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回 歸塵五陳可勝道 文遠六拒夔門關
關燈
小
中
大
聲起處,推出一軍,卻是黃蓋,舉鞭喝道:“張遼,汝殺吾江南多少人馬,今知中伏,可速來降!”兩邊軍首尾夾攻而來,忽地身後一員将大喝道:“張遼在此!”黃蓋急回頭時,一彪軍馬直下山坡,當先那将飛馬翩翩而來,正是雁門張文遠,橫刀已到,中華軍大亂,四面伏下淩統、蔣欽、太史亨、孫尚香,見黃蓋勢危,無可奈何隻得出陣相救。
張遼張虎會合,隻是沖突,外圍丁奉、徐盛又到,内外夾攻,大殺一陣,返回白帝城去了。
淩統兩員副将晏明、晏亮見走脫了張遼父子,心下大怒,各自來趕,魏軍皆叫:“少将軍,有人偷襲!”張虎隻作不知,待晏明、晏亮趨近,刀勢一橫,翻身背砍,晏明首落,晏亮大駭之下,馬頭豎起,張虎輕舒猿臂,早把晏亮生擒過去。
時魏延、陳到取關,被法正引百姓民兵在城頭,擲土飛瓶當住,身後董襲伏兵閃出,截殺一陣,魏延翻身回殺,董襲遁走,方欲複攻城時,張遼等齊到,魏延、陳到皆落重圍,依舊是甘甯與昔日劫江随從,各領軍馬來到,耀武揚威,上前打城,張遼等将皆繞入關牆去了。
魏延、陳到相助,各殺一陣,引軍回寨,都道地勢險要,關廂難打。
歸塵見張遼并不落于下風,心下憂悶,有淩統見甘甯屢救諸将,又聞張虎斬了自己副将,便與歸塵道:“張遼猖獗太甚,願乞三千軍馬折其銳氣!”歸塵壯之,使往夔關前搦戰,正遇張虎,戰到三十合,張虎便退,淩統鼓噪追來,奪馬搶旗,忽然兩邊丁奉、徐盛齊出,将淩統困在當心。
原來甘甯見淩統去,謂歸塵道:“淩公績恃血氣之勇而戰張遼智勇之将,某竊慮之。
”歸塵便使甘甯接應,這時縱馬橫戟,沖下山來,救出淩統而回。
張遼親自追趕,卻被魏延敵住,不能前進。
兩下收軍,淩統又不成功,謝了甘甯救命之恩,心下郁悶。
有陸遜與歸塵道:“張遼父子英雄,相互救應,若無内應,實難攻破。
” 歸塵便思忖尋覓詐降之人,甘甯自見淩統道:“今太子受窘,正吾等報效之時,公績損父,何不往夔關詐降,張遼必喜而從之,夔關可破也。
”淩統怒道:“汝雖兩番救我,本太子之意,敢自謂有恩,在此逞能乎?夫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些許恩惠,焉補其過?”甘甯聞言,怒目圓睜,叱淩統道:“吾等同受國恩,雖有私憾,宜暫置一邊,豈可延誤公事?汝既不願,吾自請去。
”淩統道:“汝昔在東倭,亦曾詐降,為朱然所惑,便誤周公瑾大事,今敢大言炎炎乎?” 甘甯愈加忿恨沖天,來到歸塵帳中,自請前往夔關詐降。
歸塵道:“但恐張遼多疑,不能見容。
”甘甯道:“某自有計,但恐殿下不用。
”歸塵沉吟道:“興霸乃虎體猿斑之将,四海揚名,若有疏虞,吾即失肱骨也。
卿如有謀,吾方安心,非吾欲相舍,實願觀卿膽略也。
”甘甯感而動容道:“臣感殿下之恩,誓以死報。
”歸塵使去,先問陸遜、鄧艾,翌日會聚衆将,共議取關之策。
淩統閃出道:“昨奉令出戰,反中詭計,實難忍辱,今思得一計,願往搦戰,詐敗佯輸,誘出張虎,困于緯道,張遼聞兒受窮,必來相救,殿下趁勢以伏兵圍之,卻遣内應潛入夔關,此龐丞相取潼關之計也,願殿下速行。
”旁有甘甯微微冷笑道:“幾番進兵,有勇無謀,非吾相救,已成齑粉,猶不自省,而欲與遼鬥智,自取其辱乎?隻恐詐敗變大敗,佯輸作真輸也。
” 兩邊衆将素知甘淩雖不睦,隻在暗裡,陡聞此言,不覺大驚。
淩統睚眦欲裂,高聲叫道:“叵賴甘甯,殺我父親,今又出言無狀,視我餘杭淩家為何人耶!”甘甯道:“吾殺汝父,皆因國事,豈是私怨?今好意相勸,但恐汝折師敗陣,有損國威,亦失名望,何不見容焉?”兩個對面相争,以緻拔刀。
兩邊諸将力勸,不能入聽。
歸塵怒道:“公績有計,吾當斟酌,興霸如何無禮?”甘甯道:“殿下,那張遼智勇蓋世,雖陛下之才,當年亦幾死于其手,豈是好相與的?既有夏侯覆敗在先,他安肯中計?故進良言,是為好意。
”淩統道:“二殿下立取東川,魏人喪膽,這邊進軍,隻在頃刻!汝本巴郡強人,今隻長張遼志氣,莫非與遼通謀乎?”歸塵聞得,瞠目而視甘甯。
甘甯暴怒道:“殿下休聽淩統胡言!甯受國家厚恩,猶長于統,尚不如統之難測,安肯背國?”淩統聽得,憤然離帳。
衆将皆勸,甘甯不理,隻與歸塵道:“遼殺中華之人,不可勝數,實非易與,殿下年輕,安可敵之?”歸塵聽得最後一句,雙眉豎起,重哼一聲。
甘甯大叫道:“殿下發怒,莫非以甯之言有誤?甯言出肺腑,皆是實情,想陛下當年以十萬大軍而灰飛煙滅,殿下親父亦難身免,非陛下垂恩,殿下已不知何處矣,痛嘗身受,可鑒甯言!”歸塵再也忍耐不住,喝道:“劫江賊,吾不曾薄待于汝!今何犯上,辱我至親?猖獗至斯,誰敢獻計?來人,重打百棍,以正軍法尊卑!”三班聽得,一擁拖下甘甯,望見歸塵将令箭擲下,行杖便打。
衆皆大駭道:“甘興霸性直,言語雖不中聽,還望殿下念往日之功,權且記過。
”時甘甯在帳外大叫道:“殿下若輕舉妄動,必中張遼之計,可憐南路大軍,皆為齑粉矣!”歸塵作色道:“軍中多少直性有功之人如何?”喝令重責。
打到三五十棍,甘甯皮開肉綻,陸遜道:“甯雖不遜,責打至此足矣,殿下勿冷将士之心。
”歸塵道:“丞相如此,便請自行。
”拂袖而入,暗召淩統來到,其人猶自懷憤,歸塵道:“今甯無狀,實乃計也,公績勿怒。
” 淩統方悟道:“莫非苦肉計乎?”歸塵颔首,淩統道:“興霸為國為公,全不顧身家性命,統念舊憾,何其心狹?今錯責怪錦帆大将去也,某當相謝。
”歸塵道:“公績有此心已足,此刻不宜去見,免壞大事。
”淩統乃止,心甚不安。
歸塵卻教勿絕恨甘甯之聲。
左右來報:“甘甯受責,與本部軍馬
張遼張虎會合,隻是沖突,外圍丁奉、徐盛又到,内外夾攻,大殺一陣,返回白帝城去了。
淩統兩員副将晏明、晏亮見走脫了張遼父子,心下大怒,各自來趕,魏軍皆叫:“少将軍,有人偷襲!”張虎隻作不知,待晏明、晏亮趨近,刀勢一橫,翻身背砍,晏明首落,晏亮大駭之下,馬頭豎起,張虎輕舒猿臂,早把晏亮生擒過去。
時魏延、陳到取關,被法正引百姓民兵在城頭,擲土飛瓶當住,身後董襲伏兵閃出,截殺一陣,魏延翻身回殺,董襲遁走,方欲複攻城時,張遼等齊到,魏延、陳到皆落重圍,依舊是甘甯與昔日劫江随從,各領軍馬來到,耀武揚威,上前打城,張遼等将皆繞入關牆去了。
魏延、陳到相助,各殺一陣,引軍回寨,都道地勢險要,關廂難打。
歸塵見張遼并不落于下風,心下憂悶,有淩統見甘甯屢救諸将,又聞張虎斬了自己副将,便與歸塵道:“張遼猖獗太甚,願乞三千軍馬折其銳氣!”歸塵壯之,使往夔關前搦戰,正遇張虎,戰到三十合,張虎便退,淩統鼓噪追來,奪馬搶旗,忽然兩邊丁奉、徐盛齊出,将淩統困在當心。
原來甘甯見淩統去,謂歸塵道:“淩公績恃血氣之勇而戰張遼智勇之将,某竊慮之。
”歸塵便使甘甯接應,這時縱馬橫戟,沖下山來,救出淩統而回。
張遼親自追趕,卻被魏延敵住,不能前進。
兩下收軍,淩統又不成功,謝了甘甯救命之恩,心下郁悶。
有陸遜與歸塵道:“張遼父子英雄,相互救應,若無内應,實難攻破。
” 歸塵便思忖尋覓詐降之人,甘甯自見淩統道:“今太子受窘,正吾等報效之時,公績損父,何不往夔關詐降,張遼必喜而從之,夔關可破也。
”淩統怒道:“汝雖兩番救我,本太子之意,敢自謂有恩,在此逞能乎?夫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些許恩惠,焉補其過?”甘甯聞言,怒目圓睜,叱淩統道:“吾等同受國恩,雖有私憾,宜暫置一邊,豈可延誤公事?汝既不願,吾自請去。
”淩統道:“汝昔在東倭,亦曾詐降,為朱然所惑,便誤周公瑾大事,今敢大言炎炎乎?” 甘甯愈加忿恨沖天,來到歸塵帳中,自請前往夔關詐降。
歸塵道:“但恐張遼多疑,不能見容。
”甘甯道:“某自有計,但恐殿下不用。
”歸塵沉吟道:“興霸乃虎體猿斑之将,四海揚名,若有疏虞,吾即失肱骨也。
卿如有謀,吾方安心,非吾欲相舍,實願觀卿膽略也。
”甘甯感而動容道:“臣感殿下之恩,誓以死報。
”歸塵使去,先問陸遜、鄧艾,翌日會聚衆将,共議取關之策。
淩統閃出道:“昨奉令出戰,反中詭計,實難忍辱,今思得一計,願往搦戰,詐敗佯輸,誘出張虎,困于緯道,張遼聞兒受窮,必來相救,殿下趁勢以伏兵圍之,卻遣内應潛入夔關,此龐丞相取潼關之計也,願殿下速行。
”旁有甘甯微微冷笑道:“幾番進兵,有勇無謀,非吾相救,已成齑粉,猶不自省,而欲與遼鬥智,自取其辱乎?隻恐詐敗變大敗,佯輸作真輸也。
” 兩邊衆将素知甘淩雖不睦,隻在暗裡,陡聞此言,不覺大驚。
淩統睚眦欲裂,高聲叫道:“叵賴甘甯,殺我父親,今又出言無狀,視我餘杭淩家為何人耶!”甘甯道:“吾殺汝父,皆因國事,豈是私怨?今好意相勸,但恐汝折師敗陣,有損國威,亦失名望,何不見容焉?”兩個對面相争,以緻拔刀。
兩邊諸将力勸,不能入聽。
歸塵怒道:“公績有計,吾當斟酌,興霸如何無禮?”甘甯道:“殿下,那張遼智勇蓋世,雖陛下之才,當年亦幾死于其手,豈是好相與的?既有夏侯覆敗在先,他安肯中計?故進良言,是為好意。
”淩統道:“二殿下立取東川,魏人喪膽,這邊進軍,隻在頃刻!汝本巴郡強人,今隻長張遼志氣,莫非與遼通謀乎?”歸塵聞得,瞠目而視甘甯。
甘甯暴怒道:“殿下休聽淩統胡言!甯受國家厚恩,猶長于統,尚不如統之難測,安肯背國?”淩統聽得,憤然離帳。
衆将皆勸,甘甯不理,隻與歸塵道:“遼殺中華之人,不可勝數,實非易與,殿下年輕,安可敵之?”歸塵聽得最後一句,雙眉豎起,重哼一聲。
甘甯大叫道:“殿下發怒,莫非以甯之言有誤?甯言出肺腑,皆是實情,想陛下當年以十萬大軍而灰飛煙滅,殿下親父亦難身免,非陛下垂恩,殿下已不知何處矣,痛嘗身受,可鑒甯言!”歸塵再也忍耐不住,喝道:“劫江賊,吾不曾薄待于汝!今何犯上,辱我至親?猖獗至斯,誰敢獻計?來人,重打百棍,以正軍法尊卑!”三班聽得,一擁拖下甘甯,望見歸塵将令箭擲下,行杖便打。
衆皆大駭道:“甘興霸性直,言語雖不中聽,還望殿下念往日之功,權且記過。
”時甘甯在帳外大叫道:“殿下若輕舉妄動,必中張遼之計,可憐南路大軍,皆為齑粉矣!”歸塵作色道:“軍中多少直性有功之人如何?”喝令重責。
打到三五十棍,甘甯皮開肉綻,陸遜道:“甯雖不遜,責打至此足矣,殿下勿冷将士之心。
”歸塵道:“丞相如此,便請自行。
”拂袖而入,暗召淩統來到,其人猶自懷憤,歸塵道:“今甯無狀,實乃計也,公績勿怒。
” 淩統方悟道:“莫非苦肉計乎?”歸塵颔首,淩統道:“興霸為國為公,全不顧身家性命,統念舊憾,何其心狹?今錯責怪錦帆大将去也,某當相謝。
”歸塵道:“公績有此心已足,此刻不宜去見,免壞大事。
”淩統乃止,心甚不安。
歸塵卻教勿絕恨甘甯之聲。
左右來報:“甘甯受責,與本部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