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圖和不良的動機去解釋善良的行為,它将使人不能不誣蔑蘇格拉底和诋毀雷居魯斯。
這樣的看法即使在我們中間有所滋長,自然的呼聲和理性的呼聲也會不斷地對它們進行反駁,決不讓任何一個抱這種看法的人找到一個相信這種看法的借口。
我不打算在這裡讨論形而上學,因為它超出了我和你的理解能力,所以讨論一陣實際上也得不到什麼結果。
我已經向你說過,我并不是想同你講什麼哲學,而是想幫助你去問問你自己的心。
當舉世的哲學家都說我錯了的時候,隻要你覺得我講得很對,那就再好不過了。
為此,我隻要使你能夠辨别我們從外界獲得的觀念跟我們的自然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就夠了,因為,我們必然是先有感覺,而後才能認識;由于我們的求善避惡并不是學來的,而是大自然使我們具有這樣一個意志,所以,我們好善厭惡之心也猶如我們的自愛一樣,是天生的。
良心的作用并不是判斷,而是感覺:盡管我們所有的觀念都得自外界,但是衡量這些觀念的情感卻存在于我們的本身,隻有通過它們,我們才能知道我們和我們應當追求或躲避的事物之間存在着哪些利弊。
對我們來說,存在就是感覺;我們的感覺力無可争辯地是先于我們的智力而發展的,我們先有感覺,而後有觀念。
不管我們的存在是什麼原因,但它為了保持我們,便使我們具備了适合于我們天性的情感;至少,這些情感是天生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
就個人來說,這些情感就是對自己的愛、對痛苦的憂慮、對死亡的恐懼和對幸福的向往。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肯定說人天生就是合群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變成合群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他一定是通過跟他的同類息息相連的固有的情感才成為合群的,因為,如果單有物質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必然使人類互相分散而不互相聚集。
良心之所以能激勵人,正是因為存在着這樣一種根據對自己和對同類的雙重關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
知道善,并不等于愛善;人并不是生來就知道善的,但是,一旦他的理智使他認識到了善,他的良心就會使他愛善;我們的這種情感是得自天賦的。
因此,我的朋友,我并不認為我們不能把良心的直接的本原解釋為我們天性的結果,它是獨立于理智的。
要說是不能夠這樣解釋的話,還不如說是不需要這樣解釋,因為,有些人雖然否認一切人類所公認的這個本原,但卻無法證明它不存在,他們隻能夠硬說沒有這個本原罷了;而我們之斷言它的存在,也象他們一樣是有很好的根據的,何況我們還有内心的證據,何況良心的呼聲也在為它自己辯護咧。
如果判斷的光芒使我們眼花缭亂,把我們要看的東西弄得模糊不清,那就等我們微弱的目光恢複過來,變得銳利的時候再看;這時候,我們在理智的光輝之下馬上就可以看出那些東西在大自然最初把它們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是什麼樣子;說得更确切一點,那就是:我們一定要保持天真,少弄玄虛;我們必須具備的情感,應當以我們内心最初經驗的那些情感為限,因為,隻要我們的潛心研究不使我們走入歧途,就始終會重新使我們恢複這些情感的。
良心呀!良心!你是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
是你在妥妥當當地引導一個雖然是蒙昧無知然而是聰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錯地判斷善惡,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為合乎道德。
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有優于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隻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繩的理智可悲地做了一樁錯事又做一樁錯事。
感謝老天,我們才擺脫了這種可怕的哲學的玄虛,我們沒有淵博的學問也能做人,我們才無須浪費我們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倫理,因為我們已經以最低的代價找到了一個最可靠的響導指引我們走出這浩大的偏見的迷津。
但是,單單存在着這樣一個響導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認識它和跟随它。
既然它向所有的人的心都發出了呼聲,那麼,為什麼隻有極少的人才能聽見呢?唉!這是因為它向我們講的是自然的語言,而我們所經曆的一切事物已經使我們把這種語言全都忘記了。
良心是靦觍的,它喜歡幽靜;世人一吵鬧就會使它害怕。
有人認為它産生于偏見,其實偏見是它最兇惡的敵人;它一遇到偏見,它就要躲避,或者就緘默不語;它們鬧鬧嚷嚷的聲音壓倒了它的聲音,使人們不能聽到;偏執的想法竟敢冒稱良心,而且以良心的名義陷人于罪行。
它因為受到人們的誤解而感到沮喪;它不再呼喚我們,也不再回答我們;由于我們長期地對它表示輕蔑,因此,我們當初花了多少氣力把它趕走,現在也要花多少氣力才把它召得回來。
在進行探索的時候,我有多少次由于内心的冷淡而感到厭倦!有多少次悲傷和煩惱把它們的毒汁傾入了我最初的沉思,使我覺得我所沉思的東西是毫無根據的!我貧弱的心對真理的愛好也是那樣地缺乏熱情。
我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地去尋找那并不存在的東西呢?道德上的善全屬子虛,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官能的享受。
"我們一旦喪失了使靈魂快樂的欣賞能力,是多麼難于恢複啊!要是從來就沒有過這種能力的話,要想具備,那就更加困難了!如果一個人竟可憐到沒有做過一件使他回憶起來對自己感到滿意、而且覺得沒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而且,由于他意識不到什麼德行最适合于他的天性,因此他隻好一直做一個壞人,感到無窮的痛苦。
不過,你相不相信在全世界能夠找到一個人竟堕落到心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為善的想望呢?這種想望是這樣的自然和愉快,以至不可能永久地阻止它的産生;而且,隻要它留下了一次快樂的回憶,就足以使它不斷地呈現在我們的心中。
不幸的是,這種想望在起初是很難滿足的,一個人可以找得到千百種理由來違背他心中的傾向;不必要的謹慎把他緊緊地束縛在"自我"的範圍内,要越過這個範圍,是必須要有巨大的勇氣的。
為善之樂就是對善舉的獎勵,一個人要配得上這個獎勵,才能獲得這個獎勵。
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比道德更可愛的了,但是,為了要發現它的可愛,就必須照它去實踐。
當我們想擁抱它的時候,它開始就會象神話中的變幻無定的海神,幻化出千百種可怕的形象,隻有緊緊抱着它不放的人,才能最後看出它本來的樣子。
這樣的看法即使在我們中間有所滋長,自然的呼聲和理性的呼聲也會不斷地對它們進行反駁,決不讓任何一個抱這種看法的人找到一個相信這種看法的借口。
我不打算在這裡讨論形而上學,因為它超出了我和你的理解能力,所以讨論一陣實際上也得不到什麼結果。
我已經向你說過,我并不是想同你講什麼哲學,而是想幫助你去問問你自己的心。
當舉世的哲學家都說我錯了的時候,隻要你覺得我講得很對,那就再好不過了。
為此,我隻要使你能夠辨别我們從外界獲得的觀念跟我們的自然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就夠了,因為,我們必然是先有感覺,而後才能認識;由于我們的求善避惡并不是學來的,而是大自然使我們具有這樣一個意志,所以,我們好善厭惡之心也猶如我們的自愛一樣,是天生的。
良心的作用并不是判斷,而是感覺:盡管我們所有的觀念都得自外界,但是衡量這些觀念的情感卻存在于我們的本身,隻有通過它們,我們才能知道我們和我們應當追求或躲避的事物之間存在着哪些利弊。
對我們來說,存在就是感覺;我們的感覺力無可争辯地是先于我們的智力而發展的,我們先有感覺,而後有觀念。
不管我們的存在是什麼原因,但它為了保持我們,便使我們具備了适合于我們天性的情感;至少,這些情感是天生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
就個人來說,這些情感就是對自己的愛、對痛苦的憂慮、對死亡的恐懼和對幸福的向往。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肯定說人天生就是合群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變成合群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他一定是通過跟他的同類息息相連的固有的情感才成為合群的,因為,如果單有物質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必然使人類互相分散而不互相聚集。
良心之所以能激勵人,正是因為存在着這樣一種根據對自己和對同類的雙重關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
知道善,并不等于愛善;人并不是生來就知道善的,但是,一旦他的理智使他認識到了善,他的良心就會使他愛善;我們的這種情感是得自天賦的。
因此,我的朋友,我并不認為我們不能把良心的直接的本原解釋為我們天性的結果,它是獨立于理智的。
要說是不能夠這樣解釋的話,還不如說是不需要這樣解釋,因為,有些人雖然否認一切人類所公認的這個本原,但卻無法證明它不存在,他們隻能夠硬說沒有這個本原罷了;而我們之斷言它的存在,也象他們一樣是有很好的根據的,何況我們還有内心的證據,何況良心的呼聲也在為它自己辯護咧。
如果判斷的光芒使我們眼花缭亂,把我們要看的東西弄得模糊不清,那就等我們微弱的目光恢複過來,變得銳利的時候再看;這時候,我們在理智的光輝之下馬上就可以看出那些東西在大自然最初把它們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是什麼樣子;說得更确切一點,那就是:我們一定要保持天真,少弄玄虛;我們必須具備的情感,應當以我們内心最初經驗的那些情感為限,因為,隻要我們的潛心研究不使我們走入歧途,就始終會重新使我們恢複這些情感的。
良心呀!良心!你是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
是你在妥妥當當地引導一個雖然是蒙昧無知然而是聰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錯地判斷善惡,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為合乎道德。
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有優于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隻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繩的理智可悲地做了一樁錯事又做一樁錯事。
感謝老天,我們才擺脫了這種可怕的哲學的玄虛,我們沒有淵博的學問也能做人,我們才無須浪費我們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倫理,因為我們已經以最低的代價找到了一個最可靠的響導指引我們走出這浩大的偏見的迷津。
但是,單單存在着這樣一個響導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認識它和跟随它。
既然它向所有的人的心都發出了呼聲,那麼,為什麼隻有極少的人才能聽見呢?唉!這是因為它向我們講的是自然的語言,而我們所經曆的一切事物已經使我們把這種語言全都忘記了。
良心是靦觍的,它喜歡幽靜;世人一吵鬧就會使它害怕。
有人認為它産生于偏見,其實偏見是它最兇惡的敵人;它一遇到偏見,它就要躲避,或者就緘默不語;它們鬧鬧嚷嚷的聲音壓倒了它的聲音,使人們不能聽到;偏執的想法竟敢冒稱良心,而且以良心的名義陷人于罪行。
它因為受到人們的誤解而感到沮喪;它不再呼喚我們,也不再回答我們;由于我們長期地對它表示輕蔑,因此,我們當初花了多少氣力把它趕走,現在也要花多少氣力才把它召得回來。
在進行探索的時候,我有多少次由于内心的冷淡而感到厭倦!有多少次悲傷和煩惱把它們的毒汁傾入了我最初的沉思,使我覺得我所沉思的東西是毫無根據的!我貧弱的心對真理的愛好也是那樣地缺乏熱情。
我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地去尋找那并不存在的東西呢?道德上的善全屬子虛,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官能的享受。
"我們一旦喪失了使靈魂快樂的欣賞能力,是多麼難于恢複啊!要是從來就沒有過這種能力的話,要想具備,那就更加困難了!如果一個人竟可憐到沒有做過一件使他回憶起來對自己感到滿意、而且覺得沒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而且,由于他意識不到什麼德行最适合于他的天性,因此他隻好一直做一個壞人,感到無窮的痛苦。
不過,你相不相信在全世界能夠找到一個人竟堕落到心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為善的想望呢?這種想望是這樣的自然和愉快,以至不可能永久地阻止它的産生;而且,隻要它留下了一次快樂的回憶,就足以使它不斷地呈現在我們的心中。
不幸的是,這種想望在起初是很難滿足的,一個人可以找得到千百種理由來違背他心中的傾向;不必要的謹慎把他緊緊地束縛在"自我"的範圍内,要越過這個範圍,是必須要有巨大的勇氣的。
為善之樂就是對善舉的獎勵,一個人要配得上這個獎勵,才能獲得這個獎勵。
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比道德更可愛的了,但是,為了要發現它的可愛,就必須照它去實踐。
當我們想擁抱它的時候,它開始就會象神話中的變幻無定的海神,幻化出千百種可怕的形象,隻有緊緊抱着它不放的人,才能最後看出它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