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回 取成都萬士對歌 收魏國兩川歸正

關燈
已死兮走狗烹。

     歸塵領唱道: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轉戰天涯兮社稷興。

    海内歸一兮四夷附,吾皇仁德兮帝聖明。

     這正是:中原戰亂将消處,巴蜀兩軍對唱聲。

    未見刀兵終止日,先聞歌舞慶升平。

    兩軍唱了一夜,神困力倦,各自回營。

    歸塵卻令數百弓弩手射箭入城,箭尾附書,皆言中華軍乃仁義之師,出征本為消除戰亂,與民自然秋毫無犯,倘有倒戈降華者,皆是功臣,各有官爵重賞。

    成都軍民拾得,皆生疑窦。

    魏主聞得,急又貼榜安民,都道若非中華無理相犯,蜀中何至血染黃沙,川民何至家破人亡,中華實乃巴蜀仇寇,誓當相抗,義不屈服。

    兩邊文字大戰,把一幹百姓鄉民呼來喚去,一時難分上下。

     歸塵見計未奏效,隻得教諸軍打城。

    魏主亦分兵駐守,親自拔劍督戰,魏軍士氣大振,居高臨下,灰瓶、擂石、滾木滿天紛飛,焚毀雲梯,砸損沖車,一攻一守,皆依兵法,城上誇強,城下揚威,間雜招降之語,又有回罵之言,戰到一日,歸塵見士卒疲累,便教收軍回營歇息一夜,次日又攻,如此十日,依然不下。

    魏主見士卒多傷,心下甚憂,面上卻言笑如昔,隻是撫慰軍士,好生守城。

     歸塵攻不入成都,又到成都城下高聲勸降,叫道:“成都城下聚集二十萬精兵,汝等早無勝望,有欲保宗族性命者,可速獻城,重賞千金,封爵萬戶,不然,城破之日,雞犬不留!”中華軍荷荷大呼,以壯聲勢。

    魏主回道:“汝等視吾等孤城,自忖必勝,橫加欺辱,朕何懼哉?元讓尚有十萬大軍屯集劍閣,待他回時,汝等死無葬身之地也!衆軍士聽者,吾等曹魏死士,忠心愛國,未有屈膝降敵之理!待此難過後,朕與君等生死與共!”衆軍舉戟大叫,激奮至極。

     早惱起中華軍中一将,卻是逐流,因久居險境,甚是疲累,歸塵不令出戰,連日呆在後營,甚是郁悶,聞報曹睿驅使衆軍拼力死戰,雖損傷慘重而不止兵戈,心下大怒,這日引王基、趙薇出營,持霸王戟,縱絕影馬,來到城下,望見魏軍逞強拼力,矢石如雨,中華軍雖奮勇仰攻,終是不利,逐流猛喝道:“豎子安敢如此?逐流來也!”望見城頭大纛赫然在目,知是曹睿親自督戰,就挽起李廣弓,瞧得真切,一箭射去,果然是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射斷旗索,大纛平空倒下,一時之間,三軍為之奪氣,城池上下,忽然鴉雀無聲,好半天彩聲才震天價迸起。

     逐流摘下冠冕,揮動示意。

    陡然之間,東南、東北各有人馬來到,伏拜于地,各道:“峨眉山寨聞盟主已到成都,特來相助。

    ”“青城山寨久服盟主英雄,今欲拜見盟主千歲,同建大功!”卻是各處山野強人,綠林賊寇,亂哄哄一齊來到。

    歸塵見逐流如此聲勢,暗自心驚。

     卻見逐流喝城上道:“吾今至此久矣,汝等不降,更待何時?”果然是霸王一喝,世間顫怵,多有三秦之地親見逐流縱橫者,驚惶失措,伏地乞降。

    曹睿大怒,下令立斬投降兵卒,城頭内戰忽起,逐流大呼道:“奪取成都,就在此刻!”跨步向前,親上雲梯,銅鈴死士随後跟上,早到城頭,逐流飛戟,将呂虔刺倒,殺入城中,稚尾飄處,更無一人敢擋,頃刻之間,斬關落鎖,中華軍一擁而入。

     魏軍泰半皆降,隻有五百親兵衛護曹睿與中華軍短兵相接,戰于大街小巷之間,慘狀愈加,逶迤殺到魏國祖廟之前,逐流橫眉喝道:“汝等力窮也,何不投降?”曹睿凄然笑道:“汝等退後,容吾細思。

    ”逐流乃退,曹睿引殘兵入廟,哭拜曹操靈前,道:“孫兒上不能護國家,中不能全宗廟,下不能保萬民,雖死無顔面見祖宗也。

    ”忽持一條白練在手。

     百餘殘卒急拜道:“陛下!”曹睿道:“昔齊有壯士田橫,守義不辱,朕今已到祖廟之前,豈有屈降之理?”諸卒皆泣道:“吾等生為魏人,死為魏鬼,願随陛下,共赴九泉。

    ”各自拔刀,百數人一齊自刎廟中,許儀、典滿皆在其内。

    曹睿深深慨歎歌曰: 年少風流兮自非凡,何嘗料想兮天運難。

    爾曹得志兮成一統,頃刻成空兮神器翻。

     乃垂白練于梁上,自缢身亡。

    有詩歎魏主曰: 少主雄才世莫知,奈何身不得天時。

    頸中白練猶懷恨,竟把明君作死屍。

     又有詩歎魏國曰: 昔年立業在中原,氣吞海内勢沖天。

    誰知轉眼成空處,方見神州霸業艱。

     又有詩歎朝代更替曰: 魏主曾經欺漢帝,孤兒寡婦最堪憐。

    孤兒今日垂梁處,寡婦一身可得全? 又有詩歎中華曰: 雄師十萬入成都,颠覆西川王霸圖。

    馬放南山食碧草,刀回倉庫照青書。

     忠臣義士歸塵土,孝子王孫隐太虛。

    但願九州居一統,鄉民從此不農奴。

     逐流在外見曹睿久久不出,搶入廟中時,方見魏主已薨,微微嗟歎道:“魏主何必如此,吾等全無傷人毀廟之心!”便令厚斂廟内君臣,回報歸塵。

    卻說夏侯霸見中華軍大舉入城,急向宮中,尋見卞氏,泣道:“成都已破,國家垂滅,臣敢以此身力保娘娘蕩出重圍,徐圖他計。

    ”卞氏笑道:“天道三十年一變,今事已至此,非人力可為也。

    人間萬事,皆如雲煙過眼,何須在意?但盡心盡力,因果不必強求。

    ”抱曹睿養子曹芳道:“仲權可保此子出京,存留曹氏一點骨血。

    ” 夏侯霸知娘娘無出走之念,大哭拜地辭别,抱曹芳出宮欲走,迎面正遇歸塵,張苞安清早将夏侯霸擒下,軍入成都,把守四門,整頓秩序,貼出榜文告示,以安成都軍民。

    中華軍雖在成都,與民秋毫無犯,因此無數日,城中已定。

    逃散藏匿魏臣,又歸校場聽封。

    這正是:今朝去矣巴蜀事,明日興兮中華民。

    欲知後事如何,畢竟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