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回 丞相連營退元讓 将軍趁隙鬥公明
關燈
小
中
大
,待見夏侯惇來到,無不破涕而笑道:“完體将軍,中我家丞相之計也!”夏侯惇大怒,獨眼圓睜,殺出陣來,趙雲接住,不十合,回馬便走,夏侯惇奮力追趕,陳到來迎,不十合亦走,中華軍皆抱頭而竄。
夏侯惇何其惱恨,大呼而引諸軍趕來。
中華軍且戰且走,一路丢棄營帳軍械無數。
夏侯惇隻顧追趕,不覺已入淆山,趙雲、陳到盡皆避入山中,不知去向。
夏侯惇方醒悟道:“潼關危矣!”急回軍時,趙雲、陳到自身後殺出,夏侯惇死命突圍,急往潼關而奔。
迎路正遇曹仁,夏侯惇大驚道:“子孝如何輕出?”曹仁道:“兄長屢勝,吾心不安,生恐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後果得報兄長已陷重圍,故來相救。
”夏侯惇歎道:“又中龐賊詭計也!今潼關已失,華山之中大火截斷山道,如何歸國?”話音未必,火光中閃出一彪軍隊,當先那将面如重棗,目似朗星,橫刀立馬叫道:“完體将軍,要錢太守,汝二人螢火之光,豈是丞相敵手!今日已陷絕境,敢不投降乎?” 夏侯惇、曹仁大怒向前,合戰魏延,但聽得魏延長笑道:“落網之魚,欲作困獸猶鬥乎?”翻起紅銅大刀,敵住兩将,三五合間,魏軍紛紛逃散,夏侯惇、曹仁不敢戀戰,奪路便走,韓浩拼死斷後,敵住魏延,戰七八合,被魏延拉住腰間勒甲絲帶生擒過去,令押送潼關,大喊道:“曹仁匹夫休走,吾今為黃漢升報仇!”自提軍馬來趕夏侯惇、曹仁,直追得二将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直追到風陵渡口,夏侯惇砰的卸甲,投入水中去了。
曹仁無奈,亦卸甲跳水。
幸為初夏,又夏侯惇自夷陵為周郎火破,曹仁于東郡被關公水淹後,皆曾下苦功泅水,此時水性精熟,更在江南将士之上,因此逃得性命,奪得漁船,連夜奔回魏國,黃河水急浪兇,二将所曆艱險自不待言。
魏延奪了二将盔甲馬匹,取道潼關而來。
原來龐統既下連營,聞得魏軍出關,便喚諸将,各授密計,魏延、趙雲、陳到等皆引兵而去,伏于營外。
魏軍既到,擒得散落遊兵,解往歸塵軍中,龐統溫言撫慰,賜衣贈銀,小卒方去了驚駭之心,龐統問得潼關當值口令,便命鄧艾引數十騎換了魏軍号衣,盡皆撕爛,來到潼關下叫門,鄧艾道:“夏侯都督誤中誘敵之計,追入淆山,四面中伏,吾等敗回,但盼将軍相救。
” 曹仁聽得鄧艾結巴,果然戰敗之象,又問口令無誤,遂放入關中,點軍去救夏侯惇,一面令左右牙裨将校道:“吾稍去即回,倘有軍至,便問下半夜口令,凡有誤者,皆以藥箭射之!”左右領命,曹仁再三叮囑,這才出關。
歸塵探得,便與龐統前來取關。
關上問及口令,龐統遂令人以降卒所告者應之,原來降卒不曾說全上下半夜有别,中華軍一答,藥箭漫天射下,龐統右足中箭,左右護衛救回陣中。
歸塵大驚,龐統笑道:“吾知曹仁毒箭厲害,已先有防備,預将華神醫請到軍中矣,不必憂慮,先奪潼關,以防曹仁返回。
”言罷昏迷。
歸塵便再起軍士,安清、張苞護衛兩旁,時有鄧艾于城頭射箭相應,卻将下半夜口令附于箭上,被小兵拾得,交與歸塵,因此賺開關門,歸塵諸軍皆拔兵刃,一擁而入,關上忽見事變,正欲擊之,鄧艾忽地大喝一聲,早将臨時統領擒下,兵不血刃得了潼關。
中華軍紛湧而入,歸塵速請華佗來到,救醒龐統,問曰:“丞相意欲根治?還是欲速治?”龐統道:“根治如何?”華佗道:“所謂根治,需用錦被遮頭,柱環吊臂,吾以刀切肉,刮骨消濁,永不複犯矣!但恐丞相懼耳。
”龐統大笑道:“此昔日關雲長刮骨療毒之事也,雲長不懼,吾何懼哉?”華佗道:“為關公療毒者,乃某弟子也。
如此請丞相早備柱環。
” 龐統道:“吾願觀先生神術,何須柱環,請先生就此下手。
”華佗贊道:“丞相亦天人也。
”遂将刀沾藥,便欲下手。
龐統忽地想起一事:道:“先生且慢,聞關公中箭,雖曾治療,猶需将養百日方愈,雲長強行争戰,緻為徐晃所破。
今吾受陛下之命,吊民伐罪,但欲早安天下,不負當年師父囑托,今大功将成,割據當去,正宜乘勝而進,若加拖延,須被魏軍所算,天下戰亂,又将綿延矣!” 華佗道:“速治者,下藥便可,數日即愈,然曹仁箭上烏頭藥烈,丞相又未及時傳喚,以緻毒入骨髓,此法難以盡清餘毒,一時傷合,久後若再辛勞,此足必廢矣!”龐統緩緩道:“吾本山野閑人,得陛下知遇之恩,執掌軍國,非圖名望,欲為天下之人趨馳,為興元陛下赴死也,今兩臂雖折,可練就以足書字,便再失足,吾尚有口,有何慮哉?眼前天下未定,百日之期,吾不可虛耗,但請先生速治。
”華佗歎道:“關公乃一将之勇,丞相卻有天下之勇也!”有詩贊龐統道: 昔日關公刮骨時,将軍神勇世間知。
書生意氣飛揚日,又見當年豪壯詞。
華佗聽得龐統決意速治,遂投藥石,龐統服畢,沉沉睡去。
歸塵權掌諸事,與華佗道:“先生漂泊四方,救治天下之士,此誠可敬,然吾以為猶有不足也。
”華佗道:“萬望殿下指教。
”歸塵道:“曹丕自登位以來,大建宮廷,屢誅臣下,似此兄弟尚不能愛者,安肯愛天下之民?父皇故糾集四海英雄精銳之士,
夏侯惇何其惱恨,大呼而引諸軍趕來。
中華軍且戰且走,一路丢棄營帳軍械無數。
夏侯惇隻顧追趕,不覺已入淆山,趙雲、陳到盡皆避入山中,不知去向。
夏侯惇方醒悟道:“潼關危矣!”急回軍時,趙雲、陳到自身後殺出,夏侯惇死命突圍,急往潼關而奔。
迎路正遇曹仁,夏侯惇大驚道:“子孝如何輕出?”曹仁道:“兄長屢勝,吾心不安,生恐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後果得報兄長已陷重圍,故來相救。
”夏侯惇歎道:“又中龐賊詭計也!今潼關已失,華山之中大火截斷山道,如何歸國?”話音未必,火光中閃出一彪軍隊,當先那将面如重棗,目似朗星,橫刀立馬叫道:“完體将軍,要錢太守,汝二人螢火之光,豈是丞相敵手!今日已陷絕境,敢不投降乎?” 夏侯惇、曹仁大怒向前,合戰魏延,但聽得魏延長笑道:“落網之魚,欲作困獸猶鬥乎?”翻起紅銅大刀,敵住兩将,三五合間,魏軍紛紛逃散,夏侯惇、曹仁不敢戀戰,奪路便走,韓浩拼死斷後,敵住魏延,戰七八合,被魏延拉住腰間勒甲絲帶生擒過去,令押送潼關,大喊道:“曹仁匹夫休走,吾今為黃漢升報仇!”自提軍馬來趕夏侯惇、曹仁,直追得二将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直追到風陵渡口,夏侯惇砰的卸甲,投入水中去了。
曹仁無奈,亦卸甲跳水。
幸為初夏,又夏侯惇自夷陵為周郎火破,曹仁于東郡被關公水淹後,皆曾下苦功泅水,此時水性精熟,更在江南将士之上,因此逃得性命,奪得漁船,連夜奔回魏國,黃河水急浪兇,二将所曆艱險自不待言。
魏延奪了二将盔甲馬匹,取道潼關而來。
原來龐統既下連營,聞得魏軍出關,便喚諸将,各授密計,魏延、趙雲、陳到等皆引兵而去,伏于營外。
魏軍既到,擒得散落遊兵,解往歸塵軍中,龐統溫言撫慰,賜衣贈銀,小卒方去了驚駭之心,龐統問得潼關當值口令,便命鄧艾引數十騎換了魏軍号衣,盡皆撕爛,來到潼關下叫門,鄧艾道:“夏侯都督誤中誘敵之計,追入淆山,四面中伏,吾等敗回,但盼将軍相救。
” 曹仁聽得鄧艾結巴,果然戰敗之象,又問口令無誤,遂放入關中,點軍去救夏侯惇,一面令左右牙裨将校道:“吾稍去即回,倘有軍至,便問下半夜口令,凡有誤者,皆以藥箭射之!”左右領命,曹仁再三叮囑,這才出關。
歸塵探得,便與龐統前來取關。
關上問及口令,龐統遂令人以降卒所告者應之,原來降卒不曾說全上下半夜有别,中華軍一答,藥箭漫天射下,龐統右足中箭,左右護衛救回陣中。
歸塵大驚,龐統笑道:“吾知曹仁毒箭厲害,已先有防備,預将華神醫請到軍中矣,不必憂慮,先奪潼關,以防曹仁返回。
”言罷昏迷。
歸塵便再起軍士,安清、張苞護衛兩旁,時有鄧艾于城頭射箭相應,卻将下半夜口令附于箭上,被小兵拾得,交與歸塵,因此賺開關門,歸塵諸軍皆拔兵刃,一擁而入,關上忽見事變,正欲擊之,鄧艾忽地大喝一聲,早将臨時統領擒下,兵不血刃得了潼關。
中華軍紛湧而入,歸塵速請華佗來到,救醒龐統,問曰:“丞相意欲根治?還是欲速治?”龐統道:“根治如何?”華佗道:“所謂根治,需用錦被遮頭,柱環吊臂,吾以刀切肉,刮骨消濁,永不複犯矣!但恐丞相懼耳。
”龐統大笑道:“此昔日關雲長刮骨療毒之事也,雲長不懼,吾何懼哉?”華佗道:“為關公療毒者,乃某弟子也。
如此請丞相早備柱環。
” 龐統道:“吾願觀先生神術,何須柱環,請先生就此下手。
”華佗贊道:“丞相亦天人也。
”遂将刀沾藥,便欲下手。
龐統忽地想起一事:道:“先生且慢,聞關公中箭,雖曾治療,猶需将養百日方愈,雲長強行争戰,緻為徐晃所破。
今吾受陛下之命,吊民伐罪,但欲早安天下,不負當年師父囑托,今大功将成,割據當去,正宜乘勝而進,若加拖延,須被魏軍所算,天下戰亂,又将綿延矣!” 華佗道:“速治者,下藥便可,數日即愈,然曹仁箭上烏頭藥烈,丞相又未及時傳喚,以緻毒入骨髓,此法難以盡清餘毒,一時傷合,久後若再辛勞,此足必廢矣!”龐統緩緩道:“吾本山野閑人,得陛下知遇之恩,執掌軍國,非圖名望,欲為天下之人趨馳,為興元陛下赴死也,今兩臂雖折,可練就以足書字,便再失足,吾尚有口,有何慮哉?眼前天下未定,百日之期,吾不可虛耗,但請先生速治。
”華佗歎道:“關公乃一将之勇,丞相卻有天下之勇也!”有詩贊龐統道: 昔日關公刮骨時,将軍神勇世間知。
書生意氣飛揚日,又見當年豪壯詞。
華佗聽得龐統決意速治,遂投藥石,龐統服畢,沉沉睡去。
歸塵權掌諸事,與華佗道:“先生漂泊四方,救治天下之士,此誠可敬,然吾以為猶有不足也。
”華佗道:“萬望殿下指教。
”歸塵道:“曹丕自登位以來,大建宮廷,屢誅臣下,似此兄弟尚不能愛者,安肯愛天下之民?父皇故糾集四海英雄精銳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