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豕渡寄
關燈
小
中
大
折衡,焚符破玺等論,冉又何禮之可問耶?孔子于人之有善,若管仲之仁,子産之惠,皆亟稱不暇,豈有冉聖師之而故沒之?若《莊子·外篇》著冉為周藏史,或者冉所取多書,孔子因往問冉焉,容有此理。
不然,《魯論》何無一語及冉,而冉之禮何不盡傳其徒,而甘為棄名檢,蕩禮教之罪人耶?東坡嘗謂莊子雖譏孔子,實尊孔子,書未叙百家之學,有曰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宋钅開、禽滑、尹文、彭蒙、田骈、慎到、關尹、老冉,以至莊周,皆列叙名之耶。
鄒魯之士,缙紳先生,其在詩書禮樂多能明之,則推而不敢斥,此又可見莊子前之推老冉者,偕孔子也。
(《識遺》) 行人司憲性狂易,好啖生肉,丙戌進士。
使高麗,舊例有蟒衣玉帶之賜,比到彼國将命時,與國王相見所用者。
渠遽披戴京中,乘馬拜客,人皆竊笑。
一出城,即用八轎馳驟入遼,設中軍官作威重如撫台。
遼撫為韓耀,忮人也,來拜稍遲不納,大相忤,且自誇入朝即為吏科給事中,先期咨訪賢否得失。
韓銜之,囑随行者,凡一言一動禮物,皆密籍以報。
使事畢,未入京,而韓疏至,被逮以死,其二親亦死,辱命殺身,真妄人不足惜。
餘同年夏子陽以給事中使琉球,在杭城亦玉帶八轎,至閩與撫臣徐學聚大相左,黾勉了事而歸,升太常少卿,未幾殁,夏本仁慈人,乃止于此,可憐也!(《湧幢小品》) 《漢書·張良傳》贊魁梧奇偉,蘇林梧讀悟,顔師古注可驚悟也,或讀吾非。
(《書傳正誤》) 閑居用綠野,乃裴度于文宗時留守東都治堂,雖野服蕭散,不問事,時尚保厘留台,非閑居事也。
宮觀用蓮社,乃白居易緻仕,與僧如滿在香山修淨工,号白蓮社,是緻仕後事。
(《鼠璞》) 唐雁塔題名石刻,凡留題姓名,僧道士庶,前後不二,非止新進士也。
唐進士特于曲江宴賞之暇,有此會,猶今北使過錢塘,例于浙江觀潮,天竺燒香耳。
若泛以雁塔題名為登第慶賀之辭,則觀潮燒香,亦可颛言穹廬之來使乎?(同上) 遜國諸書,載鐵氏二女詩,謂鐵司馬就義,二女沒入教坊,獻詩于原問官,上聞,得赦,出嫁士人。
考鐵長女詩,乃吳人範昌期題老妓卷作也。
詩雲:“教坊落籍洗鉛華,一片春心對落花,舊曲聽來空有恨,故園歸去卻無家;雲鬟半臨青鏡,兩淚頻彈濕绛紗,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為賦琵琶?”昌期字鳴鳳,詩見張士淪《國朝文纂》。
同時杜瓊用嘉亦有次韻詩,題曰《無題》,則其非鐵氏作明矣。
次女詩所謂“春來雨露深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其論尤為不倫。
宗正睦論革除事,謂建文流落西南諸将,皆好事者僞作,則鐵女之詩可知,革除閑事,野史所載,大半訛缪。
本朝閨閣詩,出好事假托者居多,如章綸母金節婦詩,“誰雲妾無夫”一篇,高季迪詩也。
陳少卿妻“野雞毛羽好”一篇,釋道原樂府也。
甄節婦“泉流不歸山”長歌,羅一峰詩也,今盡削之。
(《列朝詩集》) 小青者,本無其人,邑子譚生造傳及詩,與朋侪為戲曰:“小青者,離情字,正書心旁似小字也。
”或言姓鐘,合之成鐘情字也。
其傳及詩,俱不佳,流傳日廣,演為傳奇,至有以孤山訪小青墓為詩題者。
俗語不實,流為丹青,良可噴飯。
以事出虞山,故附著于此。
(同上) 起複者,來制未終,勉為任用,所謂導情起複者也。
如歐公晏元獻神道碑:明年遷著作佐郎,丁父憂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複,為淮南發運使。
及史嵩之喪父,經營起複是也。
今人不考,例以服阕為起複,誤矣。
宋制銜上亦帶書,如起複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臣趙普是也。
(《霏雪錄》) 古人之書,多可傳者,未嘗自求其傳也。
藏之于家,或當時,或後世人見而愛之,為之镂刻,與衆同好,故可傳也。
五代和凝有集百餘卷,自镂版行于世,識者非之,可見前此無自刻文集者。
今人不自量其詩文可否,概為镂版行世,是以傳者少而不傳者多也。
(《雲谷卧餘》) 下洋兵鄧老言向曆諸國,惟地上之物有異耳。
其天象大小,遠近顯晦之類,雖遠國視之,一切與中國無異。
予因此益知舊以二十八宿,分隸中國之九州者,為謬也。
(《枝山前聞》)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世俗習傳語也。
貳師乃雲:“可與人言無二三。
”更覺有味。
《臨漢詩話》謂王摩诘詩“閉戶讀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
為古木亦有緻。
(《嘯虹筆記》) 大德丁未,吳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滿,稻谷傷盡。
吳諺蝦荒蟹亂,正謂此也。
考之《吳越春秋》,越王勾踐召範蠡曰:“吾與子謀。
”吳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蓋言蟹食稻也。
蟹之害稻,自古為然,以五行占之,乃為兵象,是亦披堅執銳介甲之屬。
明年海賊肖九六大肆剽掠,殺人流血。
(《平江記事》) 王荊公多學,然亦有所失,如《周官》言贊牛耳,荊公言取其順聽。
不知牛有耳而無竅,本以鼻聽。
《詩》“誰謂鼠無牙”,公謂鼠實無牙,不知鼠實有牙,昔曾有人引一牛與荊公辨之,又嘗捕一鼠與之較,公曰:“然。
”(《客中閑集》) 《古今考隽》:仲夏日為長至,仲冬日為短至,今世語以冬至為長至。
《堯典》:仲夏平秩南訛,曰長至,仲冬平在朔易;日短至,此其證也。
(《蓉氵正集》) 儒者讀書,多随俗呼,不從本音,或終身不悟者,凡讀廷(音定)皆作廷(音亭),故廷中廷争柏者鬼之廷,遊神之廷,皆作庭。
假借之假(音嫁)皆作假(音賈),朝請(音才嫁切)皆作請(屈請之請),爛脫(音奪)皆作脫,太守(音狩)作守,周身之防(去
不然,《魯論》何無一語及冉,而冉之禮何不盡傳其徒,而甘為棄名檢,蕩禮教之罪人耶?東坡嘗謂莊子雖譏孔子,實尊孔子,書未叙百家之學,有曰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宋钅開、禽滑、尹文、彭蒙、田骈、慎到、關尹、老冉,以至莊周,皆列叙名之耶。
鄒魯之士,缙紳先生,其在詩書禮樂多能明之,則推而不敢斥,此又可見莊子前之推老冉者,偕孔子也。
(《識遺》) 行人司憲性狂易,好啖生肉,丙戌進士。
使高麗,舊例有蟒衣玉帶之賜,比到彼國将命時,與國王相見所用者。
渠遽披戴京中,乘馬拜客,人皆竊笑。
一出城,即用八轎馳驟入遼,設中軍官作威重如撫台。
遼撫為韓耀,忮人也,來拜稍遲不納,大相忤,且自誇入朝即為吏科給事中,先期咨訪賢否得失。
韓銜之,囑随行者,凡一言一動禮物,皆密籍以報。
使事畢,未入京,而韓疏至,被逮以死,其二親亦死,辱命殺身,真妄人不足惜。
餘同年夏子陽以給事中使琉球,在杭城亦玉帶八轎,至閩與撫臣徐學聚大相左,黾勉了事而歸,升太常少卿,未幾殁,夏本仁慈人,乃止于此,可憐也!(《湧幢小品》) 《漢書·張良傳》贊魁梧奇偉,蘇林梧讀悟,顔師古注可驚悟也,或讀吾非。
(《書傳正誤》) 閑居用綠野,乃裴度于文宗時留守東都治堂,雖野服蕭散,不問事,時尚保厘留台,非閑居事也。
宮觀用蓮社,乃白居易緻仕,與僧如滿在香山修淨工,号白蓮社,是緻仕後事。
(《鼠璞》) 唐雁塔題名石刻,凡留題姓名,僧道士庶,前後不二,非止新進士也。
唐進士特于曲江宴賞之暇,有此會,猶今北使過錢塘,例于浙江觀潮,天竺燒香耳。
若泛以雁塔題名為登第慶賀之辭,則觀潮燒香,亦可颛言穹廬之來使乎?(同上) 遜國諸書,載鐵氏二女詩,謂鐵司馬就義,二女沒入教坊,獻詩于原問官,上聞,得赦,出嫁士人。
考鐵長女詩,乃吳人範昌期題老妓卷作也。
詩雲:“教坊落籍洗鉛華,一片春心對落花,舊曲聽來空有恨,故園歸去卻無家;雲鬟半臨青鏡,兩淚頻彈濕绛紗,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為賦琵琶?”昌期字鳴鳳,詩見張士淪《國朝文纂》。
同時杜瓊用嘉亦有次韻詩,題曰《無題》,則其非鐵氏作明矣。
次女詩所謂“春來雨露深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其論尤為不倫。
宗正睦論革除事,謂建文流落西南諸将,皆好事者僞作,則鐵女之詩可知,革除閑事,野史所載,大半訛缪。
本朝閨閣詩,出好事假托者居多,如章綸母金節婦詩,“誰雲妾無夫”一篇,高季迪詩也。
陳少卿妻“野雞毛羽好”一篇,釋道原樂府也。
甄節婦“泉流不歸山”長歌,羅一峰詩也,今盡削之。
(《列朝詩集》) 小青者,本無其人,邑子譚生造傳及詩,與朋侪為戲曰:“小青者,離情字,正書心旁似小字也。
”或言姓鐘,合之成鐘情字也。
其傳及詩,俱不佳,流傳日廣,演為傳奇,至有以孤山訪小青墓為詩題者。
俗語不實,流為丹青,良可噴飯。
以事出虞山,故附著于此。
(同上) 起複者,來制未終,勉為任用,所謂導情起複者也。
如歐公晏元獻神道碑:明年遷著作佐郎,丁父憂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複,為淮南發運使。
及史嵩之喪父,經營起複是也。
今人不考,例以服阕為起複,誤矣。
宋制銜上亦帶書,如起複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臣趙普是也。
(《霏雪錄》) 古人之書,多可傳者,未嘗自求其傳也。
藏之于家,或當時,或後世人見而愛之,為之镂刻,與衆同好,故可傳也。
五代和凝有集百餘卷,自镂版行于世,識者非之,可見前此無自刻文集者。
今人不自量其詩文可否,概為镂版行世,是以傳者少而不傳者多也。
(《雲谷卧餘》) 下洋兵鄧老言向曆諸國,惟地上之物有異耳。
其天象大小,遠近顯晦之類,雖遠國視之,一切與中國無異。
予因此益知舊以二十八宿,分隸中國之九州者,為謬也。
(《枝山前聞》)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世俗習傳語也。
貳師乃雲:“可與人言無二三。
”更覺有味。
《臨漢詩話》謂王摩诘詩“閉戶讀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
為古木亦有緻。
(《嘯虹筆記》) 大德丁未,吳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滿,稻谷傷盡。
吳諺蝦荒蟹亂,正謂此也。
考之《吳越春秋》,越王勾踐召範蠡曰:“吾與子謀。
”吳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蓋言蟹食稻也。
蟹之害稻,自古為然,以五行占之,乃為兵象,是亦披堅執銳介甲之屬。
明年海賊肖九六大肆剽掠,殺人流血。
(《平江記事》) 王荊公多學,然亦有所失,如《周官》言贊牛耳,荊公言取其順聽。
不知牛有耳而無竅,本以鼻聽。
《詩》“誰謂鼠無牙”,公謂鼠實無牙,不知鼠實有牙,昔曾有人引一牛與荊公辨之,又嘗捕一鼠與之較,公曰:“然。
”(《客中閑集》) 《古今考隽》:仲夏日為長至,仲冬日為短至,今世語以冬至為長至。
《堯典》:仲夏平秩南訛,曰長至,仲冬平在朔易;日短至,此其證也。
(《蓉氵正集》) 儒者讀書,多随俗呼,不從本音,或終身不悟者,凡讀廷(音定)皆作廷(音亭),故廷中廷争柏者鬼之廷,遊神之廷,皆作庭。
假借之假(音嫁)皆作假(音賈),朝請(音才嫁切)皆作請(屈請之請),爛脫(音奪)皆作脫,太守(音狩)作守,周身之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