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四十五

關燈
捐已之,愛以成此美事,亦灑落可嘉也。

     跋王進之墨本孝經 孝弟百行之冠冕,孝經六藝之喉衿。

    聖人大訓不待贊揚而後知也。

    學者自童稚讀書必始扵此,而考其行身能踐履者,鮮矣。

    李君追慕其親,以不得竭力為恨,而淪扵非道為憂,故常玩意扵斯文,而名卿珍翰以昭于不朽,觀其自述,亹舋不絶;愛敬之誠,藹然而見。

    非深扵踐履能如是乎。

    吾友王進之得其墨本而寳蓄之,仍圖函丈之像以冠其首,而益以翰林公志語,且将并刻焉,即其所好,亦可以知其為人也。

     上周監察夫人生朝 門庭爽朗,瑞氣氤氲,夫人之誕長也,煌煌绮羅,洋洋絲竹,家人之拜祝也渺,惟愚甥寔與此榮,固無以薦。

    誠惟天為髙,惟地為厚,惟川渎不竭,惟山嶽不朽,敢焚香酌酒,拜首啟手,以為夫人壽。

     貧士歎 甑生塵瓶乏粟,北風蕭蕭吹破屋。

    入門兩眼何悲涼,稚子低眉老妻哭。

    世無魯子敬、蔡明逺之真丈夫,故應餓死填溝谷。

    蒼天生我亦何意,蓋世功名寔不足。

    試将短刺谒朱門,甲第紛紛厭梁肉。

     白髪歎 清晨梳短發,已見數莖白。

    妻孥驚且籲,謂我應速摘。

    我時笑而答,區區亦何必,此身終委形,毀棄無足惜,況爾毛髪間,乃欲強修飾。

    畢竟滿頭時,複将安所擇。

     題淵明歸去來圖 靖節迷途尚爾賖,苦将覺悟向人誇。

    此心若識真歸處,豈必田園始是家。

     孤雲出岫暮鴻飛,去住悠然兩不疑。

    我自欲歸歸便了,何湏更說世相遺。

     抛卻微官百自由,應無一事挂心頭。

    銷憂更藉琹書力,借問先生有底憂。

     得時草木竟欣榮,頗為行休惜此生。

    乗化樂天知浪語,看君扵世未忘情。

     名利醉心濃似酒,貪夫衮衮死紅塵。

    折腰不樂翻然去,此老猶為千載人。

     趙内翰求成南訪道圖詩辭不獲已乃作絶句以戲複為之觧雲 得道由來不必勞,癡兒舍父漫逋逃。

    閑閑老子還多事,持向伽藍打一遭。

     竹木蕭森癊緑苔,幽襟自愛北軒開。

    主人無說吾何恨,乗興而來興盡回。

     答鄭州辨禅師見戲代髙防禦 酒肆?房即道場,一時作戲亦何妨。

    吾師自堕泥犂獄,更笑春風栁絮狂。

     再至故園述懐五絶 日日天涯恨不歸,歸來老淚更沾衣。

    傷心何啻遼東鶴,不獨人非物亦非。

     荒陂依約認田園,松菊存亾不必論。

    我自無心更懷土,不妨猶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榛,舞台歌館堕灰塵,春來底事堪行處,門外流莺枉喚人。

     回思夢?繁華事,幸及當年樂此身。

    閑立斜陽看兒戲,憐渠虛作太平人。

     艱危甞盡鬓成絲,轉覺讙嘩不可期。

    幾度哀歌仰天問,何如還我未生時。

     山谷于詩毎與東坡相抗門人親黨遂謂過之而今之作者亦多以為然予甞戲作四絶雲 駿歩由來不可追,汗流餘子費奔馳。

    誰言直待南遷後,始是江西不幸時。

     信手拈來世已驚,三江衮衮筆頭傾。

    莫将險語誇勍敵,公自無勞與若争。

     戲論誰知是至公,蝤蛑信美恐生風。

    奪胎換骨何多様,都在先生一笑中。

     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

    已覺祖師低一着,紛紛法嗣複何人。

     王子端雲近來?覺無佳思縱有詩成似樂天其小樂天甚矣予亦甞和為四絶 功夫費盡謾窮年,病入膏肓不可镌。

    寄與雪溪王處士,恐君猶是管窺天。

     東塗西抺闘新妍,時世梳妝亦可憐,人物世衰如鼠尾,後生未可議前賢。

     妙理宜人入肺肝,麻姑搔癢豈勝鞭。

    世間筆墨成何事,此老胷中具一天。

     百斛明珠一一圓,絲毫無恨徹中邉。

    從渠屢受群児謗,不害三光萬古懸。

     宮女圍碁圖 盡日羊車不見過,春來雨露向誰多。

    争機決勝元無事,永日消磨不奈何。

     王若虛字從之,慵夫其号,槀城人。

    承安二年經義進士,歴管城、門山二縣令。

    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為著作佐郎,遷平涼府判官,召為左司諌,轉延州刺史,入為直學士。

    入元,遂隐居不出。

    後東逰泰山,至黃岘峯,憇萃美亭,談笑終焉。

    所著文章号慵夫集,又滹南遺老集傳扵世,事見金史。

    按中州集稱,若虛負重名,精經學、史學、文章、禮樂,一代偉人,北渡後隐居鄉裡,據此則滹南老人終于元,未甞仕于元。

    且其人已入金史文藝傳,焦氏經籍志編入元人,誤也。

    此本山陰祁氏藏書,康熈乙未春王歸繡谷亭收藏。

    因考史傳而附記于後。

    錢唐吳焯書。

     又按集内詩與中州集本句微有不同,覺中州之為善,想元遺山入選詩摘其微瑕,不嫌改削耳。

    然此固原作,其後一卷系因中州集補入便相同,中州集所無者宮女圍棊一首,和王子端,此本多一首白髪歎六韻,即感秋十二韻之半,亦元遺山増改,後人失考,據以編入續集耳。

    焯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