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拾遺

關燈
襪樣式,并月華裙、月華膝之類,備極精巧。

    以上諸物皆廿年前所未曾見者也,今遍地多且賤矣,未知後又如何局面也!總之一代之制度,較之往日巧便、華美至極,此又日用什物之一變也。

    松江一府,向來三縣。

    順治十三年,太守李正華,一清如水,系北直河間府人,因見華亭錢糧額大難比,每每累縣官參罰,故詳準上奏,奉旨分華亭一半,設立婁縣。

    今華、婁、上、青四縣,每年額征地丁銀百萬有零,而漕糧在外。

    倘遇兇年,為民上者難矣,地方安得不窮?官府定必參罰,安得不壞?上海逼近海邊,順治年間,海賊猖獗,乘潮突入,搶掠沿浦村落及市鎮,一時調來客兵防守,民間受累非淺。

    李太守洞悉民瘼,又詳準上台,奏設黃浦營,初時額兵八百、參将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兵二百、戰兵四百、守兵二百,制造盔甲、器械、布帳、旗幟、戰具等項,統轄操演,甚是精銳。

    餘親見梁提督按臨,在演武場二百馬兵一色裝束,比試時俱箭中三枝。

    後因海寇蕩平,康熙八年九月調黃浦營兵四百、馬十八匹。

    今隻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由上海城守帶管而已。

    又于康熙六年間,有蘇宜索三位滿洲大人,為遵旨會閱江南事,巡視海岸。

    時值六月,供應煩難,其如不要一件,不用一些,而本縣花費幾千金矣。

    回京複命,奏準川沙至南彙, 海灘漲出數裡,舊墩在内護塘者,瞭望遼闊難周,故增築烽墩十座于海岸;黃浦設寨城一座,于東溝沿浦要處,設立炮台三座,撥兵防守。

    此又防守之一變也。

    我朝兵馬整齊,操演馴熟,盔甲用彩緞繡龍,天鵝絨鑲邊,錦繡簇擁五色,列隊自然嚴整;即馬之鞍辔間,金間銀染五色絲打成辮帶,描金刺繡為串皮,備極精華;及旗幟标纛之威嚴、弓箭刀槍之利害,較之明季兵馬;身穿大袖布衣一件,外披黃布背心,名曰号衣,頭戴五色布紮巾,手執狼筅,系毛竹竿有枝在上者,長槍即毛竹竿上有鐵槍頭者,或有執棍者,或有執腰刀者,或有用藤牌者,或有用單刀者,種種如是之兵,仍舊耗費錢糧。

    餘幼時曾見上海城守營,仍有官兵四百名,止有一把總掌管,霜降後在演武場操練,惟放炮呐喊排陣捉倭而已,如同兒戲。

    武備廢弛,一至于此,較之今日氣概,又是一變也。

    其把總衙門,今嶽王廟基是也。

    元朝市舶司原設于上洋,收海商之稅,即今之海關也。

    彼時上海未有縣治,亦未有城池,據志所載,海外諸國俱來貿易。

    至明嘉靖年間,倭夷作亂,燒殺搶擄,沿海及内地無不受累,四面調兵征剿,每多敗績,故于嘉靖三十年始築上海城及川沙城(按:上海城系嘉靖三十二年築,川沙城系嘉靖三十五年築)。

    又一年而倭夷方撲滅。

    自此後而市舶廢,禁通番,迄今百餘年而重開海禁,康熙二十年仍設海關于上海,至今十五年矣。

    洋貨及閩、廣貨物俱在上海發客,小東門外竟為大馬頭,此又市面之一變也。

    倭亂自嘉靖十七年起,至三十一年八月而方殺盡,我邑受十四年之荼毒,此時百姓未知如何過日?今則共享太平日久,而百姓反覺繁難,此又氣運之一變也。

     凡聖皇禦世,有賢才挺出,如帝舜五臣,帝堯十人是也。

    今上禦極以來,賢才濟濟,好官莫如兩江總督于成龍,系山西綏德州貢生,才幹非凡,一絲不染,布衣菜飯,操凜冰霜,上任時經由本省地方,住宿飯店,禁絕兩省官員迎接及送供應饋遺陋習。

    及至公座後,東西幾千裡,所轄州縣肅然畏懼,毋論大小衙門,無不凜遵法紀,改過自新。

    即如上海史知縣,貼班皂隸俱換村野之人,每早投文畢即退堂,不敢輕易出入,書吏不許進内衙,縣前煙台糖擔俱不許停留,出門不用執事,不敢輕易赴宴,一年之内訪拿貪官廿人,打死豪強衙蠹數百,皆親訪确實,自康熙二十年到任後,下屬皆廉潔自好。

    此又吏治之一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