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04回 托記室引針尋線 得青衣寄玉傳香
關燈
小
中
大
詞雲:
得傍蟾宮信,佳人何許問?花枝招豔不輕飛,恨恨恨!月上窗前,雲移庭院,幾回解悶。
未識愁腸韻,枕伴紅燈燼。
想思樂者俏兒情,近近近!暫取風流,聊時喜悅,莫離方寸。
右調《醉春風》 話說王雲在福雲庵回至鄭府中,度過一宵,次日一心要訪吳夢雲,換了兩件舊衣衫,不與他人說知,竟自悄悄出門,望府前而來。
吳府是兵部之宅,一問便知。
怎奈侯門似海,不能竟入,無計可施,心中躊躇不定。
聽得對門書聲亂誦,想是一個館第,不免進去少停片刻,随步到館中。
那先生見王雲身上雖則衣褴,而容貌甚覺豐彩,起身拱一拱手道:“請坐。
”王雲亦一拱而坐。
先生道:“兄尊姓大名?仙鄉何處?”王雲想道:“恐有吳宅關節。
”不肯說出真名,遂道:“小生姓雲名章,姑蘇人氏。
老師尊姓大名?”先生道:“學生姓任名引,字定安。
兄是姑蘇,乃大邦人也,至敝地有何貴幹?”王雲道:“承老師見問,不敢隐瞞,以苦情實告:隻因家寒無度,到貴府探一舍親,不期彼已遷往他處,小弟竟無門可投。
幸喜幼時亦曾讀過幾行,如貴府有館,或宦家記室,祈老師代為吹薦。
”任引道:“原來雲兄是斯文一脈,多有失敬。
”随出位與王雲作揖,躬王雲于客坐,王雲又開口問道:“請問老師:對門可是吳文勳家?”任引道:“正是。
雲兄何以知之?”王雲道:“大鄉宦之名,豈有不知之理。
目今吳老爺可在府中?”任引道:“吳老爺前日才告假回家的。
”王雲道:“家中還有何人?”任引道:“有兩位公子,一位才貌兼全的小姐。
”王雲聞言,曉得就是心上美人,喜不自勝,道:“先生何以見得吳小姐之才美?”任引笑道,“說來猶恐兄思想,到不如不說罷。
”王雲道:“這個何妨。
”任引道:“這吳小姐芳名夢雲,其貌如玉琢成,臨風欲飛,穿衣不勝,真是蕊宮仙子。
若言他的才學,落筆千言,成章立就,頗稱詠絮之才。
”王雲道:“小姐美固美矣。
老師看過小姐之佳作?”任引道,“他是閨中錦繡,焉能傳出。
學生千方百計,求得小姐之詩四律,愛之如珍寶,再不與他人見者。
”王雲道:“小弟乃外省人氏,乞賜賞鑒一番如何?”任引哈哈笑道:“這是萬不能如命。
”王雲被任引奈何得了不得,又求之再三,任引方取出道:“這是兄之有緣,方得一見,隻是太便宜了兄,其他人來,學生再不能與見者。
兄可小心細細玩賞,不可有亵小姐之佳章。
”王雲笑而稱謝。
忙接過來一看,乃是四季即景詩,道: 春景第一 梅花徑裡雪痕香,苦教春回試衆芳。
弱草不經籠雨露,柔枝豈慣曆煙霜。
溪山似盡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轉簧。
九十光陰時荏苒,風林繞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風蕩漾過來香。
幾頭消晝嫌窗小,戶下看書倦日長。
竹影倚簾桐影靜,松聲入閣柳聲涼。
濃陰蟬調增人恨,拟抱水壺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長天秋水雁鴻聲,桂子飄香月漸明。
金菊籬前争豔色,芙蓉江上鬥新清。
夜涼如許西風緊,朝氣尋常白露生。
砧杵慢聞更漏靜,愁人悲聽野蛩鳴。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勝事無,小軒閑坐向紅爐。
一陽初動紋添線,雙鶴曾言預朔呼。
現在江山參冷暖,時來松柏耐榮枯。
玉樓寂寞三冬景,每聽春堂羯鼓奴。
王雲細細吟完,稱賞不已,道:“佳景佳詩,絕無脂粉之氣,其人宛然在紙,美人之口,自出香豔之詞。
閨閣之文,為人傳之于外,如鐘情人得,若獲珍寶,雖千金亦不能購得。
今一旦落在究儒之手,真為可惜,不能玩賞,反加亵渎。
皆由作句之人而不謹,非關傳授之得罪;還恐美人之心,要人傳出,以知彼之才,亦未可料。
”任引見王雲觀詩,隻是自言自語,因道:“雲兄打的什麼市語?”王雲道:“非市語也。
今見此詩風雅異常,細細摩拟推敲詩中之深奧。
”任引道:“原來雲兄愛觀詩句。
學生也有兩篇,若雲兄不厭煩絮,取來與兄筆削。
”王雲道:“老師有佳章,自當領教。
”任引随取出一本詩稿,王雲接過,翻開一看,不覺失聲一笑。
任引道:“雲兄為何發笑?自然是學生詩之醜也。
”王雲道:“豈有此理。
老師之詩太覺深奧,小弟不能審詳,實笑自己學淺之過,焉敢取笑老師?”再觀到後,更加好笑。
隻道其一雲——題目是《桃雨》,寫着: 花開一樹卻也紅,雨打枝頭頭到東。
紅的落了青的長,結成果子贈猴頭。
王雲看完,到覺醒倦。
任引道:“兄所好觀詩,佳作自然好的了。
”“從未曾學,隻曉《四書》而已。
”随起身說道:“在此攪擾。
”竟一拱而别。
任引送出王雲,見王雲去有百步,心中猛然想起一事,複喚王雲道:“雲兄轉來!”王雲見任引呼喚,不知為着何事,莫非遺了什麼物件?想想又沒有,隻得走回來問任引道:“老師有何見教?”任引道:“有一事請教雲兄,學生适間一時忘了。
未知兄之寫作可好否?”王雲道:“老師為何問及此言?”任引道:“适聞兄願為記室,到有一家要尋一個,如兄做得來,到也合宜。
”王雲道:“若要小弟做别事,其實不敢領教;如為記室,卻是慣家。
但不知是那一家?”任引道:“就是先所言的吳老爺府中。
他前日回家,言要尋一代書。
兄若肯往,學生明日代兄一薦,不知尊意若何?”王雲聽得就是吳文勳家,正打着心頭之事,喜之不勝,忙答應道:“若承美愛,感激不盡。
事成之後,再當奉謝,小弟明日來讨回示可否?”任引道:“謹遵台命。
”王雲随回去不題。
卻說任引次日早膳後,換了一件潔淨道袍,走到吳府門首,門公看見道:“任先生到此何幹?請裡邊坐。
”任引道:“煩大叔進去通報一聲,說學生要求見老爺,有事相禀。
”門公聞有事而來,隻得進去禀道:“啟上老爺:對過的任先生要求見。
”吳斌道:“可出去說不便
未識愁腸韻,枕伴紅燈燼。
想思樂者俏兒情,近近近!暫取風流,聊時喜悅,莫離方寸。
右調《醉春風》 話說王雲在福雲庵回至鄭府中,度過一宵,次日一心要訪吳夢雲,換了兩件舊衣衫,不與他人說知,竟自悄悄出門,望府前而來。
吳府是兵部之宅,一問便知。
怎奈侯門似海,不能竟入,無計可施,心中躊躇不定。
聽得對門書聲亂誦,想是一個館第,不免進去少停片刻,随步到館中。
那先生見王雲身上雖則衣褴,而容貌甚覺豐彩,起身拱一拱手道:“請坐。
”王雲亦一拱而坐。
先生道:“兄尊姓大名?仙鄉何處?”王雲想道:“恐有吳宅關節。
”不肯說出真名,遂道:“小生姓雲名章,姑蘇人氏。
老師尊姓大名?”先生道:“學生姓任名引,字定安。
兄是姑蘇,乃大邦人也,至敝地有何貴幹?”王雲道:“承老師見問,不敢隐瞞,以苦情實告:隻因家寒無度,到貴府探一舍親,不期彼已遷往他處,小弟竟無門可投。
幸喜幼時亦曾讀過幾行,如貴府有館,或宦家記室,祈老師代為吹薦。
”任引道:“原來雲兄是斯文一脈,多有失敬。
”随出位與王雲作揖,躬王雲于客坐,王雲又開口問道:“請問老師:對門可是吳文勳家?”任引道:“正是。
雲兄何以知之?”王雲道:“大鄉宦之名,豈有不知之理。
目今吳老爺可在府中?”任引道:“吳老爺前日才告假回家的。
”王雲道:“家中還有何人?”任引道:“有兩位公子,一位才貌兼全的小姐。
”王雲聞言,曉得就是心上美人,喜不自勝,道:“先生何以見得吳小姐之才美?”任引笑道,“說來猶恐兄思想,到不如不說罷。
”王雲道:“這個何妨。
”任引道:“這吳小姐芳名夢雲,其貌如玉琢成,臨風欲飛,穿衣不勝,真是蕊宮仙子。
若言他的才學,落筆千言,成章立就,頗稱詠絮之才。
”王雲道:“小姐美固美矣。
老師看過小姐之佳作?”任引道,“他是閨中錦繡,焉能傳出。
學生千方百計,求得小姐之詩四律,愛之如珍寶,再不與他人見者。
”王雲道:“小弟乃外省人氏,乞賜賞鑒一番如何?”任引哈哈笑道:“這是萬不能如命。
”王雲被任引奈何得了不得,又求之再三,任引方取出道:“這是兄之有緣,方得一見,隻是太便宜了兄,其他人來,學生再不能與見者。
兄可小心細細玩賞,不可有亵小姐之佳章。
”王雲笑而稱謝。
忙接過來一看,乃是四季即景詩,道: 春景第一 梅花徑裡雪痕香,苦教春回試衆芳。
弱草不經籠雨露,柔枝豈慣曆煙霜。
溪山似盡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轉簧。
九十光陰時荏苒,風林繞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風蕩漾過來香。
幾頭消晝嫌窗小,戶下看書倦日長。
竹影倚簾桐影靜,松聲入閣柳聲涼。
濃陰蟬調增人恨,拟抱水壺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長天秋水雁鴻聲,桂子飄香月漸明。
金菊籬前争豔色,芙蓉江上鬥新清。
夜涼如許西風緊,朝氣尋常白露生。
砧杵慢聞更漏靜,愁人悲聽野蛩鳴。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勝事無,小軒閑坐向紅爐。
一陽初動紋添線,雙鶴曾言預朔呼。
現在江山參冷暖,時來松柏耐榮枯。
玉樓寂寞三冬景,每聽春堂羯鼓奴。
王雲細細吟完,稱賞不已,道:“佳景佳詩,絕無脂粉之氣,其人宛然在紙,美人之口,自出香豔之詞。
閨閣之文,為人傳之于外,如鐘情人得,若獲珍寶,雖千金亦不能購得。
今一旦落在究儒之手,真為可惜,不能玩賞,反加亵渎。
皆由作句之人而不謹,非關傳授之得罪;還恐美人之心,要人傳出,以知彼之才,亦未可料。
”任引見王雲觀詩,隻是自言自語,因道:“雲兄打的什麼市語?”王雲道:“非市語也。
今見此詩風雅異常,細細摩拟推敲詩中之深奧。
”任引道:“原來雲兄愛觀詩句。
學生也有兩篇,若雲兄不厭煩絮,取來與兄筆削。
”王雲道:“老師有佳章,自當領教。
”任引随取出一本詩稿,王雲接過,翻開一看,不覺失聲一笑。
任引道:“雲兄為何發笑?自然是學生詩之醜也。
”王雲道:“豈有此理。
老師之詩太覺深奧,小弟不能審詳,實笑自己學淺之過,焉敢取笑老師?”再觀到後,更加好笑。
隻道其一雲——題目是《桃雨》,寫着: 花開一樹卻也紅,雨打枝頭頭到東。
紅的落了青的長,結成果子贈猴頭。
王雲看完,到覺醒倦。
任引道:“兄所好觀詩,佳作自然好的了。
”“從未曾學,隻曉《四書》而已。
”随起身說道:“在此攪擾。
”竟一拱而别。
任引送出王雲,見王雲去有百步,心中猛然想起一事,複喚王雲道:“雲兄轉來!”王雲見任引呼喚,不知為着何事,莫非遺了什麼物件?想想又沒有,隻得走回來問任引道:“老師有何見教?”任引道:“有一事請教雲兄,學生适間一時忘了。
未知兄之寫作可好否?”王雲道:“老師為何問及此言?”任引道:“适聞兄願為記室,到有一家要尋一個,如兄做得來,到也合宜。
”王雲道:“若要小弟做别事,其實不敢領教;如為記室,卻是慣家。
但不知是那一家?”任引道:“就是先所言的吳老爺府中。
他前日回家,言要尋一代書。
兄若肯往,學生明日代兄一薦,不知尊意若何?”王雲聽得就是吳文勳家,正打着心頭之事,喜之不勝,忙答應道:“若承美愛,感激不盡。
事成之後,再當奉謝,小弟明日來讨回示可否?”任引道:“謹遵台命。
”王雲随回去不題。
卻說任引次日早膳後,換了一件潔淨道袍,走到吳府門首,門公看見道:“任先生到此何幹?請裡邊坐。
”任引道:“煩大叔進去通報一聲,說學生要求見老爺,有事相禀。
”門公聞有事而來,隻得進去禀道:“啟上老爺:對過的任先生要求見。
”吳斌道:“可出去說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