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年記中
關燈
小
中
大
水匠廿人,鋸匠廿人,漆匠數人,銅匠、鐵匠、糊裱匠等廿人。
每夜油燭,總甲支應,至天明放出。
昨日值匠小夫、三鋪總甲,又撥每鋪三十名,逐名點進,餘一身承應幾百人,半月不合眼,手中不停筆,廿名聽差,星飛攝取物件。
此時各色鋪戶亦苦極。
二十五日,出公署,竟睡一日。
二十七日,滿州大人已到。
二十八日,公座畢,又有許多要用事件。
二十九日,畢集五處經承,進後衙,與官商議造修理衙門及一應鋪設物件,備辦料價。
蒙官慰勞雲:“你們五個書辦,真正勞苦費心了,本縣把十五兩銀子賞你,你們去謝個天地,大家飲一會安心酒。
”誰知官意因章京到縣,饋送供應等費約有五百金,竟要增在料價内開銷。
如我止領過料價八十兩,如何增得一百,故議而再議,憑官酌判。
凡領銀百兩,帶增供應銀九十,故餘增銀七十二兩,星夜造冊三套,備文詳府訖,始得完事。
豈料二十五日大伯病亡,又忙幾日,十月十二日成服,即開喪兩日。
十一月二十日出殡,其日天色甚好。
是月初六日,鄒縣公辭印,去江甯府審禦狀。
十四日,安水利(按:松江府水利通判安承啟)來掌印。
二十六日,天發大冷,河水連底凍結,經月不解。
十二月十八日大雪,初下如粉之細,至天明,大地皆白,河水結冰,冰上積雪,兩岸莫辨,路無尋處。
十九日,餘往新場鎮歸,兩足不濕,其冷可知。
二十一日出邑,知安水利拿我充役,為舊未完也,放不至縣中即歸。
有下砂族人來,為有人在祖山之東造圹也,因而同去。
其年種田,大地俱有收,花在九月初旬方捉起,收兩擔者甚多。
米價賤極,每擔七錢。
康熙六年丁未,餘四十歲。
覺得大半生虛度,涉曆異常辛苦,而至此尚一事無成,有感于心,賦《除夕》《元旦》二首,附錄以記況焉:“經月寒風着意吹,更逢今夕是何時。
飲來杯酒無兼味,坐對妻兒費遠思。
成敗紛纭緣有數,繁華颠倒莫相疑。
心灰未冷狻猊火,漏轉新聲志可期(丙午除夕)。
”“試筆拈将紅帖題,廿年猶借一枝栖。
曆來世味愁堪數,想到人情思亦迷。
對鏡自憐緣淡薄,掩扉懶向逐高低。
檐前乍覺春風暖,梅發寒香漸可攜(元旦)。
”正二月間,工吏陳君,尚累次禀官,要我去理未完。
簽差金奎、張茂逸等,大兄與他說明而止。
三月十五日,餘往東舍内标墓,在北蔡遇見吳元宮,言及唐老親娘病重,遂同去候問。
到時已黃昏,表妹階平等接見,因久不會面,另有一番依依之情。
至半夜,姑娘又有許多病語,餘同表妹即着人送鬼幾位而稍可,至明日病竟好一半矣。
四月,先是大女出痘甚少,又次女發痘亦稀,又停兩日,三女放痘樣竟有一二百顆矣。
結後珠兒發痘多甚,其勢險極,幸如圭母舅用心調治,獻神謝天地而得活,吓人異常,調理兩月,家中大費。
五月初六日,大兄家大侄,在江陰考歸,忽然起病,實從未出門弱質,在船幾日,在江陰幾日,勞頓故也。
豈料被庸醫黃鼎臣竟誤以風寒藥投之,遂至不起。
惜哉!六月初六日,遷居康家宅,此房得之三載,因我城中事多,不能常住家内,所以久未遷移。
竈雖砌就,未免收拾房舍,借鈔脫花,不料是月初三日落雨後,至次月初七方雨,故惟我種獨歉收。
六月二十日起,接連往吳門二次,為母姨夫官司事也,至七月初七日方歸。
月望後即有花捉,初價二分,後賤至一分二厘,沿街塞路皆是,載去外方者更賤。
米價每擔六錢,要完錢糧者,銀子竟無覓處。
是時朝廷革除天下理刑官并道缺一百零八員,單留驿傳道、糧道、鹽法道共四十餘員。
又聞殺蘇大司馬,籍沒其家,與其黨者皆壞。
是先帝臨崩,将帝托四大臣輔佐,因帝年止數歲故也。
四大臣者,即蘇阿代、哈喝必龍、索宜、巴海也。
蘇阿代為兵部尚書,黨羽甚盛,以緻敗露,遂有誅戮抄沒之禍。
于是帝于是月初六日親政,大赦天下,海内諸賊皆來歸順,投降者即授之以官,立選到任,如本府水利糧捕通判、青浦知縣(按:是年到任者松江水利通判為龍溪人趙晟,糧捕通判為南安人傅為霖,青浦知縣為建安人魏球)是也。
因赦到,鄒知縣複來,坐不三月,又被科臣論,按察司自到蘇州來拿去。
八月,餘在蘇州胥江,見荷蘭國進貢大船六隻,伴送兵舡數隻。
荷蘭人品略似西洋天主等形象,但衣服竟短齊膝,小袖,胸前密排鈕扣,兩脅肋下有衣縫,見人把兩手插入。
發長至肩,自然卷轉。
頭戴氈笠,足履無跟,如我地之拖鞋,鞋跟上有木底一塊,上高走跳如飛。
其襪如絨,甚小,腳上胫骨俱突出,據人說此系絨布織成,其形雖小,憑你大腳,可以穿進,又暖又軟,所以筋骨俱露也。
有一珈楠香樹,約長三丈,根如栲栳大,梢如鬥大,用桃紅綢結彩其上,有二牛二馬,看去甚小,聞說奇異。
又聞有圈屏一架,華彩奇特,亦非中國所有,藏在艙内不得見。
記此知外邦人物如是也。
十六日歸家,不料第三女患痢而殇,惜哉! 康熙七年戊申,餘四十一歲。
算計坐守,就近有四、五學生,開館在家。
正月内即有文到,汰革水師營兵二千四百名。
水師營者,系崇明鎮守提督右營也。
順治十六年間,拔來鎮守海邑,有二都司、四千總、八把總,城中略可房宅,盡被占去,十家供養一兵,兵丁之可惡特甚,而莫敢聲言。
盤放營債,民受茶毒者不獨城内,村中破家者更多。
甚至淫婦,大張明著與彼往來;又有貪其利,将如花似玉之女,與彼結親;又有将男女賣彼為奴婢;又有非親非故,任其出入房戶,一家婦女無分老幼與之淫媾,種種可惡,罄竹難書。
今一聞盡汰,失色喪氣,甚有結黨而欲謀王副總者;有私為竊盜而城中一夜廿家被盜者;一時将家夥什物塞路賤賣者;又有不肯繳納軍器、日日擠副總衙門要領錢糧為盤費者;其内丁家丁之類,恐懼冤家而先去并挾重資而逃者。
請梁提督撥李副總,領馬兵三百,及委黃浦營副爺,率領各将官,分防汛地,晝夜戒嚴。
直至三月十六日,在演武場逐名唱點,繳納軍器,立着捕衙,督同居民,驅逐出城。
地方除害,萬民稱快。
帝自親政後,即上太皇太後徽号,故正月郊天後即有赦,三月初方到。
三月二十九日天雨起,至五月二十五日止,兩月陰雨,早花多死。
餘為完糧出邑,值姑夫亦到城,偶爾會見。
姑夫曰:“三年不會,幾不相見矣!”豈料别後即亡,可歎,可歎!六月十六夜,談家牌樓之西有送鬼者,搶食而立時打死,連累地方富戶。
母姨夫惟恐我與杜祥甫相好,有首尾,因而要我與今如同出,在城寓所,約一月有餘而完事。
二十一日,傳聞松城遍地鬼叫,不知應何吉兇。
十七日黃昏時地動,初如頭暈,繼而屋木戶榻俱有聲,食頃而定。
又聞京中七月初二日大雨起,初八止,平地積水一、二尺。
又聞風陽府虹縣地陷。
又聞山東地震,牆屋坍倒甚多,登、萊二府地陷廿裡,不數日而漸漲滿。
淮安、徐州有幾縣水決。
八月初三夜,天上有白虹,自西灣北,食頃而沒。
其年二月十七夜起,白虹現,西方日落,直射東南,如此幾夜而息。
八月初六日天雨,城中人言下雪,冷可穿絮。
本縣有鄉紳張人龍者(按:張宸字青琱,上海人)系秀才出身,在京數年,加納貢生。
時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深知水師營兵丁及滿州衙門受投獻、詐百姓、毒害地方,出力謀為,汰水師營兵,撤巡察大人回京,肯做好事,這兩件造福無窮,萬民感戴。
先期旨下,中秋日去完,大座舡幾隻,裝載玩器什物并投靠男女,俱要上舡長往,父母親戚送别者大聲啼哭,慘狀可觀,亦足以警小人趨炎之戒。
凡倚藉滿州衙門用事聽差者,借勢詐人者,或先逃躲,或被告發,喪氣不堪。
但滿州官五員,亦好歹不同,惟正主姓肯者,名赤黑,婪詐橫行;副章京姓愛者,名愛銀打裡,略次之;姓馬者比兩位略謹慎些;筆帖式兩名竟好,一姓挖、一姓奧,後來俱升。
姓肯者究竟被帶去之人告準禦狀,發刑戶二部會審,将逼勒去婦女男子俱奉旨發回原籍。
九月初九日天陰,餘在大兄家見風飄雨絲,将衣盛看,俱雪也。
是夜次兒生。
十一月二十一日,偶然出邑,在虹橋遇見嘉平表弟,言及正候我去,為是夜舉殡,載姑夫柩往鄉,二十五日造圹下葬也。
故爾同去,相幫料理數日而歸,已報平日之情矣。
康熙八年歲次已酉,是年四十二歲。
仍坐守在家開館。
正月二十日始出邑,大兒同往,先擾大兄,次二兄,往城隍廟、丹鳳樓、真武台、積善寺等處遊玩,而俨然有鄉城之别矣。
大兄、二兄同我父子竟日遨遊,直飲至夜半而止,故鄉同氣,怡然在念。
三月二十一日起,水山前做戲五本。
五月有朱卿來下地詞告陸華海等,因其家人忽死而不使人知,暗将屍首埋藏,明占其妻為妾,故其宗族來告狀也。
此時有匪人在内交搆,故與母姨夫不睦,同事者吳俊超、吳大疏、談今如也。
陸姓費二百金,至八月初才完此事。
九月多雨。
十月内有花捉,早者擔外,晚者二三十斤,價上号者一分四厘,晚者八厘,賤之極矣。
豆好者有兩擔一畝,價止五錢五分。
米七錢一擔。
十一月二十四日,聞乾清宮告成,大赦天下,元、二、三年錢糧亦赦在内。
十二月,有墳地在西關外十三圖内,圖書陳子敬,将餘砌宕圖甲首,名列比簿。
曆安水利範董漕(按:松江府督糧同知範念祖)等來縣掌印,無從聲說,直至朱縣公(按:名光輝,義州人)在任一年,從新按比簿硃票拿花名。
時楊永生管比漕糧,唐階平管白銀,二人與我周全,付陳子敬銀三兩。
未及一月,又大火簽拿出。
十二月十四日當堂拿到,押認管辦八年漕糧起,一日一比,如火之急,二十四日方銷得歸家。
二十六日即大雨,直至除夕亦大雨,而歲事草草。
時本府張太守(按:名羽明,甯遠衛人)掌糧道印,正在常州得意,豈料馬撫台(按:馬祜,正黃旗人)差蘇府海防朱(按:名用勵,山陰人)、松府海防彭(按。
名可謙,杏山人)拘拿,又差吳縣典史追印,立刻捉見撫部院。
幸朱海防保出,候旨發落。
康熙九年庚戌,餘四十三歲。
是年正月多雨,五四五日晴。
十六日出邑,二十三日歸家。
二十八日戌時分,有大星隕地,遠近皆有亮光。
二月初八日,撤黃浦營馬參将駐防靖江,向本營目兵八百名、馬兵二百在内,今分去四百,存四百,屬守備統領。
十七日,寄母唐姑娘急中身亡。
餘在城即往看,時見一家匆忙,階平表弟其時有來路,備辦衣衾盛殓。
入棺時,餘思自幼乳我撫育我,若幾日不去,即着人來尋,一番至情,今日别矣,安得而不悲悼乎!十九日,又值大兄五十壽期,未免應酬。
晚晏歸祖母處,不料身發寒熱,卧床數日而歸。
二、三月多雨水漲,飄沒甚多,小熟件件半收。
四、五月又多雨。
六月十一日,大風潮,平地水漲,坍壞草房及舊屋無算。
小東門木行,木牌飄散,亂木塞路,從來風潮未有如此之大者。
即如餘宅,住門面房者,南壁俱倒。
又聞吳江平地忽水漲四五尺,又雲宜興地方出蛟。
七、八月又多大雨,花豆俱爛。
八月三十日又生一女,内人忽血暈,急救而蘇,因此随将此女過繼與鄰人黃定官領去,不及兩月死。
九月,耿太守初到,吳秀裔将縣蠹嚼民事告準,唐君瑞用我與朱元美,做幹證在内,發縣提審。
二十六日,同秀裔到城,臀上忽痛,發一腿癰。
十月初一,秀裔因謝天地,至晚戲酌,請我等及同事者,不料戲甚好看,毒痛難禁,明日即歸。
耐至初八日,談章吉将刀開下寸許無血,奇痛非凡,又請談來醫治,至十五日方開出血膿幾碗,其痛稍可。
不料二十一日又重新身上發熱,其毒脹痛,直足緻命。
六七日又複出血幾碗,十一月初四日勉強起身,坐家四日。
又為秀裔事,縣中要提到聽審,隻得出邑。
在寓候久,竟不能即審,不料臀上偶因戲谑,被範爾傳趯傷,重又發寒熱作膿起,痛不可言。
幸有小友梁壽平,少年多情,雖系同事,異常周旋伏侍,請外科康君行服藥,又用刀開,當時出血膿幾碗,其痛少止。
十二月初四日方起身,十五日見官,因兩造俱有分上,竟着幹證處明,當堂吩咐押出,次日幹證發帖,請兩邊至親在邑廟議明。
十九日拜廟,晚間在艾宅内擺酒甘桌,做戲,二十一遞準和息,是夜即下舡而歸。
二十六日又出邑,為安放未完,次日即歸,匆匆過年。
先是十一月初,即發大風冰凍起,非風即雨,非陰凍即大雪,雪下數次,經旬不消;又聞浙江及常鎮等處雪丈許。
階平表弟往京朝觐北上,據雲一路雪凍七八尺,凍死者甚多。
山東巡撫題疏觐期寬限一月,二月初七尚有不到者,疑凍死在途也。
康熙十年辛亥,餘四十四歲。
是年春旱,三月方雨,小熟竟有收。
四月間,有地鄰孫佛者,兄弟皆貧苦人也,伊叔孫四無子,四亡後,存妻張氏,亦村中騷婦,吳俊超欲娶作妾,孫佛借此哄其逃出,扛嫁東圖趙君輔。
俊超搆孫族往府告狀,趙寅買孫佛往蘇,在撫院告,為号憲治亂事,準發本縣拘解,俊超等俱訴餘為四鄰。
六月初八日聽審,先喚我進後衙,問其詳細。
餘秉公細剖,官亦心服,将孫佛、孫仲責四十闆一個,拟孫佛誣告律,熱審減等問徒,詳撫院,批發吳江平望驿。
四、五月雨竟少,六、七月大旱,稻苗幹枯,東土更甚。
我地幸潮到,可以救旱,豈知七月初一起竟無潮,稻田枯。
二十日方有潮來,所以亦歉收。
豆全荒,我種豆,俱早發,苗茂盛,至立秋後,天氣熱極,豆俱眠倒,顆粒無收。
鄉間及城内,祈雨甚虔,朱知縣一日兩次步禱,神佛俱用肩輿擡出,自昏達旦,合城迎轉,千萬人哀叫拜求,竟無雨而止。
是月裔事,縣中要提到聽審,隻得出邑。
在寓候久,竟不能即審,不料臀上偶因戲谑,被範爾傳趯傷,重又發寒熱作膿起,痛不可言。
幸有小友梁壽平,少年多情,雖系同事,異常周旋伏侍,請外科康君行服藥,又用刀開,當時出血膿幾碗,其痛少止。
十二月初四日方起身,十五日見官,因兩造俱有分上,竟着幹證處明,當堂吩咐押出,次日幹證發帖,請兩邊至親在邑廟議明。
十九日拜廟,晚間在艾宅内擺酒甘桌,做戲,二十一遞準和息,是夜即下舡而歸。
二十六日又出邑,為安放未完,次日即歸,匆匆過年。
先是十一月初,即發大風冰凍起,非風即雨,非陰凍即大雪,雪下數次,經旬不消;又聞浙江及常鎮等處雪丈許。
階平表弟往京朝觐北上,據雲一路雪凍七八尺,凍死者甚多。
山東巡撫題疏觐期寬限一月,二月初七尚有不到者,疑凍死在途也。
康熙十年辛亥,餘四十四歲。
是年春旱,三月方雨,小熟竟有收。
四月間,有地鄰孫佛者,兄弟皆貧苦人也,伊叔孫四無子,四亡後,存妻張氏,亦村中騷婦,吳俊超欲娶作妾,孫佛借此哄其逃出,扛嫁東圖趙君輔。
俊超搆孫族往府告狀,趙寅買孫佛往蘇,在撫院告,為号憲治亂事,準發本縣拘解,俊超等俱訴餘為四鄰。
六月初八日聽審,先喚我進後衙,問其詳細。
餘秉公細剖,官亦心服,将孫佛、孫仲責四十闆一個,拟孫佛誣告律,熱審減等問徒,詳撫院,批發吳江平望驿。
四、五月雨竟少,六、七月大旱,稻苗幹枯,東土更甚。
我地幸潮到,可以救旱,豈知七月初一起竟無潮,稻田枯。
二十日方有潮來,所以亦歉收。
豆全荒,我種豆,俱早發,苗茂盛,至立秋後,天氣熱極,豆俱眠倒,顆粒無收。
鄉間及城内,祈雨甚虔,朱知縣一日兩次步禱,神佛俱用肩輿擡出,自昏達旦,合城迎轉,千萬人哀叫拜求,竟無雨而止。
是月二伯母病亡,停柩在
每夜油燭,總甲支應,至天明放出。
昨日值匠小夫、三鋪總甲,又撥每鋪三十名,逐名點進,餘一身承應幾百人,半月不合眼,手中不停筆,廿名聽差,星飛攝取物件。
此時各色鋪戶亦苦極。
二十五日,出公署,竟睡一日。
二十七日,滿州大人已到。
二十八日,公座畢,又有許多要用事件。
二十九日,畢集五處經承,進後衙,與官商議造修理衙門及一應鋪設物件,備辦料價。
蒙官慰勞雲:“你們五個書辦,真正勞苦費心了,本縣把十五兩銀子賞你,你們去謝個天地,大家飲一會安心酒。
”誰知官意因章京到縣,饋送供應等費約有五百金,竟要增在料價内開銷。
如我止領過料價八十兩,如何增得一百,故議而再議,憑官酌判。
凡領銀百兩,帶增供應銀九十,故餘增銀七十二兩,星夜造冊三套,備文詳府訖,始得完事。
豈料二十五日大伯病亡,又忙幾日,十月十二日成服,即開喪兩日。
十一月二十日出殡,其日天色甚好。
是月初六日,鄒縣公辭印,去江甯府審禦狀。
十四日,安水利(按:松江府水利通判安承啟)來掌印。
二十六日,天發大冷,河水連底凍結,經月不解。
十二月十八日大雪,初下如粉之細,至天明,大地皆白,河水結冰,冰上積雪,兩岸莫辨,路無尋處。
十九日,餘往新場鎮歸,兩足不濕,其冷可知。
二十一日出邑,知安水利拿我充役,為舊未完也,放不至縣中即歸。
有下砂族人來,為有人在祖山之東造圹也,因而同去。
其年種田,大地俱有收,花在九月初旬方捉起,收兩擔者甚多。
米價賤極,每擔七錢。
康熙六年丁未,餘四十歲。
覺得大半生虛度,涉曆異常辛苦,而至此尚一事無成,有感于心,賦《除夕》《元旦》二首,附錄以記況焉:“經月寒風着意吹,更逢今夕是何時。
飲來杯酒無兼味,坐對妻兒費遠思。
成敗紛纭緣有數,繁華颠倒莫相疑。
心灰未冷狻猊火,漏轉新聲志可期(丙午除夕)。
”“試筆拈将紅帖題,廿年猶借一枝栖。
曆來世味愁堪數,想到人情思亦迷。
對鏡自憐緣淡薄,掩扉懶向逐高低。
檐前乍覺春風暖,梅發寒香漸可攜(元旦)。
”正二月間,工吏陳君,尚累次禀官,要我去理未完。
簽差金奎、張茂逸等,大兄與他說明而止。
三月十五日,餘往東舍内标墓,在北蔡遇見吳元宮,言及唐老親娘病重,遂同去候問。
到時已黃昏,表妹階平等接見,因久不會面,另有一番依依之情。
至半夜,姑娘又有許多病語,餘同表妹即着人送鬼幾位而稍可,至明日病竟好一半矣。
四月,先是大女出痘甚少,又次女發痘亦稀,又停兩日,三女放痘樣竟有一二百顆矣。
結後珠兒發痘多甚,其勢險極,幸如圭母舅用心調治,獻神謝天地而得活,吓人異常,調理兩月,家中大費。
五月初六日,大兄家大侄,在江陰考歸,忽然起病,實從未出門弱質,在船幾日,在江陰幾日,勞頓故也。
豈料被庸醫黃鼎臣竟誤以風寒藥投之,遂至不起。
惜哉!六月初六日,遷居康家宅,此房得之三載,因我城中事多,不能常住家内,所以久未遷移。
竈雖砌就,未免收拾房舍,借鈔脫花,不料是月初三日落雨後,至次月初七方雨,故惟我種獨歉收。
六月二十日起,接連往吳門二次,為母姨夫官司事也,至七月初七日方歸。
月望後即有花捉,初價二分,後賤至一分二厘,沿街塞路皆是,載去外方者更賤。
米價每擔六錢,要完錢糧者,銀子竟無覓處。
是時朝廷革除天下理刑官并道缺一百零八員,單留驿傳道、糧道、鹽法道共四十餘員。
又聞殺蘇大司馬,籍沒其家,與其黨者皆壞。
是先帝臨崩,将帝托四大臣輔佐,因帝年止數歲故也。
四大臣者,即蘇阿代、哈喝必龍、索宜、巴海也。
蘇阿代為兵部尚書,黨羽甚盛,以緻敗露,遂有誅戮抄沒之禍。
于是帝于是月初六日親政,大赦天下,海内諸賊皆來歸順,投降者即授之以官,立選到任,如本府水利糧捕通判、青浦知縣(按:是年到任者松江水利通判為龍溪人趙晟,糧捕通判為南安人傅為霖,青浦知縣為建安人魏球)是也。
因赦到,鄒知縣複來,坐不三月,又被科臣論,按察司自到蘇州來拿去。
八月,餘在蘇州胥江,見荷蘭國進貢大船六隻,伴送兵舡數隻。
荷蘭人品略似西洋天主等形象,但衣服竟短齊膝,小袖,胸前密排鈕扣,兩脅肋下有衣縫,見人把兩手插入。
發長至肩,自然卷轉。
頭戴氈笠,足履無跟,如我地之拖鞋,鞋跟上有木底一塊,上高走跳如飛。
其襪如絨,甚小,腳上胫骨俱突出,據人說此系絨布織成,其形雖小,憑你大腳,可以穿進,又暖又軟,所以筋骨俱露也。
有一珈楠香樹,約長三丈,根如栲栳大,梢如鬥大,用桃紅綢結彩其上,有二牛二馬,看去甚小,聞說奇異。
又聞有圈屏一架,華彩奇特,亦非中國所有,藏在艙内不得見。
記此知外邦人物如是也。
十六日歸家,不料第三女患痢而殇,惜哉! 康熙七年戊申,餘四十一歲。
算計坐守,就近有四、五學生,開館在家。
正月内即有文到,汰革水師營兵二千四百名。
水師營者,系崇明鎮守提督右營也。
順治十六年間,拔來鎮守海邑,有二都司、四千總、八把總,城中略可房宅,盡被占去,十家供養一兵,兵丁之可惡特甚,而莫敢聲言。
盤放營債,民受茶毒者不獨城内,村中破家者更多。
甚至淫婦,大張明著與彼往來;又有貪其利,将如花似玉之女,與彼結親;又有将男女賣彼為奴婢;又有非親非故,任其出入房戶,一家婦女無分老幼與之淫媾,種種可惡,罄竹難書。
今一聞盡汰,失色喪氣,甚有結黨而欲謀王副總者;有私為竊盜而城中一夜廿家被盜者;一時将家夥什物塞路賤賣者;又有不肯繳納軍器、日日擠副總衙門要領錢糧為盤費者;其内丁家丁之類,恐懼冤家而先去并挾重資而逃者。
請梁提督撥李副總,領馬兵三百,及委黃浦營副爺,率領各将官,分防汛地,晝夜戒嚴。
直至三月十六日,在演武場逐名唱點,繳納軍器,立着捕衙,督同居民,驅逐出城。
地方除害,萬民稱快。
帝自親政後,即上太皇太後徽号,故正月郊天後即有赦,三月初方到。
三月二十九日天雨起,至五月二十五日止,兩月陰雨,早花多死。
餘為完糧出邑,值姑夫亦到城,偶爾會見。
姑夫曰:“三年不會,幾不相見矣!”豈料别後即亡,可歎,可歎!六月十六夜,談家牌樓之西有送鬼者,搶食而立時打死,連累地方富戶。
母姨夫惟恐我與杜祥甫相好,有首尾,因而要我與今如同出,在城寓所,約一月有餘而完事。
二十一日,傳聞松城遍地鬼叫,不知應何吉兇。
十七日黃昏時地動,初如頭暈,繼而屋木戶榻俱有聲,食頃而定。
又聞京中七月初二日大雨起,初八止,平地積水一、二尺。
又聞風陽府虹縣地陷。
又聞山東地震,牆屋坍倒甚多,登、萊二府地陷廿裡,不數日而漸漲滿。
淮安、徐州有幾縣水決。
八月初三夜,天上有白虹,自西灣北,食頃而沒。
其年二月十七夜起,白虹現,西方日落,直射東南,如此幾夜而息。
八月初六日天雨,城中人言下雪,冷可穿絮。
本縣有鄉紳張人龍者(按:張宸字青琱,上海人)系秀才出身,在京數年,加納貢生。
時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深知水師營兵丁及滿州衙門受投獻、詐百姓、毒害地方,出力謀為,汰水師營兵,撤巡察大人回京,肯做好事,這兩件造福無窮,萬民感戴。
先期旨下,中秋日去完,大座舡幾隻,裝載玩器什物并投靠男女,俱要上舡長往,父母親戚送别者大聲啼哭,慘狀可觀,亦足以警小人趨炎之戒。
凡倚藉滿州衙門用事聽差者,借勢詐人者,或先逃躲,或被告發,喪氣不堪。
但滿州官五員,亦好歹不同,惟正主姓肯者,名赤黑,婪詐橫行;副章京姓愛者,名愛銀打裡,略次之;姓馬者比兩位略謹慎些;筆帖式兩名竟好,一姓挖、一姓奧,後來俱升。
姓肯者究竟被帶去之人告準禦狀,發刑戶二部會審,将逼勒去婦女男子俱奉旨發回原籍。
九月初九日天陰,餘在大兄家見風飄雨絲,将衣盛看,俱雪也。
是夜次兒生。
十一月二十一日,偶然出邑,在虹橋遇見嘉平表弟,言及正候我去,為是夜舉殡,載姑夫柩往鄉,二十五日造圹下葬也。
故爾同去,相幫料理數日而歸,已報平日之情矣。
康熙八年歲次已酉,是年四十二歲。
仍坐守在家開館。
正月二十日始出邑,大兒同往,先擾大兄,次二兄,往城隍廟、丹鳳樓、真武台、積善寺等處遊玩,而俨然有鄉城之别矣。
大兄、二兄同我父子竟日遨遊,直飲至夜半而止,故鄉同氣,怡然在念。
三月二十一日起,水山前做戲五本。
五月有朱卿來下地詞告陸華海等,因其家人忽死而不使人知,暗将屍首埋藏,明占其妻為妾,故其宗族來告狀也。
此時有匪人在内交搆,故與母姨夫不睦,同事者吳俊超、吳大疏、談今如也。
陸姓費二百金,至八月初才完此事。
九月多雨。
十月内有花捉,早者擔外,晚者二三十斤,價上号者一分四厘,晚者八厘,賤之極矣。
豆好者有兩擔一畝,價止五錢五分。
米七錢一擔。
十一月二十四日,聞乾清宮告成,大赦天下,元、二、三年錢糧亦赦在内。
十二月,有墳地在西關外十三圖内,圖書陳子敬,将餘砌宕圖甲首,名列比簿。
曆安水利範董漕(按:松江府督糧同知範念祖)等來縣掌印,無從聲說,直至朱縣公(按:名光輝,義州人)在任一年,從新按比簿硃票拿花名。
時楊永生管比漕糧,唐階平管白銀,二人與我周全,付陳子敬銀三兩。
未及一月,又大火簽拿出。
十二月十四日當堂拿到,押認管辦八年漕糧起,一日一比,如火之急,二十四日方銷得歸家。
二十六日即大雨,直至除夕亦大雨,而歲事草草。
時本府張太守(按:名羽明,甯遠衛人)掌糧道印,正在常州得意,豈料馬撫台(按:馬祜,正黃旗人)差蘇府海防朱(按:名用勵,山陰人)、松府海防彭(按。
名可謙,杏山人)拘拿,又差吳縣典史追印,立刻捉見撫部院。
幸朱海防保出,候旨發落。
康熙九年庚戌,餘四十三歲。
是年正月多雨,五四五日晴。
十六日出邑,二十三日歸家。
二十八日戌時分,有大星隕地,遠近皆有亮光。
二月初八日,撤黃浦營馬參将駐防靖江,向本營目兵八百名、馬兵二百在内,今分去四百,存四百,屬守備統領。
十七日,寄母唐姑娘急中身亡。
餘在城即往看,時見一家匆忙,階平表弟其時有來路,備辦衣衾盛殓。
入棺時,餘思自幼乳我撫育我,若幾日不去,即着人來尋,一番至情,今日别矣,安得而不悲悼乎!十九日,又值大兄五十壽期,未免應酬。
晚晏歸祖母處,不料身發寒熱,卧床數日而歸。
二、三月多雨水漲,飄沒甚多,小熟件件半收。
四、五月又多雨。
六月十一日,大風潮,平地水漲,坍壞草房及舊屋無算。
小東門木行,木牌飄散,亂木塞路,從來風潮未有如此之大者。
即如餘宅,住門面房者,南壁俱倒。
又聞吳江平地忽水漲四五尺,又雲宜興地方出蛟。
七、八月又多大雨,花豆俱爛。
八月三十日又生一女,内人忽血暈,急救而蘇,因此随将此女過繼與鄰人黃定官領去,不及兩月死。
九月,耿太守初到,吳秀裔将縣蠹嚼民事告準,唐君瑞用我與朱元美,做幹證在内,發縣提審。
二十六日,同秀裔到城,臀上忽痛,發一腿癰。
十月初一,秀裔因謝天地,至晚戲酌,請我等及同事者,不料戲甚好看,毒痛難禁,明日即歸。
耐至初八日,談章吉将刀開下寸許無血,奇痛非凡,又請談來醫治,至十五日方開出血膿幾碗,其痛稍可。
不料二十一日又重新身上發熱,其毒脹痛,直足緻命。
六七日又複出血幾碗,十一月初四日勉強起身,坐家四日。
又為秀裔事,縣中要提到聽審,隻得出邑。
在寓候久,竟不能即審,不料臀上偶因戲谑,被範爾傳趯傷,重又發寒熱作膿起,痛不可言。
幸有小友梁壽平,少年多情,雖系同事,異常周旋伏侍,請外科康君行服藥,又用刀開,當時出血膿幾碗,其痛少止。
十二月初四日方起身,十五日見官,因兩造俱有分上,竟着幹證處明,當堂吩咐押出,次日幹證發帖,請兩邊至親在邑廟議明。
十九日拜廟,晚間在艾宅内擺酒甘桌,做戲,二十一遞準和息,是夜即下舡而歸。
二十六日又出邑,為安放未完,次日即歸,匆匆過年。
先是十一月初,即發大風冰凍起,非風即雨,非陰凍即大雪,雪下數次,經旬不消;又聞浙江及常鎮等處雪丈許。
階平表弟往京朝觐北上,據雲一路雪凍七八尺,凍死者甚多。
山東巡撫題疏觐期寬限一月,二月初七尚有不到者,疑凍死在途也。
康熙十年辛亥,餘四十四歲。
是年春旱,三月方雨,小熟竟有收。
四月間,有地鄰孫佛者,兄弟皆貧苦人也,伊叔孫四無子,四亡後,存妻張氏,亦村中騷婦,吳俊超欲娶作妾,孫佛借此哄其逃出,扛嫁東圖趙君輔。
俊超搆孫族往府告狀,趙寅買孫佛往蘇,在撫院告,為号憲治亂事,準發本縣拘解,俊超等俱訴餘為四鄰。
六月初八日聽審,先喚我進後衙,問其詳細。
餘秉公細剖,官亦心服,将孫佛、孫仲責四十闆一個,拟孫佛誣告律,熱審減等問徒,詳撫院,批發吳江平望驿。
四、五月雨竟少,六、七月大旱,稻苗幹枯,東土更甚。
我地幸潮到,可以救旱,豈知七月初一起竟無潮,稻田枯。
二十日方有潮來,所以亦歉收。
豆全荒,我種豆,俱早發,苗茂盛,至立秋後,天氣熱極,豆俱眠倒,顆粒無收。
鄉間及城内,祈雨甚虔,朱知縣一日兩次步禱,神佛俱用肩輿擡出,自昏達旦,合城迎轉,千萬人哀叫拜求,竟無雨而止。
是月裔事,縣中要提到聽審,隻得出邑。
在寓候久,竟不能即審,不料臀上偶因戲谑,被範爾傳趯傷,重又發寒熱作膿起,痛不可言。
幸有小友梁壽平,少年多情,雖系同事,異常周旋伏侍,請外科康君行服藥,又用刀開,當時出血膿幾碗,其痛少止。
十二月初四日方起身,十五日見官,因兩造俱有分上,竟着幹證處明,當堂吩咐押出,次日幹證發帖,請兩邊至親在邑廟議明。
十九日拜廟,晚間在艾宅内擺酒甘桌,做戲,二十一遞準和息,是夜即下舡而歸。
二十六日又出邑,為安放未完,次日即歸,匆匆過年。
先是十一月初,即發大風冰凍起,非風即雨,非陰凍即大雪,雪下數次,經旬不消;又聞浙江及常鎮等處雪丈許。
階平表弟往京朝觐北上,據雲一路雪凍七八尺,凍死者甚多。
山東巡撫題疏觐期寬限一月,二月初七尚有不到者,疑凍死在途也。
康熙十年辛亥,餘四十四歲。
是年春旱,三月方雨,小熟竟有收。
四月間,有地鄰孫佛者,兄弟皆貧苦人也,伊叔孫四無子,四亡後,存妻張氏,亦村中騷婦,吳俊超欲娶作妾,孫佛借此哄其逃出,扛嫁東圖趙君輔。
俊超搆孫族往府告狀,趙寅買孫佛往蘇,在撫院告,為号憲治亂事,準發本縣拘解,俊超等俱訴餘為四鄰。
六月初八日聽審,先喚我進後衙,問其詳細。
餘秉公細剖,官亦心服,将孫佛、孫仲責四十闆一個,拟孫佛誣告律,熱審減等問徒,詳撫院,批發吳江平望驿。
四、五月雨竟少,六、七月大旱,稻苗幹枯,東土更甚。
我地幸潮到,可以救旱,豈知七月初一起竟無潮,稻田枯。
二十日方有潮來,所以亦歉收。
豆全荒,我種豆,俱早發,苗茂盛,至立秋後,天氣熱極,豆俱眠倒,顆粒無收。
鄉間及城内,祈雨甚虔,朱知縣一日兩次步禱,神佛俱用肩輿擡出,自昏達旦,合城迎轉,千萬人哀叫拜求,竟無雨而止。
是月二伯母病亡,停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