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四節
關燈
小
中
大
舌頭說話不結巴,是不可能的。
這樣一來,他們就養成或保持了發音上的毛病。
你們以後可以看到,我的愛彌兒是不會有這些毛病的,或者,至少是不會由于上述的原因而染上這些毛病的。
我承認,一般平民和鄉村居民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講話的聲音之高,往往超過了實際的需要,由于發音過于準确,因而使他們的語音也就過于粗笨,他們的腔調太重,他們不善于選擇辭兒,等等。
但是,第一,我覺得這個極端比另一個極端的壞處要少得多,因為談話的頭一個法則是要别人聽懂你講的話,所以我們說話的最大的缺點,就是說了而别人聽不懂。
誇自己沒有一點兒腔調,也就是在誇自己失去了語句的優美和力量。
腔調是我們所談的話的靈魂,有了它,所談的話才動人和真實。
腔調是不象我們所說的話那樣騙人的;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受過許多教育的人才那樣害怕它。
由于養成了不管說什麼話都是那個腔調的習慣,所以也就會慣于嘲弄人而不使人覺得他在嘲弄。
在談話中既然是忌帶腔調,跟着也就産生了可笑的、裝模作樣的、迎合時髦的談話方式,例如我們在宮廷的少年當中所見到的就是這種談話方式。
正是談話和舉止方面的這種裝模作樣的樣子,才每每使法國人在其他國家被别人看起來覺得是很讨厭和無聊的。
他在談話中不僅是沒有腔調,反而裝着一副樣子。
這不是讨人喜歡的辦法。
人們是多麼耽心地害怕孩子們染上這些語言上的小毛病,其實這些毛病是一點關系也沒有的,而且是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加以預防或糾正的;但是,由于你使得他們講話啞聲啞氣、慌慌張張、羞羞答答,由于你不斷地批評他們的聲調,挑剔他們所用的字眼,因而染上的毛病,是絕對沒有辦法矯正的。
隻學會同娘兒們講話的人,對一團士兵講話就會講得大家都聽不懂,他的話就不能壓制暴亂的人群。
因此,首先要教孩子們對成年的男人講話,将來,在需要的時候,他們是知道怎樣對婦女們講話的。
你的孩子在鄉村生活的無拘無束的環境中長大起來,就會有一付更響亮的嗓子,就不會象城裡的孩子們那樣染上講話結結巴巴的毛病,而且還不會學到鄉下人講的辭彙和聲調,即使已經學到的話,至少也是易于改正的,隻要老師從他一生下來就同他一塊兒生活,一天一天地逐漸不讓外人同他在一起,就可以用自己正确的語言防止和消除鄉下人的語言的影響。
将來,愛彌兒所講的法語,同我所講的法語完全是同樣的純粹,但是,他講起來比我講得更清楚,發音也比我好得多。
正在學話的孩子,應該隻聽他能夠懂得的話,應該隻講他能夠咬清音節發音的辭。
他在這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可以使他一再重複發出同一個音節,以便練習更清楚地把它發出來。
當他們顯得結結巴巴地講不明白的時候,你用不着費多麼大的勁去猜他們說的是什麼。
企圖别人老是那樣聽他所講的話,也是一種駕馭他人的表現,孩子們是不應該有這種在他人之上的想法的。
你隻須十分注意地滿足他的需要就夠了;應該由他來努力使你懂得你還沒有聽懂的話。
我們不應該硬是要他講這講那的,随着他愈來愈感到說話的用處,他自己就會好好地學講話的。
是的,有人說,開始講話非常遲的人,是絕對不如其他的人講得那麼清楚的;但是,這并不是因為他們講話講得遲,他們的發音器官才受到障礙,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們生來發音器官就有障礙,所以很遲才開始講話,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緣故的話,他們為什麼講話比别人遲呢?難道是他們講話的機會少,我們鼓勵他們講話的時候少嗎?恰恰相反,人們一發現他們很遲都還不能講話,是深感不安的,因此就煞費苦心地教他們講,結果,比教那些很早就能咬清音節發音的孩子,花費的氣力還多;這種不适當的急躁的做法,将大大地使孩子講話講得很亂;隻要我們不那麼着急,他們是有時間練習講得更完善的。
有些孩子,由于你硬要他們說這說那,結果,使他們既沒有時間好好地學習發音,也沒有時間把你教他們說的話好好地拿來想一想;如果不這樣做,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他們首先就會練習最容易發的音;在逐漸加上用手勢向你表達這些語音的意思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向你說他們的話,而不說你的話:這就可以使他們隻有在把你教他們的話弄明白以後,才會學它們。
由于他們不急急忙忙地就把你教給他們的話拿來使用,所以他們開頭要細細體會一下你所說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隻有當他們認為已經把其中的意思弄明白的時候,他們才會采用。
你們十分急躁地要孩子還沒有到年齡就學會說話,其最大的壞處,不在于你們最初向他們所說的話和他們自己開頭說的那些辭兒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思,而是他們所理解的意思跟我們的不同,而且,我們還覺察不到其中不同的地方;以至在表面上看來,他們好象是回答得非常正确,其實他們并沒有懂得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沒有懂得他們的意思。
我們有時候對孩子們所說的話覺得驚奇,通常就是由于這些模棱兩可的話引起的,我們認為他們的話裡有某種意思,其實他們所說的不是那個意思。
我覺得,正是由于我們在這方面沒有注意到我們所說的辭句在孩子們聽來究竟是什麼意思,所以才造成了他們最初的錯誤;這些錯誤,即使在得到糾正以後,也将影響他們一生的性情。
在下一章中,我還有一次機會舉出例子來闡明這一點。
因此,要盡量限制孩子們的辭彙。
如果他們的辭彙多于他們的概念,他們會講的事情多于他們對這些事情的思想,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弊病。
為什麼鄉下人的思路一般都比城裡人的思路更正确,我認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辭彙沒有那樣的廣。
他們的概念不多,然而他們能夠把它們加以很好的比較。
一個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時全面發展的。
他差不多是在同一個時候學說話、學吃東西和學走路的。
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個時期。
在此以前,他同他在母親懷中的樣子沒有什麼差别;他沒有任何心情,沒有任何思想,幾乎連感覺也是沒有的;他甚至覺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識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奧維德:《哀歌》第1卷。
這樣一來,他們就養成或保持了發音上的毛病。
你們以後可以看到,我的愛彌兒是不會有這些毛病的,或者,至少是不會由于上述的原因而染上這些毛病的。
我承認,一般平民和鄉村居民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講話的聲音之高,往往超過了實際的需要,由于發音過于準确,因而使他們的語音也就過于粗笨,他們的腔調太重,他們不善于選擇辭兒,等等。
但是,第一,我覺得這個極端比另一個極端的壞處要少得多,因為談話的頭一個法則是要别人聽懂你講的話,所以我們說話的最大的缺點,就是說了而别人聽不懂。
誇自己沒有一點兒腔調,也就是在誇自己失去了語句的優美和力量。
腔調是我們所談的話的靈魂,有了它,所談的話才動人和真實。
腔調是不象我們所說的話那樣騙人的;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受過許多教育的人才那樣害怕它。
由于養成了不管說什麼話都是那個腔調的習慣,所以也就會慣于嘲弄人而不使人覺得他在嘲弄。
在談話中既然是忌帶腔調,跟着也就産生了可笑的、裝模作樣的、迎合時髦的談話方式,例如我們在宮廷的少年當中所見到的就是這種談話方式。
正是談話和舉止方面的這種裝模作樣的樣子,才每每使法國人在其他國家被别人看起來覺得是很讨厭和無聊的。
他在談話中不僅是沒有腔調,反而裝着一副樣子。
這不是讨人喜歡的辦法。
人們是多麼耽心地害怕孩子們染上這些語言上的小毛病,其實這些毛病是一點關系也沒有的,而且是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加以預防或糾正的;但是,由于你使得他們講話啞聲啞氣、慌慌張張、羞羞答答,由于你不斷地批評他們的聲調,挑剔他們所用的字眼,因而染上的毛病,是絕對沒有辦法矯正的。
隻學會同娘兒們講話的人,對一團士兵講話就會講得大家都聽不懂,他的話就不能壓制暴亂的人群。
因此,首先要教孩子們對成年的男人講話,将來,在需要的時候,他們是知道怎樣對婦女們講話的。
你的孩子在鄉村生活的無拘無束的環境中長大起來,就會有一付更響亮的嗓子,就不會象城裡的孩子們那樣染上講話結結巴巴的毛病,而且還不會學到鄉下人講的辭彙和聲調,即使已經學到的話,至少也是易于改正的,隻要老師從他一生下來就同他一塊兒生活,一天一天地逐漸不讓外人同他在一起,就可以用自己正确的語言防止和消除鄉下人的語言的影響。
将來,愛彌兒所講的法語,同我所講的法語完全是同樣的純粹,但是,他講起來比我講得更清楚,發音也比我好得多。
正在學話的孩子,應該隻聽他能夠懂得的話,應該隻講他能夠咬清音節發音的辭。
他在這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可以使他一再重複發出同一個音節,以便練習更清楚地把它發出來。
當他們顯得結結巴巴地講不明白的時候,你用不着費多麼大的勁去猜他們說的是什麼。
企圖别人老是那樣聽他所講的話,也是一種駕馭他人的表現,孩子們是不應該有這種在他人之上的想法的。
你隻須十分注意地滿足他的需要就夠了;應該由他來努力使你懂得你還沒有聽懂的話。
我們不應該硬是要他講這講那的,随着他愈來愈感到說話的用處,他自己就會好好地學講話的。
是的,有人說,開始講話非常遲的人,是絕對不如其他的人講得那麼清楚的;但是,這并不是因為他們講話講得遲,他們的發音器官才受到障礙,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們生來發音器官就有障礙,所以很遲才開始講話,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緣故的話,他們為什麼講話比别人遲呢?難道是他們講話的機會少,我們鼓勵他們講話的時候少嗎?恰恰相反,人們一發現他們很遲都還不能講話,是深感不安的,因此就煞費苦心地教他們講,結果,比教那些很早就能咬清音節發音的孩子,花費的氣力還多;這種不适當的急躁的做法,将大大地使孩子講話講得很亂;隻要我們不那麼着急,他們是有時間練習講得更完善的。
有些孩子,由于你硬要他們說這說那,結果,使他們既沒有時間好好地學習發音,也沒有時間把你教他們說的話好好地拿來想一想;如果不這樣做,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他們首先就會練習最容易發的音;在逐漸加上用手勢向你表達這些語音的意思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向你說他們的話,而不說你的話:這就可以使他們隻有在把你教他們的話弄明白以後,才會學它們。
由于他們不急急忙忙地就把你教給他們的話拿來使用,所以他們開頭要細細體會一下你所說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隻有當他們認為已經把其中的意思弄明白的時候,他們才會采用。
你們十分急躁地要孩子還沒有到年齡就學會說話,其最大的壞處,不在于你們最初向他們所說的話和他們自己開頭說的那些辭兒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思,而是他們所理解的意思跟我們的不同,而且,我們還覺察不到其中不同的地方;以至在表面上看來,他們好象是回答得非常正确,其實他們并沒有懂得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沒有懂得他們的意思。
我們有時候對孩子們所說的話覺得驚奇,通常就是由于這些模棱兩可的話引起的,我們認為他們的話裡有某種意思,其實他們所說的不是那個意思。
我覺得,正是由于我們在這方面沒有注意到我們所說的辭句在孩子們聽來究竟是什麼意思,所以才造成了他們最初的錯誤;這些錯誤,即使在得到糾正以後,也将影響他們一生的性情。
在下一章中,我還有一次機會舉出例子來闡明這一點。
因此,要盡量限制孩子們的辭彙。
如果他們的辭彙多于他們的概念,他們會講的事情多于他們對這些事情的思想,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弊病。
為什麼鄉下人的思路一般都比城裡人的思路更正确,我認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辭彙沒有那樣的廣。
他們的概念不多,然而他們能夠把它們加以很好的比較。
一個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時全面發展的。
他差不多是在同一個時候學說話、學吃東西和學走路的。
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個時期。
在此以前,他同他在母親懷中的樣子沒有什麼差别;他沒有任何心情,沒有任何思想,幾乎連感覺也是沒有的;他甚至覺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識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奧維德:《哀歌》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