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

關燈
三國武将的武力問題一直是衆多三國同好的熱門話題。酒某不才,鬥膽要出個系列詳細分析讨論一下這個問題。酒某才疏學淺,有不到之處,還望諸位三國同好不吝指點一二。

    在正式評比之前,先需要說明幾件事情--即本武力點評所遵循的幾個重要原則:

    (1)唯一依據:《三國演義》

    拙文所論三國武将之武力,完全依據羅貫中之《三國演義》,與正史(如《三國志》)中記錄的人物武力和戰績無關,與正史中人物的統軍、指戰、以及智謀運用等方面的能力就更無關了。所以,說白了,這是篇為了好玩過瘾才寫的東東,跟學術研究完全沾不上邊兒。請研究正史的朋友看到此處就一笑跳過吧,呵呵。

    另外,各類評書和民間傳說民間故事也概不作為參考依據,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文藝作品對三國武将武力的描寫和表現相互間存在極大差異,令人無所适從;另外,它們的流傳廣度也無法與三國演義相比。因此,以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三國演義為唯一依據,應該是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2)羅本與毛本的差異問題

    目前網上能夠找到的隻有毛本,這是毛宗崗父子根據明朝中葉的嘉靖本改編而成;嘉靖本又稱羅本或原本。總體上來講,毛本文字較羅本精練,且具有更強的政治傾向性,文學價值也許更高一些;但毛氏父子對於原本進行了有目的有選擇性的删改和增補,令原本中大量生動細節不複為讀者所知,因此趣味性有所降低。這個問題在武将陣前交鋒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多數演義同好認為,在陣前交鋒場景的細節描寫方面,毛本明顯遜于羅本,因此趣味性亦遜于羅本;且毛本在删改過程中平添了許多錯漏和于理不合之處。因此,僅以武力問題論,羅本遠優。“今宵酒醒”兄是這方面的評論專家,出有系列文章專門研讨兩個版本在戰陣交鋒方面描寫之優劣異同;另“遼東管甯”兄于此亦頗多研究,并有多篇評論文字散見于本壇,諸公可多所參考。

    酒某這個武力點評亦希望以羅本(原本、嘉靖本)為依據;奈酒某身居海外,無緣親讀羅本,因此隻能做出如下安排:

    --凡酒某已掌握的羅本描寫,即以羅本為依據進行點評;--酒某尚未掌握的羅本描寫,暫時隻能以毛本為依據進行點評;若伺後發現與羅本有重大差異時再進行修改;(3)隻關注“前三國”武将

    本文将整套《三國演義》分為“前三國”、“中三國”和“後三國”三部份:前三國自第1回始至第77回結束,中、後三國則自第78回始至第120回即全書結束。分界線是關公之敗亡。

    本文隻關注在前三國時期出現的武将。對于跨越前、中、後三國的武将,将其大緻分為兩大類,一類在前三國時期已成名且武力已基本定型者,如:趙雲、張合、魏延、周泰等,在進行武力點評和排名時,将考慮其全部戰績;另一類武将在中、後三國時期的武力表現明顯優于前三國時期,如:馬岱、丁奉、徐盛等,則将主要考慮前三國戰績,其在中、後三國之戰績僅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