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回 漢升奇謀誅寇首 子孝毒箭射蒼頭
關燈
小
中
大
上回說到曹操一番布置,終于拔出中軍,為保其餘各路軍馬,留夏侯淵、張郃、姜景、韓浩駐守函谷關暫當中華追兵,自引軍回返長安,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将至,急書漠北,喚飄萍速回。
隻說中華這邊大獲全勝,諸軍營寨會于淆關之前,歸塵升帳,龐統在旁,令曰:“曹操此路已敗,南路料有陸伯言坐鎮,張遼雖勇,亦無功也。
彼為圖重來,必思計加皇後之身,吾等須得搶在其定計之前,加以威迫,使縱歸皇後。
今函谷關地險,不利大軍全入,又有夏侯淵據守,誰願前往破之?”早有黃忠閃出道:“老夫願往。
” 早閃出馬超道:“丞相,某自追随陛下至今,寸功未立,今日之任,超願當之。
”旁邊黃忠躍起道:“老夫先已接令,孟起如何又來争競?”馬超道:“曹操于我有殺父之仇,夏侯淵于我有奪地之恨,今日不殺仇人,馬超有何顔面立足天地之間?”黃忠道:“孟起乃當世之雄,方當盛年,來日方長,黃忠卻已近垂暮,在世無多,怎能不趁尚能沖鋒陷陣,多建功業,他日死于病床之上,庸碌而終,豈不憾哉?” 馬超道:“昔日斬夏侯威、夏侯成之時,某已相讓,今日老将軍又來相争,豈不是教普天下之功,一手包攬乎?今番馬超再無退讓之理。
”旁有馬岱道:“況老将軍年過七旬,筋血早竭,此刻雖能舞刀射箭,須地方他日忽然力氣全衰,有誤軍機。
吾兄欲替之,亦為愛護老将軍之意也。
”此番話一出,黃忠更是暴跳如雷道:“吾雖年老,素來敬仰令祖伏波将軍,豈敢妄自菲薄?某既已先行接令,必當竭力報國,決不倚老退卻!” 歸塵笑道:“二位皆為中華棟梁,如何有此童趣哉?且抓阄決定如何?”黃馬方才止息争競,各自抓阄,卻被黃忠抓着。
馬超隻得退下。
歸塵安慰道:“孟起也休着急,此番功勞交與老将軍,他日取曹操性命,非孟起不可也。
”馬超稱謝退下。
于是黃忠、嚴顔點起兩萬軍馬,鄧艾、司馬有名、周胤、黃義四相輔,郭奕為謀士,往函谷關投來。
早有巡探報到夏侯淵處,張郃便道:“魏王方退,吾軍久戰疲憊,今中華軍又來侵犯,可依地利謹守,關堅路險,彼方轉運艱難,又值寒冬之際,時日稍延,其軍必走也,趁勢擊之,無可不勝。
”夏侯淵道:“不然,魏王使吾在此,欲使吾施謀用計,驅退敵軍,非龜縮關中,任人侮辱,今吾另有妙計在此,必破黃忠。
”乃喚韓浩、夏侯惠,授予密計。
二将遂引三千軍下關前來,迎面正遇司馬有名、周胤,四騎馬陣前交鋒,不三合,韓浩、夏侯惠皆抱頭而走,中華軍随後趕來,轉過山坳,前邊山上擂石灰瓶打下,兩将前進不得,欲待回軍,背後夏侯淵引軍趕至,兩員小将大怒,見四面并無出路,拼死向前,合力與夏侯淵鬥了二十合,不敢戀戰,各自奔走。
這邊姜景、張郃忽然沖到,一邊一個,司馬有名、周胤皆被擒去了。
敗兵回報黃忠,郭奕道:“小将軍遭擒,乃夏侯淵誘吾等前往交戰,性命一時無憂,可激勸士卒,拔寨而前,反誘夏侯淵來攻,此反客為主之計也。
”黃忠從之,遂分賞三軍,衆卒歡聲雷動,願為效死,黃忠拔寨而前,步步為營而進,夏侯淵又使韓浩、夏侯惠來擊,被黃忠十合之間,連擒兩将。
于是雙方發書商議,走馬換将。
司馬有名、周胤回時,卻被黃忠一箭,将夏侯惠穿心而過。
夏侯淵暴跳如雷,怒道:“黃忠匹夫,斬盡吾兒,此仇如何不報!”當下引軍便要出戰。
有姜景道:“都督不可,黃忠隻欲将軍前往搦戰,分明是‘反客為主’之計也。
須暫待時機,破了黃忠,何愁不能報仇焉?”夏侯淵道:“吾誓擒黃忠。
”張郃道:“函谷關右有一山谷,雖近山外,卻極其隐蔽,人莫能知,何不分一軍藏于其中,都督守關,黃忠日久必來攻打,吾卻潛出山谷,前後夾攻,黃忠自無去路也。
”兩邊勸住夏侯淵,張郃遂引一千軍士往山谷中鎮守。
這邊黃忠待了數日,夏侯淵不來,遂與諸将商議。
鄧艾道:“函谷關左有一山谷,名折才谷,此谷深匿山中,極其隐蔽,何不先占此谷,故教夏侯淵知曉?夏侯淵喜吾等自入死地,必來攻擊。
”黃忠從之,教郭奕輔助嚴顔守營,自與鄧艾趁夜殺出,直取折才谷。
早望見營牆上張郃旗号,鄧艾又曰:“張郃乃是河北名将,非輕易可敵,且山中不宜擺兵列陣,不如塞住谷口,倚高困之。
隻待夏侯淵來援,放入山谷,此乃掘坑待虎之計也。
” 黃忠從其言,教諸軍于林中整頓一番,砍伐樹木,陡然殺出,擂住谷口,四面放箭,張郃隻道此谷隐蔽,未料鄧艾竟能察知,更無防備,這時既被困住,欲待突圍,無奈仰攻不便,隻于谷底頂藤牌而避,黃忠也不逼迫,教于山上安營。
早有巡哨報入函谷關來,夏侯淵拍案而起,道:“張隽義被困,吾當前往救之。
”姜景道:“隻恐是黃忠之謀,都督不可輕出,吾往相救。
”夏侯淵道:“吾不戀戰,隻沖開敵陣即回,黃忠縱然有謀,吾何懼哉?汝守此關,謹防有失。
”不聽姜景之言,引軍直往折才谷來。
黃忠揮軍相迎,山道之上,鋪展不開,鏖戰一場,乃放夏侯淵入谷。
張郃見到夏侯淵,連聲叫苦。
夏侯淵訝異而問,張郃道:“都督何必亦入谷來?敵軍既已深明地勢,吾軍至
隻說中華這邊大獲全勝,諸軍營寨會于淆關之前,歸塵升帳,龐統在旁,令曰:“曹操此路已敗,南路料有陸伯言坐鎮,張遼雖勇,亦無功也。
彼為圖重來,必思計加皇後之身,吾等須得搶在其定計之前,加以威迫,使縱歸皇後。
今函谷關地險,不利大軍全入,又有夏侯淵據守,誰願前往破之?”早有黃忠閃出道:“老夫願往。
” 早閃出馬超道:“丞相,某自追随陛下至今,寸功未立,今日之任,超願當之。
”旁邊黃忠躍起道:“老夫先已接令,孟起如何又來争競?”馬超道:“曹操于我有殺父之仇,夏侯淵于我有奪地之恨,今日不殺仇人,馬超有何顔面立足天地之間?”黃忠道:“孟起乃當世之雄,方當盛年,來日方長,黃忠卻已近垂暮,在世無多,怎能不趁尚能沖鋒陷陣,多建功業,他日死于病床之上,庸碌而終,豈不憾哉?” 馬超道:“昔日斬夏侯威、夏侯成之時,某已相讓,今日老将軍又來相争,豈不是教普天下之功,一手包攬乎?今番馬超再無退讓之理。
”旁有馬岱道:“況老将軍年過七旬,筋血早竭,此刻雖能舞刀射箭,須地方他日忽然力氣全衰,有誤軍機。
吾兄欲替之,亦為愛護老将軍之意也。
”此番話一出,黃忠更是暴跳如雷道:“吾雖年老,素來敬仰令祖伏波将軍,豈敢妄自菲薄?某既已先行接令,必當竭力報國,決不倚老退卻!” 歸塵笑道:“二位皆為中華棟梁,如何有此童趣哉?且抓阄決定如何?”黃馬方才止息争競,各自抓阄,卻被黃忠抓着。
馬超隻得退下。
歸塵安慰道:“孟起也休着急,此番功勞交與老将軍,他日取曹操性命,非孟起不可也。
”馬超稱謝退下。
于是黃忠、嚴顔點起兩萬軍馬,鄧艾、司馬有名、周胤、黃義四相輔,郭奕為謀士,往函谷關投來。
早有巡探報到夏侯淵處,張郃便道:“魏王方退,吾軍久戰疲憊,今中華軍又來侵犯,可依地利謹守,關堅路險,彼方轉運艱難,又值寒冬之際,時日稍延,其軍必走也,趁勢擊之,無可不勝。
”夏侯淵道:“不然,魏王使吾在此,欲使吾施謀用計,驅退敵軍,非龜縮關中,任人侮辱,今吾另有妙計在此,必破黃忠。
”乃喚韓浩、夏侯惠,授予密計。
二将遂引三千軍下關前來,迎面正遇司馬有名、周胤,四騎馬陣前交鋒,不三合,韓浩、夏侯惠皆抱頭而走,中華軍随後趕來,轉過山坳,前邊山上擂石灰瓶打下,兩将前進不得,欲待回軍,背後夏侯淵引軍趕至,兩員小将大怒,見四面并無出路,拼死向前,合力與夏侯淵鬥了二十合,不敢戀戰,各自奔走。
這邊姜景、張郃忽然沖到,一邊一個,司馬有名、周胤皆被擒去了。
敗兵回報黃忠,郭奕道:“小将軍遭擒,乃夏侯淵誘吾等前往交戰,性命一時無憂,可激勸士卒,拔寨而前,反誘夏侯淵來攻,此反客為主之計也。
”黃忠從之,遂分賞三軍,衆卒歡聲雷動,願為效死,黃忠拔寨而前,步步為營而進,夏侯淵又使韓浩、夏侯惠來擊,被黃忠十合之間,連擒兩将。
于是雙方發書商議,走馬換将。
司馬有名、周胤回時,卻被黃忠一箭,将夏侯惠穿心而過。
夏侯淵暴跳如雷,怒道:“黃忠匹夫,斬盡吾兒,此仇如何不報!”當下引軍便要出戰。
有姜景道:“都督不可,黃忠隻欲将軍前往搦戰,分明是‘反客為主’之計也。
須暫待時機,破了黃忠,何愁不能報仇焉?”夏侯淵道:“吾誓擒黃忠。
”張郃道:“函谷關右有一山谷,雖近山外,卻極其隐蔽,人莫能知,何不分一軍藏于其中,都督守關,黃忠日久必來攻打,吾卻潛出山谷,前後夾攻,黃忠自無去路也。
”兩邊勸住夏侯淵,張郃遂引一千軍士往山谷中鎮守。
這邊黃忠待了數日,夏侯淵不來,遂與諸将商議。
鄧艾道:“函谷關左有一山谷,名折才谷,此谷深匿山中,極其隐蔽,何不先占此谷,故教夏侯淵知曉?夏侯淵喜吾等自入死地,必來攻擊。
”黃忠從之,教郭奕輔助嚴顔守營,自與鄧艾趁夜殺出,直取折才谷。
早望見營牆上張郃旗号,鄧艾又曰:“張郃乃是河北名将,非輕易可敵,且山中不宜擺兵列陣,不如塞住谷口,倚高困之。
隻待夏侯淵來援,放入山谷,此乃掘坑待虎之計也。
” 黃忠從其言,教諸軍于林中整頓一番,砍伐樹木,陡然殺出,擂住谷口,四面放箭,張郃隻道此谷隐蔽,未料鄧艾竟能察知,更無防備,這時既被困住,欲待突圍,無奈仰攻不便,隻于谷底頂藤牌而避,黃忠也不逼迫,教于山上安營。
早有巡哨報入函谷關來,夏侯淵拍案而起,道:“張隽義被困,吾當前往救之。
”姜景道:“隻恐是黃忠之謀,都督不可輕出,吾往相救。
”夏侯淵道:“吾不戀戰,隻沖開敵陣即回,黃忠縱然有謀,吾何懼哉?汝守此關,謹防有失。
”不聽姜景之言,引軍直往折才谷來。
黃忠揮軍相迎,山道之上,鋪展不開,鏖戰一場,乃放夏侯淵入谷。
張郃見到夏侯淵,連聲叫苦。
夏侯淵訝異而問,張郃道:“都督何必亦入谷來?敵軍既已深明地勢,吾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