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回 藩王三取陽平關 太子再攻巴蜀地
關燈
小
中
大
戴孝而退,當是詐死,若不舉喪,方是真死也!歸塵屍首必停中軍帳上,以安軍心,可先滅此路,再救東川。
‘饒是張遼一生冷靜,然而殚精竭慮苦守數月,陡的确認敵首已亡,國家圖存重生有望,亦抑止不住喜意,留張虎守關,便與丁奉、徐盛前來劫寨,望見中軍燈火昏暗,當下砍開鹿角,推倒寨栅,一擁而入,中華軍一哄而散,但見歸塵棺梓赫然在目,徑來搶奪時,忽地四面火起,号炮連聲,伏兵湧到,魏軍大亂。
煙火中推出一軍,歸塵扶戟而立,魏軍魂飛天外,人馬踐踏,張遼情知中計,橫刀喝道:‘休得慌亂,反身殺回,先返夔關。
‘領軍沖突,隻往夔關奔走。
安清、張苞二将,飛馬沖來,魏延、陳到、鄧艾、韓當、黃蓋、太史亨、蔣欽,俱各殺到。
原來當日歸塵與陸遜商議,隻恐甘甯在敵營身受挾制,遂在俘虜之中,尋得身材相似之人領軍,安清張苞扼住兩畔,歸塵藏于軍中,來取夔關,靜觀虛實,待知果是張遼用計,歸塵暗呼萬幸,也不顧正旦在即,惹下一身晦氣,又用詐死之計,伏下重兵來捉張遼。
時下喊聲大起,丁奉、徐盛皆被解去,八路軍馬齊集,困不住張遼,被他将着數百騎,橫刀縱馬,左沖右突,撞開陣腳,闖出重圍,直往夔關小路而來,孫尚香、孫桓、戴陵、全琮、張承、賀齊、黃義、賈華、宋謙、王威各領精銳趕到,陸遜登高指揮,張遼奔往何處,旗幟便指何方,進退縱橫,反複馳騁,厮殺之聲,蕩徹九霄,有詩贊曰: 長江碧水忽朝西,猛虎平陽怒吼時。
十面重圍何所懼?頓開金鎖又奔馳。
十八路水軍步卒,擒不住張遼,被他橫眉怒目處,駭死宋謙,立馬橫刀時,砍倒賈華,鎮住衆将,匹馬奔走,十八路軍面面相觑,不敢追襲阻攔。
歸塵原已料到張遼非被困之人,伏下心腹從人,吹笙敲鼓,高唱楚歌。
江南精甲聽得,思及當年夔關一戰損父折兄之痛,家破人亡之慘,恨滿心胸,惡生肝膽,按下倉惶,舍下性命,奮力追殺。
有詩歎道: 非是将軍智不及,循環因果怎容遲?江南萬士葬身處,歎恨墳前淚已稀。
卻說夔門關上,張虎望見父親身陷十面埋伏,急點軍馬殺出關廂,左右皆道:‘小将軍休得輕出!‘張虎叫道:‘吾父一生英雄,安可喪于鼠輩之手!‘飛馬殺下關來,張遼望見,怒喝道:‘關不可失,回關駐守!‘楚歌高唱,凄厲倍加,将張遼之聲壓住,忽地一箭射來,正中張遼背心,撲地倒下,四面牙将來奪屍首,各路軍馬直搗夔關。
張虎瘋砍狂殺,為亂軍困住,忽然張遼帶血站起,嘶聲叫道:‘吾兒速走,再報國家!‘将刀往張虎馬臀上一擊,那馬龍騰虎躍而去。
諸軍一驚,四面散開,弓拉滿,箭上弦,将張遼圍在當心。
歸塵下馬而出道:‘文遠将軍智勇蓋世,今日落難至此,何不暫屈有為之身,再報國民?吾甘棄殺父之仇,終生為将軍牽馬執镫。
‘張遼道:‘太子好意,張遼心領,聞忠臣為報國而甯死,壯士不屈節以求生,既遇明主,當盡始終,某無别言。
‘回刀自盡,正是黎明,雄雞高歌,東方欲亮,張遼緩緩倒地。
有詩贊張遼曰: 孤窮挑重任,鐵骨自何來?巴蜀生名将,雁門産異才。
神威開六合,氣概掃塵埃。
身死雖無恨,應留萬古哀。
曹睿聞得張遼身死,涕淚雙流,與毛皇後道:‘朕方欲重興祖業,奈何先逢大難,名将次第而喪,不能善始,安能令終?時不待我,夫複何言!‘言罷大哭昏暈,有詩歎魏明帝曰: 魏家五子漸趨終,堪歎蒼天何不公!淚灑西風悲蜀地,墳澆冷雨遍川中。
方憐故國成崩裂,又念誰人佐鞠躬?少帝回天安有術,且将世事作虛空。
魏臣沮喪,毛皇後從容謂曹睿道:‘國家逢難,大變将臨,陛下旦哭至夜,夜哭至明,能哭退中華軍否?武祖禮聘天下奇才多也,趁早迎敵,勿負亡靈,何念一張遼乎?‘曹睿大悟,便教曹仁引軍來守巴西。
這邊夔關上董襲見張虎窮奔,張遼隕命,急起吊橋,緊閉關廂,依險死守,忽有數十人躍上關牆,當先卻是甘甯,大喝道:‘董元代,時至今日,猶且執迷不悟,甘心随賊乎?‘斬關落鎖,放中華軍入内。
張遼副将郝盟、郝約大叫道:‘主公既喪,内變又起,何用生為?‘各引從人,直取甘甯,短兵相接,甘甯飛身躍下,橫戟步戰,守在門前,魏軍如潮湧到,長槍齊至,甘甯不讓,忽有一軍撲到,正是淩統,大叫道:‘興霸挺住,某來相助!‘殺入門洞,背後中華軍一擁而入,亂槍戳死郝盟郝約,得了夔關。
歸塵厚斂張遼入土,待董襲、徐盛、丁奉極厚,三将各感其意,卸甲歸降。
川口已破,忽有北路訊來,歸塵大驚道:‘吾弟如此迅疾,這邊亦當速發!‘遂與陸遜商議進軍。
這正是:藩王又探虎穴去,太子急攻巴蜀來。
畢竟北路卻又如何,還是下回分解。
‘饒是張遼一生冷靜,然而殚精竭慮苦守數月,陡的确認敵首已亡,國家圖存重生有望,亦抑止不住喜意,留張虎守關,便與丁奉、徐盛前來劫寨,望見中軍燈火昏暗,當下砍開鹿角,推倒寨栅,一擁而入,中華軍一哄而散,但見歸塵棺梓赫然在目,徑來搶奪時,忽地四面火起,号炮連聲,伏兵湧到,魏軍大亂。
煙火中推出一軍,歸塵扶戟而立,魏軍魂飛天外,人馬踐踏,張遼情知中計,橫刀喝道:‘休得慌亂,反身殺回,先返夔關。
‘領軍沖突,隻往夔關奔走。
安清、張苞二将,飛馬沖來,魏延、陳到、鄧艾、韓當、黃蓋、太史亨、蔣欽,俱各殺到。
原來當日歸塵與陸遜商議,隻恐甘甯在敵營身受挾制,遂在俘虜之中,尋得身材相似之人領軍,安清張苞扼住兩畔,歸塵藏于軍中,來取夔關,靜觀虛實,待知果是張遼用計,歸塵暗呼萬幸,也不顧正旦在即,惹下一身晦氣,又用詐死之計,伏下重兵來捉張遼。
時下喊聲大起,丁奉、徐盛皆被解去,八路軍馬齊集,困不住張遼,被他将着數百騎,橫刀縱馬,左沖右突,撞開陣腳,闖出重圍,直往夔關小路而來,孫尚香、孫桓、戴陵、全琮、張承、賀齊、黃義、賈華、宋謙、王威各領精銳趕到,陸遜登高指揮,張遼奔往何處,旗幟便指何方,進退縱橫,反複馳騁,厮殺之聲,蕩徹九霄,有詩贊曰: 長江碧水忽朝西,猛虎平陽怒吼時。
十面重圍何所懼?頓開金鎖又奔馳。
十八路水軍步卒,擒不住張遼,被他橫眉怒目處,駭死宋謙,立馬橫刀時,砍倒賈華,鎮住衆将,匹馬奔走,十八路軍面面相觑,不敢追襲阻攔。
歸塵原已料到張遼非被困之人,伏下心腹從人,吹笙敲鼓,高唱楚歌。
江南精甲聽得,思及當年夔關一戰損父折兄之痛,家破人亡之慘,恨滿心胸,惡生肝膽,按下倉惶,舍下性命,奮力追殺。
有詩歎道: 非是将軍智不及,循環因果怎容遲?江南萬士葬身處,歎恨墳前淚已稀。
卻說夔門關上,張虎望見父親身陷十面埋伏,急點軍馬殺出關廂,左右皆道:‘小将軍休得輕出!‘張虎叫道:‘吾父一生英雄,安可喪于鼠輩之手!‘飛馬殺下關來,張遼望見,怒喝道:‘關不可失,回關駐守!‘楚歌高唱,凄厲倍加,将張遼之聲壓住,忽地一箭射來,正中張遼背心,撲地倒下,四面牙将來奪屍首,各路軍馬直搗夔關。
張虎瘋砍狂殺,為亂軍困住,忽然張遼帶血站起,嘶聲叫道:‘吾兒速走,再報國家!‘将刀往張虎馬臀上一擊,那馬龍騰虎躍而去。
諸軍一驚,四面散開,弓拉滿,箭上弦,将張遼圍在當心。
歸塵下馬而出道:‘文遠将軍智勇蓋世,今日落難至此,何不暫屈有為之身,再報國民?吾甘棄殺父之仇,終生為将軍牽馬執镫。
‘張遼道:‘太子好意,張遼心領,聞忠臣為報國而甯死,壯士不屈節以求生,既遇明主,當盡始終,某無别言。
‘回刀自盡,正是黎明,雄雞高歌,東方欲亮,張遼緩緩倒地。
有詩贊張遼曰: 孤窮挑重任,鐵骨自何來?巴蜀生名将,雁門産異才。
神威開六合,氣概掃塵埃。
身死雖無恨,應留萬古哀。
曹睿聞得張遼身死,涕淚雙流,與毛皇後道:‘朕方欲重興祖業,奈何先逢大難,名将次第而喪,不能善始,安能令終?時不待我,夫複何言!‘言罷大哭昏暈,有詩歎魏明帝曰: 魏家五子漸趨終,堪歎蒼天何不公!淚灑西風悲蜀地,墳澆冷雨遍川中。
方憐故國成崩裂,又念誰人佐鞠躬?少帝回天安有術,且将世事作虛空。
魏臣沮喪,毛皇後從容謂曹睿道:‘國家逢難,大變将臨,陛下旦哭至夜,夜哭至明,能哭退中華軍否?武祖禮聘天下奇才多也,趁早迎敵,勿負亡靈,何念一張遼乎?‘曹睿大悟,便教曹仁引軍來守巴西。
這邊夔關上董襲見張虎窮奔,張遼隕命,急起吊橋,緊閉關廂,依險死守,忽有數十人躍上關牆,當先卻是甘甯,大喝道:‘董元代,時至今日,猶且執迷不悟,甘心随賊乎?‘斬關落鎖,放中華軍入内。
張遼副将郝盟、郝約大叫道:‘主公既喪,内變又起,何用生為?‘各引從人,直取甘甯,短兵相接,甘甯飛身躍下,橫戟步戰,守在門前,魏軍如潮湧到,長槍齊至,甘甯不讓,忽有一軍撲到,正是淩統,大叫道:‘興霸挺住,某來相助!‘殺入門洞,背後中華軍一擁而入,亂槍戳死郝盟郝約,得了夔關。
歸塵厚斂張遼入土,待董襲、徐盛、丁奉極厚,三将各感其意,卸甲歸降。
川口已破,忽有北路訊來,歸塵大驚道:‘吾弟如此迅疾,這邊亦當速發!‘遂與陸遜商議進軍。
這正是:藩王又探虎穴去,太子急攻巴蜀來。
畢竟北路卻又如何,還是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