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4) -- 單挑與突襲(4)
關燈
小
中
大
本篇歸納一下單挑與突襲的判定标準。本标準僅針對以擊敗敵将為目的的單挑戰例,51回中曹洪/曹仁、70回中黃忠、101回中魏延/關興那樣的誘敵詐敗戰例,不在此讨論範圍之内。
1凡滿足以下條件,一律判定為單挑(排除突襲):
(1)寫明回合數的
如:“雲長出馬,隻一合斬了華雄,提頭入獻,衆皆大喜”(5)、“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于馬下”(84),等等。
(2)寫明“交鋒”、“交馬”字樣的
(3)寫明“正遇攔路”字樣或類似字樣的
如:“苞見了趙雲,言曰:“丞相恐老将軍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應。聞老将軍被困,故殺透重圍。正遇魏将薛則攔路,被某殺之。”(84)
2凡滿足以下條件者,一律判定為“非單挑”:
(1)從上下文看可以确認被擒斬一方背對攻擊一方舉例:陳武從背後趕上張英并殺之。
再如:“關羽之殺孟坦--“孟坦曰:“吾有一計:先将鹿角攔定關口,待他到時,小将引兵和他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公可用暗箭射之。...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隻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隻一刀,砍為兩段。”
這裡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發生單挑,一方不敵敗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殺死,這種情況應視作前面單挑的自然延續,而不應判定為突襲。具體案例如關羽斬車胄。關羽斬文醜一戰情況較複雜,後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時并未“敗”,因此孟坦後來被殺不應被視作是前面單挑的自然延續)
(2)文中有“措手不及”、“大驚無措”等字樣如:關羽之刺顔良、黃忠之斬夏侯、魏延之斬王雙、姜維之挑徐質,等等。
3“事後報道”式的簡筆戰例,一般判為單挑(排除突襲)。
---------------------------------------------------
非陣前交鋒所殺者,不判為單挑,但也不判為突襲,因為這根本就不能算做戰例舉例:馬岱斬魏延。
再如:“安排已畢,楊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軍馬,可放入城。”關興跟崔諒先行,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興手起刀落,斬楊陵于馬下。崔諒大驚,急撥馬奔到吊橋邊,張苞大喝曰:“賊子休走!汝等詭計,如何瞞得丞相耶!”手起一槍,刺崔諒于馬下。”(92)
再如:魏延之殺韓玄,以及張翼之殺劉璝
(劉璝在城上大罵。嚴顔方待取箭射之,忽見城上一将,拔劍砍翻劉璝,開門投降。玄德軍馬入雒城,劉循開西門走脫,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殺劉璝者,乃武陽人張翼也(64))
這四個案例都是在遭到攻擊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沒想到會大禍臨頭的情況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雙方當時是“戰友關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戰例,更遑論單挑了。
特殊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趙雲挑高覽當判為突襲。
1凡滿足以下條件,一律判定為單挑(排除突襲):
(1)寫明回合數的
如:“雲長出馬,隻一合斬了華雄,提頭入獻,衆皆大喜”(5)、“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于馬下”(84),等等。
(2)寫明“交鋒”、“交馬”字樣的
(3)寫明“正遇攔路”字樣或類似字樣的
如:“苞見了趙雲,言曰:“丞相恐老将軍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應。聞老将軍被困,故殺透重圍。正遇魏将薛則攔路,被某殺之。”(84)
2凡滿足以下條件者,一律判定為“非單挑”:
(1)從上下文看可以确認被擒斬一方背對攻擊一方舉例:陳武從背後趕上張英并殺之。
再如:“關羽之殺孟坦--“孟坦曰:“吾有一計:先将鹿角攔定關口,待他到時,小将引兵和他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公可用暗箭射之。...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隻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隻一刀,砍為兩段。”
這裡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發生單挑,一方不敵敗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殺死,這種情況應視作前面單挑的自然延續,而不應判定為突襲。具體案例如關羽斬車胄。關羽斬文醜一戰情況較複雜,後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時并未“敗”,因此孟坦後來被殺不應被視作是前面單挑的自然延續)
(2)文中有“措手不及”、“大驚無措”等字樣如:關羽之刺顔良、黃忠之斬夏侯、魏延之斬王雙、姜維之挑徐質,等等。
3“事後報道”式的簡筆戰例,一般判為單挑(排除突襲)。
---------------------------------------------------
非陣前交鋒所殺者,不判為單挑,但也不判為突襲,因為這根本就不能算做戰例舉例:馬岱斬魏延。
再如:“安排已畢,楊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軍馬,可放入城。”關興跟崔諒先行,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興手起刀落,斬楊陵于馬下。崔諒大驚,急撥馬奔到吊橋邊,張苞大喝曰:“賊子休走!汝等詭計,如何瞞得丞相耶!”手起一槍,刺崔諒于馬下。”(92)
再如:魏延之殺韓玄,以及張翼之殺劉璝
(劉璝在城上大罵。嚴顔方待取箭射之,忽見城上一将,拔劍砍翻劉璝,開門投降。玄德軍馬入雒城,劉循開西門走脫,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殺劉璝者,乃武陽人張翼也(64))
這四個案例都是在遭到攻擊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沒想到會大禍臨頭的情況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雙方當時是“戰友關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戰例,更遑論單挑了。
特殊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趙雲挑高覽當判為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