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
關燈
小
中
大
即今欲渡緣何事,如此扁舟不可行。
範國昌吟畢笑曰:“降臣拒叛臣,類聚怎交兵!”司馬肅亦笑曰:“甯為叛将死,不作降臣生。
”二人不敢濟江,遂轉京口而去。
且說涪陵公趙晟,與二馬随着衆商,直至真臘國。
此城猶在占城國之西南由廣州發船,北風十日可到。
其國天氣寒,風土大異。
國中望天處,微有小痕。
古雲:女娲氏補之所不至也! 其俗嫁娶,男歸女舍,國人生女,至九歲,即請僧誦經,作梵法,損其童身,謂他日必能諧好。
宜家室,至十歲即嫁,其妻或與人私,夫必大喜,謂妻美故。
而立法最酷,凡國人殺害華人者,依法賞死。
如華人殺國人至死者,即重罰金。
無金,則賣身取金贖罪。
刑有斬手頭足,燒火烙印胸背、黥額,或木削尻其标,即絞罪也。
然無盜少訟,大凡人家失物,知盜是某,不吐實,以鍋煎油待沸,出手探之,果盜,則手随腐爛,否則如故,蓋其術如此。
又有浮石圖十二座,或兩造結訟,難分曲直。
令兩造各坐一塔外,用各眷屬提防巡視,或一二日,或三四日,不直者,必得奇疾異症,直者無恙,謂之座天獄,亦土神之靈也。
似此則較中土少無數獄訟盜賊矣。
衆商在彼,争相居奇,惟涪陵與二馬宴然無事。
一日報有滿刺加國王,遣使來聘,與真臘聯姻,國王已允。
不日将送公主至矣。
涪陵抑郁一無聊,日日感歎,亦與二馬至三街六市等處觀玩。
見百貨雲集,異産雜沓,舉不知為何物何用?土音人形,亦與中國懸殊。
時值退朝,有無數車馬,紛紛攘揍,道旁者指示之曰:“若者大夫,若者國相,若者公候勳戚,若者酋長軍将也。
儀制率多猥瑣,人物亦多怪異,觀罷而歸,衆商正在誇奇争勝,你得貓睛珠,我得交臂玉;你誇清泥乃無價之寶,我炫陽燧為希世之珍。
這邊誇勝,那邊道強,聒絮不了,真是賣物當行,不消說得。
今按真臘國所産最珍者,惟有夜明珠,其珠光彩若月,照人無妍媸,皆成美麗。
漢成帝時,入獻中國,飛燕以賜婕妤,此其證也。
但此珠不常産,雖産,外商亦不能采也。
一日國中沸騰,傳言滿刺加固公主已至。
涪陵亦與二馬齊往觀之,見本國車馬過畢,随有小香車十餘隊,蜂擁而來,其中粗钗俊粉,媸妍不一。
嗣後一辇香車,雲蠻霓旌,侍從皆肅,衆嘩然曰:“公主至矣!”視其中,一女子,回面孿耳,-唇曆齒,伛肩皤腹,裙底蓮船,約尺有五。
而金冠象簡,珠圍翠裙,抹巾障袖,猶強作媚态。
涪陵不覺破涕一笑,二馬觀之,亦失聲大笑。
國人争相贊美,意涪陵諸人,皆共笑其美也。
卻說真臘國王,年老仁慈,武備不修。
有紅夷國王,秃忽魯,聞真臘與滿刺加聯姻結盟,疑有并吞紅夷之意。
命大将鳌奴,率衆島酋長,兵伐真臘。
國王大恐,集文武商議,勉強命将禦之。
紅夷酋将鳌奴,勇健異常,所部皆碧眼赤發,耳帶金環,似人似鬼,兇惡之徒。
兼善火攻,兵所到處,靡不殘破。
真臘兵将聞名,早已心膽俱裂。
且幸鳌奴統兵,已離真臘不遠,忽見海中現出一隻巨魚,如狀——,嘴似鹦鹉,共有八足,略現半身,即望之若山,八足微動,波濤洶湧,雪浪排空。
鳌奴知是真臘浮胡之魚阻舟,不敢前進,退回紅夷去了。
國王大喜,謂是天意不欲強暴淩慈良之國也。
涪陵住此數年,見非可久-,辭别衆商,衆商以定風珠贈之,遂與二馬拽起風帆,駕舟起舵,望占城進發。
涪陵緘口真臘,不言故國者數年,舟中歎曰:“頻年海外,飄泊無歸,中都阻隔,雲山缥渺,萬裡之行,何時已乎?晟以茕獨靡依,不足論矣,深累二兄,撇桑梓而-異域耳。
,’二馬齊聲曰:“是何言也?弟兄雖愚魯武夫,頗明大義,縱使蒙古混一中國,弟兄若歸,便稽首而稱臣哉!”涪陵曰:“想惠州一戰,趙氏無噍類矣,我等宜就近廣南諸國,探聽的确,可歸則歸。
”一行賴有定風珠,海中無虞,不日已至暹羅之釣魚島。
島邊酋長部落,知是中國人,一直放過,遂入暹羅,三人變姓名,權在暹羅-身,待時而動。
範國昌吟畢笑曰:“降臣拒叛臣,類聚怎交兵!”司馬肅亦笑曰:“甯為叛将死,不作降臣生。
”二人不敢濟江,遂轉京口而去。
且說涪陵公趙晟,與二馬随着衆商,直至真臘國。
此城猶在占城國之西南由廣州發船,北風十日可到。
其國天氣寒,風土大異。
國中望天處,微有小痕。
古雲:女娲氏補之所不至也! 其俗嫁娶,男歸女舍,國人生女,至九歲,即請僧誦經,作梵法,損其童身,謂他日必能諧好。
宜家室,至十歲即嫁,其妻或與人私,夫必大喜,謂妻美故。
而立法最酷,凡國人殺害華人者,依法賞死。
如華人殺國人至死者,即重罰金。
無金,則賣身取金贖罪。
刑有斬手頭足,燒火烙印胸背、黥額,或木削尻其标,即絞罪也。
然無盜少訟,大凡人家失物,知盜是某,不吐實,以鍋煎油待沸,出手探之,果盜,則手随腐爛,否則如故,蓋其術如此。
又有浮石圖十二座,或兩造結訟,難分曲直。
令兩造各坐一塔外,用各眷屬提防巡視,或一二日,或三四日,不直者,必得奇疾異症,直者無恙,謂之座天獄,亦土神之靈也。
似此則較中土少無數獄訟盜賊矣。
衆商在彼,争相居奇,惟涪陵與二馬宴然無事。
一日報有滿刺加國王,遣使來聘,與真臘聯姻,國王已允。
不日将送公主至矣。
涪陵抑郁一無聊,日日感歎,亦與二馬至三街六市等處觀玩。
見百貨雲集,異産雜沓,舉不知為何物何用?土音人形,亦與中國懸殊。
時值退朝,有無數車馬,紛紛攘揍,道旁者指示之曰:“若者大夫,若者國相,若者公候勳戚,若者酋長軍将也。
儀制率多猥瑣,人物亦多怪異,觀罷而歸,衆商正在誇奇争勝,你得貓睛珠,我得交臂玉;你誇清泥乃無價之寶,我炫陽燧為希世之珍。
這邊誇勝,那邊道強,聒絮不了,真是賣物當行,不消說得。
今按真臘國所産最珍者,惟有夜明珠,其珠光彩若月,照人無妍媸,皆成美麗。
漢成帝時,入獻中國,飛燕以賜婕妤,此其證也。
但此珠不常産,雖産,外商亦不能采也。
一日國中沸騰,傳言滿刺加固公主已至。
涪陵亦與二馬齊往觀之,見本國車馬過畢,随有小香車十餘隊,蜂擁而來,其中粗钗俊粉,媸妍不一。
嗣後一辇香車,雲蠻霓旌,侍從皆肅,衆嘩然曰:“公主至矣!”視其中,一女子,回面孿耳,-唇曆齒,伛肩皤腹,裙底蓮船,約尺有五。
而金冠象簡,珠圍翠裙,抹巾障袖,猶強作媚态。
涪陵不覺破涕一笑,二馬觀之,亦失聲大笑。
國人争相贊美,意涪陵諸人,皆共笑其美也。
卻說真臘國王,年老仁慈,武備不修。
有紅夷國王,秃忽魯,聞真臘與滿刺加聯姻結盟,疑有并吞紅夷之意。
命大将鳌奴,率衆島酋長,兵伐真臘。
國王大恐,集文武商議,勉強命将禦之。
紅夷酋将鳌奴,勇健異常,所部皆碧眼赤發,耳帶金環,似人似鬼,兇惡之徒。
兼善火攻,兵所到處,靡不殘破。
真臘兵将聞名,早已心膽俱裂。
且幸鳌奴統兵,已離真臘不遠,忽見海中現出一隻巨魚,如狀——,嘴似鹦鹉,共有八足,略現半身,即望之若山,八足微動,波濤洶湧,雪浪排空。
鳌奴知是真臘浮胡之魚阻舟,不敢前進,退回紅夷去了。
國王大喜,謂是天意不欲強暴淩慈良之國也。
涪陵住此數年,見非可久-,辭别衆商,衆商以定風珠贈之,遂與二馬拽起風帆,駕舟起舵,望占城進發。
涪陵緘口真臘,不言故國者數年,舟中歎曰:“頻年海外,飄泊無歸,中都阻隔,雲山缥渺,萬裡之行,何時已乎?晟以茕獨靡依,不足論矣,深累二兄,撇桑梓而-異域耳。
,’二馬齊聲曰:“是何言也?弟兄雖愚魯武夫,頗明大義,縱使蒙古混一中國,弟兄若歸,便稽首而稱臣哉!”涪陵曰:“想惠州一戰,趙氏無噍類矣,我等宜就近廣南諸國,探聽的确,可歸則歸。
”一行賴有定風珠,海中無虞,不日已至暹羅之釣魚島。
島邊酋長部落,知是中國人,一直放過,遂入暹羅,三人變姓名,權在暹羅-身,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