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曹操籌謀天下策 劉備初得孔明心
關燈
小
中
大
經綸濟世之術,翻天覆地之功,主公可往求之,讨教破曹之策。
” 劉備平日亦多聞諸葛亮之名,大喜,留劉封、糜竺守徐州,帶關張往臨淄而來,求見諸葛亮,方知原來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年方十六,都道天縱奇才,猶勝江南周郎,自發蒙以來,不問天下之事,一心隻在草廬讀書。
得聞劉皇叔求見,閉門不納。
關張見賢人無意,皆道:“孔明年幼,有何才學?不如且回,早定破曹之策。
”。
劉備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葉飄零、慕容秋水、張清兒、安甯名揚天下之将,皆十五歲而出道,何況孔明?我為天下蒼生至此,高士必然憐憫。
”乃立草廬之外,一連三日,風雨不離。
小童方報:“公子請皇叔相見。
”劉備大喜,進了草廬,見席上端坐一人,面如冠玉,身若古松,雙眉凝聚江山之秀,明眸暗含造化之精,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凜凜處有龍虎之形,正是當世第一奇才,諸葛亮諸葛孔明,見了劉備道:“亮山野鄙人,生性疏懶,将軍猥自枉屈,不勝愧赧。
”劉備道:“備非敢叨擾先生清居,實為天下之故,躬請先生出山,展鴻鹄之志,王佐之才,早平戰亂,解救蒼生。
” 諸葛亮大笑道:“亮乃臨淄一耕夫也,焉敢妄稱救世之人?将軍宜早歸去,另尋高士以圖大事。
”劉備歎道:“先生隻是推托,狠心不出,劉備覆滅,毫無所憾,奈國賊奸臣,橫行世上,蒼生何堪,百姓何堪!”說着虎目含淚。
諸葛亮見他如此動情,斂起笑容,道:“亮勞将軍三日苦候,知遇之恩,焉敢有負?” 劉備道:“先生應允出山了?”諸葛亮搖頭歎道:“隻是亮實年幼,生平所學,纰漏不全,破綻百出。
既今日随将軍而去,亦無濟于事。
待五年之後,亮所學有成,再往投将軍效力。
”劉備墜淚道:“備飄零江湖,朝不保夕,身無落足之地,日後人海茫茫,咫尺天涯,何日能得先生教誨。
” 諸葛亮提起筆來寫個錦囊,交與劉備道:“徐州雖然終究不保,但亮已為将軍思得保命之策于錦囊之中。
将軍待徐州淪陷即刻展開,若用此策,不僅可以保命,尚可于北方取一地以為基業。
将軍好生珍重,容亮學成之日,自當為主公效力。
”劉備拭淚道:“先生執意如此,備便告退,但願早見先生出山,天下蒼生盡皆仰望。
”受了錦囊,告辭而去。
劉關張回到徐州,分屯徐州、下邳、小沛三處,以為犄角之勢。
曹操卻已經聚齊兵馬,令李典、樂進、張遼、徐晃、曹仁、劉岱、劉晔、滿寵引七萬軍至黎陽守禦袁紹,深溝高壘,不必與戰。
哪知守候了兩月,不見袁紹一兵到來。
原來袁紹将欲出征,忽聞第五子染病,憂慮之下,形銷骨立,手下許攸又不樂審配領兵,沮授則恨袁紹不用其謀,各不相和,不圖進取。
于是令李典、樂進、于禁、劉晔将三萬兵,曹仁為總都督,扼守官渡,以拒袁紹,自與大将夏侯惇、曹洪、張遼、徐晃、夏侯淵、張繡,謀士滿寵、程昱、陳群、荀攸,護衛使許褚、典韋,起大軍七萬,分作六路,來取徐州。
張飛聞訊,提議趁曹操下寨未穩前往偷營,劉備允諾。
哪知因大風吹折曹軍一面牙旗,曹操心疑,令虛守營寨,于四面暗伏八路軍馬。
張飛襲至,身落重圍,雖憑一杆蛇矛,敗高幹、挑劉岱、戰退張繡、曹洪,奮勇沖出陣去,所率五千兵馬,卻盡降了曹操,斷了歸路,隻得往落荒而走。
後續劉備一軍,聞得張飛中伏,正自驚惶,夏侯淵、夏侯惇、張遼、徐晃盡出。
劉備突圍而走,隻剩三十騎跟随,遙望小沛火光沖天,欲歸徐州、下邳,曹軍漫山遍野,阻住去路,隻得奮勇,于亂軍之中,單騎沖出,往青州而去。
曹操收軍,驅走孫乾、糜竺,進了徐州安民,商議收取下邳關羽之策。
這正是:絕戶奇謀已奏效,黃河上下起狼煙。
欲知後事如何,畢竟下回分解。
” 劉備平日亦多聞諸葛亮之名,大喜,留劉封、糜竺守徐州,帶關張往臨淄而來,求見諸葛亮,方知原來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年方十六,都道天縱奇才,猶勝江南周郎,自發蒙以來,不問天下之事,一心隻在草廬讀書。
得聞劉皇叔求見,閉門不納。
關張見賢人無意,皆道:“孔明年幼,有何才學?不如且回,早定破曹之策。
”。
劉備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葉飄零、慕容秋水、張清兒、安甯名揚天下之将,皆十五歲而出道,何況孔明?我為天下蒼生至此,高士必然憐憫。
”乃立草廬之外,一連三日,風雨不離。
小童方報:“公子請皇叔相見。
”劉備大喜,進了草廬,見席上端坐一人,面如冠玉,身若古松,雙眉凝聚江山之秀,明眸暗含造化之精,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凜凜處有龍虎之形,正是當世第一奇才,諸葛亮諸葛孔明,見了劉備道:“亮山野鄙人,生性疏懶,将軍猥自枉屈,不勝愧赧。
”劉備道:“備非敢叨擾先生清居,實為天下之故,躬請先生出山,展鴻鹄之志,王佐之才,早平戰亂,解救蒼生。
” 諸葛亮大笑道:“亮乃臨淄一耕夫也,焉敢妄稱救世之人?将軍宜早歸去,另尋高士以圖大事。
”劉備歎道:“先生隻是推托,狠心不出,劉備覆滅,毫無所憾,奈國賊奸臣,橫行世上,蒼生何堪,百姓何堪!”說着虎目含淚。
諸葛亮見他如此動情,斂起笑容,道:“亮勞将軍三日苦候,知遇之恩,焉敢有負?” 劉備道:“先生應允出山了?”諸葛亮搖頭歎道:“隻是亮實年幼,生平所學,纰漏不全,破綻百出。
既今日随将軍而去,亦無濟于事。
待五年之後,亮所學有成,再往投将軍效力。
”劉備墜淚道:“備飄零江湖,朝不保夕,身無落足之地,日後人海茫茫,咫尺天涯,何日能得先生教誨。
” 諸葛亮提起筆來寫個錦囊,交與劉備道:“徐州雖然終究不保,但亮已為将軍思得保命之策于錦囊之中。
将軍待徐州淪陷即刻展開,若用此策,不僅可以保命,尚可于北方取一地以為基業。
将軍好生珍重,容亮學成之日,自當為主公效力。
”劉備拭淚道:“先生執意如此,備便告退,但願早見先生出山,天下蒼生盡皆仰望。
”受了錦囊,告辭而去。
劉關張回到徐州,分屯徐州、下邳、小沛三處,以為犄角之勢。
曹操卻已經聚齊兵馬,令李典、樂進、張遼、徐晃、曹仁、劉岱、劉晔、滿寵引七萬軍至黎陽守禦袁紹,深溝高壘,不必與戰。
哪知守候了兩月,不見袁紹一兵到來。
原來袁紹将欲出征,忽聞第五子染病,憂慮之下,形銷骨立,手下許攸又不樂審配領兵,沮授則恨袁紹不用其謀,各不相和,不圖進取。
于是令李典、樂進、于禁、劉晔将三萬兵,曹仁為總都督,扼守官渡,以拒袁紹,自與大将夏侯惇、曹洪、張遼、徐晃、夏侯淵、張繡,謀士滿寵、程昱、陳群、荀攸,護衛使許褚、典韋,起大軍七萬,分作六路,來取徐州。
張飛聞訊,提議趁曹操下寨未穩前往偷營,劉備允諾。
哪知因大風吹折曹軍一面牙旗,曹操心疑,令虛守營寨,于四面暗伏八路軍馬。
張飛襲至,身落重圍,雖憑一杆蛇矛,敗高幹、挑劉岱、戰退張繡、曹洪,奮勇沖出陣去,所率五千兵馬,卻盡降了曹操,斷了歸路,隻得往落荒而走。
後續劉備一軍,聞得張飛中伏,正自驚惶,夏侯淵、夏侯惇、張遼、徐晃盡出。
劉備突圍而走,隻剩三十騎跟随,遙望小沛火光沖天,欲歸徐州、下邳,曹軍漫山遍野,阻住去路,隻得奮勇,于亂軍之中,單騎沖出,往青州而去。
曹操收軍,驅走孫乾、糜竺,進了徐州安民,商議收取下邳關羽之策。
這正是:絕戶奇謀已奏效,黃河上下起狼煙。
欲知後事如何,畢竟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