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人見儀封有黑氣一道,橫亘于河。
如是者一日餘。
黑氣中見有大手,河水遂不下流,乃由旁決。
此黑氣與大手不知是何異矣。
先是春夏間,鄭州城壕遍地皆蛙,大小層累連銜,幾無隙地,斃于履、斃于車者不可勝計。
何由而來,何自而去,皆莫能曉。
及秋遂有河決之患。
蛙,陰類也,常止于窪,大水則不能容。
先見,是為大水異常之兆。
次年密縣城壕亦如此,殆有勝焉,人皆驚恐,而卒不驗。
此理不可知也。
又己卯夏,汜水決。
先是春間,有一足鳥大如雞,鳴集縣之文廟桐樹上。
人以為商羊見,主大水。
汜水縣果有水患。
次年密縣之超化寨有蟲鳴,其音如雲“二丈五”,适其時城壕蛙見,俱以為水來當深二丈五矣,卒複無事,然此蟲究不知為何蟲也。
江蘇寶山濱海。
海舊去城三十裡,今已至城邊。
嘉慶丁巳歲秋月,天大雷電風雨,一晝夜不止。
海水暴漲,水自城頭下,城門俱閉。
次午始晴明,城中人鹹至海塘閑,觀見大魚五,或身首截分為二,或從腰斷,或頭截其半,刀痕甚齊。
其魚首多類牛頭,非常魚之狀,一首重至千斤。
當是海中怪也。
然大雷電相搏一晝夜,神力幾不得勝,此怪亦非常矣。
家弟輩俱見之。
龜,《說文》:“舊也”,介蟲之長,四靈之一,其為物也壽,故古人多以命名。
宋代尚有之。
不知何時以為惡物,相避不以為名與字。
嘉慶己巳,朝鮮國遣陪臣韓用龜進表,以龜命名,猶存古意。
陝中金錢龜産于郭汾陽家廟蓮花池中。
小者如拇指,愈小愈珍,小者直錢百餘。
餘購得數枚,裹以紙,置行笥中。
越數日,取出透風,少飲以水,仍包置笥中,可遠行也(《山堂肆考》:“蘇州城南有道士養一龜,狀如錢,置合中,時使出戲衣褶間。
”殆即此也)。
王漁洋《居易錄》雲:“近京師筵席多尚異味,戲占絕句雲:”灤鲫黃羊滿玉盤,菜雞紫蟹等閑看。
‘“在漁洋時已覺奢靡甚矣。
近日筵席必用填鴨一,鴨值銀一兩有餘;魚翅必用鎮江肉翅,其上者斤直二兩有餘;鳇魚脆骨白者斤直二三兩。
一席之需竟有倍于何曾日食所費矣。
踵事增華,亦可懼也。
鳇魚脆骨,鳇魚頭也,出黑龍江。
餘使沈陽,聞其土人雲:“嘉慶十年前此物甚賤,一魚頭大者須一車載之,不過售錢五百。
自京中以此骨為美品,魚頭遂不肯售,競相晾曬發賣,每一斤亦須銀八九錢矣。
”曾記莫少空清友先生宴客設此味,座中有其鄉人以為涼粉也。
翼日,見先生問曰:“前日食君家所制涼粉特佳,曾令人學制,總不能及,不知何以有此味也?”聞者笑其村蠢,餘殊嘉其樸誠。
《爾雅》:“高,大蝦。
”李和叔林元《使琉球記》雲:“龍頭蝦,長尺餘,绛甲,朱髯,血睛,火鬣,類世所畫龍頭。
”徐葆光《傳信錄》雲:“一名高;《爾雅注》:高,大蝦也。
”無龍頭之說。
魚之飛必自銜其尾。
畜魚者運蹇,則其魚自飛入他人之池。
吾鄉松山湖多魚,畜魚者甚夥。
張孝廉介純嘗于冬至月遊湖邊,倏忽間似有風起,俄而水中潑剌聲。
守魚者哭,問之,曰:“時當冬深,魚皆潛伏水底。
今忽有聲,魚将飛矣。
”頃見魚皆自銜其尾圓若環,密如飛蝗,投于他池,須臾而盡。
魚豈能飛,蓋有使之者。
寶冠軍使奎,字五峰,号文垣,記養魚之法頗有足采者。
錄之:龍睛魚此種黑如墨,至尺餘不變者為上,謂之墨龍睛。
其有純白、純紅、純翠者,又有大片紅花者、細碎紅點者、虎皮者、紅白翠黑雜花者,變幻花樣,不能細述。
文人每就其花色名之。
總以身粗而勻,尾大而正,睛齊而稱,體正而圓,口團而闊,要其于水中起落遊動穩重平正,無俯仰奔竄之狀,令觀者神閑意靜,乃為上品。
又有一種蛋龍睛,乃蛋魚串種也。
蛋魚此種無脊刺,圓如鴨子。
其顔色花斑均如龍睛,唯無墨色,睛不外突耳。
身材頭尾所尚如前。
又有一種于頭上生肉指餘厚,緻兩眼内陷者,尤為玩家所尚。
此種純白而紅其首肉為上色,共名之曰獅子頭。
魚逾老,其首肉逾高大。
此種有于背上生一刺,或有一泡如金者,乃為文魚所串之故,不足貴也。
文魚此種顔色花斑亦如前,亦無墨色者,身體頭尾俱如龍睛,而兩眼不外突耳。
年久亦能生獅子頭。
所尚如前。
有脊刺,短者、缺者、不連者,乃蛋魚所串耳。
此三種另有洋種,無鱗,花斑細碎,尾有軟硬二種。
世多草魚,花色皆同此,而身細長,尾小。
佳者以紅魚尾有金管、白魚尾根有銀管者為尚。
亦無墨色者,名曰金魚。
又有赤鯉、金鲫,皆食魚所變。
無三四尾者,皆直尾也。
不過園池中蓄以點綴而已。
養法亦如各種,亦能生子得魚。
此三種另有洋種,無鱗而花斑細碎,其尾又有軟硬二種。
養魚斷不可用甜水。
近河則用河水,不然即用極苦澀井水,取其不生虱。
新泉水尤佳。
魚水綠乃活,不可換。
其色紅或黃必須換。
凡換水,必先備水一缸曬之,曬兩、三日乃可入魚。
魚最忌新冷水也。
水頻換,則魚褪色。
大缸一口養大魚五六寸者二三對足矣。
多則鬧熱擠觸不安,必緻損壞。
魚喂蟲必須清早,至晚令其食盡。
如有未盡者及缸底死蟲,晚間打淨。
夜間水靜則魚安,不然亦緻魚死之道。
再沙蟲中亦有别種惡蟲,亦須略擇。
子魚初生,以雞子煮熟,擰其黃于布上,擺于水中,子自知食之。
及三四分大,不能食大蟲,乃将蟲置細絹羅内,于水面篩之,有小蟲漏下者,與之食。
至五六分大,則居然食蟲矣。
魚子出淨之後至能于水中遊行時,須輕将閘草提于他器内,以水投之。
有魚仍取回原缸。
水定後,缸内有蟲如蝦而扁口如蜈蚣,最能齧小魚,宜揀淨,不然則盡為所害矣。
魚缸養魚總須明官窯缸,雖破百片,亦可鋸補。
瓦亦用明官窯瓦,缸外用鐵屑泥之,則不漏矣。
曬子須用紅沙淺缸,取其曬到底耳。
魚遍身起泡如水晶,乃天熱水壞。
以新涼水激之,不然即潰爛死矣。
魚瘦暗不歡,乃病也,即以鹽擦其遍身,另盆養之,使吐黑涎即愈。
鹽納入兩腮亦佳。
魚虱如臭虱而白色透如蝦色,一着身斷不可落,能使魚死,必須撈出。
以鹽擦之,亦佳。
魚子不可過曬
如是者一日餘。
黑氣中見有大手,河水遂不下流,乃由旁決。
此黑氣與大手不知是何異矣。
先是春夏間,鄭州城壕遍地皆蛙,大小層累連銜,幾無隙地,斃于履、斃于車者不可勝計。
何由而來,何自而去,皆莫能曉。
及秋遂有河決之患。
蛙,陰類也,常止于窪,大水則不能容。
先見,是為大水異常之兆。
次年密縣城壕亦如此,殆有勝焉,人皆驚恐,而卒不驗。
此理不可知也。
又己卯夏,汜水決。
先是春間,有一足鳥大如雞,鳴集縣之文廟桐樹上。
人以為商羊見,主大水。
汜水縣果有水患。
次年密縣之超化寨有蟲鳴,其音如雲“二丈五”,适其時城壕蛙見,俱以為水來當深二丈五矣,卒複無事,然此蟲究不知為何蟲也。
江蘇寶山濱海。
海舊去城三十裡,今已至城邊。
嘉慶丁巳歲秋月,天大雷電風雨,一晝夜不止。
海水暴漲,水自城頭下,城門俱閉。
次午始晴明,城中人鹹至海塘閑,觀見大魚五,或身首截分為二,或從腰斷,或頭截其半,刀痕甚齊。
其魚首多類牛頭,非常魚之狀,一首重至千斤。
當是海中怪也。
然大雷電相搏一晝夜,神力幾不得勝,此怪亦非常矣。
家弟輩俱見之。
龜,《說文》:“舊也”,介蟲之長,四靈之一,其為物也壽,故古人多以命名。
宋代尚有之。
不知何時以為惡物,相避不以為名與字。
嘉慶己巳,朝鮮國遣陪臣韓用龜進表,以龜命名,猶存古意。
陝中金錢龜産于郭汾陽家廟蓮花池中。
小者如拇指,愈小愈珍,小者直錢百餘。
餘購得數枚,裹以紙,置行笥中。
越數日,取出透風,少飲以水,仍包置笥中,可遠行也(《山堂肆考》:“蘇州城南有道士養一龜,狀如錢,置合中,時使出戲衣褶間。
”殆即此也)。
王漁洋《居易錄》雲:“近京師筵席多尚異味,戲占絕句雲:”灤鲫黃羊滿玉盤,菜雞紫蟹等閑看。
‘“在漁洋時已覺奢靡甚矣。
近日筵席必用填鴨一,鴨值銀一兩有餘;魚翅必用鎮江肉翅,其上者斤直二兩有餘;鳇魚脆骨白者斤直二三兩。
一席之需竟有倍于何曾日食所費矣。
踵事增華,亦可懼也。
鳇魚脆骨,鳇魚頭也,出黑龍江。
餘使沈陽,聞其土人雲:“嘉慶十年前此物甚賤,一魚頭大者須一車載之,不過售錢五百。
自京中以此骨為美品,魚頭遂不肯售,競相晾曬發賣,每一斤亦須銀八九錢矣。
”曾記莫少空清友先生宴客設此味,座中有其鄉人以為涼粉也。
翼日,見先生問曰:“前日食君家所制涼粉特佳,曾令人學制,總不能及,不知何以有此味也?”聞者笑其村蠢,餘殊嘉其樸誠。
《爾雅》:“高,大蝦。
”李和叔林元《使琉球記》雲:“龍頭蝦,長尺餘,绛甲,朱髯,血睛,火鬣,類世所畫龍頭。
”徐葆光《傳信錄》雲:“一名高;《爾雅注》:高,大蝦也。
”無龍頭之說。
魚之飛必自銜其尾。
畜魚者運蹇,則其魚自飛入他人之池。
吾鄉松山湖多魚,畜魚者甚夥。
張孝廉介純嘗于冬至月遊湖邊,倏忽間似有風起,俄而水中潑剌聲。
守魚者哭,問之,曰:“時當冬深,魚皆潛伏水底。
今忽有聲,魚将飛矣。
”頃見魚皆自銜其尾圓若環,密如飛蝗,投于他池,須臾而盡。
魚豈能飛,蓋有使之者。
寶冠軍使奎,字五峰,号文垣,記養魚之法頗有足采者。
錄之:龍睛魚此種黑如墨,至尺餘不變者為上,謂之墨龍睛。
其有純白、純紅、純翠者,又有大片紅花者、細碎紅點者、虎皮者、紅白翠黑雜花者,變幻花樣,不能細述。
文人每就其花色名之。
總以身粗而勻,尾大而正,睛齊而稱,體正而圓,口團而闊,要其于水中起落遊動穩重平正,無俯仰奔竄之狀,令觀者神閑意靜,乃為上品。
又有一種蛋龍睛,乃蛋魚串種也。
蛋魚此種無脊刺,圓如鴨子。
其顔色花斑均如龍睛,唯無墨色,睛不外突耳。
身材頭尾所尚如前。
又有一種于頭上生肉指餘厚,緻兩眼内陷者,尤為玩家所尚。
此種純白而紅其首肉為上色,共名之曰獅子頭。
魚逾老,其首肉逾高大。
此種有于背上生一刺,或有一泡如金者,乃為文魚所串之故,不足貴也。
文魚此種顔色花斑亦如前,亦無墨色者,身體頭尾俱如龍睛,而兩眼不外突耳。
年久亦能生獅子頭。
所尚如前。
有脊刺,短者、缺者、不連者,乃蛋魚所串耳。
此三種另有洋種,無鱗,花斑細碎,尾有軟硬二種。
世多草魚,花色皆同此,而身細長,尾小。
佳者以紅魚尾有金管、白魚尾根有銀管者為尚。
亦無墨色者,名曰金魚。
又有赤鯉、金鲫,皆食魚所變。
無三四尾者,皆直尾也。
不過園池中蓄以點綴而已。
養法亦如各種,亦能生子得魚。
此三種另有洋種,無鱗而花斑細碎,其尾又有軟硬二種。
養魚斷不可用甜水。
近河則用河水,不然即用極苦澀井水,取其不生虱。
新泉水尤佳。
魚水綠乃活,不可換。
其色紅或黃必須換。
凡換水,必先備水一缸曬之,曬兩、三日乃可入魚。
魚最忌新冷水也。
水頻換,則魚褪色。
大缸一口養大魚五六寸者二三對足矣。
多則鬧熱擠觸不安,必緻損壞。
魚喂蟲必須清早,至晚令其食盡。
如有未盡者及缸底死蟲,晚間打淨。
夜間水靜則魚安,不然亦緻魚死之道。
再沙蟲中亦有别種惡蟲,亦須略擇。
子魚初生,以雞子煮熟,擰其黃于布上,擺于水中,子自知食之。
及三四分大,不能食大蟲,乃将蟲置細絹羅内,于水面篩之,有小蟲漏下者,與之食。
至五六分大,則居然食蟲矣。
魚子出淨之後至能于水中遊行時,須輕将閘草提于他器内,以水投之。
有魚仍取回原缸。
水定後,缸内有蟲如蝦而扁口如蜈蚣,最能齧小魚,宜揀淨,不然則盡為所害矣。
魚缸養魚總須明官窯缸,雖破百片,亦可鋸補。
瓦亦用明官窯瓦,缸外用鐵屑泥之,則不漏矣。
曬子須用紅沙淺缸,取其曬到底耳。
魚遍身起泡如水晶,乃天熱水壞。
以新涼水激之,不然即潰爛死矣。
魚瘦暗不歡,乃病也,即以鹽擦其遍身,另盆養之,使吐黑涎即愈。
鹽納入兩腮亦佳。
魚虱如臭虱而白色透如蝦色,一着身斷不可落,能使魚死,必須撈出。
以鹽擦之,亦佳。
魚子不可過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