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辛未七月,彗星見,長五尺餘。
問之欽天監,以為含譽星。
唐懿宗鹹通五年彗星見,司天奏以為含譽瑞星,宣示中外。
《居易錄》載康熙中彗星見,給事中粘本盛上言以為含譽星。
案《晉書,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譽,光耀似彗,喜則含譽射”。
唐司天蓋又以彗似含譽而名之矣。
《志》又曰“妖星,一日彗星”,“見則兵起,大水”。
此次星以七月五日戌初後見于中台,屬柳宿,至牛宮約百日,至天漢中。
案是星行緯度順天市垣,曆星、張、翼、轸、角、亢、氐、房、心、尾、箕,至牛、鬥間方隐,故行百日。
《史記。
天官書》曰“柳、七星、張,三河”,謂分野也。
《晉。
天文志》曰:“自柳七度至張十六度,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
”又曰:“河内入張九度。
”《漢。
天文志》曰“襖星,不出三年,其下有軍。
”歲癸酉九月,滑縣有李文臣、牛亮臣之亂。
是年睢州上泛,河決,甯陵一帶俱為澤國。
考《占驗書》有“血及廟門”句(廟門謂太廟門也),林清之亂,紫禁城内殺人,太廟後牆血及矣。
《周禮疏》引《春秋緯運鬥樞》、《文耀鈎》并雲:“太微宮有五帝座星。
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
“ 緯書之說,後世多疑不經。
道光壬寅,英夷有欲來天津之謠。
都人有設乩蔔問者。
太歲真人丁邁降壇,判雲:“殷天君即過此,當邀之。
”有頃神降,問者問神何往,判雲:“将往天津會議。
五帝輪遞值年,一帝管五百歲。
今時為赤怒帝值年。
若有大事,仍集五帝會議。
茲靈威仰諸帝尚未到,天機不可洩也。
”然則緯書可盡目為僞托欤? 《說文》“,覆蓋也,從皿聲”,烏含切。
《玉篇》“于含切”。
《廣韻》屬二十二覃谙宇下,烏含切。
按《說。
文注》作合,是乃含字之誤,蓋宋本刻工之錯。
汲古閣仿宋大字本、額絢齋仿宋小字本俱不敢擅改也。
今人遂以字有平,仄二音,非也。
有一友宴客,席間,客話及贈馬事。
在坐一少年卒然問曰:“母馬耶?父馬耶?”滿坐匿笑。
主人解之曰:“馬有以母稱者,即可以父母稱。
”翼曰,友言于餘。
因撿《史記。
平準書》,“而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注》:《漢書音義》曰:“皆乘父馬,有牝馬間其間則是,故斥出不得會同。
”又《史記。
秦紀》徐廣曰:“秦地有父馬生駒。
”“父馬”二字甚典雅。
娃娃,《說文》:“吳、越之間謂好曰娃。
”今通稱幼孩為娃娃。
雇工王姓名秋兒,年二十許矣。
女仆高媪舊與之同村居,一時稱秋兒為娃娃,舉室哄然。
晚間詢之,據段媪雲:北方謂人在某地生者則曰某地娃娃。
如京裡生,則稱京裡娃娃,屯裡生則稱某屯裡娃娃。
謂秋兒為娃娃者,蓋追言其所生之地也。
說頗有理。
若陝西人直稱年三、四十許者亦曰娃娃。
書此以備方言一則。
吾鄉俗稱日至未刻為日偏西,當是日平西之訛耳。
日平西,高麗詩人曾用之。
李齊賢詩曰:“木頭雕作小唐雞,筋子粘來壁上栖。
此鳥膠膠執時節,慈顔始是日平西。
” 唐雞,據高麗詩當是鳥名。
京中有人家門首貼一聯雲:“竈下已無新晉馬,釜中猶有舊唐雞。
”自與高麗詩有别。
聞晉馬、唐雞二物,翁閣學、紀文達皆不識為何典,未查出。
古詩“遺我雙鯉魚,中有尺素書”。
高句骊溟州有女子與書生約為婚姻,父母欲别納婿,女子以帛書屬魚。
書生烹魚得書,遂往諧約焉。
此亦伍中寄書之一證。
饽饽,古之饣畢饣羅也。
《玉篇》“饣畢饣羅,餅屬”,《廣韻》“餌也”。
《資暇錄》“畢羅者,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因名。
今字從食,非也”。
《升庵外集》“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
按今京中書為饽饽,有硬面饽饽、發面饽饽、笪子饽饽、笪子饽饽、實子兒饽饽等名。
又新歲用水煮食若南人所謂餃子者,曰煮饽饽。
《名義考》:“京師人謂餅曰{麻食}{麻依},當為母母。
《禮》八珍淳母,煎醢加黍上,沃以膏者是也。
“按今饽饽制法與淳母絕不相似,即煮饽饽亦無須加黍沃膏,《名義考》之說誤矣。
饽,《玉篇》蒲沒切,面饽。
《廣韻》同。
北人呼入聲字音近平,如呼粥為周之類。
饽饽特轉音為波波耳。
《名義考》謂為{麻食}{麻食}.《玉篇》“{麻食},莫波切。
”“{麻食},食也,出《異字苑》。
”《廣韻》“莫婆切”,列摩字下。
是即升庵所謂磨磨也。
今河南呼為磨磨,字當作{麻食}.京中呼為波波,字當作饽。
以母字解者遠甚。
俗說“三不知”,意料不到之辭也,但不知所本。
伯山族弟雲:“《左傳》‘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俗說當本此。
” 俗說“強盜不入五女之門”。
漢光祿勳陳蕃谏桓帝曰:“鄙諺言‘盜不過五女門’,以女貧家也。
‘”俗說由來久矣。
京中俗語謂何時曰“多早晚”(早字俗言讀音近盞)。
《隋書。
藝術傳》:“樂人王令言,亦妙達音律。
大業末,炀帝将幸江都。
令言之子嘗從,于戶外彈琵琶,作翻調《安公子曲》。
令言時卧室中,聞之大驚,蹶然而起,曰:”變,變。
‘急
問之欽天監,以為含譽星。
唐懿宗鹹通五年彗星見,司天奏以為含譽瑞星,宣示中外。
《居易錄》載康熙中彗星見,給事中粘本盛上言以為含譽星。
案《晉書,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譽,光耀似彗,喜則含譽射”。
唐司天蓋又以彗似含譽而名之矣。
《志》又曰“妖星,一日彗星”,“見則兵起,大水”。
此次星以七月五日戌初後見于中台,屬柳宿,至牛宮約百日,至天漢中。
案是星行緯度順天市垣,曆星、張、翼、轸、角、亢、氐、房、心、尾、箕,至牛、鬥間方隐,故行百日。
《史記。
天官書》曰“柳、七星、張,三河”,謂分野也。
《晉。
天文志》曰:“自柳七度至張十六度,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
”又曰:“河内入張九度。
”《漢。
天文志》曰“襖星,不出三年,其下有軍。
”歲癸酉九月,滑縣有李文臣、牛亮臣之亂。
是年睢州上泛,河決,甯陵一帶俱為澤國。
考《占驗書》有“血及廟門”句(廟門謂太廟門也),林清之亂,紫禁城内殺人,太廟後牆血及矣。
《周禮疏》引《春秋緯運鬥樞》、《文耀鈎》并雲:“太微宮有五帝座星。
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
“ 緯書之說,後世多疑不經。
道光壬寅,英夷有欲來天津之謠。
都人有設乩蔔問者。
太歲真人丁邁降壇,判雲:“殷天君即過此,當邀之。
”有頃神降,問者問神何往,判雲:“将往天津會議。
五帝輪遞值年,一帝管五百歲。
今時為赤怒帝值年。
若有大事,仍集五帝會議。
茲靈威仰諸帝尚未到,天機不可洩也。
”然則緯書可盡目為僞托欤? 《說文》“,覆蓋也,從皿聲”,烏含切。
《玉篇》“于含切”。
《廣韻》屬二十二覃谙宇下,烏含切。
按《說。
文注》作合,是乃含字之誤,蓋宋本刻工之錯。
汲古閣仿宋大字本、額絢齋仿宋小字本俱不敢擅改也。
今人遂以字有平,仄二音,非也。
有一友宴客,席間,客話及贈馬事。
在坐一少年卒然問曰:“母馬耶?父馬耶?”滿坐匿笑。
主人解之曰:“馬有以母稱者,即可以父母稱。
”翼曰,友言于餘。
因撿《史記。
平準書》,“而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注》:《漢書音義》曰:“皆乘父馬,有牝馬間其間則是,故斥出不得會同。
”又《史記。
秦紀》徐廣曰:“秦地有父馬生駒。
”“父馬”二字甚典雅。
娃娃,《說文》:“吳、越之間謂好曰娃。
”今通稱幼孩為娃娃。
雇工王姓名秋兒,年二十許矣。
女仆高媪舊與之同村居,一時稱秋兒為娃娃,舉室哄然。
晚間詢之,據段媪雲:北方謂人在某地生者則曰某地娃娃。
如京裡生,則稱京裡娃娃,屯裡生則稱某屯裡娃娃。
謂秋兒為娃娃者,蓋追言其所生之地也。
說頗有理。
若陝西人直稱年三、四十許者亦曰娃娃。
書此以備方言一則。
吾鄉俗稱日至未刻為日偏西,當是日平西之訛耳。
日平西,高麗詩人曾用之。
李齊賢詩曰:“木頭雕作小唐雞,筋子粘來壁上栖。
此鳥膠膠執時節,慈顔始是日平西。
” 唐雞,據高麗詩當是鳥名。
京中有人家門首貼一聯雲:“竈下已無新晉馬,釜中猶有舊唐雞。
”自與高麗詩有别。
聞晉馬、唐雞二物,翁閣學、紀文達皆不識為何典,未查出。
古詩“遺我雙鯉魚,中有尺素書”。
高句骊溟州有女子與書生約為婚姻,父母欲别納婿,女子以帛書屬魚。
書生烹魚得書,遂往諧約焉。
此亦伍中寄書之一證。
饽饽,古之饣畢饣羅也。
《玉篇》“饣畢饣羅,餅屬”,《廣韻》“餌也”。
《資暇錄》“畢羅者,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因名。
今字從食,非也”。
《升庵外集》“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
按今京中書為饽饽,有硬面饽饽、發面饽饽、笪子饽饽、笪子饽饽、實子兒饽饽等名。
又新歲用水煮食若南人所謂餃子者,曰煮饽饽。
《名義考》:“京師人謂餅曰{麻食}{麻依},當為母母。
《禮》八珍淳母,煎醢加黍上,沃以膏者是也。
“按今饽饽制法與淳母絕不相似,即煮饽饽亦無須加黍沃膏,《名義考》之說誤矣。
饽,《玉篇》蒲沒切,面饽。
《廣韻》同。
北人呼入聲字音近平,如呼粥為周之類。
饽饽特轉音為波波耳。
《名義考》謂為{麻食}{麻食}.《玉篇》“{麻食},莫波切。
”“{麻食},食也,出《異字苑》。
”《廣韻》“莫婆切”,列摩字下。
是即升庵所謂磨磨也。
今河南呼為磨磨,字當作{麻食}.京中呼為波波,字當作饽。
以母字解者遠甚。
俗說“三不知”,意料不到之辭也,但不知所本。
伯山族弟雲:“《左傳》‘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俗說當本此。
” 俗說“強盜不入五女之門”。
漢光祿勳陳蕃谏桓帝曰:“鄙諺言‘盜不過五女門’,以女貧家也。
‘”俗說由來久矣。
京中俗語謂何時曰“多早晚”(早字俗言讀音近盞)。
《隋書。
藝術傳》:“樂人王令言,亦妙達音律。
大業末,炀帝将幸江都。
令言之子嘗從,于戶外彈琵琶,作翻調《安公子曲》。
令言時卧室中,聞之大驚,蹶然而起,曰:”變,變。
‘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