇祯間,築拱極城于盧溝橋,前曰順治,後曰永昌,一為本朝年号,一符闖賊僭号。
又聞父老傳劉誠意對明太祖國祚之問雲:“逢順則止。
”一闖賊僭号大順,亦何足道?實符本朝順治年号。
若匾額曰清明鼎望,清朝宿望,清朝柱臣之額,不一而足,豈非前□耶?”(《萬青閣偶談》) 青田有廟祠,在其邑之街衢。
丙戌丁亥間,有大帥督兵過而惡之,下令拆毀。
甫堕一牆,即于中得剃刀一張,順治錢一枚。
帥見大駭,乃止不毀。
(《懸榻篇》) ◎報施 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卓哉醇儒言也。
行一事而先籌果報,君子嗤之矣。
獨是福善禍淫,由來已舊,吾侪即不必因之望報,徒毅然莫顧其後,而垢惡日滋,則又斷乎其不可。
江浦鄭氏,累世同居,嘗列十木櫃,五櫃貯經史,訓族子弟;五櫃貯兵器,備不虞。
中榜孝友堂,乃建文君筆也。
永樂初,或誣建文君匿其家,遣使廉之。
使者未至三日前,堂榜因素朽堕地,撤之。
使者至,莫可蹤迹,及發櫃,恰見經史。
事聞,乃斬誣者。
(《臣鑒錄》) 龔馔本舟子,成化庚子八月,行次揚子江心,會大風雨,擠一富商溺水,盡攘其有。
歸乃棄棹,舍于揚州,建高樓巨室,改事生殖,以享富貴。
馔後生一子,撫育既長,視父如仇敵。
一日□有祈鸾者,亻巽叩首曰:“敢請大仙,何吾父子不相得之甚也?”判雲:“八月風雨何太惡?揚子江心波浪作。
二十年前即此人,請君試把心頭摸。
”亻巽凜然懼禍,盡贻其有于子,遠竄。
(《野記》) 陸文定公樹聲,松江人,以大宗伯緻仕,年六十無子。
夫人為密置十鬟,誕日設宴,出為壽。
公曰:“更為我取百金來。
”金至,悉召其父母謂之曰:“吾老不足辱諸女,各贈十金為嫁資,使更擇婿。
”後鄰家女三許人而三婿死,裡中以為不祥,無敢聘者。
公曰:“是真吾妾矣!”遂娶之,生子彥章,猶及見其登進士,仕至光祿卿。
公壽九十七,朝廷為立百歲坊。
(《續昨非錄》) 吳人王翰景泰中為禦史,上疏勸易儲,與南城禁锢事甚力。
及英宗複辟,攻于肅愍。
數言前二事之非。
英宗悅之,時有賞賜,許以大用。
一日上禦文華殿便室,架曆朝章疏,凡留中者俱在。
忽驟風飄一本,宛轉上前,取而閱之,則翰勸易儲及南宮禁锢疏也。
急宣翰來,以為複有賞賜,既至,上發前疏示之,翰叩頭出血請死,上遽叱出誅之。
(《懲惡百條》) 有徽商過九江,見江幹有舟被劫,商泊而救焉。
内有孝廉七人,各給以衣食,且贈路資而去,初不問七人為誰。
明歲癸未登第六人,其一為莆田方萬策。
久之,萬策分巡嘉湖,屠憲副沖陽讠燕之,其時商以資盡,自鬻于屠為奴矣。
方道見其侍讠燕駭之,呼至幾前,細審來曆,因曰:“爾曾記八年前活數人否?”商曰:“某已忘之。
”良久乃雲:“曾在九江救失盜者。
”方道出席長跪曰:“我恩兄也,七人之中,我與焉。
”即告屠,贖至公廨,款月餘,贈千金,又柬同難者贈之。
商攜資重營,猶不失為富翁。
(《座右編》) 聶以道曾宰江右一邑,有人早出賣菜,拾得至元鈔十五定,歸以奉母。
母怒曰:“得非盜而欺我?況我家未嘗有此,立當禍至,可速送還。
”子依命攜往原拾處,果見尋鈔者,付還其人,乃曰“我原三十錠”,争不已,相持至聶前。
聶推問村人是實,乃判雲:“失者三十錠,拾者十五錠,非汝鈔也,可自别尋。
”遂給賢母以養老。
(《快心集》) 宏治辛酉,山西和順縣一糧戶,往布政司取通關,忽夢至一所,山西一省之官皆集。
俄有符使齋文書一通置案,衆曰:“天榜至矣!”開榜,旁一官唱曰:“第一名李翰臣,大同府學生。
”大同府縣皆起應曰:“其人孝友,多為人方便。
”至第六名陳桂,和順縣應曰:“其人事繼母能孝。
”至三十四名,縣官應曰:“其人放私債,迫死二人命。
”中坐者舉筆勾之。
至四十一名,縣官應曰:“其人不孝,且逐其弟為人傭。
”中坐者舉筆又勾之。
至五十九名,縣官應曰:“其人捏詞寫訟,受害者凡幾家,死者凡幾人。
”中坐者奪筆抹去。
唱名畢,中坐者令人各舉所知,衆舉凡二十五人,中坐者擇九人,寫訖,糧戶醒而默記之。
次日領通關,回至盤陀驿,遇陳桂曰:“公今年中第六名矣。
”桂不信,因述其事;及榜發果然,餘皆符所夢。
(《臣鑒錄》) 南昌有李某,業木,段某業針,劉某業星命。
嘉靖間,俱以歲旱遷湖省金沙洲家焉。
比鄰鄉戚,情好甚笃。
亡何,李有侄喬來相依受徒。
喬工制舉業,徒者日衆,修脯漸饒。
劉視其星命當大貴,時段有女,少喬五六歲,劉因執伐以聘,明年庚午,喬歸應試,欲娶女偕歸,而段之婦忽中變,謂:“富貴未有期,喬固窭人,罷口誦即饑矣,奈何舍愛女适他省?”然不可背盟,遂為計诳喬,謂女當夜登舟,而己當送半道始返,實則膺女,喬與劉皆罔識焉。
喬歸,即以儒士鄉會聯捷,副刑部郎。
久之擢守成部,便道還過湖省,饋贻父母甚厚,而為禮甚恭。
段女适蕭子,敗蕩日貧,而羨赝者擁高華,郁郁病卒。
(《耳談》) 譚元春字友夏,楚人。
父嘗客襄陽,舟旦發,忽聞岸上悲啼聲,急停舟問之;則裡役失遺多金,無以償官,欲赴水死耳。
譚慰之曰:“若金故不失。
”随取一大函畀之,其人曰:“此非吾金,安敢妄取?”譚曰:“第将去。
”後丁卯歲,元春夢神告曰:“宜自策勵,爾父襄陽事發矣。
”元春驚寤,以夢告母曰:“大人得無有不善事于襄陽乎?”母為具述前事,是歲鄉薦第一。
(《不可不可錄》) 攜李有盛周者,号文湖,登嘉靖間進士。
當為諸生時,人或以讒言污蔑其妻,盛不察真赝,辄持劍殺之,自鳴于官。
官曰:“烈士也。
”亟賞之。
未幾,妻見夢曰:“我實無玷,若用讒言殺我,我必報若。
”越十五年,盛累官至郡太守,夜閱文書,有缢死事,盛語阍童曰:“缢何能死人?我請戲試之。
”遂用組绶自系,踐踏椅上,懸諸梁;阍童乘其懸也,亟取椅卻走,盛足不能至地,氣絕而死。
阍童走歸家曰:“吾今日得報仇矣。
”遂仆地死,人莫曉其故。
後細詢之,則阍童之生日,乃盛妻之死日也。
(《座右編》) 姑蘇有潘姓者,掘地得金二十萬,以分其子潘奎潘璧,兩母出也。
璧年尚稚,奎乘其病,投毒餌中殺璧。
奎生子名城,性聰穎,然淫恣無度。
入赀為國子生,司成姜鳳阿覽牒曰:“何名潘城?”為增一璧字。
父奎聞之,甚不樂。
已而璧城破其家,百計索金于父,不得,遂誘劉氏奴激怒其父而毆之死,蓋璧再生為璧城雲。
(同上) 萬曆間,京師有陰與奸婦期奔,尚慮其夫在,因迹夫所往,誘至僻地,縛之樹,拗其項以死,仍爪出其目睛。
有白髯翁治之,納其晴,還目而舒其項,使活,歸語其婦,婦亦感悔,鳴官抵罪。
(《耳談》) 李士衡奉使高麗,武人餘英副焉。
所得禮弊,及諸贈遺,士衡皆不關意。
餘英慮船漏,以士衡之物籍船底,己物置其上。
無何,遇大風,船幾覆,舟人請減所載;倉忙不暇揀擇,信手拈出,棄之中流,舟始定,皆餘英物也。
(《野乘》) 萬曆丙辰進士韓某,父為顯宦,曾入一尼,見一尼色最麗,心動。
他日以内人饋之餅,尼不知計,食之暈絕。
韓趨入其,竊其袒服,以戲于旁。
尼忽醒,覺其故,笑曰:“亦何至若是?晚當與君作伴耳。
”韓信之不疑,遂去。
頃之,沐浴對佛缢死。
時韓尚無子,妻忽懷孕生男,稍長,聰穎殊絕,年十六,舉于鄉。
明年以春闱試京師,一日捷音至,親朋稱慶;又一日見家僮兇服号哭而來,詢之,則新貴者已死矣。
韓痛絕再蘇,诘其死時狀,僮曰:“公子将死時,忽發呓語曰:‘吾豈真韓公子哉?乃某尼僧,托生其家,受他恩愛幾年,以償夙冤。
今得請于帝,斬其嗣矣。
’”韓聞此語,驚恨而卒。
(《臣鑒錄》) 萬曆中,焦某以江陰小吏選楚中典史,遷府知事離任。
江陰有一小僧,募金六百,布施普陀山,附舟而南。
焦忽萌惡念,擠僧于江,有其金。
忽見僧從水出曰:“君害我命,則亦已矣,金乃十方所施,不可得也。
”自是日夕見形,焦憂懼得病,寝興不安。
抵家病劇,諸凡祈禳,無所不營,而僧至必大呼曰:“功德何益?還我命來!”時焦歸且一年,囊中金亦盡。
一日,僧持刺相訪,直入中堂,阍者辭以主病。
僧叱雲:“吾非募化,有事見汝主。
”焦方負床呻吟,妻孥環泣,複聞此僧來訪,大駭雲:“索命變幻如此,不如速死。
”遂奪刀自殺,家人方抱止,而僧已至矣,謂焦曰:“某人也,非鬼也。
去年于風浪中自分必死,忽有一燈引入蘆葦,遇漁舟拯脫,複募六百餘金,将往普陀償願。
因過江陰,知君有此異疾,特來為君釋杯蛇之疑耳。
”焦曰:“金盡奈何?”僧笑曰:“吾無意索金。
”舉家聞之,羅拜,欲制衣履相遺,固卻不受,僅享一飯。
使人迹之,果乘南海舟去,自是鬼形遂絕。
焦疑不釋,少日而殂。
焦止一子,方應孝廉舉,以親喪不赴,無故走江幹,跳浪中死。
(同上) 秀水姚思仁萬曆間巡按山東河南,殺賊頗多。
忽病中被攝入冥司,主者诘曰:“爾為禦史,何好殺如此?”姚曰:“某為天子執法耳,非好殺也。
”主者曰:“此言過矣!凡為人當體上天好生惡殺之心,先王刑期無刑之意;今爾不以哀矜勿喜自省,理應受罪。
”姚曰:“固也,當兩省兇荒,某曾上疏請赈,所活不下數千萬,獨不可相準乎?”主者曰:“此爾幕賓賀燦然之所為也,已注其中年富貴矣。
”姚曰:“稿雖賀作,疏由我上,獨不可分其半乎?”主者乃依言,令其生還。
賀以秀水人,年少家貧,從姚于官,因見兇荒,特作疏稿,勸姚上之。
後賀年四十登第,累官冢宰,姚亦官至工部尚書。
(同上) 虞升卿曰:“吾行已無愧,所悔者為朝歌長時,殺賊數百,其中豈無冤者?所以二十年家門不增一口。
予辛亥平交山寇,到今二十四年,側室雖多,未生一子,不免歸咎于當年之剿殺,懷思虞公,心為憬然。
然值交城編審,故絕病逃諸丁,擦除俱盡,未曾一徇情面,此又予之可信于心者也。
” 中書舍人永嘉趙士祯為匿名妖書,朝廷緝捕之急,錦衣百戶崔德,緝順天黜生生光,并其子其妻鞫之。
生光誣伏,歎曰:“朝廷得我結案,如一移口,諸君何處求生活乎?”太監陳矩上其獄,移刑部論斬;上欲加等,以謀危社稷律論磔,妻子戍邊。
後士祯疾笃,自言其詳,肉碎落如磔。
(《貞勝編》) 禦史沈某,當萬曆甲辰春,審妖書時,生光哀辭鳴冤,沈不之顧,且聲色震厲,徑坐生光。
生光努目切齒,含恨以死。
後沈出巡,途中得病,謂其仆曰:“昏愦中見生光索命,病不起矣。
”已而果卒。
(《酌中志略》) 劉理順河南人,數上公車不第,請書讀源神廟中。
一旦聞哭聲甚哀,詢之;乃一商人出外,七年不歸,母老貧甚,嫁媳于遠商,得銀十二兩,婦姑訣别,是以悲耳。
劉聞之,急命其仆,歸家取十二金至。
仆曰:“家已乏絕,止有納糧銀十餘兩,明日輸官矣。
”劉曰:“汝第與我,糧銀當再為計。
”遂作商人書,言貨殖七年獲利五百餘金,行将歸舍,先寄銀十二兩。
姑媳得銀,以書示遠商,遂解議去。
後旬餘,其子果歸,貨殖獲利,悉與書中合。
駭甚曰:“此神明憫我耳!”明年甲戌,劉遂狀元及第。
(《臣鑒錄》) 金壇于中丞相攸得無錫華生為婿,告其女曰:“吾二任都憲,曆十有七年,未嘗置人大辟,華生不患不富貴也,患居官或刻耳。
”及華登第為江右司李,執法凜如,三日而入重罪者三。
其妻述父言告之,華曰:“我為刑官,律如是,吾依律斷而已。
若廢公法,而市己私,非所以明職守也。
”後屢入人罪,屢勸辄以依律斷答之。
華後無子,婢生二子,皆不肖,語其妻曰:“我生平未嘗欺公壞法,何生子如是?”妻曰:“此君之依律斷也。
”今于子孫貴顯屢世,而華竟絕嗣。
(《座右編》) 鳳陽倪秀才之妻徐氏,房資頗盛,其侍女绯桃,自恃才貌,冀寵于主公,而專内柄焉。
值主母患痢,绯桃欲乘機斃之,謀于靈婆,得毒藥數丸,将和痢藥以進。
未及逞謀,忽夢中自言:“爾若藥死,願謝金飾一匣。
”同睡者诘之,則曰:“未嘗有言。
”适腰間有丸藥墜地,又诘之,則曰:“我心悶欲治耳。
”即取吞之,少時便血直注,号呼而死。
(同上) 紫潭李翁族産俱盛,嘗蔔地得吉。
相者曰:“主出飛來金帶。
”後浙有孝廉某,北上阻雪,過其家,翁觞之屢日。
孝廉見傳飧小婢,貌秀整,悅之,因人語翁,欲購為妾,翁許之,與偕行。
後孝廉登第,曆任大司馬,其夫人暨諸姬皆無子,獨此姬生二男二女;夫人殁,遂續為夫人。
夫人念其翁媪甚,潛屬其門吏,于黃岡人問翁媪消息。
是時媪翁殁已久,家亦淪替如洗,莫有知者。
忽翁之子以解軍赴遼陽,經都下,過大司馬宅門,與門吏谇語,知為黃岡人,以聞于夫人。
夫人訊之,其兄也,大為之恸,教令出飾衣冠,具羔雁,谒公。
公厚客之,饋贈甚盛。
夫人益不悅,日涕泣曰:“能富貴人者,公也,今待妾家若此乎?且何以令諸兒女有外家也?”時有侯李氏絕胤,而山東人奏請襲者,叙功績不合,其功績冊在所司庫。
公無能解于其夫人,陰以冊示李子,令熟之。
亦奏請襲,下所司辨之,李子語合得襲侯,今紫潭稱李侯家是也。
後複絕,獨其家綽楔在焉,相者稱飛來金帶始驗。
(《耳談》) 監生陸萬齡曹代請祠魏忠賢國學,後被劾伏辜。
同時更有一張生者,欲上疏以忠賢與孔子并尊,入國學,自稱見子路擊之,遽死。
(《蕪史》) 甯波府庠王錄當貢,其次為李循模。
李素無行,百計攘得之,王不較也。
李入京,夤緣嚴嵩門下,求順天訓導,嚴谕铨曹許之。
于是揚揚自得,縱步至順天府學,登其堂,窺其衙,徘徊良久。
學役輩诘之,李大聲曰:“吾不數日當坐于此,鼠輩敢無狀耶?”諸人乃群嘩于吏部
”周以妄言,不答而返。
诘朝則蘭已宛在,驚馳呼舍,責彼行竊,損我家聲。
言未畢,友人趨至,見蘭大笑曰:“吾兄欲此,何不明示,乃作梁上君子耶?”周以舍告。
友曰:“吾固疑兄素非勇者,豈能輕越重垣,必有肉飛仙佐之耳。
蘭不足惜,兄可督其見還,我輩伏暗壁中,窺其形迹。
”周如約谕遣,舍無難色。
是夜漏再下,見舍懸空而下,皂帔绛帻,左挾蘭,右匕首,捷如健鹘入雲,不暇轉瞬。
迄晨次,周密訊,友雲:“靜夜無聞,惟一絲玄霧,矯下檐楹,即覺霜雪侵人,戰栗不已。
少焉秉燭就視,則蘭已置之舊所,不移毫發,隻花葉凋謝矣。
周歸,旋召舍語:“若有術如此,自非無故相依,然稍為漏洩,禍将及我,可速他圖。
”舍奮然而出,不知所往。
(《西臯外集》) 休甯程宗鬥弱冠好槍棍。
祖付三千金命賈,宗鬥攜往河南少林寺學武藝,罄其橐。
少林例:學成者,能打散衆木偶,方許出寺,否則必欲去者,乃由狗窦出耳。
宗鬥學既久,獨能打散木偶,既出,懼祖責,不敢歸。
父遣人訪得之,閉諸室,不令他遊。
後父挾重赀,偕之往北京,道遇響馬賊,父懼甚,匿草間。
宗鬥獨敵數十人,皆辟易,響馬驚拜曰:“神人也!”邀其父子至山,宴而後歸其橐。
宗鬥從之,方半酣,偶聞門外喧嘩,急躍起如飛鳥,掠檐間,忽不見。
群盜驚甚,少頃自門外從容來曰:“吾乍聞喧,将試吾拳勇,乃下人噪雜,不足辱一揮也。
”盜皆色然恐,急還其行裝,送其父子歸。
其父亦訝甚,曩亦不知其技勇若此也。
後恐其将入匪類,不令出遊,遂以商賈終焉。
(《懷秋集》) ◎定數 人不思所以勝天,猥雲定數,可粲也。
顧蠅營狗苟,溺洪波而莫返,靜聽舊事,未必不因之自淡。
烏必廢諸? 趙涓精弈,号為國手。
成化初,有二善弈者,充供奉;上命二人與涓弈,以金合貯,賞勝者。
涓連勝,叩首領勝。
兩人夜叩涓曰:“吾兩人無他長,徒以弈事上,公今連勝吾兩人,名成矣。
脫再屈我,于公名不加增,而置吾兩人何處?今願以白金一笏為公壽,明日對,佯北一局,小假吾兩人顔色,感公長者。
”涓許諾。
明日果佯北一局,兩人即叩拜,開金合,則中貯錦衣、空名禦紮,及一牙牌也。
帝意本官涓,涓竟不得,帝歎曰:“孰為天子能造命哉?”(《昨非庵集》) 昆山舟師楊姓者,雅與金姓者善,金死,有子曰三,年十七,窭甚。
楊憐之,招入舟,既久,以其力勤也,愛之。
楊夫婦無子,一女年相若,因以妻三。
歲餘,三沾痰,日漸羸阽危,楊夫婦始悔恨,辱罵不絕。
一日江行,泊孤島下,賺其拾薪棄之,挂帆去。
三欲歸無路,痛哭将欲赴江死。
既又念島中或逢人,冀可救援。
轉入林中,至一所,見戈戟森列,徐偵之,無所聞。
漸就阒寂,僅有八大箧,封識完好,不知何為。
蓋盜所劫财,踅貯此地。
三乃匿戈戟溝中,更臨江濱,适有他舟經其處。
三招之來曰:“我有行李,待伴不至,可附我去?”舟中許諾,悉以大箧入舟。
行抵儀真,問居停主人家,密啟箧視,皆金珠也。
即其地售得如幹,服食起居非故矣。
既收童仆,複買妾。
一日行過河下,楊舟适在,三識之,楊不知也。
三乃使人顧其舟,雲湖襄賈,辎重累累,舳舻充刃。
先是楊棄三時,女晝夜啼哭,不欲生;父母強之更納婿,女不從。
至三登舟,舟人莫敢仰視,女竊視之,驚語母曰:“客狀甚似吾婿。
”母詈之曰:“見金夫不有躬耶?若三不知死所矣。
”女遂不敢言。
三顧女;佯謂舟人曰:“何不向船尾取破氈笠戴之?”蓋三窭時,初登楊舟有是旨也。
于是妻覺之,出見,相與抱哭,歡如平生;而楊夫婦羅拜請罪。
悔過無已,三亦不之較,尋同歸三家焉。
未幾,會劇寇劉六劉七叛入吳,三出金帛募死士,從郡别駕胡公,直搗狼山之穴,縛其渠魁,讨平之,功授武騎尉,妻亦從封雲。
(《鴻書》) 刑部郎陳某,谪守曹州,歲久不調,以形家言,造危樓于州前,兼以遊賞。
樓旁為國子生楊森居,嗔其礙己,訴陳,陳不顧。
亡何,靈寶許襄毅公進以直指使臨州,生複訴之;公即往登樓觀視,時陳宴樂之具皆不及徹。
公歎息,命毀樓,改為州庫,督役掾于樓壁,折得一磚,題雲:“許吏部,許吏部,毀高樓,蓋州庫,惱殺陳知州,喜殺楊知固。
”公聞,以訊當時匠作,答曰:“當時有施道人題此,衆不識字,莫知所雲。
”公後官冢宰,楊令固安,陳以此憤卒。
(《耳談》) 張明經谒選,黯夜與一人聚部屋下,互問籍裡。
明經曰:“我武昌人。
”其人曰:“我濟南人。
”又問公:“既楚産,蕲有巴水驿乎?”曰:“有之。
”明經曰:“公問此何意?”曰:“我始生僅一歲,家失火,衆皆奔避出,獨遺我榻上。
忽火中有聲曰:“莫燒死巴水驿驿丞。
”又若有撼遏火勢者,人因得入,抱我出,今恐選得此驿耳。
”及明觀榜,果巴水驿丞。
(《珊瑚》) 浙江壬子科,按察副使端明胡公,副都禦史忠烈孫公,新建伯文成王公同榜,皆浙人。
甯藩之變,胡公發其謀,孫公殉其節,王公成其功。
然當在棘闱,有為大聲者曰:“三人做得好事。
”莫測其故,後始驗為甯藩發也。
(《耳談》) 興化郡丞朱士容海婦有妊,求夢于九鯉仙,夢人示以科舉案,視惟一魁字,後果生男,名魁兒。
兒亦穎甚,謂必驗之。
乃年二十得危病,自曰:“魁字二十鬼也,吾其休矣!”果卒。
文徵明父林守溫州,忽病,令人祈夢于仙。
仙曰:“孔老人之言即是。
”明日有老人告曰:“命解之木,共得闆五十六斤,内三片圬無用。
”問:“汝何姓?”曰:“小人姓孔。
”公大駭。
唐子畏寅亦以壽向仙祈夢,夢人示以中呂二字,不曉何語,後見東坡《滿庭芳》,詞下有中呂字。
詞曰:“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亦默然,而二公俱卒,年皆五十三。
(《迪吉錄》) 《春明夢餘錄》雲:“遼之正殿曰洪武,元之正殿曰大明,後之國号年号先定焉。
”餘謂明崇祯間,築拱極城于盧溝橋,前曰順治,後曰永昌,一為本朝年号,一符闖賊僭号。
又聞父老傳劉誠意對明太祖國祚之問雲:“逢順則止。
”一闖賊僭号大順,亦何足道?實符本朝順治年号。
若匾額曰清明鼎望,清朝宿望,清朝柱臣之額,不一而足,豈非前□耶?”(《萬青閣偶談》) 青田有廟祠,在其邑之街衢。
丙戌丁亥間,有大帥督兵過而惡之,下令拆毀。
甫堕一牆,即于中得剃刀一張,順治錢一枚。
帥見大駭,乃止不毀。
(《懸榻篇》) ◎報施 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卓哉醇儒言也。
行一事而先籌果報,君子嗤之矣。
獨是福善禍淫,由來已舊,吾侪即不必因之望報,徒毅然莫顧其後,而垢惡日滋,則又斷乎其不可。
江浦鄭氏,累世同居,嘗列十木櫃,五櫃貯經史,訓族子弟;五櫃貯兵器,備不虞。
中榜孝友堂,乃建文君筆也。
永樂初,或誣建文君匿其家,遣使廉之。
使者未至三日前,堂榜因素朽堕地,撤之。
使者至,莫可蹤迹,及發櫃,恰見經史。
事聞,乃斬誣者。
(《臣鑒錄》) 龔馔本舟子,成化庚子八月,行次揚子江心,會大風雨,擠一富商溺水,盡攘其有。
歸乃棄棹,舍于揚州,建高樓巨室,改事生殖,以享富貴。
馔後生一子,撫育既長,視父如仇敵。
一日□有祈鸾者,亻巽叩首曰:“敢請大仙,何吾父子不相得之甚也?”判雲:“八月風雨何太惡?揚子江心波浪作。
二十年前即此人,請君試把心頭摸。
”亻巽凜然懼禍,盡贻其有于子,遠竄。
(《野記》) 陸文定公樹聲,松江人,以大宗伯緻仕,年六十無子。
夫人為密置十鬟,誕日設宴,出為壽。
公曰:“更為我取百金來。
”金至,悉召其父母謂之曰:“吾老不足辱諸女,各贈十金為嫁資,使更擇婿。
”後鄰家女三許人而三婿死,裡中以為不祥,無敢聘者。
公曰:“是真吾妾矣!”遂娶之,生子彥章,猶及見其登進士,仕至光祿卿。
公壽九十七,朝廷為立百歲坊。
(《續昨非錄》) 吳人王翰景泰中為禦史,上疏勸易儲,與南城禁锢事甚力。
及英宗複辟,攻于肅愍。
數言前二事之非。
英宗悅之,時有賞賜,許以大用。
一日上禦文華殿便室,架曆朝章疏,凡留中者俱在。
忽驟風飄一本,宛轉上前,取而閱之,則翰勸易儲及南宮禁锢疏也。
急宣翰來,以為複有賞賜,既至,上發前疏示之,翰叩頭出血請死,上遽叱出誅之。
(《懲惡百條》) 有徽商過九江,見江幹有舟被劫,商泊而救焉。
内有孝廉七人,各給以衣食,且贈路資而去,初不問七人為誰。
明歲癸未登第六人,其一為莆田方萬策。
久之,萬策分巡嘉湖,屠憲副沖陽讠燕之,其時商以資盡,自鬻于屠為奴矣。
方道見其侍讠燕駭之,呼至幾前,細審來曆,因曰:“爾曾記八年前活數人否?”商曰:“某已忘之。
”良久乃雲:“曾在九江救失盜者。
”方道出席長跪曰:“我恩兄也,七人之中,我與焉。
”即告屠,贖至公廨,款月餘,贈千金,又柬同難者贈之。
商攜資重營,猶不失為富翁。
(《座右編》) 聶以道曾宰江右一邑,有人早出賣菜,拾得至元鈔十五定,歸以奉母。
母怒曰:“得非盜而欺我?況我家未嘗有此,立當禍至,可速送還。
”子依命攜往原拾處,果見尋鈔者,付還其人,乃曰“我原三十錠”,争不已,相持至聶前。
聶推問村人是實,乃判雲:“失者三十錠,拾者十五錠,非汝鈔也,可自别尋。
”遂給賢母以養老。
(《快心集》) 宏治辛酉,山西和順縣一糧戶,往布政司取通關,忽夢至一所,山西一省之官皆集。
俄有符使齋文書一通置案,衆曰:“天榜至矣!”開榜,旁一官唱曰:“第一名李翰臣,大同府學生。
”大同府縣皆起應曰:“其人孝友,多為人方便。
”至第六名陳桂,和順縣應曰:“其人事繼母能孝。
”至三十四名,縣官應曰:“其人放私債,迫死二人命。
”中坐者舉筆勾之。
至四十一名,縣官應曰:“其人不孝,且逐其弟為人傭。
”中坐者舉筆又勾之。
至五十九名,縣官應曰:“其人捏詞寫訟,受害者凡幾家,死者凡幾人。
”中坐者奪筆抹去。
唱名畢,中坐者令人各舉所知,衆舉凡二十五人,中坐者擇九人,寫訖,糧戶醒而默記之。
次日領通關,回至盤陀驿,遇陳桂曰:“公今年中第六名矣。
”桂不信,因述其事;及榜發果然,餘皆符所夢。
(《臣鑒錄》) 南昌有李某,業木,段某業針,劉某業星命。
嘉靖間,俱以歲旱遷湖省金沙洲家焉。
比鄰鄉戚,情好甚笃。
亡何,李有侄喬來相依受徒。
喬工制舉業,徒者日衆,修脯漸饒。
劉視其星命當大貴,時段有女,少喬五六歲,劉因執伐以聘,明年庚午,喬歸應試,欲娶女偕歸,而段之婦忽中變,謂:“富貴未有期,喬固窭人,罷口誦即饑矣,奈何舍愛女适他省?”然不可背盟,遂為計诳喬,謂女當夜登舟,而己當送半道始返,實則膺女,喬與劉皆罔識焉。
喬歸,即以儒士鄉會聯捷,副刑部郎。
久之擢守成部,便道還過湖省,饋贻父母甚厚,而為禮甚恭。
段女适蕭子,敗蕩日貧,而羨赝者擁高華,郁郁病卒。
(《耳談》) 譚元春字友夏,楚人。
父嘗客襄陽,舟旦發,忽聞岸上悲啼聲,急停舟問之;則裡役失遺多金,無以償官,欲赴水死耳。
譚慰之曰:“若金故不失。
”随取一大函畀之,其人曰:“此非吾金,安敢妄取?”譚曰:“第将去。
”後丁卯歲,元春夢神告曰:“宜自策勵,爾父襄陽事發矣。
”元春驚寤,以夢告母曰:“大人得無有不善事于襄陽乎?”母為具述前事,是歲鄉薦第一。
(《不可不可錄》) 攜李有盛周者,号文湖,登嘉靖間進士。
當為諸生時,人或以讒言污蔑其妻,盛不察真赝,辄持劍殺之,自鳴于官。
官曰:“烈士也。
”亟賞之。
未幾,妻見夢曰:“我實無玷,若用讒言殺我,我必報若。
”越十五年,盛累官至郡太守,夜閱文書,有缢死事,盛語阍童曰:“缢何能死人?我請戲試之。
”遂用組绶自系,踐踏椅上,懸諸梁;阍童乘其懸也,亟取椅卻走,盛足不能至地,氣絕而死。
阍童走歸家曰:“吾今日得報仇矣。
”遂仆地死,人莫曉其故。
後細詢之,則阍童之生日,乃盛妻之死日也。
(《座右編》) 姑蘇有潘姓者,掘地得金二十萬,以分其子潘奎潘璧,兩母出也。
璧年尚稚,奎乘其病,投毒餌中殺璧。
奎生子名城,性聰穎,然淫恣無度。
入赀為國子生,司成姜鳳阿覽牒曰:“何名潘城?”為增一璧字。
父奎聞之,甚不樂。
已而璧城破其家,百計索金于父,不得,遂誘劉氏奴激怒其父而毆之死,蓋璧再生為璧城雲。
(同上) 萬曆間,京師有陰與奸婦期奔,尚慮其夫在,因迹夫所往,誘至僻地,縛之樹,拗其項以死,仍爪出其目睛。
有白髯翁治之,納其晴,還目而舒其項,使活,歸語其婦,婦亦感悔,鳴官抵罪。
(《耳談》) 李士衡奉使高麗,武人餘英副焉。
所得禮弊,及諸贈遺,士衡皆不關意。
餘英慮船漏,以士衡之物籍船底,己物置其上。
無何,遇大風,船幾覆,舟人請減所載;倉忙不暇揀擇,信手拈出,棄之中流,舟始定,皆餘英物也。
(《野乘》) 萬曆丙辰進士韓某,父為顯宦,曾入一尼,見一尼色最麗,心動。
他日以内人饋之餅,尼不知計,食之暈絕。
韓趨入其,竊其袒服,以戲于旁。
尼忽醒,覺其故,笑曰:“亦何至若是?晚當與君作伴耳。
”韓信之不疑,遂去。
頃之,沐浴對佛缢死。
時韓尚無子,妻忽懷孕生男,稍長,聰穎殊絕,年十六,舉于鄉。
明年以春闱試京師,一日捷音至,親朋稱慶;又一日見家僮兇服号哭而來,詢之,則新貴者已死矣。
韓痛絕再蘇,诘其死時狀,僮曰:“公子将死時,忽發呓語曰:‘吾豈真韓公子哉?乃某尼僧,托生其家,受他恩愛幾年,以償夙冤。
今得請于帝,斬其嗣矣。
’”韓聞此語,驚恨而卒。
(《臣鑒錄》) 萬曆中,焦某以江陰小吏選楚中典史,遷府知事離任。
江陰有一小僧,募金六百,布施普陀山,附舟而南。
焦忽萌惡念,擠僧于江,有其金。
忽見僧從水出曰:“君害我命,則亦已矣,金乃十方所施,不可得也。
”自是日夕見形,焦憂懼得病,寝興不安。
抵家病劇,諸凡祈禳,無所不營,而僧至必大呼曰:“功德何益?還我命來!”時焦歸且一年,囊中金亦盡。
一日,僧持刺相訪,直入中堂,阍者辭以主病。
僧叱雲:“吾非募化,有事見汝主。
”焦方負床呻吟,妻孥環泣,複聞此僧來訪,大駭雲:“索命變幻如此,不如速死。
”遂奪刀自殺,家人方抱止,而僧已至矣,謂焦曰:“某人也,非鬼也。
去年于風浪中自分必死,忽有一燈引入蘆葦,遇漁舟拯脫,複募六百餘金,将往普陀償願。
因過江陰,知君有此異疾,特來為君釋杯蛇之疑耳。
”焦曰:“金盡奈何?”僧笑曰:“吾無意索金。
”舉家聞之,羅拜,欲制衣履相遺,固卻不受,僅享一飯。
使人迹之,果乘南海舟去,自是鬼形遂絕。
焦疑不釋,少日而殂。
焦止一子,方應孝廉舉,以親喪不赴,無故走江幹,跳浪中死。
(同上) 秀水姚思仁萬曆間巡按山東河南,殺賊頗多。
忽病中被攝入冥司,主者诘曰:“爾為禦史,何好殺如此?”姚曰:“某為天子執法耳,非好殺也。
”主者曰:“此言過矣!凡為人當體上天好生惡殺之心,先王刑期無刑之意;今爾不以哀矜勿喜自省,理應受罪。
”姚曰:“固也,當兩省兇荒,某曾上疏請赈,所活不下數千萬,獨不可相準乎?”主者曰:“此爾幕賓賀燦然之所為也,已注其中年富貴矣。
”姚曰:“稿雖賀作,疏由我上,獨不可分其半乎?”主者乃依言,令其生還。
賀以秀水人,年少家貧,從姚于官,因見兇荒,特作疏稿,勸姚上之。
後賀年四十登第,累官冢宰,姚亦官至工部尚書。
(同上) 虞升卿曰:“吾行已無愧,所悔者為朝歌長時,殺賊數百,其中豈無冤者?所以二十年家門不增一口。
予辛亥平交山寇,到今二十四年,側室雖多,未生一子,不免歸咎于當年之剿殺,懷思虞公,心為憬然。
然值交城編審,故絕病逃諸丁,擦除俱盡,未曾一徇情面,此又予之可信于心者也。
” 中書舍人永嘉趙士祯為匿名妖書,朝廷緝捕之急,錦衣百戶崔德,緝順天黜生生光,并其子其妻鞫之。
生光誣伏,歎曰:“朝廷得我結案,如一移口,諸君何處求生活乎?”太監陳矩上其獄,移刑部論斬;上欲加等,以謀危社稷律論磔,妻子戍邊。
後士祯疾笃,自言其詳,肉碎落如磔。
(《貞勝編》) 禦史沈某,當萬曆甲辰春,審妖書時,生光哀辭鳴冤,沈不之顧,且聲色震厲,徑坐生光。
生光努目切齒,含恨以死。
後沈出巡,途中得病,謂其仆曰:“昏愦中見生光索命,病不起矣。
”已而果卒。
(《酌中志略》) 劉理順河南人,數上公車不第,請書讀源神廟中。
一旦聞哭聲甚哀,詢之;乃一商人出外,七年不歸,母老貧甚,嫁媳于遠商,得銀十二兩,婦姑訣别,是以悲耳。
劉聞之,急命其仆,歸家取十二金至。
仆曰:“家已乏絕,止有納糧銀十餘兩,明日輸官矣。
”劉曰:“汝第與我,糧銀當再為計。
”遂作商人書,言貨殖七年獲利五百餘金,行将歸舍,先寄銀十二兩。
姑媳得銀,以書示遠商,遂解議去。
後旬餘,其子果歸,貨殖獲利,悉與書中合。
駭甚曰:“此神明憫我耳!”明年甲戌,劉遂狀元及第。
(《臣鑒錄》) 金壇于中丞相攸得無錫華生為婿,告其女曰:“吾二任都憲,曆十有七年,未嘗置人大辟,華生不患不富貴也,患居官或刻耳。
”及華登第為江右司李,執法凜如,三日而入重罪者三。
其妻述父言告之,華曰:“我為刑官,律如是,吾依律斷而已。
若廢公法,而市己私,非所以明職守也。
”後屢入人罪,屢勸辄以依律斷答之。
華後無子,婢生二子,皆不肖,語其妻曰:“我生平未嘗欺公壞法,何生子如是?”妻曰:“此君之依律斷也。
”今于子孫貴顯屢世,而華竟絕嗣。
(《座右編》) 鳳陽倪秀才之妻徐氏,房資頗盛,其侍女绯桃,自恃才貌,冀寵于主公,而專内柄焉。
值主母患痢,绯桃欲乘機斃之,謀于靈婆,得毒藥數丸,将和痢藥以進。
未及逞謀,忽夢中自言:“爾若藥死,願謝金飾一匣。
”同睡者诘之,則曰:“未嘗有言。
”适腰間有丸藥墜地,又诘之,則曰:“我心悶欲治耳。
”即取吞之,少時便血直注,号呼而死。
(同上) 紫潭李翁族産俱盛,嘗蔔地得吉。
相者曰:“主出飛來金帶。
”後浙有孝廉某,北上阻雪,過其家,翁觞之屢日。
孝廉見傳飧小婢,貌秀整,悅之,因人語翁,欲購為妾,翁許之,與偕行。
後孝廉登第,曆任大司馬,其夫人暨諸姬皆無子,獨此姬生二男二女;夫人殁,遂續為夫人。
夫人念其翁媪甚,潛屬其門吏,于黃岡人問翁媪消息。
是時媪翁殁已久,家亦淪替如洗,莫有知者。
忽翁之子以解軍赴遼陽,經都下,過大司馬宅門,與門吏谇語,知為黃岡人,以聞于夫人。
夫人訊之,其兄也,大為之恸,教令出飾衣冠,具羔雁,谒公。
公厚客之,饋贈甚盛。
夫人益不悅,日涕泣曰:“能富貴人者,公也,今待妾家若此乎?且何以令諸兒女有外家也?”時有侯李氏絕胤,而山東人奏請襲者,叙功績不合,其功績冊在所司庫。
公無能解于其夫人,陰以冊示李子,令熟之。
亦奏請襲,下所司辨之,李子語合得襲侯,今紫潭稱李侯家是也。
後複絕,獨其家綽楔在焉,相者稱飛來金帶始驗。
(《耳談》) 監生陸萬齡曹代請祠魏忠賢國學,後被劾伏辜。
同時更有一張生者,欲上疏以忠賢與孔子并尊,入國學,自稱見子路擊之,遽死。
(《蕪史》) 甯波府庠王錄當貢,其次為李循模。
李素無行,百計攘得之,王不較也。
李入京,夤緣嚴嵩門下,求順天訓導,嚴谕铨曹許之。
于是揚揚自得,縱步至順天府學,登其堂,窺其衙,徘徊良久。
學役輩诘之,李大聲曰:“吾不數日當坐于此,鼠輩敢無狀耶?”諸人乃群嘩于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