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二十八

關燈
臣事實辨中 阮籍廣武之歎,呼沛公為豎子,李太白譏其狂言,非至公。

    而東坡以為指晉、魏閑人。

    予謂籍傲誕大言,視先王曽無忌憚,而何有于沛公乎?此固無足怪者,蓋東坡不必辨,而太白亦不必責也。

     晉史載祖約好财事,其為人鄙猥,可知阮孚蠟屐之歎,雖若差勝,然何其見之晚邪?是區區者而未能忘懐,不知二子所以得天下重名者,果何事也。

     或問殷浩:将莅官而夢棺,将得财而夢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将得錢而夢穢。

    當時以為名言。

    浩問劉惔:自然無心扵禀受,何為善人少惡人多?惔曰:譬如瀉水着地,縱橫流漫,畧無方正圎者,一時絶歎,以為名通。

    人有能百擲百盧者,王衍曰:此無竒直,後擲如前擲耳。

    瘐子嵩曰:王君之言闇得理,皆類此也。

    噫,三論無謂甚矣,而取重于世如此。

    晉士以虛談相高自名而誇世者,不可勝數,而三子其尤也。

    顧有而傳者,若是其餘可以想見矣,将無同三語有何難道。

    或者乃因而辟之,一生幾兩屐,婦人所知,而遂以決祖、阮之勝負,其風至此,天下蒼生安得不誤哉。

     晉王述初以家貧,求試宛陵令,所受贈遺千數百條,王導戒之,荅曰:足自當止。

    時人未之逹也,其後屢居州郡,清潔絶倫,宅宇舊物不革于昔,始為當時所歎。

    予嘗讀而笑之,夫所謂亷士者,唯貪而不改其節,故可貴也。

    今以不足而貪求,既足而後止,尚可為亷乎?而史臣着之以為羙談,亦已陋矣。

     王獻之嘗與兄徽之、摻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

    或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少者佳,吉人之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予謂此一時率爾之言,非确論也。

    吉人之詞固寡,而寡者未必皆吉人,遽以是定其優劣,可乎?晉人議論淺近不切,大抵皆此類也。

    (反思) 謝安問王子敬:書如何逸少?荅曰:故當不同。

    安言外論不爾,則又曰外人安知。

    或稱李含光過其父,含光聞之,終身不書,子敬非禮矣,而含光亦太過也。

     晉元帝命王導升禦床共坐。

    導固辭曰: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曷不但言禮不可渎,上下之分不可亂,而猥假此喻人主之尊止,圗瞻視而已邪?晉士虛談類如此。

     晉兵伐吳,孫皓遣其丞相張悌,副軍師諸葛靓等逆戰,大敗于版橋,靓邀悌遁去,悌不從,靓自往牽之,曰:存亡有數,非卿一人所支,奈何?故自取死再三,牽之不動,乃放去。

    悌卒死之。

    及皓降,靓逃竄不出,武帝訪得之,欲以為侍中,固辭不拜,歸鄉裡終身不向朝廷而坐。

    嗚呼,靓身為軍師,而臨難苟免,又勸主帥俱亡,不忠甚矣。

    及君降國滅,天命有歸,乃始雠晉,不向朝廷而坐,亦何謂也哉。

     苻堅将楊安攻晉,梓潼郡太守周虓以母妻為賊所獲,遂降于安。

    嗚呼,虓既以不忍捐親之故,而至于受污沒身,不仕以終天年可也。

    豈複名節之足言哉。

    而每見堅,辄箕踞慢侮,或至诋罵,既又屢為叛逆而不悛,此何謂也。

    就使得行其志,亦何以謭洗前罪,而歸見晉人邪?不忠于晉而無禮于秦,進退兩失,其妄人也已矣。

     溫峤将劉琨之命,其母止之,絶其裾而行。

    鄧攸避石勒之難,其子随之,系于樹而去,千載之後猶令人恨,二子之罪可勝誅乎?史臣以為攸之無嗣,天葢有知,其論甚惬,而稱峤辭親蹈義,申胥無以尚之,斯則陋矣。

    考之當時,勸進之行,不必須峤而忍違慈旨,使之抱恨終身,喪葬俱廢,此特以功名為急耳,豈得與申胥比哉。

    張南軒曰:就使太真有克複神州、一匡天下之勲,亦浮雲之過,太虛耳,不足塞天性之傷。

    若順母意,雖冺滅無聞于後,而所全者大不愧于心,烏能以此而易彼,至哉言乎,可以為萬世之訓矣。

     呂氏博議以溫峤詐王敦求脫為累晉,其言過正,不近人情。

    朱黼曰:以周身之防,寓愛國之實,反經合道,要無可訾。

    予謂隻為己計亦不害于道,以父母妻子所仰頼之身,無名而死于逆賊之手,亦何圗哉。

    逆賊之前豈所以施信義者耶。

     傅亮、謝晦、徐羨之皆晉室之臣,而陰附劉裕,以成簒代罪,固不容誅矣。

    及其受裕顧托曽未期年,而弑營陽,戕義真,略無忌憚之意,既已遣人迎文帝,則又分據要地以為後圗,此亂臣賊子之尤者,文帝誅之。

    蓋千古之所快。

    而蘇子由着論,以為元兇劭之變,乃天之報複,文帝與亮等同過,豈理也哉。

    至其稱引春秋之義,解釋裡克之非,皆不近人情,其與取馮道殆無以異。

    嗚呼,蘇氏溺于佛老,每以聞大道自矜,而時持害教之說,不為無罪于吾門也。

     範滂臨刑,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