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玄德遣使孫公佑 飄零接戰錦帆賊

關燈
方打探,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報到公安。

    衆探子領命,往各處去了。

     這邊葉飄零下令進兵,轅門内虎帳中發令,文武衆官,分立兩旁。

    葉飄零道:“今番出兵,隻試長沙虛實。

    安甯、清兒、太史慈引兵三萬,佯攻衡陽,不必奪取城池。

    ”安甯清兒太史慈領命去了。

     葉飄零又道:“李通吳蘭,如今柴桑依舊空城,汝二人引兵一萬,急攻柴桑,取得城池後大力招兵買馬,長沙若然出兵,汝二人便可攻城。

    ”李通吳蘭齊道:“是。

    ”引軍急取柴桑。

     葉飄零道:“衆将士好生修整,來日大戰,務須盡心盡力。

    ”衆将踴躍,往校場練兵去了。

     卻說安甯行至半途,葉飄零在公安,四面觀望,已聞報桂陽起兵一萬,零陵起兵二萬,武陵起兵二萬,長沙出兵三萬,四面來援衡陽,當即笑道:“是了,衡陽雖小,卻與四郡呼應,防守果然萬無一失。

    安甯不必進兵,可返回公安矣。

    ”于是安甯諸人返回公安,衆援軍見衡陽無險,各自歸城。

    卻報李通吳蘭已取柴桑,一路招募義兵萬數。

     葉飄零見識到孫堅防守如此嚴密,憂悶不已:“如此荊南何日可破?”孫瑜道:“衡陽雖小,卻是四郡咽喉,主公若占衡陽,四郡互援之勢便斷,何故便回?”葉飄零道:“衡陽與長沙不過兩百裡,長沙兵士五萬,我軍傾力攻打,亦未必能破,當今之計奈何?”郭嘉道:“此易事耳。

    可令李通吳蘭佯攻長沙,長沙援兵必不敢出也。

    ” 葉飄零愁眉一展,笑道:“此計大妙!”便令李通吳蘭領傾城之兵來攻長沙。

    李通吳蘭面面相觑:“我二萬兵士,如何能破長沙?”礙于軍令,隻得往長沙而來,離城三十裡下寨,不敢搦戰。

     葉飄零虎帳下令道:“孤引兵兩萬、清兒引兵一萬五千、子義引兵一萬、孫瑜引兵一萬,猛攻衡陽,務須搶在零陵、桂陽援兵之前攻破。

    安甯引軍一萬五千,于武陵至公安間紮下營寨,或戰或守,不必殲敵,隻需擋住武陵援兵,保存自己實力,取衡陽第一大功也。

    ”安甯聽說為第一大功,連聲允諾。

     葉飄零憂心道:“隻是我大軍去後,公安空虛,奉孝雖有奇智,卻無良将相輔。

    安甯若是支持不住,公安休矣,屆時我軍再無退路,必然潰散。

    ”安甯挺胸道:“飄零放心,我即死戰,亦要支持到衡陽城破。

    ”于是大軍出發。

     長沙城中,見公安重兵屯集,李通吳蘭又在城外三十裡虎視眈眈,早已暗中戒備。

    果聞葉飄零領五萬多軍來取衡陽,孫堅大驚道:“衡陽兵不足萬,如何能守?”文武中閃出孫策,道:“父親勿憂,孩兒請得五千壯士,便解衡陽之危。

    ”孫堅道:“既是伯符出陣,我卻放心。

    長沙尚須防備李通吳蘭,雖不能多分兵馬,伯符也不可輕敵,引八千兵去。

    ” 當下孫策點起八千軍馬,甘甯為輔,往衡陽來助韓當。

    聞得敵軍已至,韓當提議堅守,孫策道:“葉飄零武藝雖精,臨戰不足,此等豎子,孫策單手可敵。

    孫伯符大戰百場,若隻守城,是舍長取短也。

    ”令韓當、孫權好生守城,自己點起五千兵馬,和甘甯出陣來戰葉飄零。

     葉飄零倒有自知之明:“昔日長沙比武,吾曾見識孫郎黃蓋諸人武藝,野戰絕非江東諸虎對手,今既孫郎至此,唯子義可以相敵。

    ”當下令太史慈點五千軍去敵孫策,忽聞甘甯也在孫策軍中,怒氣上湧,勃然道:“甘甯無信之人,昔日應允從我,半途背反,孤誓擒之,子義好生攻城,孤自去戰甘甯!”點五千軍,孫瑜為輔,來戰孫策。

    其餘軍馬盡交清兒、太史慈與衆牙将,又令李通吳蘭兩軍趁夜棄了長沙,虛紮營寨,卻掉頭猛攻衡陽。

    這正是:後世英雄猶未識,獅兒勇猛誰堪争?卻不知葉飄零與孫郎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