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關燈
小
中
大
錢!衆人道:“員外休得為小失大。
捕得着時,好一主大贓追還你。
府尹相公也替你出賞,錢大王也注了一千貫。
你卻不肯時,大尹知道,卻不好看相。
”張員外說不過了,另寫個賞單,勉強寫足了五百貫。
馬觀察将去府前張挂,一面與王殿直約會,分路挨查。
那時府前看榜的人山人海,宋四公也看了榜,去尋趙正來商議。
趙正道:“可奈王遵、馬翰日前無怨,定要加添賞錢緝獲我們;又可奈張員外悭吝,别的都出一千貫,偏你隻出五百貫,把我們看得恁賤!我們如何去蒿惱他一番,之出得氣。
”宋四公也怪前番王七殿直領人來拿他,又怪馬觀察當官禀出趙正是他徒弟。
當下兩人你商我量,定下一條計策,齊聲道:“妙哉!”趙正便将錢大王府中這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遞與宋四公,四公将禁魂張員外家金珠一包就中檢出幾件有名的寶物,遞與趙正。
兩下分别各自去行事。
且說宋四公才轉身,正遇着向日張員外門首捉笊籬的哥哥,一把扯出順天新鄭門,直到侯興家裡歇腳。
便道:“我今日有用你之處。
”那捉笊籬的便道:“恩人有何差使?并不敢違。
”宋四公道:“作成你趁一千貫錢養家則個。
”那捉笊籬的到吃一驚,叫道:“罪過!小人沒福消受。
”宋四公道:“你隻依我,自有好處。
”取出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教侯興扮作内官模樣:“把這條帶去禁魂張員外解庫裡去解錢。
這帶是無價之寶,隻要解他三百貫,卻對他說:‘三日便來取贖,若不贖時,再加絕二百貫。
你且放在鋪内,慢些子收藏則個。
’”侯興依計去了。
張員外是貪财之人,見了這帶,有些利息,不問來由,當去三百貫足錢。
侯興取錢回覆宋四公。
宋四公卻教捉笊籬的到錢大王門上揭榜出首。
錢大王聽說獲得真贓,便喚捉笊籬的面審。
捉笊籬的說道:“小的去解庫中當錢,正遇那主管,将白玉帶賣與北邊一個客人,索價一千五百兩。
有人說是大王府裡來的,故此小的出首。
”錢大王差下百十名軍校,教捉笊籬的做眼,飛也似跑到禁魂張員外家,不由分說,到解庫中一搜,搜出了這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
張員外走出來分辯時,這些個衆軍校,那裡來管你三十二十一,一條索子扣頭,和解庫中兩個主管,都拿來見錢大王。
錢大王見了這條帶,明是真贓,首人不虛,便寫個鈞帖,付與捉笊籬的,庫上支一千貫賞錢。
錢大王打轎,親往開封府拜滕大尹,将玉帶及張富一幹人送去拷問。
大尹自己緝獲不着,到是錢大王送來,好生慚愧,便罵道:“你前日到本府告失狀,開載許多金珠寶貝。
我想你庶民之家,那得許多東西?卻原來放線做賊!你實說這玉帶甚人偷來的?”張富道:“小的祖遺财物,并非做賊窩贓。
這條帶是昨日申牌時分,一個内官拿來,解了三百貫錢去的。
” 大尹道:“錢大王府裡失了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你豈不曉得? 怎肯不審來曆,當錢與他?如今這内官何在?明明是一派胡說!”喝教獄卒,将張富和兩個主管一齊用刑,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張富受苦不過,情願責限三日,要出去挨獲當帶之人。
三日獲不着,甘心認罪。
滕大尹心上也有些疑慮,隻将兩個主管監候。
卻差獄卒押着張富,準他立限三日回話。
張富眼淚汪汪,出了府門,到一個酒店裡坐下,且請獄卒吃三杯。
方才舉盞,隻見外面踱個老兒入來,問道:“那一個是張員外?”張富低着頭,不敢答應。
獄卒便問:“閣下是誰?要尋張員外則甚?”那老兒道:“老漢有個喜信要報他,特到他解庫前,聞說有官事在府前,老漢跟尋至此。
”張官方才起身道:“在下便是張富,不審有何喜信見報?請就此坐講。
” 那老兒捱着張員外身邊坐下,問道:“員外土庫中失物,曾緝知下落否?”張員外道:“在下不知。
”那老兒道:“老漢到曉得三分,特來相報員外。
若不信時,老漢願指引同去起贓。
見了真正贓物,老漢方敢領賞。
”張員外大喜道:“若起得這五萬貫贓物,便賠償錢大王,也還有餘。
拚些上下使用,身上也得幹淨。
”便問道:“老丈既然的确,且說是何名姓?”那老兒向耳邊低低說了幾句,張員外大驚道:“怕沒此事。
”老兒道:“老漢情願到府中出個首狀,若起不出真贓,老漢自認罪。
” 張員外大喜道:“且屈老丈同在此吃三杯,等大尹晚堂,一同去禀。
” 當下四人飲酒半醉,恰好大尹升廳。
張員外買張紙,教老兒寫了首狀,四人一齊進府出首。
滕大尹看了王保狀詞,卻是說馬觀察、王殿直做賊,偷了張富家财,心中想道:“他兩個積年捕賊,那有此事?”便問王保道:“你莫非挾仇陷害麼? 有什麼證據?”王保老兒道:“小的在鄭州經紀,見兩個人把許多金珠在彼兌換。
他說家裡還藏得有,要換時再取來。
小的認得他是本府差來緝事的,他如何有許多寶物?心下疑惑。
今見張富失單,所開寶物相像,小的情願跟同張富到彼搜尋。
如若沒有,甘當認罪。
”滕大尹似信不信,便差李觀察李順,領着眼明手快的公人,一同王保、張富前去。
此時馬觀察馬翰與王七殿直王遵,但在各縣挨緝兩宗盜案未歸。
衆人先到王殿直家,發聲喊,徑奔入來。
王七殿直的老婆,抱着三歲的孩子,正在窗前吃棗糕,引着耍子。
見衆人羅唣,吃了一驚,正不知什麼緣故。
恐怕吓壞了孩子,把袖-子掩了耳朵,把着進房。
衆人随着腳跟兒走,圍住婆娘問道:“張員外家贓物,藏在那裡?”婆娘隻光着眼,不知那裡說起。
衆人見婆娘不言不語,一齊掀箱傾籠,搜尋了一回。
雖有幾件銀钗飾和些衣服,并沒贓證。
李觀察卻待埋怨王保,隻見王保低着頭,向床底下鑽去,在貼壁床腳下解下一個包兒,笑嘻嘻的捧将出來。
衆人打開看時,卻是八寶嵌花金杯一對,金鑲玳瑁杯十隻,北珠念珠一串。
張員外認得是土庫中東西,還痛起來,放聲大哭。
連婆娘也不知這物事那裡來的,慌做一堆,開了口合不得,垂了手擡不起。
衆人不由分說,将一條索子,扣了婆娘的頸。
婆娘哭哭啼啼,将孩子寄在鄰家,隻得随着衆人走路。
衆人再到馬觀察家,混亂了一常又是王保點點搠搠,在屋檐瓦棂内搜出珍珠一包,嵌寶金钏等物,張員外也都認得。
兩家妻小都帶到府前,滕大尹兀自坐在廳上,專等回話。
見衆人蜂擁進來,階下列着許多贓物,說是床腳上、瓦棂内搜出,見有張富識認是真。
滕大尹大驚道:“常聞得捉賊的就做賊,不想王遵、馬翰真個做下這般勾當!”喝教将兩家妻小監候,立限速拿正賊,所獲贓物暫寄庫。
首人在外聽候,待贓物明白,照額領賞。
張富磕頭禀道:“小人是有碗飯吃的人家,錢大王府中玉帶跟由,小人委實不知。
今小的家中被盜贓物,既有的據,小人認了晦氣,情願将來賠償錢府。
望相公方便,釋放小人和那兩個主管,萬代陰德。
”滕大尹情知張富冤枉,許他召保在外。
王保跟張員外到家,要了他五百貫賞錢去了。
原來王保就是王秀,渾名“病貓兒”,他走得樓閣沒賽。
宋四公定下計策,故意将禁魂張員外家土庫中贓物,預教王秀潛地埋藏兩家床頭屋檐等處,卻教他改名王保,出首起贓,官府那裡知道! 卻說王遵、馬翰正在各府緝獲公事,聞得妻小吃了官司,急忙回來見滕大尹。
滕大尹不由分說,用起刑法,打得希爛,要他招承張富贓物,二人那肯招認?大尹教監中放出兩家的老婆來,都面面相觑,沒處分辯,連大尹也委決不下,都發監候。
次日又拘張富到官,勸他且将己财賠了錢大王府中失物,“待從容退贓還你。
”張富被官府逼勒不過,隻得承認了。
歸家想想,又惱又悶,又不舍得家财,在土庫中自缢而死。
可惜有名的禁魂張員外,隻為“悭吝”二字,惹出大禍,連性命都喪了。
那王七殿直王遵、馬觀察馬翰,後來俱死于獄中。
這一班賊盜,公然在東京做歹事,飲美酒,宿名娼,沒人奈何得他。
那時節東京擾亂,家家戶戶,不得太平。
直待包龍圖相公做了府尹,這一班賊盜方才懼怕,各散去訖,地方始得甯靜。
有詩為證,詩雲:隻因貪吝惹非殃,引到東京盜賊狂。
虧殺龍圖包大尹,始知官好自民安——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
捕得着時,好一主大贓追還你。
府尹相公也替你出賞,錢大王也注了一千貫。
你卻不肯時,大尹知道,卻不好看相。
”張員外說不過了,另寫個賞單,勉強寫足了五百貫。
馬觀察将去府前張挂,一面與王殿直約會,分路挨查。
那時府前看榜的人山人海,宋四公也看了榜,去尋趙正來商議。
趙正道:“可奈王遵、馬翰日前無怨,定要加添賞錢緝獲我們;又可奈張員外悭吝,别的都出一千貫,偏你隻出五百貫,把我們看得恁賤!我們如何去蒿惱他一番,之出得氣。
”宋四公也怪前番王七殿直領人來拿他,又怪馬觀察當官禀出趙正是他徒弟。
當下兩人你商我量,定下一條計策,齊聲道:“妙哉!”趙正便将錢大王府中這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遞與宋四公,四公将禁魂張員外家金珠一包就中檢出幾件有名的寶物,遞與趙正。
兩下分别各自去行事。
且說宋四公才轉身,正遇着向日張員外門首捉笊籬的哥哥,一把扯出順天新鄭門,直到侯興家裡歇腳。
便道:“我今日有用你之處。
”那捉笊籬的便道:“恩人有何差使?并不敢違。
”宋四公道:“作成你趁一千貫錢養家則個。
”那捉笊籬的到吃一驚,叫道:“罪過!小人沒福消受。
”宋四公道:“你隻依我,自有好處。
”取出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教侯興扮作内官模樣:“把這條帶去禁魂張員外解庫裡去解錢。
這帶是無價之寶,隻要解他三百貫,卻對他說:‘三日便來取贖,若不贖時,再加絕二百貫。
你且放在鋪内,慢些子收藏則個。
’”侯興依計去了。
張員外是貪财之人,見了這帶,有些利息,不問來由,當去三百貫足錢。
侯興取錢回覆宋四公。
宋四公卻教捉笊籬的到錢大王門上揭榜出首。
錢大王聽說獲得真贓,便喚捉笊籬的面審。
捉笊籬的說道:“小的去解庫中當錢,正遇那主管,将白玉帶賣與北邊一個客人,索價一千五百兩。
有人說是大王府裡來的,故此小的出首。
”錢大王差下百十名軍校,教捉笊籬的做眼,飛也似跑到禁魂張員外家,不由分說,到解庫中一搜,搜出了這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
張員外走出來分辯時,這些個衆軍校,那裡來管你三十二十一,一條索子扣頭,和解庫中兩個主管,都拿來見錢大王。
錢大王見了這條帶,明是真贓,首人不虛,便寫個鈞帖,付與捉笊籬的,庫上支一千貫賞錢。
錢大王打轎,親往開封府拜滕大尹,将玉帶及張富一幹人送去拷問。
大尹自己緝獲不着,到是錢大王送來,好生慚愧,便罵道:“你前日到本府告失狀,開載許多金珠寶貝。
我想你庶民之家,那得許多東西?卻原來放線做賊!你實說這玉帶甚人偷來的?”張富道:“小的祖遺财物,并非做賊窩贓。
這條帶是昨日申牌時分,一個内官拿來,解了三百貫錢去的。
” 大尹道:“錢大王府裡失了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你豈不曉得? 怎肯不審來曆,當錢與他?如今這内官何在?明明是一派胡說!”喝教獄卒,将張富和兩個主管一齊用刑,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張富受苦不過,情願責限三日,要出去挨獲當帶之人。
三日獲不着,甘心認罪。
滕大尹心上也有些疑慮,隻将兩個主管監候。
卻差獄卒押着張富,準他立限三日回話。
張富眼淚汪汪,出了府門,到一個酒店裡坐下,且請獄卒吃三杯。
方才舉盞,隻見外面踱個老兒入來,問道:“那一個是張員外?”張富低着頭,不敢答應。
獄卒便問:“閣下是誰?要尋張員外則甚?”那老兒道:“老漢有個喜信要報他,特到他解庫前,聞說有官事在府前,老漢跟尋至此。
”張官方才起身道:“在下便是張富,不審有何喜信見報?請就此坐講。
” 那老兒捱着張員外身邊坐下,問道:“員外土庫中失物,曾緝知下落否?”張員外道:“在下不知。
”那老兒道:“老漢到曉得三分,特來相報員外。
若不信時,老漢願指引同去起贓。
見了真正贓物,老漢方敢領賞。
”張員外大喜道:“若起得這五萬貫贓物,便賠償錢大王,也還有餘。
拚些上下使用,身上也得幹淨。
”便問道:“老丈既然的确,且說是何名姓?”那老兒向耳邊低低說了幾句,張員外大驚道:“怕沒此事。
”老兒道:“老漢情願到府中出個首狀,若起不出真贓,老漢自認罪。
” 張員外大喜道:“且屈老丈同在此吃三杯,等大尹晚堂,一同去禀。
” 當下四人飲酒半醉,恰好大尹升廳。
張員外買張紙,教老兒寫了首狀,四人一齊進府出首。
滕大尹看了王保狀詞,卻是說馬觀察、王殿直做賊,偷了張富家财,心中想道:“他兩個積年捕賊,那有此事?”便問王保道:“你莫非挾仇陷害麼? 有什麼證據?”王保老兒道:“小的在鄭州經紀,見兩個人把許多金珠在彼兌換。
他說家裡還藏得有,要換時再取來。
小的認得他是本府差來緝事的,他如何有許多寶物?心下疑惑。
今見張富失單,所開寶物相像,小的情願跟同張富到彼搜尋。
如若沒有,甘當認罪。
”滕大尹似信不信,便差李觀察李順,領着眼明手快的公人,一同王保、張富前去。
此時馬觀察馬翰與王七殿直王遵,但在各縣挨緝兩宗盜案未歸。
衆人先到王殿直家,發聲喊,徑奔入來。
王七殿直的老婆,抱着三歲的孩子,正在窗前吃棗糕,引着耍子。
見衆人羅唣,吃了一驚,正不知什麼緣故。
恐怕吓壞了孩子,把袖-子掩了耳朵,把着進房。
衆人随着腳跟兒走,圍住婆娘問道:“張員外家贓物,藏在那裡?”婆娘隻光着眼,不知那裡說起。
衆人見婆娘不言不語,一齊掀箱傾籠,搜尋了一回。
雖有幾件銀钗飾和些衣服,并沒贓證。
李觀察卻待埋怨王保,隻見王保低着頭,向床底下鑽去,在貼壁床腳下解下一個包兒,笑嘻嘻的捧将出來。
衆人打開看時,卻是八寶嵌花金杯一對,金鑲玳瑁杯十隻,北珠念珠一串。
張員外認得是土庫中東西,還痛起來,放聲大哭。
連婆娘也不知這物事那裡來的,慌做一堆,開了口合不得,垂了手擡不起。
衆人不由分說,将一條索子,扣了婆娘的頸。
婆娘哭哭啼啼,将孩子寄在鄰家,隻得随着衆人走路。
衆人再到馬觀察家,混亂了一常又是王保點點搠搠,在屋檐瓦棂内搜出珍珠一包,嵌寶金钏等物,張員外也都認得。
兩家妻小都帶到府前,滕大尹兀自坐在廳上,專等回話。
見衆人蜂擁進來,階下列着許多贓物,說是床腳上、瓦棂内搜出,見有張富識認是真。
滕大尹大驚道:“常聞得捉賊的就做賊,不想王遵、馬翰真個做下這般勾當!”喝教将兩家妻小監候,立限速拿正賊,所獲贓物暫寄庫。
首人在外聽候,待贓物明白,照額領賞。
張富磕頭禀道:“小人是有碗飯吃的人家,錢大王府中玉帶跟由,小人委實不知。
今小的家中被盜贓物,既有的據,小人認了晦氣,情願将來賠償錢府。
望相公方便,釋放小人和那兩個主管,萬代陰德。
”滕大尹情知張富冤枉,許他召保在外。
王保跟張員外到家,要了他五百貫賞錢去了。
原來王保就是王秀,渾名“病貓兒”,他走得樓閣沒賽。
宋四公定下計策,故意将禁魂張員外家土庫中贓物,預教王秀潛地埋藏兩家床頭屋檐等處,卻教他改名王保,出首起贓,官府那裡知道! 卻說王遵、馬翰正在各府緝獲公事,聞得妻小吃了官司,急忙回來見滕大尹。
滕大尹不由分說,用起刑法,打得希爛,要他招承張富贓物,二人那肯招認?大尹教監中放出兩家的老婆來,都面面相觑,沒處分辯,連大尹也委決不下,都發監候。
次日又拘張富到官,勸他且将己财賠了錢大王府中失物,“待從容退贓還你。
”張富被官府逼勒不過,隻得承認了。
歸家想想,又惱又悶,又不舍得家财,在土庫中自缢而死。
可惜有名的禁魂張員外,隻為“悭吝”二字,惹出大禍,連性命都喪了。
那王七殿直王遵、馬觀察馬翰,後來俱死于獄中。
這一班賊盜,公然在東京做歹事,飲美酒,宿名娼,沒人奈何得他。
那時節東京擾亂,家家戶戶,不得太平。
直待包龍圖相公做了府尹,這一班賊盜方才懼怕,各散去訖,地方始得甯靜。
有詩為證,詩雲:隻因貪吝惹非殃,引到東京盜賊狂。
虧殺龍圖包大尹,始知官好自民安——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