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回 親仇愛恨無由算 苦痛辛酸安可知
關燈
小
中
大
心定,轉道箕關而向洛陽。
這邊馬忠等回潼關來告夏侯惇道:“張清兒連夜脫出重圍,返洛陽去了。
”夏侯惇便問賈诩,對曰:“中華陛下既從容而回,此番出征,又成畫餅矣!不如仆且回報陛下。
”夏侯惇從其言,自守潼關,先遣賈诩返回長安。
一日便到,禀曹丕道:“得鎮北王者,即得天下也,今女王既見其父,恐生異心,陛下縱有遙制之法,恐抵不過血親之情,宜早謀之。
” 曹丕笑道:“飄萍甘願東征,大違常理,朕豈能不防乎?當日委兵權于飄萍之日,已使徐晃、樂進牽制,更有曹休監軍,飄萍所督兵丁,皆非其往日統率之部,倘起異心,自取死也。
”賈诩拜服,并言曰:“雖是如此,宜遣細作探聽情報,以防不測。
”曹丕從之,即令人往洛陽打探。
原來當日葉飄零得楊盆施以妖術,方得脫身而走,軍到渑池,銮駕擺開。
春風拂面,柳絮飛揚,葉飄零攜慕容秋水立于軍前,但見對陣旗門開處,一女牽馬而出,天下戟架于烏翅環上,龍鳳雕回旋九重天間,果然有傾國傾城之貌,舉世無及之容,葉飄零望時,但見十數年前,淯水之畔所見垂髻幼女,今朝已是窈窕紅顔,而自己亦由一鎮軍閥登上九五之尊,身系一國之重,凡事再不可率性而行了。
這邊飄萍緩緩行出,見父皇兩鬓微霜,風塵滿面,無複當初意氣風發之時,十二年前緣铿一面,何嘗料到竟是自己父親,如今對陣疆場,互為敵國,亦隻能悲歎命運多舛,造化弄人了。
飄萍又覺心下作痛,伏地拜下,口稱:“不孝女犯上作亂,勞動父皇、母後大駕親臨,萬死莫贖!” 慕容秋水早欲向前,葉飄零拉住,低聲道:“秋水勿急,飄萍既至,朕自能庇護,縱有苦衷,亦可替其擔之。
”望飄萍道:“萍兒既受孟德托孤,自當盡心竭力,縱有冒犯中華之處,亦在情理之中,父皇安有責怪之意?當年逐流沅水,使萍兒出生即遭流離之痛,漂泊之苦,落拓狼窩,思之腸斷,更二十年來,朕絲毫未盡父母之責,倒累得萍兒東奔西走,竭精盡慮,難享安甯,今生朕負飄萍,飄萍不負朕矣!今日既到,可歸中華,使父皇補報前情,有何不便之處,父皇自可一力承當。
”飄萍聞言,不覺泫然欲泣,血氣翻騰,半晌道:“萍兒先擒母後,背反中華,今更妄起兵戈,殺人無數,有何面目歸國?縱父皇不究前罪,萍兒亦無顔存留世上。
” 葉飄零大驚道:“萍兒何出此言!”越出駕前,諸護衛欲跟,葉飄零叱道:“此朕親女,須汝等作甚!”踏步前來。
飄萍與徐晃、樂進道:“汝二人且到後軍,提防洛陽城内掩襲。
”徐晃樂進隻得去了。
飄萍喝退身周衆将,往前撲入父親懷中,珠淚滾下。
葉飄零溫言道:“萬事皆有其因,不可一概而論也,往日種種,皆是天意,萍兒無須挂心。
”捧起飄萍臉來問道:“當日萍兒欲兩國通交,朕已許之,今何故起兵至此?莫非因父皇平了漠北?”飄萍微微苦笑,淚珠滾落葉飄零掌心,聽她說道:“中華之勢,舉世難當,漠北本在父皇掌中也,況女兒領地,即父皇之地也,有何彼此之分?” 葉飄零道:“萍兒恨朕,至于此乎?”飄萍泣道:“兒雖不孝,焉敢怨恨父皇!女兒自記事以來,既聞荊楚英雄之名,仰望已非一日,奈何身居魏土,不能拜谒,深為歎恨。
女兒平生多有疑惑,今日出征,驚動父皇至此,願父皇為女解之。
” 葉飄零道:“年少多思,自不虛言,父皇願聞萍兒之見。
”飄萍即扶葉飄零上了玉雪馬,自坐父親身前,策馬而上高崗,揮鞭四瞰,山青水秀,阡陌交通,中華江山瑰麗,真四海難及。
飄萍倚在葉飄零胸前,低聲問道:“桓靈以後,天下由治而亂,神器傾移,有為之士,群隐山林叢裡,高尚之才,紛藏野谷之間,父皇卻起事江陵,終成大業,今回思往事,功過如何?” 葉飄零沉吟半晌,道:“父皇縱橫四海,掃清六合,生平雖殺人如麻,血債累累,然兵戈到處,孫堅覆滅,劉表束手,山越臣服,兩淮安甯,内收燕漢,外除鼠倭,非朕當初起事,則天下紛擾,群雄混戰,若從黃巾起義算起,無九十六載時光,百姓不得安居之樂也。
朕雖不敢輕比先賢,亦不能妄自菲薄也。
” 飄萍道:“父皇功業,自是舉世無匹,然父皇一生多經憂患,遍曆苦勞,先有
這邊馬忠等回潼關來告夏侯惇道:“張清兒連夜脫出重圍,返洛陽去了。
”夏侯惇便問賈诩,對曰:“中華陛下既從容而回,此番出征,又成畫餅矣!不如仆且回報陛下。
”夏侯惇從其言,自守潼關,先遣賈诩返回長安。
一日便到,禀曹丕道:“得鎮北王者,即得天下也,今女王既見其父,恐生異心,陛下縱有遙制之法,恐抵不過血親之情,宜早謀之。
” 曹丕笑道:“飄萍甘願東征,大違常理,朕豈能不防乎?當日委兵權于飄萍之日,已使徐晃、樂進牽制,更有曹休監軍,飄萍所督兵丁,皆非其往日統率之部,倘起異心,自取死也。
”賈诩拜服,并言曰:“雖是如此,宜遣細作探聽情報,以防不測。
”曹丕從之,即令人往洛陽打探。
原來當日葉飄零得楊盆施以妖術,方得脫身而走,軍到渑池,銮駕擺開。
春風拂面,柳絮飛揚,葉飄零攜慕容秋水立于軍前,但見對陣旗門開處,一女牽馬而出,天下戟架于烏翅環上,龍鳳雕回旋九重天間,果然有傾國傾城之貌,舉世無及之容,葉飄零望時,但見十數年前,淯水之畔所見垂髻幼女,今朝已是窈窕紅顔,而自己亦由一鎮軍閥登上九五之尊,身系一國之重,凡事再不可率性而行了。
這邊飄萍緩緩行出,見父皇兩鬓微霜,風塵滿面,無複當初意氣風發之時,十二年前緣铿一面,何嘗料到竟是自己父親,如今對陣疆場,互為敵國,亦隻能悲歎命運多舛,造化弄人了。
飄萍又覺心下作痛,伏地拜下,口稱:“不孝女犯上作亂,勞動父皇、母後大駕親臨,萬死莫贖!” 慕容秋水早欲向前,葉飄零拉住,低聲道:“秋水勿急,飄萍既至,朕自能庇護,縱有苦衷,亦可替其擔之。
”望飄萍道:“萍兒既受孟德托孤,自當盡心竭力,縱有冒犯中華之處,亦在情理之中,父皇安有責怪之意?當年逐流沅水,使萍兒出生即遭流離之痛,漂泊之苦,落拓狼窩,思之腸斷,更二十年來,朕絲毫未盡父母之責,倒累得萍兒東奔西走,竭精盡慮,難享安甯,今生朕負飄萍,飄萍不負朕矣!今日既到,可歸中華,使父皇補報前情,有何不便之處,父皇自可一力承當。
”飄萍聞言,不覺泫然欲泣,血氣翻騰,半晌道:“萍兒先擒母後,背反中華,今更妄起兵戈,殺人無數,有何面目歸國?縱父皇不究前罪,萍兒亦無顔存留世上。
” 葉飄零大驚道:“萍兒何出此言!”越出駕前,諸護衛欲跟,葉飄零叱道:“此朕親女,須汝等作甚!”踏步前來。
飄萍與徐晃、樂進道:“汝二人且到後軍,提防洛陽城内掩襲。
”徐晃樂進隻得去了。
飄萍喝退身周衆将,往前撲入父親懷中,珠淚滾下。
葉飄零溫言道:“萬事皆有其因,不可一概而論也,往日種種,皆是天意,萍兒無須挂心。
”捧起飄萍臉來問道:“當日萍兒欲兩國通交,朕已許之,今何故起兵至此?莫非因父皇平了漠北?”飄萍微微苦笑,淚珠滾落葉飄零掌心,聽她說道:“中華之勢,舉世難當,漠北本在父皇掌中也,況女兒領地,即父皇之地也,有何彼此之分?” 葉飄零道:“萍兒恨朕,至于此乎?”飄萍泣道:“兒雖不孝,焉敢怨恨父皇!女兒自記事以來,既聞荊楚英雄之名,仰望已非一日,奈何身居魏土,不能拜谒,深為歎恨。
女兒平生多有疑惑,今日出征,驚動父皇至此,願父皇為女解之。
” 葉飄零道:“年少多思,自不虛言,父皇願聞萍兒之見。
”飄萍即扶葉飄零上了玉雪馬,自坐父親身前,策馬而上高崗,揮鞭四瞰,山青水秀,阡陌交通,中華江山瑰麗,真四海難及。
飄萍倚在葉飄零胸前,低聲問道:“桓靈以後,天下由治而亂,神器傾移,有為之士,群隐山林叢裡,高尚之才,紛藏野谷之間,父皇卻起事江陵,終成大業,今回思往事,功過如何?” 葉飄零沉吟半晌,道:“父皇縱橫四海,掃清六合,生平雖殺人如麻,血債累累,然兵戈到處,孫堅覆滅,劉表束手,山越臣服,兩淮安甯,内收燕漢,外除鼠倭,非朕當初起事,則天下紛擾,群雄混戰,若從黃巾起義算起,無九十六載時光,百姓不得安居之樂也。
朕雖不敢輕比先賢,亦不能妄自菲薄也。
” 飄萍道:“父皇功業,自是舉世無匹,然父皇一生多經憂患,遍曆苦勞,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