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回 雨打萍英雄安在 風吹葉豪傑何存
關燈
小
中
大
,安得反噬,作出此等違背人倫之舉?‘周循道:‘逐流,你受欺至今,猶不悟焉?當日金鳳單于飄萍公主身世顯露,陛下、娘娘皆欲止息幹戈,兩國和好,是誰一意主戰,緻累公主身亡,娘娘隐去耶?昔年吾等偷度陰平,路阻雒城,糧盡草絕,是誰瓦口退兵,陷吾等于重圍之中耶?你西征大宛,威揚遠塞,是誰終日欲與孟起一路領軍,方便結交之際,但見脫脫三妹一旦随軍,立時調撥孟起與你領軍焉?至于大司馬之死、不動妹妹夭亡,事事與之相關,其人處心積慮,由來已久,吾等兄弟至今尚得全身,已是至幸,彼雖謀害陛下,何足為異?‘逐流道:‘此皆傳聞,未曾實見,歸塵哥哥待我情義何其深重,安得為此等小人?‘周循惱道:‘陛下若非歸塵所害,莫不是清姨所謀乎?‘逐流道:‘此亦不合情理,内中必有小人挑撥,欲使吾等自相殘殺,便好于中取利也,子遠哥哥萬勿猜疑,吾當往京打探,再作決斷。
‘周循百般勸告,逐流終不肯信,周循哭道:‘吾弟此去,不能全身,父仇從此難報,娘娘抱憾餘生矣!‘逐流心下難定,忽亭下有一騎飛來,三人望時,那人伏于鞍上,披頭散發,衣衫褴褛,腰間雙劍,肩負雕弓,卻是神翎飛将張清兒,三人疾呼,清兒哪裡顧得,隻是飛馳。
逐流、周循、脫脫三人對望一眼,喝一聲:‘追!‘各拍馬下山,來趕清兒。
直追到岔道口,但見數十兵勇阻住清兒去路,正自相鬥,逐流、周循、脫脫趕到,大聲喝散,清兒身形一晃,栽下馬來,滿面血垢,遍體傷痕,逐流連忙扶起,連呼道:‘清姨,逐流在此!‘清兒悠悠醒轉,望見逐流,心下一喜,全身一松,竟又昏暈過去。
個人齊呼,清兒不醒,周循知她是重傷之下,連日奔波勞累,更兼心神大亂,已是油盡燈枯,心下愈加悲憤,眼淚簌簌而下。
忽然清兒睜開雙眼道:‘是逐流麼?‘逐流含淚點頭道:‘逐流兒救護來遲,緻使清姨受驚。
‘清兒緩緩擡手,忽地向前一把抓住逐流胸口,斷斷續續說道:‘撲殺……撲殺歸塵,為父報仇……,安甯、靜兒皆為其所害,近日……近日……又害了……害了陛下……‘逐流大哭道:‘清姨好生将養,報仇之事,自有逐流承擔。
‘清兒臉露微笑道:‘好……孩子,好孩子,陛下不該……不該貶你!‘低聲歌曰: ‘宦海……藏兇……如戰陣,人心……含毒……勝黃蜂。
‘歌到此時,一句話提不起來,轉頭氣絕,有詩歎曰: 來如碧水去如風,誰似将軍能用兵?刀劍生輝弓馬駿,紅裙閃亮甲袍明。
幾番救主功何重,數度揚威技最精。
非是此身唯武勇,此身豈少女兒情? 荊王宮裡埋幽徑,河洛殿中隐姓名。
曾慕銀槍當萬士,又追白馬踏孤程。
隻因巾帼懷家國,何必須眉伴此生?策馬相随西風去,一雙寶劍服群英。
片言南越宮銮附,一曲北疆神器傾。
巧渡關中知智士,悄出子午顯神翎。
天高雅量沖牛鬥,海闊心胸攬衆星。
提攜少年多立業,不随才俊兩争鋒。
九州開國江山定,四海安家社稷平。
主上心憂懷大計,為臣安肯怨從征? 嗚呼何處弓弦響,霹靂當頭飛镝鳴。
宦海藏兇如戰陣,人心含毒勝黃蜂。
平生無敵已成夢,血濺孤墳尚未凝。
清兒清兒今安在?群山掩映兩三聲。
清兒既薨,逐流、周循、脫脫等自然亦是悲痛欲絕,乃尋地将清兒下葬,逐流切齒恨道:‘歸塵豎子,狡詐至斯,狠毒如此,我這便殺上長安,取其首級!‘周循忙道:‘殿下切勿意氣行事,長安必已伏下金鈎,暗藏釣餌,隻等殿下前往。
且先回丹陽,召集死士,方可複仇。
‘三人乃在清兒墳前痛哭一場,各縱馬複回丹陽。
那一幹相随逐流射獵走馬,戲水操船之士,聞得王兄遭劫,盡皆扼腕大怒,一同來會,逐流聚集五千餘人,便欲晝夜兼道,殺奔長安。
周循進道:‘不可促行。
需聯絡四海英雄,共同問罪,方可進入京師。
‘逐流道:‘揚州刺史諸葛誕造反,聲勢浩大,與其聯盟,可乎?‘周循道:‘不可,諸葛誕乃反國之賊,吾等乃正君之臣,倘加聯手,何以号召天下英雄?可趁東南有事,吾等先取荊州,此地乃先帝創業之鄉,深服先帝之恩,吾等為先帝報仇,必得擁護。
‘逐流依言,便引五千軍士,溯江而上,殺奔江陵而來。
荊州刺史全琮,聚集荊州兵三萬,來迎逐流,兩陣對列,全琮大叫道:‘殿下乃是龍種,何故倒反本國,豈不惹天下笑耶?‘逐流大怒道:‘歸塵弑君背父,罪該萬死,汝等不歸正誅逆,更待何時?‘拍馬而出,丹陽子弟一齊向前,天下誰不知當年逐流當日聲威,被他一杆長戟到處,陣開旗倒,撞到全琮身前,戰不三合,刺全琮下馬,瞳目圓睜,春雷怒綻,風雲變色,天地動容,原來此時中華士卒訓練多年,堪稱天下精壯,心下雖懼逐流,亦隐隐察覺己方并非正理,然而服從天職,未敢有忘,依舊死戰。
幸得丹陽甲士,原本冠絕天下,鏖戰多時,将荊州兵盡皆殺散,卻也折了千餘人馬。
逐流得了江陵,有先帝腹心太史亨,中華舊将司馬、桂英、木蘭各引一軍來會,逐流彙集三萬之衆,皆付周循,道:‘似此曠延日月,何日能報大仇?子遠且督此軍出襄樊而向宛洛,吾隻領丹陽死士,偷越武關徑襲長安,立斬歸塵之首,方雪我恨。
‘周循道:‘不可急躁,可發書往山越借兵,又請南王關鳳北上,三路同進,使歸塵顧此失彼,方可成功。
‘逐流道:‘時日一久,東南事敗,歸塵傾國而來,如何克當?‘不聽周循之言,自引丹陽死士三千,晝夜而奔武關。
周循無奈,隻得引三萬軍權向宛洛。
隻說逐流起事,早有飛報傳入長安,歸塵驚道:‘逐流吾弟,骁勇絕倫,當今之世,并無匹敵,如今得了荊襄,如虎添翼,如之奈何?‘急喚鄧艾道:‘何人可破逐流?‘鄧艾道:‘恐朝中并無能敵逐流者,非陛下禦駕親征不可。
‘歸塵道:‘朕初登基,諸事未定,不可輕離京師。
‘鄧艾道:‘丁承淵、徐文響昔在夔關,深受陛下深恩,此二人武略韬機不凡,臣求二将,試與逐流一戰。
‘歸塵大喜,即與兵三萬,教丁奉、徐盛相助鄧艾去退逐流,又召宛洛出兵,阻住周循道路。
卻表逐流既到武關,早遇鄧艾,逐流恨道:‘鄧艾小兒,昔年吾父養汝多年,不思圖報,反投孽賊,今日必殺汝輩!‘橫戟而出,丁奉接戰十合,氣力不加,徐盛飛出,前來助戰,二将戰過三十合,鄧艾提刀趕來,三将轉燈般圍住逐流,正自鏖戰,忽地背後銅鈴大響,鄧艾軍型潰亂,丹陽子弟奮勇向前,鄧艾三将各自逃生。
迎面兩軍來會,卻是王基、趙薇,聞得逐流傳檄,前來相助,首尾夾攻,戰敗鄧艾,逐流與之合為一處,共一萬人馬,進叩武關,沿途相會者,絡繹不絕。
鄧艾死據住,又往長安求救。
歸塵不意逐流竟全然不顧後路,直逼長安而來,忙與群臣商議,乃教葉雄葉劍英監國,百般拜求司馬懿出山,再輔朝中,歸塵令索憲合後驅木牛運糧,自領十萬軍馬,陳到、陳泰兩員副将,禦駕親征,來救武關,又召川将吳班、張嶷、高翔、馬忠,東征荊州,截斷逐流退路。
當下歸塵駕到武關,問鄧艾道:‘戰事如何?‘鄧艾答曰:‘吾軍雖然膽寒,猶且屢敗屢戰,決不輕退。
‘歸塵歎道:‘逐流數千死士,能有如此威風,雖孫吳、韓項,不足與論也!‘當下傳令出戰,歸塵舞霸王戟,騎絕影馬下關,三通鼓罷,陣腳紮穩,方欲開言,逐流已望見自身寶物,皆落歸塵之手,更是大恨,拍馬便出,丹陽子弟,銅鈴死士,随後殺來,逐流直取歸塵,噓得歸塵棄了霸王戟,轉了絕影馬,隻往陣内便走。
逐流趕到,奪了霸王戟,挽開李廣弓射去,歸塵落馬,逐流又奪了絕影馬,來殺歸塵,被陳到、陳泰、鄧艾死命救去。
銅鈴軍、丹陽士奮勇進襲,奪取馬匹刀槍無數,得勝而還。
歸塵後心中箭,還幸早有預備,披甲三層,受傷不重,隻在關中憂悶,回報逐流關下讨戰,便教衆将不理。
逐流一幹死士,在關下耀武揚威,全無顧忌。
忽地流星馬報道:‘諸葛誕已經兵敗被斬,魏延、甘甯撤兵向西,周将軍被困魯山。
‘逐流便分王基、趙薇去救周循,這邊退兵十裡下寨,歸塵聞得,出關沖擊,又被逐流殺敗,複回關中,再不出戰。
兩邊對峙月餘,隻說周循被困魯山,原來甘甯染病,魏延便分甘甯去據宛城,一面休養,途中忽遇銅鈴軍,被王基一箭射中額頭,甘甯帶箭而走,死于淯水邊大樹之下,樹上百鴉,環繞其屍,有詩歎曰: 巴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多意氣,報友少冤仇。
劫寨将輕騎,驅兵引豴貅。
伐倭昔日事,大義在神州。
時有淩統聞甘甯已死,心下何怒,遂引一軍來殺王基,為友報仇,魏延勢孤,因此被周循、太史亨等撞出重圍,退往新野安身。
卻有一幹川将,已出夔關,周循急告逐流,請勿與相持,先保荊州,徐圖後計。
逐流無奈,分銅鈴軍兩部斷後,引丹陽死士先退,歸塵見逐流退兵,大喜追出,哪知兩邊銅鈴響起,逐流複回,霸王戟舞,絕影馬飛,依舊殺得歸塵狼狽逃生,雖然取勝,畢竟不敢戀戰,随後退去,魏延、淩統等攔阻不住,被他撞出重圍,奔往新野,會合周循,退往襄陽去了。
歸塵跟進,來到宛城,有魏延獻計道:‘陛下既與二殿下相持,荊南又為川兵所迫,其無能為,天下共見也,延願引一軍,自别道而踏江夏,轉襲江陵,二殿下四面無路,勝負易見也。
‘歸塵道:‘文長有韓信之智,分兵一事,非君莫屬。
‘當下教魏延領三萬軍,轉道江夏而去。
隻說逐流退回襄陽,周循道:‘
‘周循百般勸告,逐流終不肯信,周循哭道:‘吾弟此去,不能全身,父仇從此難報,娘娘抱憾餘生矣!‘逐流心下難定,忽亭下有一騎飛來,三人望時,那人伏于鞍上,披頭散發,衣衫褴褛,腰間雙劍,肩負雕弓,卻是神翎飛将張清兒,三人疾呼,清兒哪裡顧得,隻是飛馳。
逐流、周循、脫脫三人對望一眼,喝一聲:‘追!‘各拍馬下山,來趕清兒。
直追到岔道口,但見數十兵勇阻住清兒去路,正自相鬥,逐流、周循、脫脫趕到,大聲喝散,清兒身形一晃,栽下馬來,滿面血垢,遍體傷痕,逐流連忙扶起,連呼道:‘清姨,逐流在此!‘清兒悠悠醒轉,望見逐流,心下一喜,全身一松,竟又昏暈過去。
個人齊呼,清兒不醒,周循知她是重傷之下,連日奔波勞累,更兼心神大亂,已是油盡燈枯,心下愈加悲憤,眼淚簌簌而下。
忽然清兒睜開雙眼道:‘是逐流麼?‘逐流含淚點頭道:‘逐流兒救護來遲,緻使清姨受驚。
‘清兒緩緩擡手,忽地向前一把抓住逐流胸口,斷斷續續說道:‘撲殺……撲殺歸塵,為父報仇……,安甯、靜兒皆為其所害,近日……近日……又害了……害了陛下……‘逐流大哭道:‘清姨好生将養,報仇之事,自有逐流承擔。
‘清兒臉露微笑道:‘好……孩子,好孩子,陛下不該……不該貶你!‘低聲歌曰: ‘宦海……藏兇……如戰陣,人心……含毒……勝黃蜂。
‘歌到此時,一句話提不起來,轉頭氣絕,有詩歎曰: 來如碧水去如風,誰似将軍能用兵?刀劍生輝弓馬駿,紅裙閃亮甲袍明。
幾番救主功何重,數度揚威技最精。
非是此身唯武勇,此身豈少女兒情? 荊王宮裡埋幽徑,河洛殿中隐姓名。
曾慕銀槍當萬士,又追白馬踏孤程。
隻因巾帼懷家國,何必須眉伴此生?策馬相随西風去,一雙寶劍服群英。
片言南越宮銮附,一曲北疆神器傾。
巧渡關中知智士,悄出子午顯神翎。
天高雅量沖牛鬥,海闊心胸攬衆星。
提攜少年多立業,不随才俊兩争鋒。
九州開國江山定,四海安家社稷平。
主上心憂懷大計,為臣安肯怨從征? 嗚呼何處弓弦響,霹靂當頭飛镝鳴。
宦海藏兇如戰陣,人心含毒勝黃蜂。
平生無敵已成夢,血濺孤墳尚未凝。
清兒清兒今安在?群山掩映兩三聲。
清兒既薨,逐流、周循、脫脫等自然亦是悲痛欲絕,乃尋地将清兒下葬,逐流切齒恨道:‘歸塵豎子,狡詐至斯,狠毒如此,我這便殺上長安,取其首級!‘周循忙道:‘殿下切勿意氣行事,長安必已伏下金鈎,暗藏釣餌,隻等殿下前往。
且先回丹陽,召集死士,方可複仇。
‘三人乃在清兒墳前痛哭一場,各縱馬複回丹陽。
那一幹相随逐流射獵走馬,戲水操船之士,聞得王兄遭劫,盡皆扼腕大怒,一同來會,逐流聚集五千餘人,便欲晝夜兼道,殺奔長安。
周循進道:‘不可促行。
需聯絡四海英雄,共同問罪,方可進入京師。
‘逐流道:‘揚州刺史諸葛誕造反,聲勢浩大,與其聯盟,可乎?‘周循道:‘不可,諸葛誕乃反國之賊,吾等乃正君之臣,倘加聯手,何以号召天下英雄?可趁東南有事,吾等先取荊州,此地乃先帝創業之鄉,深服先帝之恩,吾等為先帝報仇,必得擁護。
‘逐流依言,便引五千軍士,溯江而上,殺奔江陵而來。
荊州刺史全琮,聚集荊州兵三萬,來迎逐流,兩陣對列,全琮大叫道:‘殿下乃是龍種,何故倒反本國,豈不惹天下笑耶?‘逐流大怒道:‘歸塵弑君背父,罪該萬死,汝等不歸正誅逆,更待何時?‘拍馬而出,丹陽子弟一齊向前,天下誰不知當年逐流當日聲威,被他一杆長戟到處,陣開旗倒,撞到全琮身前,戰不三合,刺全琮下馬,瞳目圓睜,春雷怒綻,風雲變色,天地動容,原來此時中華士卒訓練多年,堪稱天下精壯,心下雖懼逐流,亦隐隐察覺己方并非正理,然而服從天職,未敢有忘,依舊死戰。
幸得丹陽甲士,原本冠絕天下,鏖戰多時,将荊州兵盡皆殺散,卻也折了千餘人馬。
逐流得了江陵,有先帝腹心太史亨,中華舊将司馬、桂英、木蘭各引一軍來會,逐流彙集三萬之衆,皆付周循,道:‘似此曠延日月,何日能報大仇?子遠且督此軍出襄樊而向宛洛,吾隻領丹陽死士,偷越武關徑襲長安,立斬歸塵之首,方雪我恨。
‘周循道:‘不可急躁,可發書往山越借兵,又請南王關鳳北上,三路同進,使歸塵顧此失彼,方可成功。
‘逐流道:‘時日一久,東南事敗,歸塵傾國而來,如何克當?‘不聽周循之言,自引丹陽死士三千,晝夜而奔武關。
周循無奈,隻得引三萬軍權向宛洛。
隻說逐流起事,早有飛報傳入長安,歸塵驚道:‘逐流吾弟,骁勇絕倫,當今之世,并無匹敵,如今得了荊襄,如虎添翼,如之奈何?‘急喚鄧艾道:‘何人可破逐流?‘鄧艾道:‘恐朝中并無能敵逐流者,非陛下禦駕親征不可。
‘歸塵道:‘朕初登基,諸事未定,不可輕離京師。
‘鄧艾道:‘丁承淵、徐文響昔在夔關,深受陛下深恩,此二人武略韬機不凡,臣求二将,試與逐流一戰。
‘歸塵大喜,即與兵三萬,教丁奉、徐盛相助鄧艾去退逐流,又召宛洛出兵,阻住周循道路。
卻表逐流既到武關,早遇鄧艾,逐流恨道:‘鄧艾小兒,昔年吾父養汝多年,不思圖報,反投孽賊,今日必殺汝輩!‘橫戟而出,丁奉接戰十合,氣力不加,徐盛飛出,前來助戰,二将戰過三十合,鄧艾提刀趕來,三将轉燈般圍住逐流,正自鏖戰,忽地背後銅鈴大響,鄧艾軍型潰亂,丹陽子弟奮勇向前,鄧艾三将各自逃生。
迎面兩軍來會,卻是王基、趙薇,聞得逐流傳檄,前來相助,首尾夾攻,戰敗鄧艾,逐流與之合為一處,共一萬人馬,進叩武關,沿途相會者,絡繹不絕。
鄧艾死據住,又往長安求救。
歸塵不意逐流竟全然不顧後路,直逼長安而來,忙與群臣商議,乃教葉雄葉劍英監國,百般拜求司馬懿出山,再輔朝中,歸塵令索憲合後驅木牛運糧,自領十萬軍馬,陳到、陳泰兩員副将,禦駕親征,來救武關,又召川将吳班、張嶷、高翔、馬忠,東征荊州,截斷逐流退路。
當下歸塵駕到武關,問鄧艾道:‘戰事如何?‘鄧艾答曰:‘吾軍雖然膽寒,猶且屢敗屢戰,決不輕退。
‘歸塵歎道:‘逐流數千死士,能有如此威風,雖孫吳、韓項,不足與論也!‘當下傳令出戰,歸塵舞霸王戟,騎絕影馬下關,三通鼓罷,陣腳紮穩,方欲開言,逐流已望見自身寶物,皆落歸塵之手,更是大恨,拍馬便出,丹陽子弟,銅鈴死士,随後殺來,逐流直取歸塵,噓得歸塵棄了霸王戟,轉了絕影馬,隻往陣内便走。
逐流趕到,奪了霸王戟,挽開李廣弓射去,歸塵落馬,逐流又奪了絕影馬,來殺歸塵,被陳到、陳泰、鄧艾死命救去。
銅鈴軍、丹陽士奮勇進襲,奪取馬匹刀槍無數,得勝而還。
歸塵後心中箭,還幸早有預備,披甲三層,受傷不重,隻在關中憂悶,回報逐流關下讨戰,便教衆将不理。
逐流一幹死士,在關下耀武揚威,全無顧忌。
忽地流星馬報道:‘諸葛誕已經兵敗被斬,魏延、甘甯撤兵向西,周将軍被困魯山。
‘逐流便分王基、趙薇去救周循,這邊退兵十裡下寨,歸塵聞得,出關沖擊,又被逐流殺敗,複回關中,再不出戰。
兩邊對峙月餘,隻說周循被困魯山,原來甘甯染病,魏延便分甘甯去據宛城,一面休養,途中忽遇銅鈴軍,被王基一箭射中額頭,甘甯帶箭而走,死于淯水邊大樹之下,樹上百鴉,環繞其屍,有詩歎曰: 巴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多意氣,報友少冤仇。
劫寨将輕騎,驅兵引豴貅。
伐倭昔日事,大義在神州。
時有淩統聞甘甯已死,心下何怒,遂引一軍來殺王基,為友報仇,魏延勢孤,因此被周循、太史亨等撞出重圍,退往新野安身。
卻有一幹川将,已出夔關,周循急告逐流,請勿與相持,先保荊州,徐圖後計。
逐流無奈,分銅鈴軍兩部斷後,引丹陽死士先退,歸塵見逐流退兵,大喜追出,哪知兩邊銅鈴響起,逐流複回,霸王戟舞,絕影馬飛,依舊殺得歸塵狼狽逃生,雖然取勝,畢竟不敢戀戰,随後退去,魏延、淩統等攔阻不住,被他撞出重圍,奔往新野,會合周循,退往襄陽去了。
歸塵跟進,來到宛城,有魏延獻計道:‘陛下既與二殿下相持,荊南又為川兵所迫,其無能為,天下共見也,延願引一軍,自别道而踏江夏,轉襲江陵,二殿下四面無路,勝負易見也。
‘歸塵道:‘文長有韓信之智,分兵一事,非君莫屬。
‘當下教魏延領三萬軍,轉道江夏而去。
隻說逐流退回襄陽,周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