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2回 占春魁權奸妒事 封列侯仙丈傳情
關燈
小
中
大
在京,王雲亦令軍前效用。
點畢,禮于教場,遂出告示,張挂轅門,衆将俱來看道: 欽點新科探花翰林院編修特封平南大将軍王,為禁約事。
近聞草寇滕武猖獗,侵犯江南,劫擄民财,至今未除。
恐為後患,聖上特點本院剿除賊寇,以靜地方。
奈雲幼習書文,恐安邦不足,凡在軍将佐,不得袖手旁觀,隐謀不限,取罪無寬。
蓋聞兵貴神速,取勝敵之良機;将知意變,奈銳氣之先謀。
軍貴威嚴,不得懈怠;隊伍整齊,毋為自亂,犯者斬。
聞鼓不進,鳴金不退者斬。
遇敵不先,畏首退後者斬。
搶掠民财,滢人妻女者斬。
交頭接耳,洩漏軍機者斬。
持強淩弱,攪擾地方者斬。
有慢軍令,擅闖轅門者斬。
兵器不利,旗幟不鮮者斬。
捏造妖言,惑亂軍心者斬,竊他人之功,以為己有者斬。
自古軍令不得不嚴,各宜遵守,如違令者,罪在不赦。
一概大小兵将,在營不端者,定照軍法施行。
特此告示。
衆将看罷,不敢怠慢,各遵規矩,紛紛議論道:“他乃書文之士,倒轉兵法無差。
”衆皆悅服。
次日五鼓,王雲升帳,衆将士上前打恭畢,王雲就傳令:“着殷奇——乃殷開山之玄孫——協同李貴為前部先鋒,帶領三千人馬即刻起程。
”二人領命去訖。
又令:“徐文帶領人馬一萬,副将八員,為前隊。
”令“劉明帶領人馬一萬,副将八員為二隊,依次即刻起程。
本院還要入朝,面聖後提後隊前進。
”徐文、劉明二将領命,揮兵依隊而去。
王雲才入朝面聖,至階山呼已畢,黃門唱道:“文武官員有事奏來,無事退班!”王雲出班奏道:“臣王雲蒙聖恩命往征南,軍中缺少一員謀劃之士。
聞得兵部臧瑛之子臧新少年多謀,可着軍前效用,望陛下降旨。
”聖上道:“昨日朕已有旨,任卿點用,何必又來啟奏。
”王雲謝恩退朝。
百官俱已朝散,惟臧瑛聞言膽落,暗思道:“王雲這小畜生與我作對,少不得送你一死,諒情不能挽回。
”隻得回府,打發臧新到王雲軍營中來,又囑咐臧新道:“軍前不比尋常,須要小心。
” 臧新辭别父親,竟來營中。
王雲正欲要發令箭去提他,隻見一位臧新已走進轅門——所以宦家子弟那知軍伍之事——竟到帳前,也不跪下,也不打恭,朝上道:“老兄請了。
”王雲喝道:“汝是何人?敢違吾軍令!”吩咐左右拿下,一聲号令,鷹拿燕捉,将臧新綁下。
臧新嚷道:“你們不要放肆,何得将我兵部公子擅自綁了?”王雲道:“你既是臧新,就該報名傳入,何得擅闖轅門,有違軍令?推出轅門斬首示衆!”左右遂将臧新推出欲斬,兩邊走過四将程濟、羅封、秦國聖、金聖,一齊上前跪下禀道:“啟上元帥,臧新擅闖轅門,理正軍法無疑。
但今出軍黃道,若斬家人,于軍不利,求元帥暫赦臧新,以後将功贖罪。
”王雲道:“既然諸位将軍代他求免,軍法焉有容情,死罪姑免,活罪無寬。
與我捆打四十,以戒衆心!”說猶未了,左右将臧新拖翻,二棍一換,打了四十,可憐打得皮開肉綻放起。
王雲吩咐發在後軍聽用,臧新此時才知軍法利害。
王雲遂傳令拔營,揮師前進。
正是: 号令一聲星鬥落,将軍兵甲賽天神。
旌旗閃閃如團錦,劍戟森森似雪銀。
鼍鼓音高流水急,龍蟠影動落花塵。
肅然隊伍無嘶馬,繡扮兒郎出海麟。
王雲提大軍滔滔南下,不載程途。
話說大軍未一月已抵京口,一路秋毫無犯。
卻說先鋒殷奇同李貴領兵已到-陵,打聽賊兵已入境内,攻打城池。
太守孫仁堅守,是日打探得京兵到境,出郭迎接,殷奇将兵紮于城外,與太守孫仁相見。
禮畢,遂問賊人來曆虛實。
孫仁道:“賊兵到此已有數日,與他交戰幾陣,彼衆我寡,不能取勝。
”正說話間,探子來報道:“賊兵蜂擁而來,勢不可敵。
”殷奇聽得敵兵逼近,遂即将人馬擺開,布成陣勢。
卻說滕武起首下山,已經占據數縣,今着呂安來攻打-陵,太守孫仁堅守,一時難下。
其日又來攻打,不防京兵已到。
兩陣對圓,賊将呂安溺戰,李貴即忙出馬,但見賊将怎生打扮: 頭戴着黑油盔,身穿鎖子甲,雙舉長柄槌。
坐下銀鬃□骊馬,貌惡神雄聲似雷。
右調《江南春》 李貴立着馬前罵道:“你這一夥賊徒!如此皇天後土,敢自造反,今日天兵已到,剿除山寨,踏破窩巢,一個個斬為碎粉!好好束手歸降,免得禍臨後悔!”呂安那容分說,舞-來取李貴。
李貴使槍急架忙迎,力戰有二十回合,李貴力怯,遂就敗下陣,那知呂安馬快,趕上一-,正中李貴後心,翻身落馬。
殷奇急出,已救不及,可憐一命已歸泉下。
賊将呂安趁勢揮兵掩殺過來,官兵銳氣已失,不能抵敵。
正在危急之際,隻見賊兵後陣已亂,殷奇諒是後隊官兵殺入,複〔轉〕身揮兵殺回,前後夾攻,賊兵大亂,死者大半,呂安亦死于亂軍之中,所剩一小半投降。
徐文兵到-陵,見有賊兵厮殺,遂揮一萬生力兵沖入賊兵後陣,所以得獲全勝。
當下齊合兵一處,殷奇緻謝徐文道:“小将已承将軍救應得全,但是李貴陣亡,如之奈何?”徐文道:“勝敗兵家之常事。
”少頃劉明率二隊亦到,合營紮住,其議剿賊,所言李貴陣亡,劉明道:“将次元帥後隊亦好到也。
”直到次日,王雲才到,安營已畢,徐文、劉明、殷奇一幹衆将來參見王雲,所呈交鋒之事,呈說李貴陣亡。
王雲聞言,責殷奇道:“汝乃領正先鋒之職,李貴莫過副将,如何不相機而戰,遂至于敗?若非徐文兵到,喪盡吾軍銳氣。
本該加罪才是,以後謹持,将功贖罪。
”殷奇諾諾而退。
王雲命記徐文第一功,又命将李貴屍骸買棺安葬不題。
去說滕武大軍在宜興屯紮,有敗殘賊兵逃回,報與滕武道:“呂将軍全軍盡殁。
”滕武大驚,忙與陳洪相議,陳洪即着軍士去打探領兵元帥是誰。
探子得令前去,探來回報道:“啟上大王,小人打探得領軍元帥是新科文探花王雲,統領五萬雄兵,勇将百員,威嚴之勢可吞江漢。
”滕武聞言驚奇道:“王雲乃是一個儒生,何以能知軍旅,好生奇怪!”陳洪問道:“此人武藝如何?”滕武道:“不過是白面書生,倒不在懼他武藝,所得有些情分。
”陳洪道:“大王欲成大業,那裡重得交情!趕去一戰,可捉王雲,事亦可圖矣。
”滕武聽了陳洪主意,打點交鋒不題。
卻說王雲提兵已到宜興,去城三十裡,分三處安營,以防人來劫寨。
遂又寫書一封,着金聖前去說滕武來降,是汝之功。
金聖領命,輕騎竟往賊營。
軍士報知滕武,遂請相見。
禮畢,金聖将書送與滕武道:“元帥緻書,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借生靈塗炭之厄,特來勸汝卸甲歸降,以順天心。
”滕武接過,拆書看道: 敕調新科探花翰林院編修特封平南大将軍王雲寄書于滕武将軍台下: 蓋聞識時務者呼為俊傑,知天命者稱為人傑。
汝糾烏合之衆,哨聚山林,兵不雄,将不勇,糧不足,饷不廣,莫過擅行劫掠,侵犯城池,豈不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一旦天兵臨境,剿除山寨,玉石俱焚,生靈塗炭,悔之何及!本院惜念同鄉,不加兵刃,先書谕知,若失時務,作速卸甲歸降,保奏招安,以享聖主爵祿。
如苦執迷不悟,緻大兵剿除,身首難保。
特此布聞。
滕武看罷,沉吟良久道:“金将軍請回,多拜複王元帥,待将衆等齊集一議,再當奉複。
”金聖遂回本營來複王雲不題。
話說陳洪道:“大王,此事切
點畢,禮于教場,遂出告示,張挂轅門,衆将俱來看道: 欽點新科探花翰林院編修特封平南大将軍王,為禁約事。
近聞草寇滕武猖獗,侵犯江南,劫擄民财,至今未除。
恐為後患,聖上特點本院剿除賊寇,以靜地方。
奈雲幼習書文,恐安邦不足,凡在軍将佐,不得袖手旁觀,隐謀不限,取罪無寬。
蓋聞兵貴神速,取勝敵之良機;将知意變,奈銳氣之先謀。
軍貴威嚴,不得懈怠;隊伍整齊,毋為自亂,犯者斬。
聞鼓不進,鳴金不退者斬。
遇敵不先,畏首退後者斬。
搶掠民财,滢人妻女者斬。
交頭接耳,洩漏軍機者斬。
持強淩弱,攪擾地方者斬。
有慢軍令,擅闖轅門者斬。
兵器不利,旗幟不鮮者斬。
捏造妖言,惑亂軍心者斬,竊他人之功,以為己有者斬。
自古軍令不得不嚴,各宜遵守,如違令者,罪在不赦。
一概大小兵将,在營不端者,定照軍法施行。
特此告示。
衆将看罷,不敢怠慢,各遵規矩,紛紛議論道:“他乃書文之士,倒轉兵法無差。
”衆皆悅服。
次日五鼓,王雲升帳,衆将士上前打恭畢,王雲就傳令:“着殷奇——乃殷開山之玄孫——協同李貴為前部先鋒,帶領三千人馬即刻起程。
”二人領命去訖。
又令:“徐文帶領人馬一萬,副将八員,為前隊。
”令“劉明帶領人馬一萬,副将八員為二隊,依次即刻起程。
本院還要入朝,面聖後提後隊前進。
”徐文、劉明二将領命,揮兵依隊而去。
王雲才入朝面聖,至階山呼已畢,黃門唱道:“文武官員有事奏來,無事退班!”王雲出班奏道:“臣王雲蒙聖恩命往征南,軍中缺少一員謀劃之士。
聞得兵部臧瑛之子臧新少年多謀,可着軍前效用,望陛下降旨。
”聖上道:“昨日朕已有旨,任卿點用,何必又來啟奏。
”王雲謝恩退朝。
百官俱已朝散,惟臧瑛聞言膽落,暗思道:“王雲這小畜生與我作對,少不得送你一死,諒情不能挽回。
”隻得回府,打發臧新到王雲軍營中來,又囑咐臧新道:“軍前不比尋常,須要小心。
” 臧新辭别父親,竟來營中。
王雲正欲要發令箭去提他,隻見一位臧新已走進轅門——所以宦家子弟那知軍伍之事——竟到帳前,也不跪下,也不打恭,朝上道:“老兄請了。
”王雲喝道:“汝是何人?敢違吾軍令!”吩咐左右拿下,一聲号令,鷹拿燕捉,将臧新綁下。
臧新嚷道:“你們不要放肆,何得将我兵部公子擅自綁了?”王雲道:“你既是臧新,就該報名傳入,何得擅闖轅門,有違軍令?推出轅門斬首示衆!”左右遂将臧新推出欲斬,兩邊走過四将程濟、羅封、秦國聖、金聖,一齊上前跪下禀道:“啟上元帥,臧新擅闖轅門,理正軍法無疑。
但今出軍黃道,若斬家人,于軍不利,求元帥暫赦臧新,以後将功贖罪。
”王雲道:“既然諸位将軍代他求免,軍法焉有容情,死罪姑免,活罪無寬。
與我捆打四十,以戒衆心!”說猶未了,左右将臧新拖翻,二棍一換,打了四十,可憐打得皮開肉綻放起。
王雲吩咐發在後軍聽用,臧新此時才知軍法利害。
王雲遂傳令拔營,揮師前進。
正是: 号令一聲星鬥落,将軍兵甲賽天神。
旌旗閃閃如團錦,劍戟森森似雪銀。
鼍鼓音高流水急,龍蟠影動落花塵。
肅然隊伍無嘶馬,繡扮兒郎出海麟。
王雲提大軍滔滔南下,不載程途。
話說大軍未一月已抵京口,一路秋毫無犯。
卻說先鋒殷奇同李貴領兵已到-陵,打聽賊兵已入境内,攻打城池。
太守孫仁堅守,是日打探得京兵到境,出郭迎接,殷奇将兵紮于城外,與太守孫仁相見。
禮畢,遂問賊人來曆虛實。
孫仁道:“賊兵到此已有數日,與他交戰幾陣,彼衆我寡,不能取勝。
”正說話間,探子來報道:“賊兵蜂擁而來,勢不可敵。
”殷奇聽得敵兵逼近,遂即将人馬擺開,布成陣勢。
卻說滕武起首下山,已經占據數縣,今着呂安來攻打-陵,太守孫仁堅守,一時難下。
其日又來攻打,不防京兵已到。
兩陣對圓,賊将呂安溺戰,李貴即忙出馬,但見賊将怎生打扮: 頭戴着黑油盔,身穿鎖子甲,雙舉長柄槌。
坐下銀鬃□骊馬,貌惡神雄聲似雷。
右調《江南春》 李貴立着馬前罵道:“你這一夥賊徒!如此皇天後土,敢自造反,今日天兵已到,剿除山寨,踏破窩巢,一個個斬為碎粉!好好束手歸降,免得禍臨後悔!”呂安那容分說,舞-來取李貴。
李貴使槍急架忙迎,力戰有二十回合,李貴力怯,遂就敗下陣,那知呂安馬快,趕上一-,正中李貴後心,翻身落馬。
殷奇急出,已救不及,可憐一命已歸泉下。
賊将呂安趁勢揮兵掩殺過來,官兵銳氣已失,不能抵敵。
正在危急之際,隻見賊兵後陣已亂,殷奇諒是後隊官兵殺入,複〔轉〕身揮兵殺回,前後夾攻,賊兵大亂,死者大半,呂安亦死于亂軍之中,所剩一小半投降。
徐文兵到-陵,見有賊兵厮殺,遂揮一萬生力兵沖入賊兵後陣,所以得獲全勝。
當下齊合兵一處,殷奇緻謝徐文道:“小将已承将軍救應得全,但是李貴陣亡,如之奈何?”徐文道:“勝敗兵家之常事。
”少頃劉明率二隊亦到,合營紮住,其議剿賊,所言李貴陣亡,劉明道:“将次元帥後隊亦好到也。
”直到次日,王雲才到,安營已畢,徐文、劉明、殷奇一幹衆将來參見王雲,所呈交鋒之事,呈說李貴陣亡。
王雲聞言,責殷奇道:“汝乃領正先鋒之職,李貴莫過副将,如何不相機而戰,遂至于敗?若非徐文兵到,喪盡吾軍銳氣。
本該加罪才是,以後謹持,将功贖罪。
”殷奇諾諾而退。
王雲命記徐文第一功,又命将李貴屍骸買棺安葬不題。
去說滕武大軍在宜興屯紮,有敗殘賊兵逃回,報與滕武道:“呂将軍全軍盡殁。
”滕武大驚,忙與陳洪相議,陳洪即着軍士去打探領兵元帥是誰。
探子得令前去,探來回報道:“啟上大王,小人打探得領軍元帥是新科文探花王雲,統領五萬雄兵,勇将百員,威嚴之勢可吞江漢。
”滕武聞言驚奇道:“王雲乃是一個儒生,何以能知軍旅,好生奇怪!”陳洪問道:“此人武藝如何?”滕武道:“不過是白面書生,倒不在懼他武藝,所得有些情分。
”陳洪道:“大王欲成大業,那裡重得交情!趕去一戰,可捉王雲,事亦可圖矣。
”滕武聽了陳洪主意,打點交鋒不題。
卻說王雲提兵已到宜興,去城三十裡,分三處安營,以防人來劫寨。
遂又寫書一封,着金聖前去說滕武來降,是汝之功。
金聖領命,輕騎竟往賊營。
軍士報知滕武,遂請相見。
禮畢,金聖将書送與滕武道:“元帥緻書,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借生靈塗炭之厄,特來勸汝卸甲歸降,以順天心。
”滕武接過,拆書看道: 敕調新科探花翰林院編修特封平南大将軍王雲寄書于滕武将軍台下: 蓋聞識時務者呼為俊傑,知天命者稱為人傑。
汝糾烏合之衆,哨聚山林,兵不雄,将不勇,糧不足,饷不廣,莫過擅行劫掠,侵犯城池,豈不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一旦天兵臨境,剿除山寨,玉石俱焚,生靈塗炭,悔之何及!本院惜念同鄉,不加兵刃,先書谕知,若失時務,作速卸甲歸降,保奏招安,以享聖主爵祿。
如苦執迷不悟,緻大兵剿除,身首難保。
特此布聞。
滕武看罷,沉吟良久道:“金将軍請回,多拜複王元帥,待将衆等齊集一議,再當奉複。
”金聖遂回本營來複王雲不題。
話說陳洪道:“大王,此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