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八回劉先鋒修書取漳州
卻說邵武路制置使王方,乃河南阌鄉人氏。
登至元初進士,有文武才,以判福甯州,升任此職。
常謂邵武乃八閩上遊,邵武震動,則訴流而下,諸郡皆魚肉矣。
此時聞宋師奪了杉關,長驅而來。
李繼業逃回,忙與知府常庚揚、護軍泰順不哩、副統制朱昶等,商議應敵之策。
王方曰:“宋人不谙向導,深入重地。
為兵法所忌。
朱統制引步兵一千,埋伏鶴沖溪左右。
其地南道路狹,且多葦蘆,最利火攻。
去五裡有山,曰‘樵山’,下有蒙谷,護軍可領騎兵一千埋伏,俟敵兵過後擊之。
吾以大軍策應兩處,李總兵與府公護守城池,此番縱不能殺退宋師,亦令敵人膽落矣!”分撥已定,諸将去訖。
果然劉瑛、史進前哨已過千松嶺,漸近鶴沖溪口,尚無準備。
石雄曰:“前面沿溪路險,恐防有詐。
且王制使知兵,不可不慮。
”劉瑛然之,分兵三隊而進,前隊有失,次隊接應。
次隊有失,後隊接應。
史進奮勇争先,恰入溪口,葦蘆中伏兵齊起,朱昶殺來,史進迎住。
元兵方才舉火,次隊劉瑛已到,一齊混戰。
朱昶敗走,史進追及樵山。
蒙谷内号炮響時,泰順不哩引兵殺出,史進、劉瑛被圍在垓心。
大戰良久,不能抵敵,方欲退走。
後隊劉-、石雄又到,雙馬夾攻,用生力兵始退元軍,四将合兵追趕不數裡,王方大軍已到,宋師困乏,朱昶、泰順不哩領兵殺回,四将不支,大敗而奔。
劉瑛不提防,被王方拈弓搭箭,射中左腕。
史進舍命沖殺保護,劉瑛方免,仍舊退回千松嶺下寨。
涪陵中軍繼至,即聞敗績,切責諸将,俱各謝罪。
涪陵自提大隊搦戰。
王方深溝固壘,一騎不出。
涪陵大怒,勒兵攻營,堅不可入。
縱馬至鹿角邊,細窺其營,布置井井有法。
暗驚敵将,不可小觑。
方欲回馬,忽見元營中,旌旗麾動,一聲鼓響,突出精騎殺來。
有朱昶、李庠二将,飛馬直奔涪陵,大呼:“趙宋孺子休走!”涪陵舞劍相迎,不三合,抵敵不住,落荒而走。
衆将俱被精兵圍裡厮殺,不及保護。
隻有拓跋琳,一見大怒,狂叫如雷,飛馬趕上,手起一斧,李庠落馬。
朱昶見李庠已死,忿怒不休,揮刀來戰。
恰好馬遇陽、史進亦到,朱昶正慌,史進輕舒猿臂,活擒過馬,元兵始退。
而宋師亦有損傷。
三将齊保涪陵回營。
皇甫-、侯長孺二人谏曰:“殿下荷興複重任,不可親犯鋒镝。
語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今後切宜珍重,防有他變。
”涪陵口雖允諾,心中不以為然,命将朱昶監下。
卻說朱昶有兄朱昌,為團練副使,聞弟被擒,十分忿怒。
入帳請兵決戰,王方不許,朱-不悅而退。
次日朱呂引本部人馬,竟不奉令,直來宋營讨戰。
衆将已有準備,命石雄引一軍略戰數合,詐敗以驕之。
朱-性烈如火,大驅人馬,恨不踏平宋營,救出朱昶。
忽連珠炮響,兩軍殺出,右有馬遇樂,左有查士珩,元軍圍在垓心。
朱-危急,卻得泰順不哩引兵殺入。
朱-人馬已損大半,狼狽而歸。
王方怒其不遵軍令,喝令斬之。
衆将再三請饒,王方怒始稍解曰:“且看用人之際,押赴軍政司,重責一百軍棍。
”打至五十,衆将又苦苦告免,方始發放,降副使為萬戶。
朱-滿面羞慚而退。
宋營得知,涪陵命放過朱昶,賜以酒食,撫以溫語,令往元軍招降朱。
朱昶欣然願往,偷入營中,與朱-言及此事。
朱-正含恨在心,約内外夾攻,以火起為号。
朱昶複命訖。
一日王方大出軍馬,與宋師決戰良久,未分勝負。
忽元軍後帳,屯糧處火起,王方情知有變,急往救護突出。
史進、劉-二将,将王方抵住,宋師已攻入營中。
泰順不哩見前後皆有宋兵,棄營而走,被拓跋琳斧劈兩段,元兵大敗。
王方一騎馬,一杆槍,潰圍殺出,領殘兵急奔邵武。
遠望城上,靜悄悄不見一軍,心中大疑。
令軍士大呼,城上問為誰?王方答之。
忽一聲鼓響,刀槍齊豎,劍戟林立。
涪陵憑闌坐定,左有劉瑛,右有馬晉臣,指定王方笑曰:“将軍何自苦,不如歸順宋室,名列鼎鼐,爾副将赤爾溫,吾已誅之矣。
”将首級擲下。
王方怒氣填胸,揮兵攻城。
隻見城門開處,張懷亮飛馬殺出,大呼:“休要走了王方!”馬遇樂從東門殺出,查士珩從西門殺出,一齊來捉王方。
王方知是不敵,忽見亂軍中一将,白馬銀槍,所到處宋師披靡,細認之,乃杉關總兵李繼業也。
二人号召敗殘兵馬,殺開血路,望漳州而去。
涪陵盡降
登至元初進士,有文武才,以判福甯州,升任此職。
常謂邵武乃八閩上遊,邵武震動,則訴流而下,諸郡皆魚肉矣。
此時聞宋師奪了杉關,長驅而來。
李繼業逃回,忙與知府常庚揚、護軍泰順不哩、副統制朱昶等,商議應敵之策。
王方曰:“宋人不谙向導,深入重地。
為兵法所忌。
朱統制引步兵一千,埋伏鶴沖溪左右。
其地南道路狹,且多葦蘆,最利火攻。
去五裡有山,曰‘樵山’,下有蒙谷,護軍可領騎兵一千埋伏,俟敵兵過後擊之。
吾以大軍策應兩處,李總兵與府公護守城池,此番縱不能殺退宋師,亦令敵人膽落矣!”分撥已定,諸将去訖。
果然劉瑛、史進前哨已過千松嶺,漸近鶴沖溪口,尚無準備。
石雄曰:“前面沿溪路險,恐防有詐。
且王制使知兵,不可不慮。
”劉瑛然之,分兵三隊而進,前隊有失,次隊接應。
次隊有失,後隊接應。
史進奮勇争先,恰入溪口,葦蘆中伏兵齊起,朱昶殺來,史進迎住。
元兵方才舉火,次隊劉瑛已到,一齊混戰。
朱昶敗走,史進追及樵山。
蒙谷内号炮響時,泰順不哩引兵殺出,史進、劉瑛被圍在垓心。
大戰良久,不能抵敵,方欲退走。
後隊劉-、石雄又到,雙馬夾攻,用生力兵始退元軍,四将合兵追趕不數裡,王方大軍已到,宋師困乏,朱昶、泰順不哩領兵殺回,四将不支,大敗而奔。
劉瑛不提防,被王方拈弓搭箭,射中左腕。
史進舍命沖殺保護,劉瑛方免,仍舊退回千松嶺下寨。
涪陵中軍繼至,即聞敗績,切責諸将,俱各謝罪。
涪陵自提大隊搦戰。
王方深溝固壘,一騎不出。
涪陵大怒,勒兵攻營,堅不可入。
縱馬至鹿角邊,細窺其營,布置井井有法。
暗驚敵将,不可小觑。
方欲回馬,忽見元營中,旌旗麾動,一聲鼓響,突出精騎殺來。
有朱昶、李庠二将,飛馬直奔涪陵,大呼:“趙宋孺子休走!”涪陵舞劍相迎,不三合,抵敵不住,落荒而走。
衆将俱被精兵圍裡厮殺,不及保護。
隻有拓跋琳,一見大怒,狂叫如雷,飛馬趕上,手起一斧,李庠落馬。
朱昶見李庠已死,忿怒不休,揮刀來戰。
恰好馬遇陽、史進亦到,朱昶正慌,史進輕舒猿臂,活擒過馬,元兵始退。
而宋師亦有損傷。
三将齊保涪陵回營。
皇甫-、侯長孺二人谏曰:“殿下荷興複重任,不可親犯鋒镝。
語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今後切宜珍重,防有他變。
”涪陵口雖允諾,心中不以為然,命将朱昶監下。
卻說朱昶有兄朱昌,為團練副使,聞弟被擒,十分忿怒。
入帳請兵決戰,王方不許,朱-不悅而退。
次日朱呂引本部人馬,竟不奉令,直來宋營讨戰。
衆将已有準備,命石雄引一軍略戰數合,詐敗以驕之。
朱-性烈如火,大驅人馬,恨不踏平宋營,救出朱昶。
忽連珠炮響,兩軍殺出,右有馬遇樂,左有查士珩,元軍圍在垓心。
朱-危急,卻得泰順不哩引兵殺入。
朱-人馬已損大半,狼狽而歸。
王方怒其不遵軍令,喝令斬之。
衆将再三請饒,王方怒始稍解曰:“且看用人之際,押赴軍政司,重責一百軍棍。
”打至五十,衆将又苦苦告免,方始發放,降副使為萬戶。
朱-滿面羞慚而退。
宋營得知,涪陵命放過朱昶,賜以酒食,撫以溫語,令往元軍招降朱。
朱昶欣然願往,偷入營中,與朱-言及此事。
朱-正含恨在心,約内外夾攻,以火起為号。
朱昶複命訖。
一日王方大出軍馬,與宋師決戰良久,未分勝負。
忽元軍後帳,屯糧處火起,王方情知有變,急往救護突出。
史進、劉-二将,将王方抵住,宋師已攻入營中。
泰順不哩見前後皆有宋兵,棄營而走,被拓跋琳斧劈兩段,元兵大敗。
王方一騎馬,一杆槍,潰圍殺出,領殘兵急奔邵武。
遠望城上,靜悄悄不見一軍,心中大疑。
令軍士大呼,城上問為誰?王方答之。
忽一聲鼓響,刀槍齊豎,劍戟林立。
涪陵憑闌坐定,左有劉瑛,右有馬晉臣,指定王方笑曰:“将軍何自苦,不如歸順宋室,名列鼎鼐,爾副将赤爾溫,吾已誅之矣。
”将首級擲下。
王方怒氣填胸,揮兵攻城。
隻見城門開處,張懷亮飛馬殺出,大呼:“休要走了王方!”馬遇樂從東門殺出,查士珩從西門殺出,一齊來捉王方。
王方知是不敵,忽見亂軍中一将,白馬銀槍,所到處宋師披靡,細認之,乃杉關總兵李繼業也。
二人号召敗殘兵馬,殺開血路,望漳州而去。
涪陵盡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