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成青年;也許,你的學生是不會達到成人的年齡的。
當我們看到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将來而犧牲現在,使孩子受各種各樣的束縛,它為了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我認為他永遠也享受不到的所謂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麼可憐時,我們心裡是怎樣想法的呢?即使說這種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當我看見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縛之中,硬要他們象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繼續不斷地工作,我怎麼不感到憤慨,怎能不斷定這種做法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歡樂的年歲是在哭泣、懲罰、恐吓和奴役中度過的。
你們之所以折磨那可憐的孩子,是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們卻招來了死亡,在陰沉的環境中把他奪走了。
誰知道有多少孩子由于父親或教師過分地小心照料終于成犧牲品?能夠逃脫這種殘酷的行為,可以說是很幸運的,孩子們在遭受了種種災難以後,所得到的唯一好處是,在死亡的時候不緻于對這個受盡苦楚的生命抱有惋惜的心情,因為他們在這一生中遇到的盡是苦難。
人啊!為人要仁慈,這是你們的頭一個天職:對任何身分、任何年齡的人,隻要他不異于人類,你們對他都要仁慈。
除了仁慈以外,你們還能找到什麼美德呢?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
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顔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麼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财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複返的,你們為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做父親的,你們知不知道死神什麼時候會奪去你們的孩子?你們決不要剝奪大自然給予他們的短暫的時間,否則你們将後悔不及的;一到他們能感受生的快樂,就讓他們去享受;不管上帝在什麼時候召喚他們,你們都不要使他們沒有嘗到生命的樂趣就死了。
多少人将起來反對我呀!我老遠就聽見那虛假的聰明人發出的叫嚣;他們不斷地使我們迷失本性,他們輕視現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追不到的未來,他們硬要我們離開現在的境界,走向我們永遠也達不到的地方。
你們回答我說,現在是改正人的不良傾向的時候,在童年時期,對痛苦的感覺最輕,正是在這個時候應當使他多受痛苦,以便他在達到懂事的年齡時少受痛苦。
但是,誰告訴過你可以由你們随心所欲地這樣安排,誰曾說過你們對一個孩子的稚弱的心靈進行這番美妙的教訓,将來不緻于對他害多益少?你怎麼知道采取多多折磨孩子的辦法就可以省去一些麻煩?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夠解除将來的痛苦,為什麼又要使他遭受他現時承受不了的那麼多災難呢?你們怎樣給我證明,你們企圖醫治他們的那些不良傾向,不是來自你們的錯誤做法而是來自自然?你們所抱的希望是好歹終有一天使他獲得幸福,然而在目前卻把他弄得怪可憐的,這樣的遠慮是多麼糟糕!這些庸俗的理論家,竟把放縱同自由、快樂的兒童同嬌養的兒童,全都混淆起來,我們必須使他們了解這中間是有區别的。
為了不追逐幻想,我們就不能忘記怎樣才能使我們适合于自己的環境。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分配每個人的地位,并且使他固定于那個地位,按照人的天性處理人的欲念,為了人的幸福,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這些。
其餘的事情就要以各種外因為轉移,但是,外因卻不是我們的能力可以決定的。
我們不可能知道絕對的幸福或絕對的痛苦是什麼樣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都混雜在一起了;我們在其中領略不到純粹的感覺,不能在同一種情況下感受兩種不同的時刻。
正如我們的身體在變化一樣,我們心靈的情感也在繼續不斷地變化。
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隻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誰遭受的痛苦最少,誰就是最幸福的人;誰感受的快樂最少,誰就是最可憐的人。
痛苦總是多于快樂,這是我們大家共有的差别。
在這個世界上,對于人的幸福隻能消極地看待,衡量的标準是:痛苦少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的人了。
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是同擺脫痛苦的願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的觀念都是同享受快樂的願望分不開的;因此,一切願望都意味着缺乏快樂,而一感到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正是産生于我們的願望和能力的不相稱。
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他的能力擴大了他的願望的時候,就将成為一個絕對痛苦的人了。
那麼,人的聰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在哪裡呢?正确說來,它不在于減少我們的欲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少于我們的能力,則我們的能力就有一部分閑看不能運用,我們就不能完全享受我們的存在;它也不在于擴大我們的能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也同樣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的話,那我們隻會更加痛苦;因此,問題在于減少那些超過我們能力的欲望,在于使能力和意志兩者之間得到充分的平衡。
所以,隻有在一切力量都得到運用的時候,心靈才能保持甯靜,人的生活才能納入條理。
大自然總是向最好的方面去做的,所以它首先才這樣地安排人。
最初,它隻賦予他維持他生存所必需的欲望和滿足這種欲望的足夠的能力。
它把其餘的能力通通都儲藏在人的心靈的深處,在
當我們看到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将來而犧牲現在,使孩子受各種各樣的束縛,它為了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我認為他永遠也享受不到的所謂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麼可憐時,我們心裡是怎樣想法的呢?即使說這種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當我看見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縛之中,硬要他們象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繼續不斷地工作,我怎麼不感到憤慨,怎能不斷定這種做法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歡樂的年歲是在哭泣、懲罰、恐吓和奴役中度過的。
你們之所以折磨那可憐的孩子,是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們卻招來了死亡,在陰沉的環境中把他奪走了。
誰知道有多少孩子由于父親或教師過分地小心照料終于成犧牲品?能夠逃脫這種殘酷的行為,可以說是很幸運的,孩子們在遭受了種種災難以後,所得到的唯一好處是,在死亡的時候不緻于對這個受盡苦楚的生命抱有惋惜的心情,因為他們在這一生中遇到的盡是苦難。
人啊!為人要仁慈,這是你們的頭一個天職:對任何身分、任何年齡的人,隻要他不異于人類,你們對他都要仁慈。
除了仁慈以外,你們還能找到什麼美德呢?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
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顔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麼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财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複返的,你們為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做父親的,你們知不知道死神什麼時候會奪去你們的孩子?你們決不要剝奪大自然給予他們的短暫的時間,否則你們将後悔不及的;一到他們能感受生的快樂,就讓他們去享受;不管上帝在什麼時候召喚他們,你們都不要使他們沒有嘗到生命的樂趣就死了。
多少人将起來反對我呀!我老遠就聽見那虛假的聰明人發出的叫嚣;他們不斷地使我們迷失本性,他們輕視現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追不到的未來,他們硬要我們離開現在的境界,走向我們永遠也達不到的地方。
你們回答我說,現在是改正人的不良傾向的時候,在童年時期,對痛苦的感覺最輕,正是在這個時候應當使他多受痛苦,以便他在達到懂事的年齡時少受痛苦。
但是,誰告訴過你可以由你們随心所欲地這樣安排,誰曾說過你們對一個孩子的稚弱的心靈進行這番美妙的教訓,将來不緻于對他害多益少?你怎麼知道采取多多折磨孩子的辦法就可以省去一些麻煩?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夠解除将來的痛苦,為什麼又要使他遭受他現時承受不了的那麼多災難呢?你們怎樣給我證明,你們企圖醫治他們的那些不良傾向,不是來自你們的錯誤做法而是來自自然?你們所抱的希望是好歹終有一天使他獲得幸福,然而在目前卻把他弄得怪可憐的,這樣的遠慮是多麼糟糕!這些庸俗的理論家,竟把放縱同自由、快樂的兒童同嬌養的兒童,全都混淆起來,我們必須使他們了解這中間是有區别的。
為了不追逐幻想,我們就不能忘記怎樣才能使我們适合于自己的環境。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分配每個人的地位,并且使他固定于那個地位,按照人的天性處理人的欲念,為了人的幸福,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這些。
其餘的事情就要以各種外因為轉移,但是,外因卻不是我們的能力可以決定的。
我們不可能知道絕對的幸福或絕對的痛苦是什麼樣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都混雜在一起了;我們在其中領略不到純粹的感覺,不能在同一種情況下感受兩種不同的時刻。
正如我們的身體在變化一樣,我們心靈的情感也在繼續不斷地變化。
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隻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誰遭受的痛苦最少,誰就是最幸福的人;誰感受的快樂最少,誰就是最可憐的人。
痛苦總是多于快樂,這是我們大家共有的差别。
在這個世界上,對于人的幸福隻能消極地看待,衡量的标準是:痛苦少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的人了。
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是同擺脫痛苦的願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的觀念都是同享受快樂的願望分不開的;因此,一切願望都意味着缺乏快樂,而一感到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正是産生于我們的願望和能力的不相稱。
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他的能力擴大了他的願望的時候,就将成為一個絕對痛苦的人了。
那麼,人的聰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在哪裡呢?正确說來,它不在于減少我們的欲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少于我們的能力,則我們的能力就有一部分閑看不能運用,我們就不能完全享受我們的存在;它也不在于擴大我們的能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也同樣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的話,那我們隻會更加痛苦;因此,問題在于減少那些超過我們能力的欲望,在于使能力和意志兩者之間得到充分的平衡。
所以,隻有在一切力量都得到運用的時候,心靈才能保持甯靜,人的生活才能納入條理。
大自然總是向最好的方面去做的,所以它首先才這樣地安排人。
最初,它隻賦予他維持他生存所必需的欲望和滿足這種欲望的足夠的能力。
它把其餘的能力通通都儲藏在人的心靈的深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