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02回 慶元宵善言滕武 進天香巧遇吳娃
關燈
小
中
大
光輝春節紅燈好,歲歲首,今年又早,試問折梅者,春色知多少?錦花路柳啼莺巧,寶鼎中,香煙袅袅。
卻遇美佳人,渾然猶未曉。
右調《海棠春》 話說那乞丐接了銀子,竟下山去了。
李貴道:“快些叫家人趕他轉來!”王雲道:“為何?”李貴:“兄與了他這些銀子,謝也不謝一聲,竟自去了,可是氣他不過。
”萬鶴道:“贈物不謝者,正是俠士之為。
此人是仙是俠,也未可知,讓他去罷。
”那曉得萬鶴這句話出其無意,誰知竟被他說着了。
那曉得這個乞丐乃是先天一位金仙,姓葉名雲龍,道号清風上人,适在紅塵中濟世,曉得王雲乃是上天列宿臨凡,所以化作一個乞丐的樣子來試王雲行止。
誰知王雲慨然贈金,後來得雲龍之惠,亦是因此而起。
張蘭向李貴道:“我們還做正經事,不用管他去與不去,是仙是俠。
”李貴道:“正經不正經,又要作詩行令了。
”張蘭道:“兄好猜。
”王雲道:“既是秀芝兄有興,就請長兄作起法來。
”張蘭又道:“我們也不消筆,即此秋景就是口占一詞罷。
”萬鶴道:“最妙。
”張蘭就口占一詞雲: 爽氣輕雲飛永晝,黃菊山前瘦,紅葉散漫空,揀點秋光,隻恐冬來驟。
岚峰疊翠金風透,佳節重陽後。
飲酒無言醉,林間石畔,惹得人心懋。
右調《醉花陰》 張蘭念完到萬鶴,萬鶴亦口占一詞: 西風不斷雁來聲,秋色平分月倍明,風吹紅葉妒春英。
遠影山環煙影翠,近峰雲繞碧峰清,暮光酩酊盡君情。
右調《浣溪沙》 萬鶴念無到王雲,王雲亦口占一詞雲: 雲飛白,松與柏,山水情為實,金菊對芙蓉,相知遇相識。
煙霞擁林石,落葉飄來赤。
秋色卻平平,醉唱《胡笳柏》。
右調《醉花間》 王雲詞畢,李貴道:“快取紙筆過來。
”張蘭道:“尊九兄要紙筆何用?”李貴道:“兄們這等好佳句,不尋出來細玩,豈不沉沒了?”張蘭道:“休得見笑。
二位兄還是占詞,還是願罰?”李貴道:“若說罰酒,弟還吃得;若要作詩文詞賦之類,就想上年計,一句也難成就。
”張蘭笑道:“論理,還不肯罰兄的酒,命家人取冷水兩碗罰兄,方可快心。
”李貴道:“弟與兄又無仇,為何如此怪弟?”王雲道:“此笑談耳。
”随命家人奉金、李二位相公的酒,二人各飲了兩杯。
衆人又飲了一會,見日色-山,就起身回舟,叫船家開船回城。
衆人謝過王雲,各自回去不題。
卻說王雲回家,見過夫人,道:“孩兒去這兩日,母親在家寂寥否?”夫人道:“也不為冷清。
那玄墓秋景如何?”王雲道:“玄墓景緻果然大觀,山不絕登臨之客,水不絕遊玩之船。
”夫人道:“這還不虛此遊。
自後我兒可用工讀書,明歲秋闱有望,也接得書香一脈。
”王雲道:“這是孩兒分内之事,何消母親吩咐。
”自此王雲閉戶讀書,有時想起山塘美人,未免增一番長歎,增一番思慕,說不盡幽思戚戚。
又不覺到了仲冬天氣,一日閑憑曲欄,隻見彤雲密布,飒飒風寒,霎時間,六曲頻飄,鵝毛飛擁,正是好雪。
但見那: 碧瓦玲珑碎玉排,風旋片片入書齋。
梨花亂落争人意,寂寞何能傾素懷。
王雲正在書院門首看那重重瑞雪,隻見玉奴拿出一壺茶來,放在桌上道:“相公請茶。
”王雲就問玉奴道:“夫人在那裡?”玉奴回道:“在内堂向爐。
适才外邊有個人來借燈。
”王雲道:“是那家?”玉奴道:“聽說是張家。
”王雲道:“可曾借與他?”玉奴道:“夫人命取與他,不知可曾拿去?”王雲随就走到廳上,看見就是張盛。
王雲道:“這樣大雪,你來此何幹?”張盛道:“叫多拜上王相公,家相公後日恭喜迎親,少幾對好燈,命小人來與王相公借幾對一用。
誰知又下起這樣大雪來了。
”王雲道:“我到忘記了。
但是這樣大雪不好拿。
”“既如此,小人明日來取。
”張盛說了,就回去不題。
王雲随到後堂,向夫人道:“适間張秀芝家來借燈,孩兒回他明日來取。
”夫人道:“我曉得這樣大雪諒來不好拿,故此不曾付他。
”王雲道:“到忘了,張、萬二人總是後日迎親,我們要送賀禮。
”夫人道:“這個自然。
”王雲次日備了禮物,着家人送與二宅。
張、萬兩家因是年家,又與王雲相契,所以送的禮物一一收了。
卻說王雲想起張、萬二人都已完娶,獨有自己尚還未聘。
又想道:“婚姻乃終身之事,非草率可為。
若娶了一個脂粉村姑,不誤卻一生!”故此夫人屢次要與王雲行聘,隻因王雲千推萬阻,所以也自由他故此耽遲未聘。
也有朋友中相勸王雲的,道:“兄必然要娶才貌兼全的,這世間能有幾個,巧巧的就配着了?兄莫要自誤青春。
”王雲道:“小弟若不遇佳人,不得其配,情願終身不娶。
”故此無人來作伐,反笑他少年迂闊。
卻說張、萬兩人姻事已畢,投帖來請王雲。
王雲辭了,也不曾赴席。
又過了幾日,張、萬二人閑暇無事,來訪王雲。
門上進來通報,王雲出廳迎入,叙禮坐下。
張、萬二人道:“前承厚禮已愧領,聊設蔬酒一樽恭候,清霓兄何得見卻?”王雲道:“府上大設華筵,自有尊親在坐。
弟久疏禮節,故此不曾來領情,望乞恕罪。
”張蘭道:“素叨知契,兄何必客談。
”萬鶴道:“清霓兄心事,小弟久知:一則老伯母在堂,二則有屬意之思。
”張蘭道,“兄知有何屬意?”萬鶴道:“何必深言也。
”王雲道:“二兄一問一答,作戲小弟。
”張蘭回言道:“閑話休題。
往年年伯在府,元宵定然張燈慶賀。
今歲年伯不曾回府,諒來明春燈事無興矣。
”王雲道:“雖然家尊
卻遇美佳人,渾然猶未曉。
右調《海棠春》 話說那乞丐接了銀子,竟下山去了。
李貴道:“快些叫家人趕他轉來!”王雲道:“為何?”李貴:“兄與了他這些銀子,謝也不謝一聲,竟自去了,可是氣他不過。
”萬鶴道:“贈物不謝者,正是俠士之為。
此人是仙是俠,也未可知,讓他去罷。
”那曉得萬鶴這句話出其無意,誰知竟被他說着了。
那曉得這個乞丐乃是先天一位金仙,姓葉名雲龍,道号清風上人,适在紅塵中濟世,曉得王雲乃是上天列宿臨凡,所以化作一個乞丐的樣子來試王雲行止。
誰知王雲慨然贈金,後來得雲龍之惠,亦是因此而起。
張蘭向李貴道:“我們還做正經事,不用管他去與不去,是仙是俠。
”李貴道:“正經不正經,又要作詩行令了。
”張蘭道:“兄好猜。
”王雲道:“既是秀芝兄有興,就請長兄作起法來。
”張蘭又道:“我們也不消筆,即此秋景就是口占一詞罷。
”萬鶴道:“最妙。
”張蘭就口占一詞雲: 爽氣輕雲飛永晝,黃菊山前瘦,紅葉散漫空,揀點秋光,隻恐冬來驟。
岚峰疊翠金風透,佳節重陽後。
飲酒無言醉,林間石畔,惹得人心懋。
右調《醉花陰》 張蘭念完到萬鶴,萬鶴亦口占一詞: 西風不斷雁來聲,秋色平分月倍明,風吹紅葉妒春英。
遠影山環煙影翠,近峰雲繞碧峰清,暮光酩酊盡君情。
右調《浣溪沙》 萬鶴念無到王雲,王雲亦口占一詞雲: 雲飛白,松與柏,山水情為實,金菊對芙蓉,相知遇相識。
煙霞擁林石,落葉飄來赤。
秋色卻平平,醉唱《胡笳柏》。
右調《醉花間》 王雲詞畢,李貴道:“快取紙筆過來。
”張蘭道:“尊九兄要紙筆何用?”李貴道:“兄們這等好佳句,不尋出來細玩,豈不沉沒了?”張蘭道:“休得見笑。
二位兄還是占詞,還是願罰?”李貴道:“若說罰酒,弟還吃得;若要作詩文詞賦之類,就想上年計,一句也難成就。
”張蘭笑道:“論理,還不肯罰兄的酒,命家人取冷水兩碗罰兄,方可快心。
”李貴道:“弟與兄又無仇,為何如此怪弟?”王雲道:“此笑談耳。
”随命家人奉金、李二位相公的酒,二人各飲了兩杯。
衆人又飲了一會,見日色-山,就起身回舟,叫船家開船回城。
衆人謝過王雲,各自回去不題。
卻說王雲回家,見過夫人,道:“孩兒去這兩日,母親在家寂寥否?”夫人道:“也不為冷清。
那玄墓秋景如何?”王雲道:“玄墓景緻果然大觀,山不絕登臨之客,水不絕遊玩之船。
”夫人道:“這還不虛此遊。
自後我兒可用工讀書,明歲秋闱有望,也接得書香一脈。
”王雲道:“這是孩兒分内之事,何消母親吩咐。
”自此王雲閉戶讀書,有時想起山塘美人,未免增一番長歎,增一番思慕,說不盡幽思戚戚。
又不覺到了仲冬天氣,一日閑憑曲欄,隻見彤雲密布,飒飒風寒,霎時間,六曲頻飄,鵝毛飛擁,正是好雪。
但見那: 碧瓦玲珑碎玉排,風旋片片入書齋。
梨花亂落争人意,寂寞何能傾素懷。
王雲正在書院門首看那重重瑞雪,隻見玉奴拿出一壺茶來,放在桌上道:“相公請茶。
”王雲就問玉奴道:“夫人在那裡?”玉奴回道:“在内堂向爐。
适才外邊有個人來借燈。
”王雲道:“是那家?”玉奴道:“聽說是張家。
”王雲道:“可曾借與他?”玉奴道:“夫人命取與他,不知可曾拿去?”王雲随就走到廳上,看見就是張盛。
王雲道:“這樣大雪,你來此何幹?”張盛道:“叫多拜上王相公,家相公後日恭喜迎親,少幾對好燈,命小人來與王相公借幾對一用。
誰知又下起這樣大雪來了。
”王雲道:“我到忘記了。
但是這樣大雪不好拿。
”“既如此,小人明日來取。
”張盛說了,就回去不題。
王雲随到後堂,向夫人道:“适間張秀芝家來借燈,孩兒回他明日來取。
”夫人道:“我曉得這樣大雪諒來不好拿,故此不曾付他。
”王雲道:“到忘了,張、萬二人總是後日迎親,我們要送賀禮。
”夫人道:“這個自然。
”王雲次日備了禮物,着家人送與二宅。
張、萬兩家因是年家,又與王雲相契,所以送的禮物一一收了。
卻說王雲想起張、萬二人都已完娶,獨有自己尚還未聘。
又想道:“婚姻乃終身之事,非草率可為。
若娶了一個脂粉村姑,不誤卻一生!”故此夫人屢次要與王雲行聘,隻因王雲千推萬阻,所以也自由他故此耽遲未聘。
也有朋友中相勸王雲的,道:“兄必然要娶才貌兼全的,這世間能有幾個,巧巧的就配着了?兄莫要自誤青春。
”王雲道:“小弟若不遇佳人,不得其配,情願終身不娶。
”故此無人來作伐,反笑他少年迂闊。
卻說張、萬兩人姻事已畢,投帖來請王雲。
王雲辭了,也不曾赴席。
又過了幾日,張、萬二人閑暇無事,來訪王雲。
門上進來通報,王雲出廳迎入,叙禮坐下。
張、萬二人道:“前承厚禮已愧領,聊設蔬酒一樽恭候,清霓兄何得見卻?”王雲道:“府上大設華筵,自有尊親在坐。
弟久疏禮節,故此不曾來領情,望乞恕罪。
”張蘭道:“素叨知契,兄何必客談。
”萬鶴道:“清霓兄心事,小弟久知:一則老伯母在堂,二則有屬意之思。
”張蘭道,“兄知有何屬意?”萬鶴道:“何必深言也。
”王雲道:“二兄一問一答,作戲小弟。
”張蘭回言道:“閑話休題。
往年年伯在府,元宵定然張燈慶賀。
今歲年伯不曾回府,諒來明春燈事無興矣。
”王雲道:“雖然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