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後完羙可觀,無複遺恨。
既而又曰:古者墓有碑,碑有文,所以垂世也,而未之具,猶為阙典,乃以其辭來請。
予于玠為同舍生,于君為門下客,情親契厚,勢不得辭。
竊惟追遠之說,魯語存焉;報本之義,禮經着焉,此天理人倫之至,而名教之所先也。
為人後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
而又思所以緻羙乎松楸,而増光乎泉壌,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說。
使夫耒者頋瞻想象,歆羨而咨嗟,豈非所謂追逺報本者,固不能已邪。
王氏之善慶,既當為之,發揚而參謀,君孝徳始終,尤不可不紀,乃叙其大畧而系之以銘曰: 岡阜在後,澗溪在前。
繄王氏之阡,有閟其室,既完既堅。
有巋其碑,是磨是镌。
不有所肇,孰開其先,不有所繼, 孰大其傳。
徳厚流光,理亦宜然。
于以昭之,于千萬年。
李仲和墓碣銘 若虛有心契曰:李君諱仝,字仲和,博州髙唐人。
孝扵親,順扵長,仁扵仆妾,其待朋友尤推誠,尚氣節,确乎可托以死也。
然性介少諧合,素不為鄉曲所重,徑行直視,傍不覩太山。
輕薄子戲侮其後而不之覺,人以為癡而笑;面目嚴冷,疎扵禮貌,箕踞袒跣,不能一作謹媚狀向人,人複以為傲而怒;志大論髙,以匹夫憂天下,毎欲危言呌阊阖,以取時名而不計其利害,人又以為恠而哀。
然仲和俱不屑也。
明昌閑,予以從師客縣中,閉門索居,不妄應接,而思與跌宕不羁之士遊,既得仲和語合意,豁然大适,為忘形交,乆之益親,一日不見,相覓如求亡。
仲和好古文,而尤喜論詩,譏彈激賞,中其羙疵,睥睨侪流,鮮能滿其意者,始以詞賦幹有司,累不合。
既易經學,遂克取髙捷驚人,尋複龃龉,然志愈厲,氣不少哀,謂富貴終可緻。
後去家遊京師,徧谒一時巨公顯人,閑投之以所業,兾幸撼動借聲勢,因有所諧,卒不售也。
予與仲和别十年,閱人益多,觀交态益熟,而思仲和益深。
日在雕陰,甞得其手書,并雜着盈卷,覧之太息,怅然有懐,以為昔人相憶,或千裡命駕,東垣去齊西非甚逺。
平居多暇,獨不能一徑往握臂道胸臆,何耶?秩滿東還,當必遂此心,若複不獲茲,則有數歸及相台。
或告仲和卒矣,且曰渠比從事浮屠,學參究孜孜,自以有得,既又習辟榖法,因不食死,仍說偈言以辭世雲。
嗚呼,仲和素嗜雜學,聞辄欣慕,予甞力排之,能折其口而不能奪其心也,其竟以是終乎?予愧仲和見遇之厚而無以報,憐其有大志而卒窮不偶,恨其思之十年欲一複見而弗果,乃書其行已之槩而為之銘,将寄其家,俾刻諸其墓,以冩吾心,以傳諸後世,以慰仲和之靈焉。
仲和無子,取其兄子為後,春秋若幹,卒扵某年某月日,而塟以某月日。
銘曰: 維世之交,其道以市。
權奔利合,否焉則止,面而不心, 滔滔皆是,有不其然。
如吾李子,不幸短命,死矣。
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 東垣劉君諱某,字鼎臣,予之執友也。
髙才博學,以詞賦為名進士。
興定五年,舉天下第一,授應奉翰林文字,時闗右擾攘,鄜畤被兵帥,臣纥石烈承诏往援表君,從事執政難之,不得已乃遣,至則城陷,遂不知所終,今二十年矣。
其家以歲月既深,理窮望絶,懼夫魂爽之無依也,扵是招之,以塟于先茔,而請予銘其墓。
義不可辭,則為叙次而銘之。
君資可愛,幼而老成,接物溫溫,笑談有味,見者皆悅而親。
初自以所業過人,意氣鋭甚,謂當立取榮名,而數竒不偶,累舉未從,一時侪輩收羅殆盡。
至扵後生新進,亦往往先登,而君欎滞如故,繼遭喪亂,生理日艱,晚逹汴梁纔試,充史院書冩,不勝落寞。
日者推其命,鹹謂無科第分,君畧通其說,亦以為然。
一旦雄捷,喜出望外,方将馳騁快意以償平生,而遽有是遘,所謂命者,果何如哉?斯可哀而亦可怪也。
先娶董氏,再娶李氏,子四人董所出,長曰燧,以蔭補官,次曰炜,次曰照,次曰煥,(曰當去)孫男三人,長曰坦,次尚幼。
君累遷朝列大夫,其從政之歲,蓋四十有七雲。
銘曰: 其得也遲而塟之速,其榮也不足而哀有餘。
孰主張者, 有銜不怯,雖然名占甲科,亦既成其志,沒于王事。
抑又得其死,有子有孫,足以奉其祀。
憂樂同盡, 竟何校哉。
新宮孔固,魂兮歸來。
既而又曰:古者墓有碑,碑有文,所以垂世也,而未之具,猶為阙典,乃以其辭來請。
予于玠為同舍生,于君為門下客,情親契厚,勢不得辭。
竊惟追遠之說,魯語存焉;報本之義,禮經着焉,此天理人倫之至,而名教之所先也。
為人後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
而又思所以緻羙乎松楸,而増光乎泉壌,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說。
使夫耒者頋瞻想象,歆羨而咨嗟,豈非所謂追逺報本者,固不能已邪。
王氏之善慶,既當為之,發揚而參謀,君孝徳始終,尤不可不紀,乃叙其大畧而系之以銘曰: 岡阜在後,澗溪在前。
繄王氏之阡,有閟其室,既完既堅。
有巋其碑,是磨是镌。
不有所肇,孰開其先,不有所繼, 孰大其傳。
徳厚流光,理亦宜然。
于以昭之,于千萬年。
李仲和墓碣銘 若虛有心契曰:李君諱仝,字仲和,博州髙唐人。
孝扵親,順扵長,仁扵仆妾,其待朋友尤推誠,尚氣節,确乎可托以死也。
然性介少諧合,素不為鄉曲所重,徑行直視,傍不覩太山。
輕薄子戲侮其後而不之覺,人以為癡而笑;面目嚴冷,疎扵禮貌,箕踞袒跣,不能一作謹媚狀向人,人複以為傲而怒;志大論髙,以匹夫憂天下,毎欲危言呌阊阖,以取時名而不計其利害,人又以為恠而哀。
然仲和俱不屑也。
明昌閑,予以從師客縣中,閉門索居,不妄應接,而思與跌宕不羁之士遊,既得仲和語合意,豁然大适,為忘形交,乆之益親,一日不見,相覓如求亡。
仲和好古文,而尤喜論詩,譏彈激賞,中其羙疵,睥睨侪流,鮮能滿其意者,始以詞賦幹有司,累不合。
既易經學,遂克取髙捷驚人,尋複龃龉,然志愈厲,氣不少哀,謂富貴終可緻。
後去家遊京師,徧谒一時巨公顯人,閑投之以所業,兾幸撼動借聲勢,因有所諧,卒不售也。
予與仲和别十年,閱人益多,觀交态益熟,而思仲和益深。
日在雕陰,甞得其手書,并雜着盈卷,覧之太息,怅然有懐,以為昔人相憶,或千裡命駕,東垣去齊西非甚逺。
平居多暇,獨不能一徑往握臂道胸臆,何耶?秩滿東還,當必遂此心,若複不獲茲,則有數歸及相台。
或告仲和卒矣,且曰渠比從事浮屠,學參究孜孜,自以有得,既又習辟榖法,因不食死,仍說偈言以辭世雲。
嗚呼,仲和素嗜雜學,聞辄欣慕,予甞力排之,能折其口而不能奪其心也,其竟以是終乎?予愧仲和見遇之厚而無以報,憐其有大志而卒窮不偶,恨其思之十年欲一複見而弗果,乃書其行已之槩而為之銘,将寄其家,俾刻諸其墓,以冩吾心,以傳諸後世,以慰仲和之靈焉。
仲和無子,取其兄子為後,春秋若幹,卒扵某年某月日,而塟以某月日。
銘曰: 維世之交,其道以市。
權奔利合,否焉則止,面而不心, 滔滔皆是,有不其然。
如吾李子,不幸短命,死矣。
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 東垣劉君諱某,字鼎臣,予之執友也。
髙才博學,以詞賦為名進士。
興定五年,舉天下第一,授應奉翰林文字,時闗右擾攘,鄜畤被兵帥,臣纥石烈承诏往援表君,從事執政難之,不得已乃遣,至則城陷,遂不知所終,今二十年矣。
其家以歲月既深,理窮望絶,懼夫魂爽之無依也,扵是招之,以塟于先茔,而請予銘其墓。
義不可辭,則為叙次而銘之。
君資可愛,幼而老成,接物溫溫,笑談有味,見者皆悅而親。
初自以所業過人,意氣鋭甚,謂當立取榮名,而數竒不偶,累舉未從,一時侪輩收羅殆盡。
至扵後生新進,亦往往先登,而君欎滞如故,繼遭喪亂,生理日艱,晚逹汴梁纔試,充史院書冩,不勝落寞。
日者推其命,鹹謂無科第分,君畧通其說,亦以為然。
一旦雄捷,喜出望外,方将馳騁快意以償平生,而遽有是遘,所謂命者,果何如哉?斯可哀而亦可怪也。
先娶董氏,再娶李氏,子四人董所出,長曰燧,以蔭補官,次曰炜,次曰照,次曰煥,(曰當去)孫男三人,長曰坦,次尚幼。
君累遷朝列大夫,其從政之歲,蓋四十有七雲。
銘曰: 其得也遲而塟之速,其榮也不足而哀有餘。
孰主張者, 有銜不怯,雖然名占甲科,亦既成其志,沒于王事。
抑又得其死,有子有孫,足以奉其祀。
憂樂同盡, 竟何校哉。
新宮孔固,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