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曹操籌謀天下策 劉備初得孔明心

關燈
卻說廖化聞得白壽報訊,便領軍來劫營,安甯全營縱酒,殊無防備,被他隻殺到中軍,見安甯伏于案上,當即一刀斬之。

    忽然炮聲響起,火光沖天,四周軍馬齊至,一将躍出,直取廖化,正是安甯。

    原來故作鞭打白壽,料他必去請廖化前來劫寨,于是将一具屍首着甲伏案誘之,随後舉火合圍。

     于是合肥軍大亂,盡數投降。

    廖化于亂軍之中,落荒而走,不敢向合肥,直奔壽春,半路卻聽得壽春已經被圍,大驚之下,尋思進退無路,往東嶺關重新落草去了。

     安甯取了合肥,留一萬兵守城,自領餘軍來助周泰取壽春,四面圍定,城中糧草原已不濟,王忠自敗與清兒,心下沮喪至今,見敵方又有援兵來到,料知難敵,開城投降。

    安甯駐紮壽春,令一萬兵去助黃祖,威逼塗中。

    陳登無計,隻得獻城服罪。

    安甯知陳登狡詐之人,喝令斬首。

    可憐陳登自出賣呂布,巧奪壽春、合肥,到頭來被安甯以孤軍攻滅,成就莽将多智之名,正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也。

     于是劉表占據揚、豫,劉備約為兄弟,袁紹認作同盟,聲威大震,封安甯為兵馬大元帥,總領兵權,意欲收複荊襄,共抗曹操。

    消息報到洛陽,舉座皆驚。

    曹操急召衆官商議,道:“自仲德獻絕戶之計,葉飄零已經一蹶不振,自守荊襄,再無動靜。

    今劉表結連劉備袁紹,安甯勇猛,為其羽翼,不日必來圖取洛陽,衆位有何妙策?” 滿寵道:“主公,一時形勢殊不足道。

    吾料劉表當年占據荊、揚,号稱天下第一諸侯之際,葉飄零兵力不足一萬,兵糧不足數月,軍形尚且不整,将帥未臨兵陣,猶可取其襄陽,平其江夏,今日縱然又據二州,屬下聞安甯奪蔡瑁兵馬大元帥之位,相互疑忌,劉表不能止之,乃無能也。

    主公勿憂。

    ” 孔融道:“縱劉表無憂,奈北方袁紹其何?”曹操道:“袁紹何能,文舉試言之?”孔融道:“紹虎踞冀青幽并諸郡,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烈之臣,顔良、文醜勇冠三軍,高覽、張郃河北頂梁,并紀靈、淳于瓊等當世名将,天下歸心,勢不可擋,若圖洛陽,如何能敵?” 荀彧道:“袁紹将有謀而難斷,兵雖多而不整,謀士自相疑忌,将帥各懷異心,一舉可破,何足懼哉!今葉飄零于病患之際,猶能使襄陽二十萬、江陵四十萬百姓盡皆歸心,誓與同死,此真人傑也。

    劉備據徐州,陰圖劉表,時日一長,則羽翼豐滿,難以制之。

    ” 曹操道:“如此葉飄零、劉備方為心腹大患,當以何策除之?”董昭道:“若依愚見,劉備十年之内,難成氣候。

    葉飄零病患若解,元氣即複。

    宜乘荊襄危急之時,速滅孔柚,南下掃蕩荊襄,此乃上策。

    ” 荀彧道:“不然。

    荊襄地廣,相互呼應不易,自來四面受敵。

    今葉飄零東為劉表所迫,自保亦難,西有山川相阻,不易攻取,北有孔柚盟約在先,背盟則失數年之信,縱然荊襄無恙,難有作為。

    今宜以天子诏,言葉飄零昏庸無道,封劉表為荊公,兼領揚州刺史、豫州牧,壯其名爵,劉表必傾心歸附主公,則使其讨葉飄零,我以雷霆之軍,速滅劉備新兵,然後計破袁紹,北方定也。

    屆時劉表、葉飄零皆弱,再定南征之計,未為遲也。

    ” 曹操大喜:“文若真吾之子房也。

    ”遂上表出師,四面調集軍馬。

    此時少帝已崩,曹操擁陳留王登位,是為獻帝,雖然聰明,隻是無權,見曹操上表,早知曹操之意,卻無法阻止,隻暗使心腹太監穆順喬做挑糞夫,連夜出宮,暗報訊于劉備。

     劉備聞訊大驚,忙問衆官求計。

    孫乾道:“隻可求救于袁紹,請乘虛襲曹操之後也。

    ”劉備便令孫乾向鄭玄請一書向袁紹求救,一邊練兵固城以防曹操。

    忽有人報來:“臨淄有賢士姓諸,名葛亮,雖然年幼,卻有征戰讨賊之智,安邦定國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