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裡》詩,有“騾車日日穿胡同”句。
道沖為餘叔高祖,名孔鋅,以雍正戊申保舉人才來京,然則騾車雍正時已有之矣。
大興金春甫克諧雲:“乾隆三十年後,京中惟馬車漸多,騾車尚罕見。
”蓋前此或有,自川運始盛行也。
車之有旁門,則紀文達始創也。
車旁開門礙于轉軸,于是将輪移後,始有後擋之制。
王漁洋《居易錄》載甘肅民間名字率多四字,如馬毛向上之類。
近見黔中一役卒名沙卧赤雞,亦奇。
《池北偶談》載“宋郎中師祁工書。
遘風疾,左手把筆,其工不減于舊。
” 又引《老學庵筆記》,載“陸元長、宗室不微、梁子輔皆左手作字,趙廣左手畫觀音大士”雲雲。
餘同年光州吳黼庭玉堂,壬戌進士,乙醜補殿試,考試試差皆左手書,奏折小字更奇。
按杜子美晚枯右臂,有“悠悠伏枕左書空”句。
明範叔成字元白,以左臂畫花鳥山水得名。
陳湘以左臂畫山水人物得名。
吾鄉陳遐伯為賊傷右腕,書畫皆用左。
錢田間《過遐伯》詩雲:“丹青一隻手,智慧再來身。
” 天之生物,雖五方之地燥濕不同,未有不以得雨為膏澤者。
西域則畏雨,蓋得風則穰,得雨則歉也。
其俗男女遇于途,有相識者必以接吻為敬,氵崩然作聲,更以聲大為能。
星伯同年見之,不禁大笑。
天地既異,固無怪其習俗也。
道光十一年辛卯,海口潮湧,江水因之泛溢,自江西以下,沿江州縣波災。
貴州則有蛟患。
吾鄉亦蛟水并發,東南鄉宛在水中。
大水時,一女子避未及,水幾沒腰。
有一人急援手救之,女子乃呼号大哭曰:“吾乃數十年貞節,何男子污我左臂。
”遂将同被災者菜刀自斷其臂,仍赴水而死。
惜不知姓氏,恐天下窮而貞者似此湮沒不少也。
又有被荒女子,年未及笄,與幼弟乞食于村館中。
适先生外出,借筆題雲:“沿門乞食施恩少,仰面求人受辱多。
欲賦歸來歸不得,臨流怅望涕滂沱。
”題畢揮淚而去。
先生歸見詩,詢諸弟子,追之不及。
次日,聞人報有女子同幼男死于河中。
惜未知姓氏。
日者王璞庵,行三,山西大同人,生不茹葷。
童時讀書古寺。
九歲略識文意,見道書喜之,頓有出世之志。
十二歲逃入宣化府之華陽山。
慮家人<見>之也,力避于人迹不到處,欲尋洞穴栖止。
山有五洞,俱有人在焉。
先一洞,其人甚癯,無衣,惟下體被以樹葉。
言皆鳥音,不能辨,以樹枝畫地作字相問答。
蓋康熙間參将學道入山者,忘其名。
别一洞,其人猬須可怖,語言不通,問之則畫地告以雍正間某盜逃入此者。
其二洞,人見之皆不禮,問之不應。
山中無食,隻食松毛。
有一種果味似杏,必先食此果而後食松則有味,否則不可下咽。
風雨至,則癯者令避入其洞,晴則卧洞外。
一日遊山後,為家人尋見,強之歸。
其所見之人,蓋皆百餘歲矣。
深山之中殆常有之,不獨華山為然也。
漁洋載覺隐吃飯事,嘗疑其傳聞有誤。
甲申正月二十日,圓明園引見贊善歸,過胡默軒九思家,見一人持一畫卷求售。
系甯公畫、覺隐書,成邸物也。
上有大同山翁凝始子題,雲,“甯公能詩善畫,不知何許人。
或隐或顯,當是避世之士。
與覺隐同心同德,覺隐到處,此公亦到。
覺隐本不能畫,畫皆甯仙之筆。
然有覺隐題,甯仙方肯著筆。
卻有一件奇特處,覺隐吃飯,此公不舉箸,隻靜坐。
及乎飯畢起身,甯仙亦飽,鼓腹而歌。
若甯仙吃飯,覺隐亦飽。
時人莫測其旨,因書以志之。
”據此,則漁洋非寓言。
然亦奇矣。
此卷成邸題字兩行,亦言初以漁洋為疑,後乃信之。
李進士薛,河南遂平人。
生未及歲,乳母抱之立門外閑望。
有肩菜者過,李卒然問曰:“汝非某某乎,何以至此?”乳母驚仆,以為妖也。
自是乃不言。
三歲認字讀書,過目不忘,其家皆以遠大期之。
自知前生姓薛,因名曰薛。
六歲時,本家昆仲就别塾讀書為文。
一日塾師改課文,小講甫就,有事他出,置文于案。
衆徒亦争出遊戲,掩門而已。
晚塾師歸,見文已改完,并師所改小講亦有更易之句。
師大駭,問之衆徒,别無客至,意東家亦無是人也。
越日又改課文,故置于案,托言有事又出,潛于外伺之。
午間回,見門開,闖然迳入,見薛方蹲于師座,執筆點竄未辍也。
師乃驚服。
古人詩雲“書到今生讀已遲”,信不誣也。
李中乾隆丙戌科進士。
惜乎不壽,蓋根基未深也。
人病有怪症,古籍常載之。
戊寅九月,有一人大解移時,糞不得盡,久之始畢。
自疑糞不得如此之多,回視見出一蟲,狀似蛔,以竿挑之,長幾丈餘,驚駭成疾。
邀餘内表弟胡伯扔治之,診視本無病,乃以驚得病也。
醫之半月始愈。
其蟲胡亦不識,即雲是蛔。
竊疑人腹亦不得容如此之大蟲也。
後與蘇舍人都禮話及,蘇自言曾得此病,但覺胸腹悶脹欲解。
及解時,有蟲出,移晷不得盡,呼人曳之。
蟲粗如拇指,長丈,頭扁而黑睛,曳出後亦無異。
蘇亦知醫,不能指其名也。
人生邀福之心過甚,則事之斷無是理者亦據信而不疑。
青烏之說不可廢,然一為所惑,則必終為所愚。
京中有趙八瘋子者,創為醫地之說。
嘗為武清一曾仟縣令者蔔地,告之曰:“适得吉壤,在某村某
道沖為餘叔高祖,名孔鋅,以雍正戊申保舉人才來京,然則騾車雍正時已有之矣。
大興金春甫克諧雲:“乾隆三十年後,京中惟馬車漸多,騾車尚罕見。
”蓋前此或有,自川運始盛行也。
車之有旁門,則紀文達始創也。
車旁開門礙于轉軸,于是将輪移後,始有後擋之制。
王漁洋《居易錄》載甘肅民間名字率多四字,如馬毛向上之類。
近見黔中一役卒名沙卧赤雞,亦奇。
《池北偶談》載“宋郎中師祁工書。
遘風疾,左手把筆,其工不減于舊。
” 又引《老學庵筆記》,載“陸元長、宗室不微、梁子輔皆左手作字,趙廣左手畫觀音大士”雲雲。
餘同年光州吳黼庭玉堂,壬戌進士,乙醜補殿試,考試試差皆左手書,奏折小字更奇。
按杜子美晚枯右臂,有“悠悠伏枕左書空”句。
明範叔成字元白,以左臂畫花鳥山水得名。
陳湘以左臂畫山水人物得名。
吾鄉陳遐伯為賊傷右腕,書畫皆用左。
錢田間《過遐伯》詩雲:“丹青一隻手,智慧再來身。
” 天之生物,雖五方之地燥濕不同,未有不以得雨為膏澤者。
西域則畏雨,蓋得風則穰,得雨則歉也。
其俗男女遇于途,有相識者必以接吻為敬,氵崩然作聲,更以聲大為能。
星伯同年見之,不禁大笑。
天地既異,固無怪其習俗也。
道光十一年辛卯,海口潮湧,江水因之泛溢,自江西以下,沿江州縣波災。
貴州則有蛟患。
吾鄉亦蛟水并發,東南鄉宛在水中。
大水時,一女子避未及,水幾沒腰。
有一人急援手救之,女子乃呼号大哭曰:“吾乃數十年貞節,何男子污我左臂。
”遂将同被災者菜刀自斷其臂,仍赴水而死。
惜不知姓氏,恐天下窮而貞者似此湮沒不少也。
又有被荒女子,年未及笄,與幼弟乞食于村館中。
适先生外出,借筆題雲:“沿門乞食施恩少,仰面求人受辱多。
欲賦歸來歸不得,臨流怅望涕滂沱。
”題畢揮淚而去。
先生歸見詩,詢諸弟子,追之不及。
次日,聞人報有女子同幼男死于河中。
惜未知姓氏。
日者王璞庵,行三,山西大同人,生不茹葷。
童時讀書古寺。
九歲略識文意,見道書喜之,頓有出世之志。
十二歲逃入宣化府之華陽山。
慮家人<見>之也,力避于人迹不到處,欲尋洞穴栖止。
山有五洞,俱有人在焉。
先一洞,其人甚癯,無衣,惟下體被以樹葉。
言皆鳥音,不能辨,以樹枝畫地作字相問答。
蓋康熙間參将學道入山者,忘其名。
别一洞,其人猬須可怖,語言不通,問之則畫地告以雍正間某盜逃入此者。
其二洞,人見之皆不禮,問之不應。
山中無食,隻食松毛。
有一種果味似杏,必先食此果而後食松則有味,否則不可下咽。
風雨至,則癯者令避入其洞,晴則卧洞外。
一日遊山後,為家人尋見,強之歸。
其所見之人,蓋皆百餘歲矣。
深山之中殆常有之,不獨華山為然也。
漁洋載覺隐吃飯事,嘗疑其傳聞有誤。
甲申正月二十日,圓明園引見贊善歸,過胡默軒九思家,見一人持一畫卷求售。
系甯公畫、覺隐書,成邸物也。
上有大同山翁凝始子題,雲,“甯公能詩善畫,不知何許人。
或隐或顯,當是避世之士。
與覺隐同心同德,覺隐到處,此公亦到。
覺隐本不能畫,畫皆甯仙之筆。
然有覺隐題,甯仙方肯著筆。
卻有一件奇特處,覺隐吃飯,此公不舉箸,隻靜坐。
及乎飯畢起身,甯仙亦飽,鼓腹而歌。
若甯仙吃飯,覺隐亦飽。
時人莫測其旨,因書以志之。
”據此,則漁洋非寓言。
然亦奇矣。
此卷成邸題字兩行,亦言初以漁洋為疑,後乃信之。
李進士薛,河南遂平人。
生未及歲,乳母抱之立門外閑望。
有肩菜者過,李卒然問曰:“汝非某某乎,何以至此?”乳母驚仆,以為妖也。
自是乃不言。
三歲認字讀書,過目不忘,其家皆以遠大期之。
自知前生姓薛,因名曰薛。
六歲時,本家昆仲就别塾讀書為文。
一日塾師改課文,小講甫就,有事他出,置文于案。
衆徒亦争出遊戲,掩門而已。
晚塾師歸,見文已改完,并師所改小講亦有更易之句。
師大駭,問之衆徒,别無客至,意東家亦無是人也。
越日又改課文,故置于案,托言有事又出,潛于外伺之。
午間回,見門開,闖然迳入,見薛方蹲于師座,執筆點竄未辍也。
師乃驚服。
古人詩雲“書到今生讀已遲”,信不誣也。
李中乾隆丙戌科進士。
惜乎不壽,蓋根基未深也。
人病有怪症,古籍常載之。
戊寅九月,有一人大解移時,糞不得盡,久之始畢。
自疑糞不得如此之多,回視見出一蟲,狀似蛔,以竿挑之,長幾丈餘,驚駭成疾。
邀餘内表弟胡伯扔治之,診視本無病,乃以驚得病也。
醫之半月始愈。
其蟲胡亦不識,即雲是蛔。
竊疑人腹亦不得容如此之大蟲也。
後與蘇舍人都禮話及,蘇自言曾得此病,但覺胸腹悶脹欲解。
及解時,有蟲出,移晷不得盡,呼人曳之。
蟲粗如拇指,長丈,頭扁而黑睛,曳出後亦無異。
蘇亦知醫,不能指其名也。
人生邀福之心過甚,則事之斷無是理者亦據信而不疑。
青烏之說不可廢,然一為所惑,則必終為所愚。
京中有趙八瘋子者,創為醫地之說。
嘗為武清一曾仟縣令者蔔地,告之曰:“适得吉壤,在某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