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五節
關燈
小
中
大
我之所以把這篇東西抄寫在這裡,其目的并不是以它作為一種尺度來衡量我們在宗教問題上應該采取怎樣的看法,而是以它作為例子,說明我們向學生講解的時候應當抱什麼态度,才不脫離我力圖采取的方法。
隻要我們不屈從于人的權威,不屈從于我們所生長的那個國家的偏見,在自然的狀态中,單單憑理智的光輝就能使我們不超出于自然宗教;而我要向我的愛彌兒講解的,也就是以自然宗教為限。
如果他要相信另外的宗教,我就沒有權利去指導他了,因此,要由他自己去選擇了。
我們和自然的工作是相配合的,當它培養人的體格的時候,我們就緻力于培養人的精神;不過,我們的進度是不一樣的,當身體已經長得非常健壯有力,靈魂還是十分的嫩弱,不管人的辦法有多麼好,體質的發育總是走在理智的前面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遏制後者而刺激前者,以便盡可能使這個人始終是一緻的。
在發展他的天性的時候,我們要減緩他的感情的成長,要采取培養理性的辦法去控制它。
理智的對象減弱了感覺的對象的印象。
在追溯事物原理的過程中,我們要使他擺脫感官的支配,從而就易于使他從研究自然進而去尋求自然的創造者。
當我們達到這種境地的時候,我們就能找到控制我們的學生的新手段,就能找到說得他心悅誠服的新方法!隻有在這個時候,他才能在沒有旁人的監督和法規的強迫下真心實意地做好人和做好事,才能在上帝和他自己看來都為人公正,才能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履行他的天職,才能把美德牢記在心;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愛秩序,每個人都總是甯可愛自己,而且是為了愛他的創造者;這種愛同自愛相結合,就可以使他在享受了今生的幸福之後,最終獲得那良心的安甯和對至高的存在的沉思,允許他來生享受永恒的幸福。
不這樣,我認為人間就會都是不義、虛僞和狂妄的行為,因為,競争的結果,必然是個人的利益勝過一切,促使每一個人給罪惡蒙上美德的外衣。
讓其他的人為我的幸福而犧牲他們的幸福,讓一切都歸我一個人,如果必要的話,讓整個的人類都在窮困和苦難的境地中餓死,以免我有片刻的痛苦和饑餓,一切推理而不信上帝的人心眼裡所想的就是如此。
是的,我這一生都要堅持我這樣的看法,那就是:凡是在心裡說沒有上帝而口頭上又說有上帝的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讀者諸君,也許我這番氣力都是白費的,我覺得,你們和我是不會拿同樣的眼光去看我的愛彌兒的,你們以為他和你們的學生是相似的,也是那樣的愚蠢、輕佻和浮躁,整日價花天酒地,玩了這個又玩那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恒心。
你們看見我要把一個正處在一生之中如花似錦的年歲的既熱情活潑又性情剛強的青年造成一個耽于沉思的人,造成一個哲學家和真正的神學家,就覺得好笑。
你們也許會說:"這位夢想家成天在那裡胡思亂想,他既然要用他的方法去教育學生,所以他不隻是在培養學生,而且是在創造學生,從他的腦子裡創造一個學生;他老以為他是按照自然的法子去教的,其實是越教越不符合自然。
"可是我,當我把我的學生同你們的學生加以比較的時候,我很難發現他們當中有什麼共同之處。
由于培養的方法這樣不同,所以,要是他們在某些地方是相象的話,那才是一個奇迹咧。
由于愛彌兒的童年是在你們的學生要到青年時期才能享受的自由中度過的,所以他到青年時期才開始遵守你們的學生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遵守的那些規矩;這些規矩變成了你們的學生的桎梏,他們很恨它們,認為它們完全是老師之所以能一貫暴戾的原因;他們認為,隻有擺脫這種束縛以後,才能脫離兒童的境地;他們要想辦法彌補他們在你的長期管束之下所受到的損失,正如一個囚徒解脫了鎖鍊之後,要伸一伸腰,活動一下他的四肢。
同你的學生相反,愛彌兒以他自己成為一個大人和服從日益成長的理智的約束而感到光彩;他的身體已經發育起來,不再需要那樣多的運動,而且可以開始控制自己了,這時候,他的心靈正處在半成熟的階段,竭力要尋求迅速的發展。
因此,在你的學生看來,到了有理智的年齡正好大肆放蕩,而在愛彌兒看來,恰恰在這個時候應該發揮理智的作用哩。
你們想知道,是你的學生還是他在這方面更符合自然的秩序呢?那就請你們研究一下離開自然秩序較遠的人和離開自然秩序較近的人有什麼區别。
你們觀察一下農村的青年,看他們是不是也象你們的青年那樣性情乖張。
勒博先生說:"我們發現野蠻人在童年時期都是十分活潑,成天不斷地做各種各樣運動身體的遊戲,但是,一到他們剛剛長成為少年的時候,他們就變得很安靜,很愛幻想,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也盡做很費勁的或者是有點危險的遊戲。
"愛彌兒是在農村兒童和野蠻人所享受的那種自由中撫養起來的,因此,當他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也就有他們那樣的變化和舉止。
所不同的是,他的活動不隻是為了玩或為了生活,他在工作和玩的過程中還學會了運用思想。
既然他已經通過這條道路達到了這個階段,他現在就随時可以走上我向他指定的道路。
我叫他思考的那些問題之所以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是因為那些問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對他來說是很新鮮的,而且也是他的能力可以理解的。
反之,你們的孩子由于已經被你們那些枯燥的功課、羅唆的教訓和無止無休的問答弄得極其厭膩和疲憊,因而心情也變得十分憂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能不拒絕把他們的心思用去思考你們壓在他們身上的那一堆教條,怎能不拒絕把他們的心思用去思考他們的創造者,何況你們還把他們的創造者說成是他們的歡樂的敵人呢?他們一想到這些就感到厭惡和煩惱,強制的做法已經使他們變得很頹喪。
當他們今後開始安排自己生活的時候,應該怎樣辦呢?他們需要有新的東西才感到高興,他們不再聽你們對兒童們講的那種語言。
對我的學生來說也是這樣:當他成為大人的時候,我對他說話就要象對一個大人說話的樣子,而且說的盡是一些新鮮的事物;恰恰是你們的學生感到厭膩的事物,他覺得很合他的口味。
延緩天性的發展以裨益理性,從而就可以使他取得雙倍的時間。
但是,我事實上是不是延緩了天性的發展呢?一點也沒有,我隻不過是不讓想象力去加速它的發展罷了。
我用另外一
隻要我們不屈從于人的權威,不屈從于我們所生長的那個國家的偏見,在自然的狀态中,單單憑理智的光輝就能使我們不超出于自然宗教;而我要向我的愛彌兒講解的,也就是以自然宗教為限。
如果他要相信另外的宗教,我就沒有權利去指導他了,因此,要由他自己去選擇了。
我們和自然的工作是相配合的,當它培養人的體格的時候,我們就緻力于培養人的精神;不過,我們的進度是不一樣的,當身體已經長得非常健壯有力,靈魂還是十分的嫩弱,不管人的辦法有多麼好,體質的發育總是走在理智的前面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遏制後者而刺激前者,以便盡可能使這個人始終是一緻的。
在發展他的天性的時候,我們要減緩他的感情的成長,要采取培養理性的辦法去控制它。
理智的對象減弱了感覺的對象的印象。
在追溯事物原理的過程中,我們要使他擺脫感官的支配,從而就易于使他從研究自然進而去尋求自然的創造者。
當我們達到這種境地的時候,我們就能找到控制我們的學生的新手段,就能找到說得他心悅誠服的新方法!隻有在這個時候,他才能在沒有旁人的監督和法規的強迫下真心實意地做好人和做好事,才能在上帝和他自己看來都為人公正,才能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履行他的天職,才能把美德牢記在心;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愛秩序,每個人都總是甯可愛自己,而且是為了愛他的創造者;這種愛同自愛相結合,就可以使他在享受了今生的幸福之後,最終獲得那良心的安甯和對至高的存在的沉思,允許他來生享受永恒的幸福。
不這樣,我認為人間就會都是不義、虛僞和狂妄的行為,因為,競争的結果,必然是個人的利益勝過一切,促使每一個人給罪惡蒙上美德的外衣。
讓其他的人為我的幸福而犧牲他們的幸福,讓一切都歸我一個人,如果必要的話,讓整個的人類都在窮困和苦難的境地中餓死,以免我有片刻的痛苦和饑餓,一切推理而不信上帝的人心眼裡所想的就是如此。
是的,我這一生都要堅持我這樣的看法,那就是:凡是在心裡說沒有上帝而口頭上又說有上帝的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讀者諸君,也許我這番氣力都是白費的,我覺得,你們和我是不會拿同樣的眼光去看我的愛彌兒的,你們以為他和你們的學生是相似的,也是那樣的愚蠢、輕佻和浮躁,整日價花天酒地,玩了這個又玩那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恒心。
你們看見我要把一個正處在一生之中如花似錦的年歲的既熱情活潑又性情剛強的青年造成一個耽于沉思的人,造成一個哲學家和真正的神學家,就覺得好笑。
你們也許會說:"這位夢想家成天在那裡胡思亂想,他既然要用他的方法去教育學生,所以他不隻是在培養學生,而且是在創造學生,從他的腦子裡創造一個學生;他老以為他是按照自然的法子去教的,其實是越教越不符合自然。
"可是我,當我把我的學生同你們的學生加以比較的時候,我很難發現他們當中有什麼共同之處。
由于培養的方法這樣不同,所以,要是他們在某些地方是相象的話,那才是一個奇迹咧。
由于愛彌兒的童年是在你們的學生要到青年時期才能享受的自由中度過的,所以他到青年時期才開始遵守你們的學生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遵守的那些規矩;這些規矩變成了你們的學生的桎梏,他們很恨它們,認為它們完全是老師之所以能一貫暴戾的原因;他們認為,隻有擺脫這種束縛以後,才能脫離兒童的境地;他們要想辦法彌補他們在你的長期管束之下所受到的損失,正如一個囚徒解脫了鎖鍊之後,要伸一伸腰,活動一下他的四肢。
同你的學生相反,愛彌兒以他自己成為一個大人和服從日益成長的理智的約束而感到光彩;他的身體已經發育起來,不再需要那樣多的運動,而且可以開始控制自己了,這時候,他的心靈正處在半成熟的階段,竭力要尋求迅速的發展。
因此,在你的學生看來,到了有理智的年齡正好大肆放蕩,而在愛彌兒看來,恰恰在這個時候應該發揮理智的作用哩。
你們想知道,是你的學生還是他在這方面更符合自然的秩序呢?那就請你們研究一下離開自然秩序較遠的人和離開自然秩序較近的人有什麼區别。
你們觀察一下農村的青年,看他們是不是也象你們的青年那樣性情乖張。
勒博先生說:"我們發現野蠻人在童年時期都是十分活潑,成天不斷地做各種各樣運動身體的遊戲,但是,一到他們剛剛長成為少年的時候,他們就變得很安靜,很愛幻想,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也盡做很費勁的或者是有點危險的遊戲。
"愛彌兒是在農村兒童和野蠻人所享受的那種自由中撫養起來的,因此,當他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也就有他們那樣的變化和舉止。
所不同的是,他的活動不隻是為了玩或為了生活,他在工作和玩的過程中還學會了運用思想。
既然他已經通過這條道路達到了這個階段,他現在就随時可以走上我向他指定的道路。
我叫他思考的那些問題之所以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是因為那些問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對他來說是很新鮮的,而且也是他的能力可以理解的。
反之,你們的孩子由于已經被你們那些枯燥的功課、羅唆的教訓和無止無休的問答弄得極其厭膩和疲憊,因而心情也變得十分憂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能不拒絕把他們的心思用去思考你們壓在他們身上的那一堆教條,怎能不拒絕把他們的心思用去思考他們的創造者,何況你們還把他們的創造者說成是他們的歡樂的敵人呢?他們一想到這些就感到厭惡和煩惱,強制的做法已經使他們變得很頹喪。
當他們今後開始安排自己生活的時候,應該怎樣辦呢?他們需要有新的東西才感到高興,他們不再聽你們對兒童們講的那種語言。
對我的學生來說也是這樣:當他成為大人的時候,我對他說話就要象對一個大人說話的樣子,而且說的盡是一些新鮮的事物;恰恰是你們的學生感到厭膩的事物,他覺得很合他的口味。
延緩天性的發展以裨益理性,從而就可以使他取得雙倍的時間。
但是,我事實上是不是延緩了天性的發展呢?一點也沒有,我隻不過是不讓想象力去加速它的發展罷了。
我用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