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計伏孫周揚奇智 輕籌婚事造良緣

關燈
葉飄零已定荊襄,并了孫堅人馬,麾下頓時人才濟濟。

    獨有孫堅、周瑜不降,黃蓋隐在城中,孫靜卻投曹操去了。

    衆将齊勸葉飄零道:“使君,孫堅當世之猛虎,周瑜天下之英傑,若投他人,是勁敵也。

    不如斬之,既全他們之名,亦免将來之患。

    ”慕容秋水聞言頓時愁眉緊鎖,郁郁不樂。

    葉飄零焉不知她心中所想,歎道:“當日憤激之下,暗算了孫郎,我心今日尚不能靜,今城池俱定,大家彼此為國家生民出力,我焉能再妄殺一人?我自有計降服孫堅周郎,各位不必多言。

    ”br> 于是親自來看孫堅、周瑜。

    手下将士亦敬重二人,因此兩人雖然被囚,卻衣食無缺。

    葉飄零拜倒在孫堅囚室之外,道:“孫将軍,後生多有得罪了。

    ”孫堅一見他,須發皆張,大喝道:“鐵頭豎子,殺我孩兒,侵我疆土,今日還有臉來見我麼!” 葉飄零歎道:“孫将軍,沙場之上,生死各安天命,我一時不慎,誤殺令郎,隻是兩軍争先,并非有意。

    如今天下大亂,朝綱不振,君父被禁,朝不保夕。

    大家同為漢臣,理應一齊為國家出力,為社稷盡心,如何顧及一己私仇,自相殘殺,而失天下之望?孫将軍若欲報殺子之仇,便請暫順吾軍,我二人共圖大事,匡扶漢室。

    待天下一定,便是将軍報仇之日。

    那時将軍要斬要殺,悉聽尊便。

    ” 孫堅見他如此英烈,一時倒無言以對,半晌,忽然大叫道:“汝乘我孩兒氣急力軟之時特使無名小将吳蘭動手暗算,害我孩兒一世英名,豈非有意?勿需多言,孫堅既然被擒,有死而已。

    ”葉飄零道:“江南孫氏英武過人,小霸王更是一支獨秀,天下英雄,誰不仰望?況吳蘭将軍雖然無名,卻也是武勇難當,将來必是天下名将,當日與小霸王相鬥,雖然占了天時地利方得取勝,但飄零說句不中聽的話,吳蘭武力雖然稍遜令郎,然而令郎即便敗在他斧下,也無損令郎一世威名。

    ” 孫堅大叫道:“焉有此理!若吳蘭能當場勝我,我便依你之言,卸甲歸順。

    否則你便取了某項上人頭吧!”葉飄零道:“一言為定,飄零望将軍如旱土之望甘霖,願将軍萬勿食言。

    将軍今日且暫依我軍中,仍為長沙太守,兩月之後,飄零便安排吳蘭與将軍比武,屆時還請手下容情。

    ”孫堅允諾。

     于是葉飄零又來拜會周郎,數次不降,直至後來怒罵道:“汝殺我兄長,尚且再要我投降,可真是癡心妄想!”葉飄零變色道:“吾料周郎才華絕世,見識過人,誰知如此少不更事,虛有其表而已。

    罷罷罷,算我飄零又識錯人了!”轉身欲行。

    周瑜站起說道:“我卻如何少不更事了?” 葉飄零雖然止步,并不回身,仰天歎道:“沙場之上,各有生死。

    飄零與孫郎本無仇隙,豈能故意陷害?今日孫太守尚明事理,不計殺子之仇,答允與飄零共扶漢室,救百姓之難,解君父之憂,未料到周郎如此風流之士,見事如此不明,拘于世俗之見積恨于某!世間皆道周郎萬般皆好,唯有心胸狹窄令人歎息,某一直不信,今日以觀,非虛言也。

    慕容秋水當日肺腑之言,君還記否!”說着趕忙離去。

     第二日再來,已知周瑜必降,遂令衆官準備起程。

    果然周瑜誠心歸附,不計前嫌。

    懇請要見孫堅時,葉飄零卻道:“兩月之後,孫将軍與吳蘭當有一場大戰,須得精心休養,你此刻去見,豈不令他心中難以甯定?且待比武之後,共同征讨,再見不遲。

    ”周瑜無奈隻得允了。

     于是令李通加督長沙,孫堅鎮守。

    其餘所有文武官員,暫時齊聚襄陽。

    葉飄零先賞各将黃金百兩,官職齊加一等,俸祿亦增,然後大堂坐定,笑道:“衆将聽令。

    ”數十官員、數百将校齊聲道:“有!” “如今荊襄已定,北方百姓尚在水深火熱之中。

    各位休辭勞苦,不日便需随我北伐,進取中原,早定大業。

    ”“聽使君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