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32) -- 單挑中的逃走(7) -- 關文之戰(4)

關燈
2文醜意識到戰局明顯對自己不利,雖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為主因詳細分析見“1”。

    結論:如同無法判定武力原因是文醜“心怯”的主因一樣,我們也無法判定總體戰局的不利和局部戰場的危機四伏就是造成文醜“心怯”的主因,因為文醜畢竟是在與關羽交手之後才“心怯”的。我們也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此時沖出的不是關羽,而是樂進,甚至是夏侯敦,文醜還會“心怯”嗎?多半不會!文醜很有可能會撥馬回走,但卻不會有那麼恐懼。

    3心理預期與實際情況的反差問題;雖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為主因---------

    文醜從敗兵的回報中了解到,顔良是為一赤面長髯大漢所斬,而且文醜也一定聽到了一些細節描述--顔良是在沒有做出任何有效動作的情況下被斬的。因此文醜會認為曹營中确有極其勇敢的武将,但此将未必武藝就有多高。

    文醜射翻張遼并與徐晃接戰30合後,文醜應該知道對方雖不如自己但亦絕非泛泛之輩。此時文醜或許做出了這麼一個判斷:這個使斧子的家夥可能是曹營中武藝最高的。這也能解釋文醜為何非要死追着徐晃不放--他跟曹操的心思一樣:我要是能斬了你最猛的上将,整個戰局就能轉為對我有利!

    于是他就死追徐晃,可正在這時關公出現了,而且文醜與其甫一交手即感覺到對方武藝出乎意外的高!前邊說了,文醜可能有這麼個心理預期,那就是:曹營中武藝最強者,也就是徐晃這樣的,文醜沒有想到還有比徐晃更厲害的,可現在卻真的出來一位更厲害的,因此文醜自然會十分驚懼。其實文醜此時的感受與老年趙雲甫遇姜維時的感受是一樣的,當時子龍也是大驚失色:“不意此中會有這等人物!”

    煮酒必須承認,這一推測雖然存在許多合理因素,但在原文中卻完全沒有明顯的支持證據,而完全屬於憑空推測,與煮酒經常進行的有根據的推測是不同的。因此,将這種憑空推測做為文醜心怯的主因,是難以服衆的。不過,這個憑空推測在原文中卻也找不出明顯不利于它的證據,因此該推測可以做為文醜心怯的原因之一。

    顔良之死給文醜的心理壓力問題;雖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為主因----------

    關公一出現,文醜除了驚懼于其武力之外,對其相貌肯定也狠狠吃了一驚:奧,這就是突陣斬了顔良之人吧?

    前文說了,文醜從敗兵口中聽到一些顔良被殺時的細節,本來是認定顔良被殺是出于不備而非武力不濟的,但文醜本人畢竟沒有親眼看到過那個場景,而是道聽途說的,因此這種看法很容易動搖。或者說,文醜對於“顔良之死并非緣于武力不濟”這個判斷,是個表層意識,但在做出這個表層意識的同時,文醜的内心深處不知不覺也存下了這麼一個潛層意識--“也許顔良真的是因為武力不濟才被殺的?”這種潛意識好比一枚定時炸彈,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上升為表層意識而左右人們的情緒的,甚至恐怕連文醜都未必意識到自己有這麼一個潛意識。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會隐隐地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大對頭,但卻一時也沒想出怎麼個不對頭法,然後被其他事情或情緒一沖,就淡忘了;但當事情真的變得不妙時,又會猛醒:我說怎麼當時覺得不大對頭呢!

    煮酒猜測,文醜就有可能屬於這種情況,表面上他相信顔良并非因武力不濟而死,但在自己也難以察覺的潛意識中又存在某種疑惑和憂慮。不過,在為顔良複仇的強烈情緒作用下,文醜無暇認真感受和處理這種潛意識的疑惑,直至遇到關羽。

    關羽殺出以後,文醜與之甫一照面,通過赤面長髯這些外貌特徵,可能就猜出此人即殺顔良之人。此時文醜多半還沒有心生怯意。但一經交手,文醜馬上感覺到對方武功深不可測,因此原來的那個表意識馬上就動搖了,而埋藏在心底的那個潛意識突然上升為表意識,文醜突然會有這麼個念頭:不好,那些小兵可能沒看清楚,也許老顔根本就不是在無備時被殺的,也許他真的是因為武力不濟才喪的命!文醜一這麼想,您說他能不害怕嗎?

    同上,這一推測也屬於憑空推測,無法做為文醜心怯的主因,但卻可以做為文醜心怯的原因之一。

    5以上兩種或三種或四種原因兼而有之,難分主次

    煮酒認同此論。

    ---------------------------

    總結一下煮酒對於此戰的看法:

    1無法判斷武力原因是文醜“心怯”逃走的主因,但也無法找出其他原因做為主因。因此,此戰隻能算做半有效單挑戰例,如果沒有另一個半有效單挑戰例予以配合的話,該戰例自身難以做為武力判定的依據。

    2煮酒不認為文醜與關羽的武力差距就是2個回合。因此對於“文醜2合即敗于關羽”的觀點,以及據此判定關羽攻擊遠高于趙雲的論證,煮酒均無法認同。

    3如果文醜形勢并非如此不利,亦無嚴重心理障礙,則文醜當能勉力支撐,并與關羽形成久戰态勢;但關羽突然殺出時的武力處於爆發狀态,其勢有可能十分駭人,但難以持久。(此點為個人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