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插菊寄

關燈
事委楚撫宋一鶴,一鶴貧懦巧谄,以嗣冒父名鶴,投刺自署其名曰一鳥,楚人謂之鳥巡撫。

    (《明季遺聞》) 亡國之主,其愚亦出天賦,齊祖受禅,宋主自宮中出,猶謂左右:“今日何不奏鼓吹?”梁兵已圍建康,宮中有數百具木榜,左右請為城防;東昏猶欲留作殿,不肯與之。

    宏光時,楚烽交急,猶日漁幼色,乞兒取蟾酥為藥,亦帖上用二字,人不敢觸,真是千古一律。

    (《座右編》) ◎笑談 片言脫口,遂以解頤,誰渭笑者不可測哉?餘則以樂然後笑,笑之中有箴規焉,有驚懼焉,何必莊言谠論,乃足聳君子之聽聞。

     永樂初,嘗遣使迎天竺真僧來京,号大寶法王,居靈谷寺,頗著靈異,謂之神通。

    教人念嘛呢叭彌牛,于是信者晝夜念之。

    時翰林侍讀李繼鼎笑曰:“若彼既有神通,當通中國語,何以待譯者而後知?且其所謂嘛呢叭彌牛雲者,乃雲俺把你哄也,人不悟耳。

    ”(《開卷一噱》) 正統間,有鴻胪王少卿者,善宣玉音,洪亮抑揚,殊聳觀德。

    而讀奏之際,必多吃誤,其貌美髯而秃頂,朝士遂為詩以嘲之曰:“傳制聲無敵,宣章字有訛。

    後邊頭少,前面口須多。

    ”有使回,問京師新事,或誦此詩,問其為誰,其人遽曰:“此王少卿也。

    ”(《枝山前聞》) 餘邑戴則紳為鴻胪序斑,聲音洪亮,思宗聞其唱名,異之。

    後出為縣丞,适鴻胪正卿缺出,思宗曰:“前唱班人何在?”遂升正卿,亦奇遇也。

     景泰間,劉主靜升洗馬,王偉時為兵部侍郎,戲曰:“先生一日洗幾馬?”主靜應聲答曰:“大司馬洗得幹淨,少司馬尚不幹淨,我固當洗之。

    ”衆聞之,處然。

    後主靜與王克述同升庶子,劉宣化戲請主靜曰:“衆人皆是假庶子,先生真庶子。

    ”蓋主靜庶出,聞之默然無以答。

    (《堯山堂外紀》) 張倬山陰人,景泰初為昆山學訓。

    年未二十,以聰敏聞。

    典史姜某體肥,嘗戲張雲:“二十三歲小先生。

    ”倬應雲:“五百餘斤肥典史。

    ”(《蓬窗夜話》) 于司馬謙一日與俞司寇士悅偕其僚佐會坐,司寇侍郎戲司馬侍郎曰:“于公為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司馬侍郎即應之曰:“俞公為大司寇,公則少司賊也。

    ”舉坐絕倒。

    (《堯山堂外紀》) 成化辛卯十一月,彗星見,廷臣皆謂上下懸隔,情意不通所緻。

    彭時等請召面議,于是内臣乃約許召對,複戒不宜多言,既見,但言天變可畏。

    上曰:“朕已知矣。

    ”萬安與彭時、商辂遂連連叩頭,同聲呼萬歲,命賜酒飯而退。

    諸太監謂人曰:“嘗言不召見,及見,無一忠言奇謀,止呼萬歲。

    ”四方因傳為萬歲閣老。

    (《遣愁集》) 予曰:“宜對以兩字尚書。

    ” 費文憲公宏官侍郎,其兄為太常少卿,公宴,以長少易其位。

    劉瑾适過之雲:“費秀才以羊易牛。

    ”公啟雲:“劉中貴指鹿為馬。

    ”瑾怫然去。

    (《玉堂叢語》) 翰林院學士惟一人,多或三五人。

    宏治壬戌秋,閣老洛陽劉公健因修《會典》成,欲得翰林,一時升學士者十人。

    時禮部尚書已有六人,謝遷以在内閣,張為禮書掌鴻胪寺事,崔志端以禮又掌太常寺事,并南京為六人。

    崔由神樂觀道士,京師為之語曰:“禮部六尚書,一員黃老;翰林十學士,五個白丁。

    ”一時盛傳,以為的對,且有警機。

    蓋此五人,謂山西張、陝西楊太興并其某,皆成化戊戌閣老,萬公安以私意選為庶吉士者。

    (《堯山堂外紀》)。

     毛栗呈往谒楊南峰,适浴,阍者以告,不獲見。

    後南峰答拜,栗亦以浴報稱,不見。

    南峰即題所投刺曰:“君來拜我我洗浴,我來拜君君洗浴,君拜我時四月八,我拜君時六月六。

    ”四月八日,為浴佛之辰,六月六日,吳俗悉投貓犬于水中。

    (同上) 嘉靖中,京師縫人某姓者,擅名一時,所制長短寬窄,無不稱身。

    嘗有禦史令裁員領,跪請入台年資。

    禦史曰:“制衣何用知此?”曰:“相公輩初任雄職,意高氣盛,其體微仰,衣當後短前長。

    在事将半,意氣微平,衣當前後如一。

    及任久欲遷,内存沖挹,其容俯,衣當前短後長。

    不知年資,不能稱也。

    ”(《座右編》) 有皮匠得橫财造屋,求一鄉先生題扁;為題曰:“甲乙堂。

    ”匠喜,不知像其皮刀錐子也。

    一仆驟富起屋,乞扁,有士人題曰:“旦堂。

    ”仆亦喜,不知優人作旦者,開口曰奴家也。

    不謂此裁衣見識獨超。

     都禦史韓公雍與夏公埙飲,各出酒令,公欲一字内有大人小人,複以諺語二句證之曰:“傘字有五人,下列衆小人,上侍一大人,所謂有福之人人服事,無福之人服事人。

    ”夏雲:“爽字有五人,旁列衆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畜德錄》) 昆山吳山人擴字子克,嘗元日賦詩,奉懷分宜相公。

    人戲之曰:“開歲第一日,懷中朝第一官,便吟到臘月三十日,豈能及我輩乎?”(《列朝詩集》) 有一士人,年老納二寵,托其友命名,友以忠娘、孝娘名之。

    其人曰:“忠孝誠美,然以名妾,則非稱。

    ”友曰:“有出處,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稗史彙編》) 彭眷庵七歲從鄉父老入佛寺,不拜,寺僧強之,不從,反叱之曰:“彼佛裸跣不衣冠,我何拜為?”周文襄公在吳中,好徜徉梵刹,見佛即拜,士夫笑之。

    文襄曰:“論年齒亦長我二三千歲,豈不直得一拜?”(《笑史》) 王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