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06回 赴科場江中遭禍 報恩德寨内存身
關燈
小
中
大
詞雲:
可憐禍福事無常,功名頃刻惶惶。
月影空花,甯不凄涼。
誤入桃源,洞房說蕭娘。
堅辭名義,困我書香,無限思鄉。
右調《濕羅衣》 話說雲龍野人細觀張、萬二人道,“二子器宇不凡,日後必為衣紫之客。
惟張子美中不足,結發無齊眉之慶,後得治民清廉,則介福彌深。
二子終身已定,惟王子前途浩遠,不能細述,老道有偈言八句,汝可記着。
”取筆寫于紙上,遞與王雲。
王雲雙手接過,看上面寫的道: 丁火虛驚,不遂功名。
藍田雙玉,前定夢英。
哀哉生我,南北埋塵。
子孫瓜瓞,榮壽康甯。
王雲看過,不能細解,心甚怏怏。
雲龍野人道:“汝不必躊躇,終身之事,盡在于此,日後自然應驗。
”張蘭道:“弟子等科試在耳,可能得第?”雲龍野人道:“功名之事,老道不知。
路途驚恐,最宜慎之!”遂垂眉不言,三人隻得頓首緻謝而出,道人即系雲龍真人,王雲乃群仙降世,雲龍真人故此來點化他一番,次日所以就隐去不題。
且說他三人出得觀中,來到張蘭家坐下待茶。
張、萬二人欣喜,惟獨王雲不悅,隻将這八句偈語吟哦,始不能解。
道:“内雲‘不遂功名’,‘哀哉生我’,頗為不祥。
”萬鶴見王雲憂郁,遂道:“清霓兄不消憂慮,弟觀此偈語後兩句大為吉昌,為人在世,隻看終身之吉兇,以前颠沛些何必介意。
”王雲道:“這道人相兄等榮貴終身,獨與小弟不言,必有患難,故此憂慮。
”〔萬鶴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人之禍福,總在上蒼與聖人。
清霓兄才智過人,何以一時之糊塗?”王雲聞言大喜道:“承長兄指教,弟頓開茅塞。
”随談笑自若。
三人又說了閑話,各人散去。
不覺光陰易過,倏又望期。
王雲命家人雇下一隻大船,次日早晨整備行裝,一應物件,帶了錦芳,拜别了母親。
夫人随吩咐道:“路途自要小心。
”随同了錦芳,來到河下,張、萬二人尚還未到,王雲先上船,安排好琴書行李,複至船頭上,望見張、萬二人遠遠來了。
行至船邊,王雲道:“二兄快請登舟。
”張、萬二人上船進艙,揖罷,萬鶴道:“清霓兄來之何早?”王雲笑道:“弟不比兄等有尊嫂留戀。
”萬鶴道:“此時由兄說趣話,說兄的日子在後邊。
”王雲就吩咐開船。
船家即忙解纜開船,望北進發。
張、萬二人各帶家童一個,共是主仆六人,惟有三人談今論古,說詩道文,到不寂寞,是日舟抵無錫,王雲吩咐将船泊于惠山浜内。
船泊已定,三人同登岸觀惠山景緻,但見那: 巍巍殿閣不勝幽,古柏蒼松隐佛樓。
兩岸柳陰藏市館,鐘聲揚出亦悠悠。
香雲繞,品泉流,錫山峰對惠山頭。
落葉飄來魚鼓靜,暮煙綠徑月升樓。
右調《鹧鸪天》 三人觀玩了一會,見金烏西墜,玉兔東升,在一座石碑上坐下,看那山岚煙霧,夜色闌珊,張蘭道:“舟中暑熱,莫若将酒席移來此處小飲,可乎?”王雲道:“小弟亦有此意。
”随命錦芳到船上取了酒肴,到山上擺下,三人共飲,隻見月光如晝,萬鶴道:“對此良夜,我等三人在此小飲,廣寒中仙子應有憐乎?”張蘭道:“月中素娥見了我等二人未必憐也。
隻恐見了清霓兄到要動情,正所謂月裡嫦娥愛少年。
”王雲道:“二兄休得取笑。
待弟作一歌以記其意,若何?”萬鶴道:“如此更妙。
”王雲随歌道: 人生于世最樂兮,花酒情長乎良朋。
皓皓月照山川兮,白雲悠悠四海升- 娥笑我寂寥兮,雲睹寒宮也相乘。
風清露沾青衿兮,妒煞-藜幾衆僧。
張蘭道:“清霓兄之歌,曲盡其景,吾等不為寂寞矣。
”王雲道:“亦要請教二兄一歌,未知有此興否?”張蘭道:“對此美景,亦當獻醜。
”随歌道: 霞觞映月青山兮,寂寂松濤玄鳥啼。
頑石留人心醉兮,造化相持我獨迷。
盈盈一水名利兮,此時此際樂更齊。
隻隔故園六時兮,計程應到百裡溪。
張蘭歌罷,萬鶴亦應聲道: 良夜迢迢清風兮,蒼翠山環古刹宜。
舉手月落金卮兮,笑将吞月幻虛奇。
英豪處世慣樂兮,西海飄遊任我居。
蕭蕭竹木敲林兮,夜深白露來酒裡。
王雲道:“二兄歌思甚佳,勝弟百倍,惟秀芝兄有懷鄉之念。
”張蘭道:“懷鄉之念,何人不有?”張蘭起身道:“夜深矣,我們上船罷。
”三人一齊步下山來上船,家人收拾杯盤回來,次早開船,途中閑話之事不談。
且說舟行不兩日,已到京口泊住。
三人上岸,步到江邊,見一派的江水,急波滾滾,往來帆影,真如一葉。
王雲向張蘭道:“此時江景到也可觀,更兼金、銀、焦、蒜幾山,惜乎天色已晚,不能上去一遊。
”張蘭道:“在此一望,總在目中,何必登臨?”萬鶴道:“對岸一望之地,諒是瓜州,今日何不過去?”張蘭道:“天色已暮,明日長行。
”說罷,三人仍回舟中安歇不題。
到了五更時候,三人就催船家開船,不期是夜竟大霧漫漫,船家道:“要待霧散才能開得。
”他三人那裡肯聽,隻是叫開。
船家也不敢十分違拗,隻得解纜往江北進發——所以讀書人那曉得江中利害。
一者也是合刻下有禍,卻才放到中流,巧巧遇着一隻賊船,才劫得客商回來,見了王雲的船,趁着這樣的大霧,正中機謀,說聲“動手”,就将王雲船來搭住,斬斷繩帆,七八個強人跳上船來。
王雲船上的船家見了,個個束手而戰,任這些強人打入艙中,一掠精光。
内有一個強徒,将王雲看了兩眼,就将王雲馱過船去了,衆強人就揚帆而去。
從船家看見強盜已去,方出來思想埋怨。
張、萬二人及家人俱各面面相觑,見此光景,甚覺慘然。
張
月影空花,甯不凄涼。
誤入桃源,洞房說蕭娘。
堅辭名義,困我書香,無限思鄉。
右調《濕羅衣》 話說雲龍野人細觀張、萬二人道,“二子器宇不凡,日後必為衣紫之客。
惟張子美中不足,結發無齊眉之慶,後得治民清廉,則介福彌深。
二子終身已定,惟王子前途浩遠,不能細述,老道有偈言八句,汝可記着。
”取筆寫于紙上,遞與王雲。
王雲雙手接過,看上面寫的道: 丁火虛驚,不遂功名。
藍田雙玉,前定夢英。
哀哉生我,南北埋塵。
子孫瓜瓞,榮壽康甯。
王雲看過,不能細解,心甚怏怏。
雲龍野人道:“汝不必躊躇,終身之事,盡在于此,日後自然應驗。
”張蘭道:“弟子等科試在耳,可能得第?”雲龍野人道:“功名之事,老道不知。
路途驚恐,最宜慎之!”遂垂眉不言,三人隻得頓首緻謝而出,道人即系雲龍真人,王雲乃群仙降世,雲龍真人故此來點化他一番,次日所以就隐去不題。
且說他三人出得觀中,來到張蘭家坐下待茶。
張、萬二人欣喜,惟獨王雲不悅,隻将這八句偈語吟哦,始不能解。
道:“内雲‘不遂功名’,‘哀哉生我’,頗為不祥。
”萬鶴見王雲憂郁,遂道:“清霓兄不消憂慮,弟觀此偈語後兩句大為吉昌,為人在世,隻看終身之吉兇,以前颠沛些何必介意。
”王雲道:“這道人相兄等榮貴終身,獨與小弟不言,必有患難,故此憂慮。
”〔萬鶴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人之禍福,總在上蒼與聖人。
清霓兄才智過人,何以一時之糊塗?”王雲聞言大喜道:“承長兄指教,弟頓開茅塞。
”随談笑自若。
三人又說了閑話,各人散去。
不覺光陰易過,倏又望期。
王雲命家人雇下一隻大船,次日早晨整備行裝,一應物件,帶了錦芳,拜别了母親。
夫人随吩咐道:“路途自要小心。
”随同了錦芳,來到河下,張、萬二人尚還未到,王雲先上船,安排好琴書行李,複至船頭上,望見張、萬二人遠遠來了。
行至船邊,王雲道:“二兄快請登舟。
”張、萬二人上船進艙,揖罷,萬鶴道:“清霓兄來之何早?”王雲笑道:“弟不比兄等有尊嫂留戀。
”萬鶴道:“此時由兄說趣話,說兄的日子在後邊。
”王雲就吩咐開船。
船家即忙解纜開船,望北進發。
張、萬二人各帶家童一個,共是主仆六人,惟有三人談今論古,說詩道文,到不寂寞,是日舟抵無錫,王雲吩咐将船泊于惠山浜内。
船泊已定,三人同登岸觀惠山景緻,但見那: 巍巍殿閣不勝幽,古柏蒼松隐佛樓。
兩岸柳陰藏市館,鐘聲揚出亦悠悠。
香雲繞,品泉流,錫山峰對惠山頭。
落葉飄來魚鼓靜,暮煙綠徑月升樓。
右調《鹧鸪天》 三人觀玩了一會,見金烏西墜,玉兔東升,在一座石碑上坐下,看那山岚煙霧,夜色闌珊,張蘭道:“舟中暑熱,莫若将酒席移來此處小飲,可乎?”王雲道:“小弟亦有此意。
”随命錦芳到船上取了酒肴,到山上擺下,三人共飲,隻見月光如晝,萬鶴道:“對此良夜,我等三人在此小飲,廣寒中仙子應有憐乎?”張蘭道:“月中素娥見了我等二人未必憐也。
隻恐見了清霓兄到要動情,正所謂月裡嫦娥愛少年。
”王雲道:“二兄休得取笑。
待弟作一歌以記其意,若何?”萬鶴道:“如此更妙。
”王雲随歌道: 人生于世最樂兮,花酒情長乎良朋。
皓皓月照山川兮,白雲悠悠四海升- 娥笑我寂寥兮,雲睹寒宮也相乘。
風清露沾青衿兮,妒煞-藜幾衆僧。
張蘭道:“清霓兄之歌,曲盡其景,吾等不為寂寞矣。
”王雲道:“亦要請教二兄一歌,未知有此興否?”張蘭道:“對此美景,亦當獻醜。
”随歌道: 霞觞映月青山兮,寂寂松濤玄鳥啼。
頑石留人心醉兮,造化相持我獨迷。
盈盈一水名利兮,此時此際樂更齊。
隻隔故園六時兮,計程應到百裡溪。
張蘭歌罷,萬鶴亦應聲道: 良夜迢迢清風兮,蒼翠山環古刹宜。
舉手月落金卮兮,笑将吞月幻虛奇。
英豪處世慣樂兮,西海飄遊任我居。
蕭蕭竹木敲林兮,夜深白露來酒裡。
王雲道:“二兄歌思甚佳,勝弟百倍,惟秀芝兄有懷鄉之念。
”張蘭道:“懷鄉之念,何人不有?”張蘭起身道:“夜深矣,我們上船罷。
”三人一齊步下山來上船,家人收拾杯盤回來,次早開船,途中閑話之事不談。
且說舟行不兩日,已到京口泊住。
三人上岸,步到江邊,見一派的江水,急波滾滾,往來帆影,真如一葉。
王雲向張蘭道:“此時江景到也可觀,更兼金、銀、焦、蒜幾山,惜乎天色已晚,不能上去一遊。
”張蘭道:“在此一望,總在目中,何必登臨?”萬鶴道:“對岸一望之地,諒是瓜州,今日何不過去?”張蘭道:“天色已暮,明日長行。
”說罷,三人仍回舟中安歇不題。
到了五更時候,三人就催船家開船,不期是夜竟大霧漫漫,船家道:“要待霧散才能開得。
”他三人那裡肯聽,隻是叫開。
船家也不敢十分違拗,隻得解纜往江北進發——所以讀書人那曉得江中利害。
一者也是合刻下有禍,卻才放到中流,巧巧遇着一隻賊船,才劫得客商回來,見了王雲的船,趁着這樣的大霧,正中機謀,說聲“動手”,就将王雲船來搭住,斬斷繩帆,七八個強人跳上船來。
王雲船上的船家見了,個個束手而戰,任這些強人打入艙中,一掠精光。
内有一個強徒,将王雲看了兩眼,就将王雲馱過船去了,衆強人就揚帆而去。
從船家看見強盜已去,方出來思想埋怨。
張、萬二人及家人俱各面面相觑,見此光景,甚覺慘然。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