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5回 錦衣歸頑樞劣棟 脫凡居雪鳳花鸾

關燈
謹領白米,所有錦帛、古玩、白金,賢弟請收回,我出家人要他何用?”王雲道:“師兄卻者,莫非嫌輕亵麼?”慧空又推之再三,實意不肯收,王雲奈何得沒去處想法,隻得叫家人收回,女童捧茶來,王雲道:“寶庵比在武林時更加清靜,此番之雅,堪羨仙源别境。

    ”慧空道:“不過避得一點塵凡,有甚麼好處。

    ”王雲同慧空各處瞻望了一番,見其裝點無不精緻。

    二人步來,到慧空的卧房,隻見四壁無塵,架堆書史,案積經文,又見一部牙簽錦囊,不知是何書。

    王雲取過,打開一看,乃是名人詩籍,觀之良久,見後頁夾着一副彩箋,怞出來看時,卻是一首小詞,詠德盛之感懷,上面寫着: 金菊芙蓉玉露秋,梅帳飛香,惹起閑愁。

    紗窗明月上簾鈎,力弱海棠,不勝清幽。

    蛩聲連長雁惹愁①。

    一種想思,寄付東流。

    此情夢裡暗追求,才上銀鈎,懶下銀鈎。

     〔校勘記〕 ①此句原作“螽蟄助連長雁惹愁”,今據掃葉山房本校改。

     調寄《一剪梅》 王雲尚未看完,慧空劈手來奪,王雲早已藏過,笑道:“尊兄好美麗佳詞,隻因寫盡寂寥,心應有亂。

    但是身曆空門,還該隐密些。

    ”慧空不覺面襯桃花,笑說道:“此詞系代閨人所作,非愚之本體。

    ”王雲道:“梅花紙帳,非閨中之有,師兄何必惶惶。

    ”慧空道:“情之一字,詞賦中豈可不點,但是無而為有,以物寄興處,至于人豈無性理自成耶?賢弟何必以此見笑?”遂搶其詞,焚之于爐,王雲遂也辭别起身,慧空道:“賢弟為何就要回府?若不嫌棄,在小庵用了疏飯去。

    ”王雲道:“舍下還有些小事,來期正有,改日再當取擾罷。

    ”慧空道:“賢弟若果有事,也不敢強留,乞煩緻謝二位夫人。

    ”慧空遂送出庵門。

     王雲登舟回府中,見吳老夫人同夢雲、英娘在堂中叙談,見了王雲進來,俱各起身。

    王雲道:“慧空不受白金、器皿、錦帛,單收了米擔,叫多多到家緻謝二位夫人。

    ”英娘笑說道:“這尼僧也會撇清,出家人見财如命,他今不受,莫非假意?”王雲道:“慧空比衆不同,頗有些才情,另有一番義氣。

    今日不受财帛,此是确情。

    ”英娘笑道:“慧空當年與相公相遇,就是有情的了,而今尤其該好。

    ”王雲笑道:“還有一同,念與你們聽。

    ”遂将慧空所作之詞念了一遍。

    夢雲和英娘笑說道:“一個尼僧,作此情同,也覺不好看相。

    ”英娘道:“王相公今去做了潘相公了。

    ”王雲道:“不要胡說。

    詩詞中若無情景,就不風麗了。

    ”夢雲就接說道:“相公之五不獨于此。

    ”英娘道:“還有甚敗麼?”夢雲道:“向曾在浙改姓雲的,私通婢女繡翠,這不是醜處?上年與意空結拜,後來我同慧空已會,時常談吐之間,聽之亦使人有些疑惑。

    ”英娘道:“費力之事,尚且無中生有,何在這是上門生意,就肯不為麼?”王雲道:“汝二人串同着戲弄下官,”英娘笑着說道:“當真好個官體。

    ”說了大家一齊都笑起來。

    王雲也笑道:“還有樁奇事,也對你們說了罷。

    向日在山寨中下來,将近宜興,天晚竟無歇店,到一村所去借宿,那家有一女子,問起情由,那知就是繡翠,其時見了,他說常常想念夫人,恸淚不堪。

    未知近來如何了?”英娘又笑道:“如此又便宜相公續了舊好。

    ”夢雲道:“繡翠這丫頭伶俐,我倒喜他,因而壞在相公手裡,将他賣了,若在宜興,明日着人去訪他。

    ”說罷,有吳老夫人向王雲道:“老身在府久住,今欲辭賢婿回浙。

    ”王雲答道:“嶽母何出此言?二位大人雖然在舍月餘,終朝碌碌,未曾盡禮,那有就去之理?”吳老夫人答道:“豈有久不思歸的麼?”夢雲道:“母親就款住些時,必定要撇卻孩兒回去?”吳夫人道:“不是為母的撇你前去,古雲‘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正說着,吳斌進來,亦為此事。

    王雲道:“二位大人,且消停到明春和暖些去罷。

    ”吳斌道:“久欲思歸,奈見賢婿事忙,故此停留許久。

    今少得清閑,明早必要告辭了。

    ”王雲見去意諄諄,諒留不住,就叫廚上備酒餞行,一面差家人叫船伺候,又停當了下程。

    到了次日,吳斌夫婦絕早起來。

    王雲亦早起,着家人搬運行囊上船,并下程禮物俱以挑上坐船,也細述不盡所送之物。

    吳斌夫婦遂告别起身,夢雲、英娘俱各含淚。

    夢雲道:“爹爹同母親途中早晚珍重。

    ”衆人言到别離,不覺俱各潸潸淚下。

    吳斌夫婦拭幹眼淚,道:“孩兒不必悲傷,自宜珍重,會期有日。

    ”吳璧妻子亦走來相别夢雲、英娘,何氏道:“有此取擾姑娘許久,今日拜辭,姑娘自當保重。

    ”夢雲和英娘答道:“嫂嫂,在舍簡亵,禮貌欠恭,望乞海涵。

    ”夢雲又向何氏道:“爹爹、母親早晚全賴嫂嫂照看。

    ”何氏答道:“公姑奉養,乃愚嫂分内之事,毋勞姑娘挂懷。

    ”更有英娘送别吳老夫人并何氏,觸己情自無親娘的苦,更加十二分悲傷,兩下裡依依不-,珍重萬千,直送到大門。

    吳斌夫婦并何氏俱各上轎,王雲親送上船,向吳斌道:“小婿理該相送二位大人到浙才是,因有西席,不能脫身,望大人寬宥。

    ”吳斌夫婦回道:“賢婿請回。

    ”當下解纜開船,順風引帆而去。

     卻說王雲直待望舟不見才回。

    再說英娘思想父母,着人到宜興遍訪無迹。

    夢雲亦附訪繡翠的下落,去人回來道:“繡翠二年前得郁症身亡。

    臨斷氣之時,猶念老爺。

    ”三人俱各感傷,獨是英娘為父母而感,隻有王雲、夢雲為繡翠而傷感。

    夢雲向王雲道:“妾身邊兩個丫頭一般伶俐,實是可人,繡珠存心有義,得享近來之福;繡翠滢念一生,是有近來之夭。

    一般二人,命各不同。

    ”自此王雲在府起造花園,惟同雙妻二子花朝月夕唱和清平,或訪山水漁樵,或過慧空之庵,享盡林泉之樂。

    楊淩夫婦回去将家事理料已畢,仍回蘇來,傍着王雲,以膳終身。

    王雲另撥一宅與他二人居住不題。

     卻說王樞、王棟二人年已十歲,不但文章錦繡,而且無書不曉,王雲見二子聰明,歡喜無限。

    胡先生訓誨甚好。

    不覺到了十三歲,卻是歲試之年,兄弟二人入場起考,竟自雙雙的做了秀才,父母、先生俱各歡喜的了不得,親親眷眷俱來賀喜,鄉黨之中無人不羨。

    兄弟二人才情雖好,就是性格與他父親大不相同,喜動而不喜靜的,常要出外玩耍,而且生事,倚着自己有才,靠了他父親的勢頭,往往有些大凡小事,人也不來計較,況且先生雖嚴,不過時來時去。

    又是科試之年,王雲因為二子年幼,不叫他們上京科試。

    真個是光陰迅速,又過了幾年,王樞、王棟年已十六,兄弟二人生得一般樣豐神如畫,比他父親更加齊整,夢雲、英娘愛如掌上明珠。

    他二人腹中偏多錦繡,筆掃龍蛇,出外人人欽敬,在城亦相與了多少朋友,俱是這樣少年公子,無所不有。

    所少的不過是紅粉佳人,他偏曉得趙家院内有兩個名妓,年才十五六歲,生得十分美貌,一個喚作霞仙,一個喚作彩仙,況且才華足備,聲名大振。

    王樞