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菜園,我以後就不讓你們到裡面去了,因為,我不願意白白地辛苦一陣,收不到東西。
讓雅克:我們可不可以同誠實的羅貝爾商量個辦法?請他在這個菜園裡劃一小塊地方給我們,讓我的小朋友和我種東西,條件是,所得的收成我們分一半給他。
羅貝爾:我無條件地給你們一塊土地。
不過你們要記住,如果你們再來動我的瓜,我就要鏟掉你們的蠶豆。
在試用這個方法把一些原始的觀念教給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财産的觀念是怎樣自然而然地回溯到第一個以勞動占有那塊土地的人的權利的。
這一點是非常的簡單和明了,能夠為孩子充分地理解。
從這裡一直到産權和交換,就隻有一步了,走過這一步,就應該馬上停止。
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在這裡用兩頁文字闡述的事情,也許實際做起來就要花一年的功夫;因為在培養道德觀念的過程中,是不能怪我們走得太慢,不能怪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太穩的。
年輕的教師們,我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例子,而且要記着,在任何事情上,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因為孩子們是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别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别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正如我所說的,這樣的教育或遲或早是要進行的,隻不過是要看學生的性情是溫和還是暴烈而提前或延遲進行的時間罷了;它們的效用是眼睛可以看得出來的;但是,為了不緻于在這些困難的事情中把重要的東西忽略了,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談談。
你那個性情暴烈的孩子碰到什麼就搞壞什麼,你不要生氣,把他能夠搞壞的東西都放在他拿不着的地方。
他打壞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給他另外的家具,讓他感覺到沒有家具的不方便。
他打破他房間的窗子,你就讓他晝夜都受風吹,别怕他受風寒,因為,甯可讓他着涼,不可讓他發瘋。
絕不要埋怨他給你造成的種種麻煩,不過,你要讓他頭一個感覺到這些麻煩。
最後,你才叫人來修理窗子,你自始至終什麼話都不要說。
他又打破了呢,那就換一個方法;你不要生氣,隻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說:"這些窗子是我的,是我費力氣安在那裡的,我不能讓它們打破。
"然後,你把他關在一間沒有窗子的黑屋裡。
這樣做的時候,如果他還要吵鬧和發脾氣,那就誰也不去理他。
不一會兒他就會洩氣和改變聲調,在那裡哀聲歎氣地訴他的苦的;一個仆人到那裡去,這個造反的人就會請那個仆人把他放出來。
叫那個仆人不要找什麼借口說不能放他,隻回答他說:"我的窗子也是不願意人家打破的。
"說完就走開。
讓孩子在那裡呆幾個小時,呆到足以使他在裡面感到心煩,而且能夠把這件事情記在心裡以後,才派個人去叫他同你訂一個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你還他的自由,而他今後也不再打破你的窗子。
這樣做,他覺得再好不過了。
他叫人來請你去看他;你到他那裡去,他向你提出他的條約,你馬上就接受,同時對他說:"這個想法很好,對我們兩人都有好處;你為什麼早不想到呢!"然後,既不問他還有沒有什麼異議,也不要他說他堅決遵守他的諾言,你隻是歡歡喜喜地擁抱他,并且馬上把他帶到他的房間去,好似這個條約一發誓遵守,就是神聖不可破壞的。
采取這種做法,你想他對這些約定的信念和它們的用途會抱怎樣的看法呢?在這個世界上,隻要還找得到一個孩子(當然是指尚未嬌養壞的孩子)經過這樣的教訓之後還故意打破窗子的話,那就算我錯了。
按照這樣的次序去做吧。
當這個頑皮的孩子在地上挖一個窟窿種蠶豆的時候,他絕沒有想到他是給自己挖牢房,讓自己的知識迅速地把他關在裡面。
我們現在已進入道德的世界,這裡向罪惡打開了大門。
欺騙和撒謊的行為将随着社會習俗和義務而同時産生。
一個人既能做他不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想掩飾他該做而未做的事情。
一種利益既可使人許下諾言,則更大的利益就可使人違反諾言。
問題不隻是在于違反了諾言可以不受懲罰,而是因為有天然的手段;他可以隐瞞,可以撒謊。
由于我們不能防罪惡于未然,到現在就隻好對罪惡的行為加以懲罰。
人生的種種不幸就是這樣随着人的錯誤而同時開始的。
在這方面,我說的話已經是夠多了,其目的是為了使大家明了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
所以你不要去斥責他們撒謊,絕不要僅僅因為他們撒謊而處罰他們,而要使他們明白,如果撒謊,則謊言的種種不良後果都要落在他們的頭上,例如,即使說的是真話,也沒有人相信;即使沒有做什麼事情,也要被别人不由分辯地指責說幹了壞事。
不過,我們要向孩子們講解清楚什麼叫撒謊的行為。
讓雅克:我們可不可以同誠實的羅貝爾商量個辦法?請他在這個菜園裡劃一小塊地方給我們,讓我的小朋友和我種東西,條件是,所得的收成我們分一半給他。
羅貝爾:我無條件地給你們一塊土地。
不過你們要記住,如果你們再來動我的瓜,我就要鏟掉你們的蠶豆。
在試用這個方法把一些原始的觀念教給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财産的觀念是怎樣自然而然地回溯到第一個以勞動占有那塊土地的人的權利的。
這一點是非常的簡單和明了,能夠為孩子充分地理解。
從這裡一直到産權和交換,就隻有一步了,走過這一步,就應該馬上停止。
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在這裡用兩頁文字闡述的事情,也許實際做起來就要花一年的功夫;因為在培養道德觀念的過程中,是不能怪我們走得太慢,不能怪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太穩的。
年輕的教師們,我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例子,而且要記着,在任何事情上,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因為孩子們是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别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别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正如我所說的,這樣的教育或遲或早是要進行的,隻不過是要看學生的性情是溫和還是暴烈而提前或延遲進行的時間罷了;它們的效用是眼睛可以看得出來的;但是,為了不緻于在這些困難的事情中把重要的東西忽略了,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談談。
你那個性情暴烈的孩子碰到什麼就搞壞什麼,你不要生氣,把他能夠搞壞的東西都放在他拿不着的地方。
他打壞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給他另外的家具,讓他感覺到沒有家具的不方便。
他打破他房間的窗子,你就讓他晝夜都受風吹,别怕他受風寒,因為,甯可讓他着涼,不可讓他發瘋。
絕不要埋怨他給你造成的種種麻煩,不過,你要讓他頭一個感覺到這些麻煩。
最後,你才叫人來修理窗子,你自始至終什麼話都不要說。
他又打破了呢,那就換一個方法;你不要生氣,隻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說:"這些窗子是我的,是我費力氣安在那裡的,我不能讓它們打破。
"然後,你把他關在一間沒有窗子的黑屋裡。
這樣做的時候,如果他還要吵鬧和發脾氣,那就誰也不去理他。
不一會兒他就會洩氣和改變聲調,在那裡哀聲歎氣地訴他的苦的;一個仆人到那裡去,這個造反的人就會請那個仆人把他放出來。
叫那個仆人不要找什麼借口說不能放他,隻回答他說:"我的窗子也是不願意人家打破的。
"說完就走開。
讓孩子在那裡呆幾個小時,呆到足以使他在裡面感到心煩,而且能夠把這件事情記在心裡以後,才派個人去叫他同你訂一個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你還他的自由,而他今後也不再打破你的窗子。
這樣做,他覺得再好不過了。
他叫人來請你去看他;你到他那裡去,他向你提出他的條約,你馬上就接受,同時對他說:"這個想法很好,對我們兩人都有好處;你為什麼早不想到呢!"然後,既不問他還有沒有什麼異議,也不要他說他堅決遵守他的諾言,你隻是歡歡喜喜地擁抱他,并且馬上把他帶到他的房間去,好似這個條約一發誓遵守,就是神聖不可破壞的。
采取這種做法,你想他對這些約定的信念和它們的用途會抱怎樣的看法呢?在這個世界上,隻要還找得到一個孩子(當然是指尚未嬌養壞的孩子)經過這樣的教訓之後還故意打破窗子的話,那就算我錯了。
按照這樣的次序去做吧。
當這個頑皮的孩子在地上挖一個窟窿種蠶豆的時候,他絕沒有想到他是給自己挖牢房,讓自己的知識迅速地把他關在裡面。
我們現在已進入道德的世界,這裡向罪惡打開了大門。
欺騙和撒謊的行為将随着社會習俗和義務而同時産生。
一個人既能做他不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想掩飾他該做而未做的事情。
一種利益既可使人許下諾言,則更大的利益就可使人違反諾言。
問題不隻是在于違反了諾言可以不受懲罰,而是因為有天然的手段;他可以隐瞞,可以撒謊。
由于我們不能防罪惡于未然,到現在就隻好對罪惡的行為加以懲罰。
人生的種種不幸就是這樣随着人的錯誤而同時開始的。
在這方面,我說的話已經是夠多了,其目的是為了使大家明了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
所以你不要去斥責他們撒謊,絕不要僅僅因為他們撒謊而處罰他們,而要使他們明白,如果撒謊,則謊言的種種不良後果都要落在他們的頭上,例如,即使說的是真話,也沒有人相信;即使沒有做什麼事情,也要被别人不由分辯地指責說幹了壞事。
不過,我們要向孩子們講解清楚什麼叫撒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