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四回南雄鎮雷雨交兵
涪陵将廣州改為翔龍府,又得範國昌等風雲會合,一時如龍得水,遂覺意氣自雄,神采英暢。
一日大集府堂商議,謂燕超曰:“某欲分兵兩路,夾攻元師,一師由五羊城趨陽江,越肇慶、高要等處,纡道以攻韶州之後:一師由峽山出涵晖谷,度浈陽峽,抵曲江,攻韶州之前。
卿當其後,某當其前。
韶州若下,張景略必奔南雄,可乘破竹之勢,長驅直進,使疾雷不及掩耳,一鼓成功。
”燕超等皆然之。
涪陵留兵三萬,命種世龍、範國昌等守城,自率兵一萬,以關普靈為先鋒,扈德威、韓搏虎副之,餘者随軍聽用,分撥既定,即時起行。
燕超亦在營中,令寇複雷為先鋒,史進、焦芳次隊,斛律亢宗、拓拔琳三隊,張懷亮、甯文廣四隊,自統衆将押後,五隊并進。
又将人馬列作五龍奔海之陣,由肇慶抄出韶州右路而進。
涪陵前軍,徑達曲江,至日觀台。
元兵阻定芙蓉山,當道下寨。
關普靈令人哨探,乃大同總兵丁不拔也,暗思:此人乃長洲籍貫,外強中幹,必無膽氣,命多張旗幟,多鼓金聲,以震蕩其心,方與之戰。
果然丁不拔一見宋師,便準備迎敵厮殺,宋營中幾次鼓角齊鳴,旗-麾動,皆不見出戰,疑有詐謀,正在錯愕之間,關普靈出其不意敗之。
丁不拔甚忿。
次日,又率兵讨戰,關普靈橫刀勒馬而出,戰不數合,宋師後隊忽亂。
因有元兵在後,軍士皆驚。
普靈下令曰:“回顧者,斬。
”督兵向前極力攻殺,元兵遂潰。
少頃,宋營後元入伏兵,俱被扈德威、韓搏虎二将殺敗,四散奔走。
宋兵大殺一陣,有元将鄢知節救應兵至,方始收軍。
涪陵大軍既至,謂此間已離韶州不遠,且将人馬略屯,候燕超兵至,夾攻破之。
且說寇複雷一軍,由高要縣直趨英德,張景略亦料宋師兩路齊進,令馬如龍屯兵英德城中,寇複雷思奪其城以搶頭功,直抵城下,誤入伏中,為馬如龍所破,頗有損傷。
複雷十分納悶,自思前隊失利,已幹紀律,欲極力攻打,又城小而堅,一時不下,左右思索無計。
遂跨馬出營,且看元兵動靜。
見城門緊閉.城西一山,巍然在望,上有旗号招展,人語馬嘶。
暗思:此山可瞰城中虛實,元兵預先駐紮,防我師乘高以瞰英德也。
複雷又問左右:“此山何名?”左右曰:“此大慶山也。
”複雷喜曰:“計在是矣!”率兵直往争山,元兵死據山腰,酣戰良久,馬如龍在城上望見,恐奪去此山,急率兵接應,寇複雷便接住如龍厮殺,不數合,忽報宋兵入城,如龍情知有失,虛掩一槍,回馬便走,寇複雷從後追殺。
元兵大敗,如龍奔至城下,見吊橋拽起,城上悉是宋師,欲奮勇攻城,則箭如飛蝗。
又後面追兵已近,不敢迎敵,遂望曲江而走。
寇複雷取了英德,暗喜曰:“而今可免罪矣!” 且說馬如龍帶領殘兵,直過曲江界口,正遇丁不拔、鄢知節,三人合兵一處,如龍曰;“韶州後路已陷,與公前路相持者,誰人兵也?”丁不拔曰:“即趙宋主也。
”如龍喜曰:“此易與耳。
趙涪陵未谙兵事,恃衆深入,不知地利,前去有鹿頭寨,南道路狹,孤懸一徑,吾與交鋒,引入絕地。
丁将軍以精騎斷後。
鄢将軍用柴草、木石阻塞其前,火焚之。
涪陵成擒矣!”二人皆雲:“此計甚善,”分頭去訖。
且說涪陵兵屯芙蓉山,元将馬如龍引本部兵,聲言索戰,宋營中扈德威、韓搏虎皆願出馬,有副将王建忠曰:“不勞先鋒,建忠一往足矣!”涪陵甚喜曰:“諸君如此努力,元師不難破矣!”随命史霸、種世虎領兵五百,從後策應。
王建忠引兵一馬殺出,見如龍所部悉輕弓短箭,笑曰:“此遊兵也!” 遂令軍士各持長斧,如牆而進。
馬如龍抵敵不住,拍馬便走。
建忠驟馬趕來,馬如龍回身又戰數合,建忠抖擻精神,奮勇沖殺,馬如龍又敗。
軍士皆棄甲抛盔,騾馬糗糧,失落滿地,迤逦望鹿頭寨而逃。
建忠大疑,約住追兵,令人哨探而進。
忽又見塵土大起,知是種世虎、史霸接應兵至,建忠聞報,放心前進,且恐二将來分其功,大驅人馬,直抵鹿頭。
鄢知節一軍從半山殺出,一派喊聲,伏兵即在後面,将幹柴亂草塞住山口,順風舉火,煙漲蔽空。
王建忠大驚,欲殺回寨口,量已塞斷歸路,前面鄢知節人馬阻住,自知難免,咬牙切齒,大呼陷陣,橫沖直搗,殺開血路,鄢知節揮戈迎戰時,已被建忠一槍刺中左腕,幾乎墜馬,賴元兵保護,建忠得以突出,人馬折損過半。
建忠率領殺往山後而走,卻無去路,兩廂俱是危崖峭壁,勒馬回轉,不數裡,正遇丁不拔引兵截住,大呼曰:“宋将休走! 某在此等候多時矣!”建忠忿怒,挺槍躍馬交手,不一合,元兵先将絆馬繩将馬拽倒,搭起撓勾,活擒建忠,盡降其衆。
種世虎、史霸二将引兵殺至山前,被鄢知節一軍阻定,二将情知建忠已入虎口,無可救應。
忽元兵大隊擁出,聞建忠被擒,二将大驚,不敢抵敵,師亦大潰。
時有丁不拔、馬如龍、鄢知節三将合兵,将王建忠械至韶州,張景略立命枭首,号令城上,并降兵殲之。
即出五萬騎兵,離城三十裡下寨,餘者命監軍赤老溫統之守城。
卻說種世虎、史霸領敗兵回營,正值涪陵會食,二将伏地請死,言建忠被擒全軍盡覆,救應不及之故,一時滿營皆驚。
涪陵投箸而起,喝退二将升帳,謂衆将曰:“張宏範滅我國家,殄我宗社,已屬不共戴天。
今其子景略又如此猖獗,欺我太甚,某與景略,誓決雌雄。
”命史霸由間道走報燕超,令倍道而進,兩處合兵,限三日立下韶州,有功者不吝爵賞,不用命者,殺無赦”,部署既畢,怒氣不息,全身披挂,欲親臨戰陣。
關普靈、皇甫-二人谏曰:“勝敗乃兵家之常。
建忠不谙鄉道,誤陷險地,偶有敗挫,大隊未損傷也。
殿下必親冒矢石,然則軍将何用哉?”涪
一日大集府堂商議,謂燕超曰:“某欲分兵兩路,夾攻元師,一師由五羊城趨陽江,越肇慶、高要等處,纡道以攻韶州之後:一師由峽山出涵晖谷,度浈陽峽,抵曲江,攻韶州之前。
卿當其後,某當其前。
韶州若下,張景略必奔南雄,可乘破竹之勢,長驅直進,使疾雷不及掩耳,一鼓成功。
”燕超等皆然之。
涪陵留兵三萬,命種世龍、範國昌等守城,自率兵一萬,以關普靈為先鋒,扈德威、韓搏虎副之,餘者随軍聽用,分撥既定,即時起行。
燕超亦在營中,令寇複雷為先鋒,史進、焦芳次隊,斛律亢宗、拓拔琳三隊,張懷亮、甯文廣四隊,自統衆将押後,五隊并進。
又将人馬列作五龍奔海之陣,由肇慶抄出韶州右路而進。
涪陵前軍,徑達曲江,至日觀台。
元兵阻定芙蓉山,當道下寨。
關普靈令人哨探,乃大同總兵丁不拔也,暗思:此人乃長洲籍貫,外強中幹,必無膽氣,命多張旗幟,多鼓金聲,以震蕩其心,方與之戰。
果然丁不拔一見宋師,便準備迎敵厮殺,宋營中幾次鼓角齊鳴,旗-麾動,皆不見出戰,疑有詐謀,正在錯愕之間,關普靈出其不意敗之。
丁不拔甚忿。
次日,又率兵讨戰,關普靈橫刀勒馬而出,戰不數合,宋師後隊忽亂。
因有元兵在後,軍士皆驚。
普靈下令曰:“回顧者,斬。
”督兵向前極力攻殺,元兵遂潰。
少頃,宋營後元入伏兵,俱被扈德威、韓搏虎二将殺敗,四散奔走。
宋兵大殺一陣,有元将鄢知節救應兵至,方始收軍。
涪陵大軍既至,謂此間已離韶州不遠,且将人馬略屯,候燕超兵至,夾攻破之。
且說寇複雷一軍,由高要縣直趨英德,張景略亦料宋師兩路齊進,令馬如龍屯兵英德城中,寇複雷思奪其城以搶頭功,直抵城下,誤入伏中,為馬如龍所破,頗有損傷。
複雷十分納悶,自思前隊失利,已幹紀律,欲極力攻打,又城小而堅,一時不下,左右思索無計。
遂跨馬出營,且看元兵動靜。
見城門緊閉.城西一山,巍然在望,上有旗号招展,人語馬嘶。
暗思:此山可瞰城中虛實,元兵預先駐紮,防我師乘高以瞰英德也。
複雷又問左右:“此山何名?”左右曰:“此大慶山也。
”複雷喜曰:“計在是矣!”率兵直往争山,元兵死據山腰,酣戰良久,馬如龍在城上望見,恐奪去此山,急率兵接應,寇複雷便接住如龍厮殺,不數合,忽報宋兵入城,如龍情知有失,虛掩一槍,回馬便走,寇複雷從後追殺。
元兵大敗,如龍奔至城下,見吊橋拽起,城上悉是宋師,欲奮勇攻城,則箭如飛蝗。
又後面追兵已近,不敢迎敵,遂望曲江而走。
寇複雷取了英德,暗喜曰:“而今可免罪矣!” 且說馬如龍帶領殘兵,直過曲江界口,正遇丁不拔、鄢知節,三人合兵一處,如龍曰;“韶州後路已陷,與公前路相持者,誰人兵也?”丁不拔曰:“即趙宋主也。
”如龍喜曰:“此易與耳。
趙涪陵未谙兵事,恃衆深入,不知地利,前去有鹿頭寨,南道路狹,孤懸一徑,吾與交鋒,引入絕地。
丁将軍以精騎斷後。
鄢将軍用柴草、木石阻塞其前,火焚之。
涪陵成擒矣!”二人皆雲:“此計甚善,”分頭去訖。
且說涪陵兵屯芙蓉山,元将馬如龍引本部兵,聲言索戰,宋營中扈德威、韓搏虎皆願出馬,有副将王建忠曰:“不勞先鋒,建忠一往足矣!”涪陵甚喜曰:“諸君如此努力,元師不難破矣!”随命史霸、種世虎領兵五百,從後策應。
王建忠引兵一馬殺出,見如龍所部悉輕弓短箭,笑曰:“此遊兵也!” 遂令軍士各持長斧,如牆而進。
馬如龍抵敵不住,拍馬便走。
建忠驟馬趕來,馬如龍回身又戰數合,建忠抖擻精神,奮勇沖殺,馬如龍又敗。
軍士皆棄甲抛盔,騾馬糗糧,失落滿地,迤逦望鹿頭寨而逃。
建忠大疑,約住追兵,令人哨探而進。
忽又見塵土大起,知是種世虎、史霸接應兵至,建忠聞報,放心前進,且恐二将來分其功,大驅人馬,直抵鹿頭。
鄢知節一軍從半山殺出,一派喊聲,伏兵即在後面,将幹柴亂草塞住山口,順風舉火,煙漲蔽空。
王建忠大驚,欲殺回寨口,量已塞斷歸路,前面鄢知節人馬阻住,自知難免,咬牙切齒,大呼陷陣,橫沖直搗,殺開血路,鄢知節揮戈迎戰時,已被建忠一槍刺中左腕,幾乎墜馬,賴元兵保護,建忠得以突出,人馬折損過半。
建忠率領殺往山後而走,卻無去路,兩廂俱是危崖峭壁,勒馬回轉,不數裡,正遇丁不拔引兵截住,大呼曰:“宋将休走! 某在此等候多時矣!”建忠忿怒,挺槍躍馬交手,不一合,元兵先将絆馬繩将馬拽倒,搭起撓勾,活擒建忠,盡降其衆。
種世虎、史霸二将引兵殺至山前,被鄢知節一軍阻定,二将情知建忠已入虎口,無可救應。
忽元兵大隊擁出,聞建忠被擒,二将大驚,不敢抵敵,師亦大潰。
時有丁不拔、馬如龍、鄢知節三将合兵,将王建忠械至韶州,張景略立命枭首,号令城上,并降兵殲之。
即出五萬騎兵,離城三十裡下寨,餘者命監軍赤老溫統之守城。
卻說種世虎、史霸領敗兵回營,正值涪陵會食,二将伏地請死,言建忠被擒全軍盡覆,救應不及之故,一時滿營皆驚。
涪陵投箸而起,喝退二将升帳,謂衆将曰:“張宏範滅我國家,殄我宗社,已屬不共戴天。
今其子景略又如此猖獗,欺我太甚,某與景略,誓決雌雄。
”命史霸由間道走報燕超,令倍道而進,兩處合兵,限三日立下韶州,有功者不吝爵賞,不用命者,殺無赦”,部署既畢,怒氣不息,全身披挂,欲親臨戰陣。
關普靈、皇甫-二人谏曰:“勝敗乃兵家之常。
建忠不谙鄉道,誤陷險地,偶有敗挫,大隊未損傷也。
殿下必親冒矢石,然則軍将何用哉?”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